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儿童用药时应该特别注意:
1、儿童不宜用成人药。
儿童用药的选择无论从品种,还是剂型、剂量,都需考虑这个年龄段人体发育的特点,不能随意参照成人用药。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各项内容。对明确规定儿童禁用的药品,坚决不能给孩子服用;对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禁用的药品,则需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用适宜的剂型和剂量,并在孩子服药期间注意观察,,监测用药效果或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2、儿童不宜用补药。
盲目给儿童服用补品,有时不仅无益,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
(1)某些保健品含有激素或类激素成分,长期服用会促使儿童性早熟。
(2)儿童滥服人参及其制剂易出现类似激素导致的中枢神经兴奋症状。
(3)一些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保健品及中药补剂,往往含糖分太高,长期服用易导致儿童龋齿、厌食或肥胖及各种营养过量或不平衡等。
(4)小孩脾胃薄弱,多服含龟板、鳖甲等成分的保健品可出现上腹胀闷、食欲减退、腹泻或便溺等现象。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
1、成人药不能随便给小孩用,这里不只是用药时的大小问题,主要是有些成人的药,其作用对小儿不利。如:成人的止咳药中有些含可待因成分,对小儿不适合。孩子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特别是与药物代谢有关的肝肾,用药不当可影响肝肾功能,有些药物对听觉有影响,但小儿又不易反映,易造成耳聋。
2、非一般家庭备用药,最好由医生来决定是否应用,该用多大量,用多久。
3、注意用量。小孩与大人的区别,并不是简单地认为只是身高、体重、外形上的不同;而且内在各系统,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育程度也有所不同,而且内在各系统,因而在用药上,也不能只认为就是用量大小不同而己;当然小儿的用量要比成人少,但有些药如按每公斤体重计算,也许较成人要大些。因此,必须注意用量,要分清每次和每天的用量,按医嘱服药。
4、有用药方法上:原则上可用口服解决的问题不用肌肉注射;能用肌肉注射解决问题的,不要用静脉给药;注射用药产生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重,产生意外的可能性大。
5、注意服药方法。为了减轻对胃的刺激,有些药物要在饭后服用;但对婴幼儿来讲,常因不愿服药,强喂引起呕吐,饭后服药有时不合适。有些药物在酸性强的情况下吸收好,而有些则吸收差。如钙剂在酸性条件下吸收好,但如与牛奶一起服,易结成凝块,粘在奶瓶上,影响吸收。小儿药用量小,最好用水冲稀后直接喂,不要放在奶瓶中,易被奶瓶粘去,难以保证全部喂入。有些药物经牛奶可起化学变化。
儿童从离开母体那一天开始,由于器官和组织发育还不成熟,抵抗力低,所以很容易生病,但另一方面儿童又对药物反应非常敏感。
用药稍有不当就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在给儿童用药时一定要根据小儿生理上的特点来制定用药方案:首先,不要随意给儿童用药,尤其是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用,既便使用也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第二,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许多药如抗生素、退烧药等都是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出来的,家长不要认为孩子的病还没好就随意加大使用剂量:或是不经医生检查就随意停药。第三,用药时间和方法要听从医生安排,不同的病用药时间的长短也不同。
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在用药剂量、疗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讲究,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药物剂量也有一定的改变。 另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如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春期儿童对药物的反应都会有一些差异。
如新生儿、婴幼儿期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特别要密切注意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儿童期包括年龄从3~12岁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此时的儿童随着体内内分泌的改变,发育速度加快,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进入青春发育早期,因此对影响神经、骨骼发育和内分泌的药物特别敏感。 总之,儿科用药有其特殊性,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除了熟悉药物的特点外,还要弄清楚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择药物。
第一、小儿体内各组织器管未完全发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较差,所以用药时要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家长切不可图方便、省钱,而将大人的药给小儿服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第二、家长要知道正确计算用药的剂量,即按照体表面积或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或遵医嘱,不可自作主张给孩子增加或减少药剂量。 第三、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向医生反映孩子曾有哪些药物过敏或其它不良反应史'以提醒医生用药。
第四、在孩子服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若发现有与原疾病无关的表现时,应引起警惕,立即停药,并尽快请医生诊治。 第五、能用一种药尽量不再加另一种药,尤其是新生儿' 以防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第六、儿童用药需要注意的除了剂量之外,还有服药时间。哪些药物需要饭前吃,哪些药物适合饭后吃,哪些药之间不适于一起吃,都要向医生咨询清楚。
另外药物的效果常常要一定时间和浓度才表现出来,所以服用一种药物,在没有过敏或其它副作用的情况下,要持续一定时间,待体内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才能真正起到治疗作用。即使症状好转后,还要坚持一段,尽量完成治疗周期,彻底治愈。
切不可用用停停,停停换换,这样即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又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遵循下以几点注意事项: 1. 婴幼儿皮肤、粘膜的相对面积大于成人,且粘膜娇嫩,皮肤角质层薄,药物吸收快,有些药物如新霉素膏,阿托品滴眼液等外用制剂可因透皮吸收较多,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中,应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外用制济。 2. 儿童不宜常吃补品。
摄取营养最重要的是均衡,任保一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剩,均会导致营养失衡。人参蜂王浆之类的补品,用多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即使维生素A,过量服用也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3. 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比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4. 对抗菌药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服用抗生素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滥用,避免某些抗生素带来的毒副作用, 5. 在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应注意铁制剂不是营养补品,不可以长期服用,而要注意配合维生素C服用,避免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
铁剂要远离儿童,避免儿童误服超量而引起中毒。 6.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
市场上感冒药物很多,在具体选择用药时,必须要根据小儿感冒的症状来考虑,对症下药。 比如:有发热症状者,可选择含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打喷嚏者可选择含鼻粘膜收缩成分的药物,另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
