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大部分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17、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
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地名要落实到图上)一、辽阔的疆域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 东半球 图1.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南北跨纬度很广。
(南北气候差异大,可种植多种农作物。)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海洋事业,交通方便)。2、领土四至点: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 图1.43、国界及邻国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14个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图1.7大陆海岸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图1.74、濒临四海一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台湾岛 海南岛 图1.75、国土辽阔: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第三;领土东西端的晨昏差异——跨经度广、东西距离大,领土南北部的季节差异——跨纬度广。我国也有广袤的海洋国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
6、34个省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图1.7 、简称 P10、行政中心及轮廓 图1.7二、众多的人口1、人口数量:目前13亿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增长快)。
3、人口分布: 不均,东多西少。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图1.11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三、中国的名族1、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是壮族。2、民族的分布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东部和中部最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个数)最多的省。 图1.173、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4、民族政策;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四、地势与地形: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图2.2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高原和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主要是丘陵和平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下。2、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3、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及内地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障碍。河流在阶梯交界处的落差大,水能丰富,可用来发电。
4、四大高原及其地表特点: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面积第二,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牧草如茵、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图2.4,图2.55、四大盆地及其地表特点: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图2.46、三大平原其地表特点: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地表有肥沃的黑土)、华北平原(又名黄淮海平原,面积第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图2.47、主要山脉:图2.4,图2.6(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等(5)弧形走向的山脉:喜马拉雅山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9、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较:丘陵10%,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图2.810、山区的优势与不足: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山区面积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实施建设难度较大。11、山地自然灾害通常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五、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1、气温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受纬度因素和冬季风的影响。图2.13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外,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图2.14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孰)、亚热带(一年两孰)、热带(一年三孰),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图2.152、降水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因素和地形的影响。图2.16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集中于。
