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识扶贫”是指通过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就业指导,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生产、生活能力,以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宗旨,使其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经济扶贫是授鱼,而知识扶贫是授渔。知识扶贫是教给他怎样去打鱼,经济扶贫只是给了他多少鱼。经济扶贫是治标,知识扶贫是治本。送人鱼,饱一顿;教人渔,益终身。
由此,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更重要!理由如下:
俗话说:“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新时期,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最根本的工作在于知识扶贫。通过知识扶贫,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质,使之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再就业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有关扶贫的工作范围有,“三支一扶”。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的简称。
2006年,中组部、原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一般为2-3年。
扶贫工作0的含义:
中国政府和社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其基本内容与特点为:
①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②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③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这种光鲜的背后却是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西部地区贫困户越来越穷,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没有退路的目标。
因此,脱贫已刻不容缓! 扶贫要“扶志”。农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大体可归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自然环境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等等。
此外,农村还存在着本应该脱贫而一直未脱贫的一类人,这类人致贫原因主要是“因懒致贫”。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脱贫,也懒得让自己脱贫。
随着国家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等、靠、要”的思想已在懒汉心头扎根,在脑中生长。对于此类懒汉,政府应该改变政策的执行方式。
改变直接给钱的政策扶持方式,拔掉懒汉心中“等、靠、要”的劣根;用政策的强制性督促懒汉脱贫;用政策的优惠作为脱贫之后的奖励。让他们有志气,愿意脱贫,相信自己能脱贫。
扶贫要“扶智”。科技迅猛发展,然而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耕作仍向古代一样用牛犁地,用锄头挖土,农民仍是靠天吃饭,农民与土地难以割舍,这种粗放型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很难让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只有向集约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有一线生机。
政府就应该作为中间桥梁,使与科技脱节的农民与农业科研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政府还可以引进农林企业到农村发展,不仅可以使农村土地得到利用,农林企业到农村发展也会聘请一些当地的农民来管理。
农民不仅可以解决就业,得到工资,还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了解市场动向,对于贫困户脱贫及其今后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扶贫要“扶制”。
完善扶贫机制,使扶贫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精准扶贫政策出台之前,粗放扶贫政策占主导地位,出现了诸如贫困对象不明确,贫困人数不清楚,国家扶贫资金不到位的问题。
“年年岁岁喊扶贫,岁岁年年未脱贫”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收效甚微。精准扶贫作为粗放扶贫的补救措施,它使得贫困人数更清楚,贫困对象更明确,给贫困户制定的脱贫措施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此外,扶贫措施让贫困户脱贫能“站起来”,今后的致富也就是“走下去”还需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进行鼓励。
以甘肃省合作市为例。
1、健全一份责任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成立了精准扶贫专项督查组,按照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考评,一年一考核的要求,督查乡村两级落实情况,确保精准扶贫目标任务落地生根。
2、用好一副指挥棒。健全了考核机制、“双联”帮扶机制等七项工作机制,把贫困人口减少、贫困面缩小等作为主要指标,在扶贫攻坚中识用干部。
3、选派一支帮扶队。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乡(街道)、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制度,组建16支由乡级包村领导、挂职第一书记、双联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
4、密织一张人才网。制定了《精准扶贫干部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积极落实《合作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1+7”人才引进办法。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主体的培训和扶持,开辟了电子商务促农增收的新途径。
5、培训一批引导员。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大力实施“民心党建先锋工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争做“育民、惠民、富民、为民”先锋,推动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
6、建强一个村班子。注把立场坚定、善做群众工作、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选拔到村级“两委”班子。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
7、扶持一批带头人。乡(街道)党委在落实优先优惠政策中优先倾斜农牧民党员,扶持党员带头致富,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发展新模式。
8、落实一套好机制。拓展深化“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建立了各双联单位基层组织与双联村党组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牧村集中,形成了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帮、优势资源共享和科学发展共赢的结对帮扶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合作:坚持“八个一”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六看”:
一看贫困户家里粮食和生活情况,是否缺吃。
二看贫困户是否缺衣。