千万别用错药 用错药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取药匆忙,没有细看,包装标记不清楚,一个口袋里有几种药,单看药片大小、颜色,把外用的药水当做内服用了,或把五官科滴药水弄混点错了,或者把已经失效变质的药服用了等等.为避免这些差错的发生,必须做到:一、一个口袋放一种药.二、存药的口袋、盒上要写清楚药名、用途和用法.三、各系统的药应分门别类,分开存放.四、外用药和内服药、外用药水和内服药水应分开存放.五、用药前要仔细查看核对,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六、要注意药物是否已经变色、变质,不要凑合. 另外,在使用时还要很好地计算用量,原是成人的药,要看看是否适用于儿童.总之,用药要慎重,千万别乱用.别看药片小,一错不得了.。
您好,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因此专业的儿童药品应运而生。
近年来,专为儿童设计的配方、剂型不断增多,能够生产儿科药物的主流药厂有:上海强生、三九医药、太阳石药业、葵花(衡水)制药、南京先声、北京韩美、贵州益百、亚宝药业、江西仁和、哈药三精、武汉健民、山东达因、广州奇星、北京首儿、海南康芝等药厂。 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儿科用药时要注意其特点。
①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 ②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失衡,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平衡的药物异常敏感,如用利尿药后易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水和电解质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③小儿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药不当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龄越小,用药就更要小心; ④小儿抵抗力差,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许多疾病又反过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激素应用会影响其发育,某些中枢抑制药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肝、肾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时各种酶系统功能不完善,因此对那些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及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时,其用量为婴幼儿按体重计算之半量,否则可全身发灰、腹胀、呕吐、呼吸不规则、紫绀、循环衰竭等,此即灰婴综合征。
又新生儿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不规则。这使某些药物的吸收增加或减少,如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等口服后吸收的数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黄素等吸收量减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剂、磺胺异?唑、头孢力新等在新生儿时期其吸收不受影响。
另外水杨酸类、维生素K3、新生霉素、磺胺类能从血浆蛋白部位把已经与其结合的胆红素竞争置换出来,被置换出来的游离胆红素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胆红素脑病,故在新生儿时期这些药物都必须慎用。总之,新生儿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物注意减量,用药时间不要过长。
婴幼儿选用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立即反应。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时需要判断异常症状,如腹泻是药物引起还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
婴儿血脑屏障不完善,对吗啡类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枢抑制。其次要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延缓反应,如有些药物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损伤性疾病等。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各种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生长发育出现第二个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特殊中毒反应,如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对内分泌腺的影响等。
1960年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应用,能与新形成的骨、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螯合,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牙易于发生龋齿。故现在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另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突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对肾脏和第Ⅷ对颅神经──听神经有毒性。
年龄越小,肾功能越不完善,对这些药物排泄越慢,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较成人长,造成的损害越严重。因此,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盲目注射,或用量过大,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损害,乃至肾功能衰竭或永久性听力下降和耳聋的事例常可见到。
不适当应用维生素和滥用“滋补药”也是违反儿童用药特点。如维生素 A,婴儿期每日需要1500~2000国际单位。
儿童需要2000~4500国际单位,市售浓鱼肝油每毫升却含维生素A5000单位和维生素D5000单位。浓缩鱼肝油服用过多会引起维生素 A中毒。
某些激素制品应用不当不但可造成内分泌紊乱,还可造成高血压及全身代谢障碍。 小儿用药剂量随年龄、体重变化,已有多种计算方法,目前较普遍采用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药量。
按体表面积计算既适用于成人,又适用于各年龄小儿,比较科学,但计算较繁杂。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体表面积=0.035(m2/kg)*体重(kg)+0.1(m2)若体重超过30kg,则每递增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此方法不适用新生儿和早产儿。
按体重计算较为简便。对未测量体重的儿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体重: 6个月前婴儿体重 月龄*0.6+3(kg) 7~12个月婴儿体重 月龄*0.8+3(kg) 1岁以上儿童体重 年龄*2+8(kg)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 剂量/kg/次(或日)*估计体重(kg) 此外,还有根据成人剂量折算的方法,计10多种。
实际工作中,药物剂量受到多因素影响。一般初次使用时可先用较小剂量。
对重危病人可根据既往经验适当应用较大剂量。以后根据病情及用药效果调整。
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对年长儿要鼓励口服。
为了儿童服药方便可将药物制成水剂、乳剂或糖浆剂等剂型,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给药时,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肛门-直肠灌药;病情严重或药物只能供注射时可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要根据病情、药物特性以及患儿年龄特点。
应该宣。
宝宝用药确实应该谨慎,一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是要用小儿用药,小儿药含量比成人药低,以免过量,用着安全;二是选择带有OTC标志的药品,这是国家规定的非处方药,也是为了用药安全,如果确实需要用处方药,应该找医生开单,不可自行用药;三是尽量选择口服液、颗粒冲剂之类的药剂,口感好,宝宝容易接受,喂药容易些;四是不能混合用药,一次只能服用一种药物,而且要按照规定的用量服药,过两个小时以后才能再用别的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产生反应,或者重复用药,产生不良反应;五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要谨慎,注意观察,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六是服药期间多喝水,加快排泄,有利于宝宝尽快康复,减少病程和痛苦。
以上是个人体会,供您参考。祝您春节愉快!龙年好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