我认为学地理最要紧的是在头脑中要有两张图,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
首先搞清楚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各个省份的具体位置、形状、地理物特征等。其次,要学会画图。
如气旋与反气旋、地形剖面图、折线图(人口)等。自己动手画图有助于加深对图表地理意义的理解。
学地理单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背是基础,但更要对各种地理现象做出解释。
在做题时,一定要边做边问自己为什么?对内容理解了,复习时只要稍稍回顾一下解题的思路,即反问自己:"当初我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呢?" --复旦大学财政学系·吴静 地理是文科中很有特色的一门功课:文理相通、人地结合。许多考生自称对地理复习的成功性没有多大把握,复习的底气不足。
其实地理是一门较好复习的功课,即便是你的地理复习起步成绩为零,经过一年半载的努力,在高考中也能考出相当理想的成绩。 2001年高考中,有十八省市的考生是从"3+2"高考模式首次转入"3+X"高考模式,地理第一次纳入综合卷考试范围,众多考生们复习地理时从地理知识一片空白开始同步起跑,当年高考中,地理知识考出高分满分的考生比比皆是。
地理的边际增分潜力在文科中是相当高的。《等你在浙大》中一位浙江大学高考优秀生曾介绍他的上铺同学,在第一次参加"3+X"高考中,地理复习也是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复习,他就是靠每天晚上临睡觉前看30分钟地理教材,每次看20页,一边看一边记。
看完20页后马上睡觉,用如此简单的方法保持一年后,其高考文综成绩在市排名第二,如愿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 复习地理知识,有一个成功小巧玲珑窍门,就是把自然地理的底子打好,做到滚瓜烂熟的地步,熟练透彻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复习人文地理的基本功。
现在的地理高考试题以人文地理、时政地理内容居多,但是人文地理必然以自然地理为载体,自然地理是解答人文地理、时政推理的知识工具。没有全面扎实地自然地理基础就很难去正确解答人文地理的问题。
而且人文地理很多题目都是从自然地理生发出来,比如气候图、资源图、时差图、政区图、地形图、洋流图、风带图等。有了扎实的自然地理知识作铺垫,再去复习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时政地理就有事半功倍之效。
这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们地理复习的第一条成功经验。 图是地理复习的活灵魂。
地理高考卷面上题题有图。"复习地理的最基本方法是要心中有图","提高地理复习效率的最佳入手处是以熟记地图开始"。
这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们地理复习的第二条成功经验。一幅地图上所包含的地理知识信息往往比几页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文字形式、数据形式的复习信息还多。
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最密集的知识载体,要把文字地理知识、数据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转嫁入各类地图中记忆理解。 复习地理的某一章节时,要做到先图后文,先熟记地图,再记忆具体文字知识。
教材中重要的地图有几十种上百幅:降水分布图、石油分布图、自然带分布图等等。可以把这些地图复印后归类粘贴成集,以方便记忆查阅,丰富图感,当你看着一幅图,可以将它的特征及与其他地理现象说得八九不离十时,能清楚地从图中提取一系列地理信息时,如:数据地理信息、平面地理信息、地表信息、经纬信息、气候信息、区域信息……,已表明你的地理应考水平相当不错了。
还可以把辅导资料、试卷、练习册上的典型图文结合题目剪辑下来,编成一本地理图文妙题集,对提高地理图←→文双向信息转换能力、地理图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量化知识积累是复习好地理的基础特征。
每天记一幅地图、每天做十道地理填空题、每天阅读10页教材、每天整理5个地理知识点、每天……贵在每天坚持,复习安排节奏均匀,不搞突击,也不中断,如此细水长流式积累,最后地理知识复习长期积累的丰硕收获是让你绝对意想不到的。 地理复习要围绕《考试说明》中的主干地理知识下功夫。
近三年地理高考涉及的知识以主干知识为主。要在通读地理教材的基础上,用浓缩法、比较法、框架法、图表法、网络法、整体法,精心梳理出各单元章节的主干知识(地理基本事实、原理、规律、概念等等),每复习完一小节或一个地理小专题,要在课后趁热动手整理出合理的小型知识网络结构,使复习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有序化、网络化,达到一呼即应一忆即现的地步。
地理习题不要泛做滥做。大量做题后一定要及时自我总结,总结地理解题规律、总结地理题型特点、总结地理语言书写、总结地理图文分析技巧。
做题中碰到的难点、问题、似懂非懂之处,一定要记录在错源笔记本上,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复习时,能把一个个疑问错源全部彻底弄明白后,对地理知识的感悟对各种题型的应考可达到运用自如的较高复习目标。
这一切,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陈珍同学总结说,总之,地理学习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尤其当它与历史、政治联起来后,就更为历史、时事政治题目的解答提供一种背景知识。比如,分析武昌起义为什么在武昌爆发,其中有一知答案就是武昌的地理位置。
再如分析西部在开发战略,也可以从西部的自然环境、地理优势。
北温带 西北 岛 曲折 良港
富士山 亚欧 太平洋 火山 地震
匮乏 丰富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均匀 小 海洋性
工业原料 工业产品 曲折 良港 交通 发达 充足 贫乏 狭小
太平洋沿岸 濑户内海沿岸 美国 西欧 中国 东南亚
东西交融 东京
东方十字路口 亚 大洋 太平 印度 马六甲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平原 大江大河沿岸
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
水稻 高温多雨 椰子 棕油 蕉麻 天然橡胶 仰光 柬埔寨
华侨 华人