三看贫困户是否有基本住房。
四看贫困户家中学生能否上得起学。
五看贫困户是否参加新农合。
六看贫困户院子、屋内、厕所是否干净。
“六问”:
一问是否知道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来过多少次。
二问是否有帮扶计划、帮扶多少资金。
三问对干部帮扶是否满意。
四问专项扶贫项目是什么,资金是多少。
五问你加入贫困户写申请吗?贫困户的评定标准是多少,是否公示上墙。
六问通过帮扶收入状况如何,通过测算人均纯收入情况,是否脱贫。
除了六问六看,还有六查。
“六查”:
一查到现场查看贫困户的《扶贫手册》。
二查看《扶贫手册》填写信息是否准确完整。
三查项目现场,查看到户项目实施情况是否与方案一致。
四查档案资料,查看档案资料是否齐备、规范。
五查银行卡上资金发放到户情况。
六查网络系统上贫困户脱贫档案及更新情况。
扩展资料
贫困户的识别标准:按照“规模控制、群众评议、程序合法”的方法识别。既要考虑收入,更要综合考虑住房 、教育、健康和致贫 原因等因素。
扶贫标准:我省执行国家扶贫标准。2013年的扶贫标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 变价),2014年、2015年、2016年扶贫标准分别为2800元、2855元、3150元。2016年我县实现低保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扶贫标准“三线合一”。
脱贫标准:以“两不愁、三保障”(即中央提出的“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 、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为核心,综合考虑群众发展能力、增收渠道、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居住地有相对完备的水、电、路、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参考资料来源: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六看六问六查”夯实扶贫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扶贫政策明白纸
构建“六大体系”助力脱贫攻坚,这些体系相互促进,互为保障。
一、建立精准的基础工作体系。依据区域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类别、基础设施条件、劳动技术资源等因素划分贫困户致贫类别,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帐、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
建立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机制。全力推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 扶贫,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扶贫工作做到精准指导、精准管理、精准服务。
同时,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对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和成效进行评估总结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二、建立协调有序的资金保障体系。
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协调争取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投入,确保市县两级财政年收入增长20%以上。健全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扩大扶贫资金整合范围和规模,针对行业部门涉农资金,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工程及辽宁对口支援资金,保证优先用于发展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项目。
三、建立严格有效的项目、资金管理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专家论证、科学决策”原则,科学制定项目规划,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库。
加强项目监督,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验收关”。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全面审计,强化县(区)政府对扶贫资金监管,进一步加大项目督促检查力度。
四、建立责任明确的扶贫评价体系。将贫困县(区)脱贫攻坚年度重点目标纳入县(区)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扶贫成效在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中的分值。
对提前脱贫的县(区)、乡镇、村实行奖励,并将其作为干部年终考评、评选先进、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成效不明显,未按期完成脱贫任务的贫困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实行诫勉问责。 五、建立强劲有力的社会帮扶体系。
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对口帮扶“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对县(区)行业部门指导,将责任、权力、资金、任务落到实处。市、县(区)人大、政协加大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监督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合力。
六、建立完善有效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大力推广增产增收新技术,健全完善农牧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开展贫困地区产业技术支撑、科技扶贫示范、科技人才支撑、科技信息支撑等活动,支持科技特派员、大学生青春创业扶贫,不断扩大创业扶贫覆盖面。
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单纯发放福利补贴,知识技能扶贫的效果更好。
比如说一个穷人他只会种地,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会;他被招进工厂了以后,只能从事最简单的搬东西或者其它只要有体力就能胜任的工作,那么他很可能将如此度过他的一生。
但是如果开展了知识技能扶贫,他就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变成技术工人,就可以从事一些技术工种,比如工业的钳工、铣工、车工,又或者服务业的美容、美发,厨师等工作。这样再到了下一代,如果这个人的孩子学习成绩够好,那么就可以进入大学之中。
一旦进入了大学那么就可以成为知识性人才,这样也许能成为教师、律师、医生等高级工作,这样从他的父亲到他的儿子只用了两代人,就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以至于如果他成了医生或者律师,那么这个家族的第三代人就可以直接进入一些好的名校。
“1+18”实施方案,指的是《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和十八个配套实施方案,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推进“1636”扶贫攻坚行动,全力做好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围绕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结合我县扶贫工作实际而制定的,涉及扶贫小额信贷、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交通道路、易地搬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电子商务、生态环境、富民产业培育、教育、卫生扶贫、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社会救助、劳动力培训、干部人才支持计划及工作督查等十八个方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