美国的土著居民是( ) A.白人 B.黑人 C.华人 D.印地安人3.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 ) A.里海 B.贝加尔湖 C.苏必利尔湖 D.密歇根湖4.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5.美国五十个州中,属于大洋洲的是( ) A.阿拉斯加州 B.夏威夷州 C.加利福尼亚州 D.佛罗里达州6.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 A.旧金山 B .芝加哥 C.纽约 D.休斯敦7.素有美国“汽车城”之称的城市是 A.休斯敦 B.华盛顿 C.底特律 D.洛杉矶8.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是( ) A.中国 B.俄罗斯 C.巴西 D.美国9.混血人种所占比例最高的大洲或地区是( ) A.亚洲 B. 欧洲 C.大洋州 D.拉丁美洲10.兼有世界最大平原和最大高原的国家是( ) A.美国 B .中国 C.巴西 D.俄罗斯1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 A.刚果盆地 B.马来群岛 C.巴西高原 D.亚马孙平原12.巴西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 ) A.咖啡、甘蔗、柑橘 B.大豆、玉米、小麦 C.咖啡、油棕、香蕉 D.甘蔗、棉花、大豆13.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野生动物 D.亚马孙河14.有关巴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面积广大 B.混血人种占多数 C.现代工业发展迅速 D.城市人口比例大15.巴西和澳大利亚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A.大部分处在温带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D.都属于发达国家16.有关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北与加拿大接壤B.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C.美国农业发达,所以全国大多数人从事农业D.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旧金山17.美国城市中,华人华侨最多的是A.纽约和华盛顿 B.芝加哥和底特律C.纽约和西雅图 D.旧金山和洛杉矶18.美国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农业带是A.乳畜带 B.小麦带 C.棉花带 D.亚热带作物带19.有关美国工业叙述错误的是A.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B.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C.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的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D.美国的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的比重不断上升20.美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A.加利福尼亚州 B.内华达州 C.亚利桑那州 D.华盛顿州 21.美国布什政府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削减7%的二氧化碳废气排放量的行为表明A.美国经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小B.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不接受国际社会协商文件的制约C.保护环境将损坏美国的国家利益D.美国工业界的立场及民众的消费观念制约着美国政府的立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于09年10月2日傍晚6时30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宣布赢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了当晚最令人瞩目的“幸运儿”,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的经济中心,素有“狂欢节之都”的美称。结合上述材料,完成22-25题22.巴西和整个拉丁美洲一样,其开发历史A.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B.没有开发亚马孙河 C.具有浓厚的种族偏见D.各民族文化互不相融23.巴西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A.西部地区 B.内陆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亚马孙河流域24.巴西是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其中著名的狂欢节来源于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美洲25.巴西的农产品中,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A.橘汁 B.可可 C.咖啡 D.甘蔗1989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26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 资源都比较丰富。( ) A.煤炭 B.石油 C.铂矿 D.稀土矿27今后连接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最佳、最短航空线是 ( ) A.北美洲——夏威夷——亚洲、欧洲 B.北美洲——大西洋——沿北纬40°直飞欧洲、亚洲 C.北美洲——北冰洋上空——亚洲或欧洲 D.欧洲——印度洋——亚洲——夏威夷——北美洲。
考点知识清单一 地图 1.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情况: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方格状或圆弧形的经纬网图 (1)辨别南、北纬 纬度数值向北递增为北纬 纬度数值向南递增为南纬 (2)辨别东、西经 经度数值向东递增为(东)经 经度数值向西递增为(西)经 3.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1)辨别南北 图上标出的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则经纬网中心为(北)极 图上标出的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则经纬网中心为(南)极 (2)辨别东西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即自转箭头指东 东经度数向东增大,向西减小,西经反之 4. 地图上的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形式:数字式(1/100)、文字式(1厘米代表100千米)、线段式(不太好画) (3)用途:确定图上两个地点的实际距离 (4)大小比较 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粗略 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 5.地图上的高低起伏 (1)高度表示:(地面)高度(海拔),其定义(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其定义(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判读 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越(陡) 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越(缓) 地形种类---------题目意思不懂? 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盆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鞍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脊, 山谷, 不会做啦。
初一第一册地理书有呀。
再找找 呼。
- -! 。
给你一个地理的复习提纲了。
按照这个方向去复习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记下概念 不要死记硬背 可以编口诀 下面是我总结的地理口诀 希望能帮助你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 (1)中美地狭有七国,色地马拉伯利兹。萨、洪、尼、哥、巴拿马,香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大湖: (1)北美五大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连成群。冰川作用下,构成湖泊因。
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伊利”、“安大略”,“苏必”与“休伦”。
另一美独有,称之“密歇根”。五湖总面积,世界居第一。
淡水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8.美国农业带及其分布: 美国农作形成带,中部冬麦北春麦。
五大湖区及东北,典型乳肉畜牧带。南部地区条件好,成为集中玉米带。
密河下游平原区,棉花似海处处白。西部山地高原区,牧业农业需灌溉。
9.西亚、北非地理位置: 亚欧非洲紧相连,滨临四海一湖间。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方便。
紧邻油区波斯湾,里海海峡西北端。南北运河苏伊士,三洲两洋航程短。
10.拉美气侯特征: “拉美”大部居低纬,热带气候主地位。充足热量降水丰,“暖湿”二字表入微。
“安山”两侧显差异,季节相反赤南北。 11.澳大利亚知识总结: 赤道以南澳利亚,地广人稀国发达。
中部平原水自流,动物古老不可怕。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12.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1)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四南藏蒙川。陕甘青贵福吉安,港澳重天上台湾。
(2)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藏川北上天,重蒙台海福吉安。
13.120万人以上的15个少数民族: 蒙白布回朝,满彝哈尼瑶。壮族过千万,土藏侗维苗。
14.我国的山脉: (1)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台湾山脉东分布,长白武夷夹当中。
弧形山脉气势雄,喜马拉雅山似卧龙。 (2)东西走向六条山,天阴昆秦南喜山;南北横贺六喜断;东北西南三排山,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东台湾;西北一东南祁连泰,我国地形是多山。
15.长江干流流经省区: (1)由入海口逆上:沪苏皖赣湘鄂渝,川云藏青至源地。 (2)青和藏,川渝云,两湖赣皖苏沪城,浩浩荡荡入东海,六三零零,航运忙不停。
16.长江主要支流及注入长江时所在省: 乌、岷、雅、嘉、赣、沅、湘、唯有汉水不叫江。乌岷雅嘉川汇入,汉鄂、赣赣、湘、沅、湘。
17.黄河干流流经省区: (1)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过后入豫鲁。 (2)发源青海川甘宁,途经内蒙晋与秦,再经豫鲁入渤海,五四**略呈“几”字型。
18.黄河支流及注入黄河时所在省: 湟、洮、汾、渭、洛、沁。前两甘,渭河秦,洛、沁、豫,汾河晋。
19.长江中下游主要河港: 宾(宜宾)客重(重庆)来,宜昌会晤(武汉)。敬酒(九江)五壶(芜湖),难难(南京、南通)老张(张家港)。
20.我国沿海开放14个城市:江海连波通三州,秦岛云烟上青天。 21.季风与非季风区界线: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22.我国灾害性天气:春旱、伏旱和夏涝,台风、热风和冰雹。风雪流,倒春寒,还有霜冻和寒潮。
23.我国重点建设的煤矿: (1)内蒙东部北到南,伊敏、霍林、元宝山。准格尔矿靠晋陕,黄河“几”字内捌弯。
东胜、神府立西南,内蒙陕西黄河边。晋北黄河“几”右肩,大同平朔正扩产。
辽宁北部铁法建,黑省东部双鸭山。鲁南兖州战犹酣,安微中部有淮南。
(2)山西大同与平阳,鸡西鹤岗黑龙江。鲁兖苏徐皖两淮,河北峰峰与开滦。
辽宁阜抚贵六水,河南有个平顶山。 24.我国石油工业基地: 东北庆、扶、辽河田,华北大港与中原。
胜利、南阳和东濮,西北克、冷玉门关。 25.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大余钨,个旧锡,铜矿集中在德兴。
平果铝,招远金,水口铅锌铜共生。锡矿山区却产锑,铜仁无铜偏产汞。
白云鄂博多稀土,金昌镍都更著名。 26.我国特大城市数目巧记: 辽四多多鲁三星,黑吉冀台苏双份。
皖桂琼与青藏宁,至今尚无特大城。其余二十一家庭,唯有一城百万人。
草原钢城是例外,剩下二十政中心。 27.巧记特大城市名: 沈大鞍抚济淄青,两个哈尔吉长春。
石唐台高包郑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