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话 曲艺名词。
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入活 曲艺术语。
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袱 曲艺术语。
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
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
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一头沉 曲艺术语。 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
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 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子母哏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
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抓哏 曲艺术语。
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逗哏 曲艺名词。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
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泥缝 曲艺名词。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说学逗唱
曲艺术语。 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由于某些关系,过去电视上表演的相声都把所有的歌唱类归于唱中,这是不对的。只要太平歌词是唱,其他的都为学。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演员也往往以其善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垫话
曲艺名词。 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入活
曲艺术语。 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袱
曲艺术语。 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 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一头沉
曲艺术语。 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 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子母哏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抓哏
曲艺术语。 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逗哏
曲艺名词。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泥缝
曲艺名词。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腿子活
腿子活--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两人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砸挂
砸挂是相声里的行话,相声大部分都是在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得有个主人公,用讲这个人的笑话来达到抖包袱的目的。
贯口
又称“趟子”,为将一段篇幅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气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抒情、展示技巧乃至产生笑料的作用。
相声是民间艺术,最初演出的环境都很差,像北京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南京的夫子庙。
一开始就在街头便道和庙会空场,行话叫“撂地”。比如说北京天桥,旧时候那个地方 不用付地租,摊贩云集,各种杂耍艺人就找空闲场地操练。
相声艺人通常是用白石灰粉在地上画个大圈儿,行话叫“画锅”,观众就围在圈外看,慢慢地圈外加了几条破木板子钉成的条凳,能让观众坐下来了,再往后相声艺人又弄点油毡搭上席棚了,能遮阳挡雨了。 到了上世纪20世纪初,北京南城陆续出现了青平阁、大观楼一些杂耍园子,相声也就从“撂地”卖艺发展到上舞台表演,跟其他曲艺形式一起表演。
到解放以前,开始出现了一些茶社。1938年到1948年,常连安先生在老西单商场创立了启明茶社,这里可以说是相声的摇篮,先后有七十多位相声艺人成名成家,他们中后来有的留在北京,有的去了天津,像常氏兄弟、郭全宝、苏文茂、王长友这些相声名家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到了今天,相声也能进到剧场里演出,剧场能容纳的观众比茶馆更多了,像最近郭德纲就在解放军剧院开过专场演出。逢年过节,民族剧场、北展剧场也都办过相声的专场演出。
【节目顺序】 一场相声演出通常是七八个节目,压轴“攒底”的是大腕儿。旧时候是师父带着徒弟一块儿演,开场的节目往往是最年轻、刚进门的徒弟打个灯谜,说个简单的笑话,水平越高越靠后,辈分越高越靠后。
【收入分成】 捧哏和逗哏的收入肯定是不一样的,老话说是“三分逗,七分捧”,其实这是抬举捧哏的,要不人家不给你好好捧。实际情况都是逗哏的收入比捧哏的多,现在开明了,无所谓了,逗哏的不太跟捧哏的计较。
但是旧时候,一些大师名家说逗哏的,能拿到八二开甚至九一开,说一场相声挣一百块钱,逗哏的拿九十块,捧哏的只能拿十块,但那捧哏的人也愿意,你要是给别人捧,可能也就五块钱。 还有句老话叫“死分活值”。
举个例子,侯宝林演一场拿三分,名气小一点的拿一分,没名儿的拿半分,演出完了,把大家的分数加到一起,用票房一除,每分比如是100元,那侯宝林就拿300元。 术语解析 【包袱】 很多人把“包袱”和笑料画等号,这是不对的。
“包袱”是相声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精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比如马三立说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这个贼怎么跟小虎做游戏,怎么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经过这么多的铺垫,三番四抖,最后贼起飞智,把小虎妈晾在外面的被单偷走了,达到让观众开怀大笑的效果。
而笑料就是非常简单地通过语言动作即时地达到让观众发笑的目的。比如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个男服务生把蛋糕扣到客人头上,这是属于浅层次的幽默手法。
【柳活】 “柳活”中的“柳”就是指唱,是一种仿学。相声在初创阶段就有人靠滑稽说唱吸引观众,一上来就先来一段唱,称为“门柳”,最初唱的以京剧为主,像朱绍文、范有缘、郭瑞林等,都曾经是京剧艺人,此后各种戏曲选段都可以作为仿学的对象。
后来凡是以学唱为主的相声统称“柳活”。 【贯口】 “贯”是连贯的贯,就是讲一气呵成,麻利地有节奏地把一段词儿说出来。
贯口也分不同的类型,也分不同的种类,有的是把各种名称落叠在一起,比如《报菜名》;也有叙述性的,比如《八扇屏》。 【子母哏】 甲乙两个人一对一句的,词儿差不多,你说一个谜语我猜,我说一个谜语你猜。
你出一个上联,我对一个下联,不太分得出谁是捧哏,谁是逗哏。 【一头沉】 与“子母哏”相对的叫做“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模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是为甲的论点做补充。
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 【倒口】 又名“怯口”,就是说方言。
有的是从头到尾都倒口,有的是中间插一段倒口。创作时,根据内容需要设计好,表演时就使用某地方言方音来叙述或摹拟人物。
语言本身具有乡土气息,也能产生风趣。方音过去多仿学河北省深县、武清县、饶阳县、安国县的家乡话,后来逐步发展到仿学冀东、天津、胶东、河南、上海等地的方言方音。
【传统学艺方式】 师父教徒弟不像现在老师教学生安排固定时间上课。师徒的关系更像父子,以前彼此住的都近,街坊邻居,没事的时候就要到师父家来,让师父给指点指点新学的段子,哪有问题,哪有进步。
平时还要帮师父家买菜、做饭、看孩子。 【出师】 相声不像学车,先桩考,再路考,没有这么一说,也没有所谓的结业考试,到了日子就出师,甭管什么水平。
也有没等出师就跟着师父上台了,一场相声大会,七八个节目,头了徒弟上去先开个场,猜个灯谜。往后开场有起色了,成了师哥了,就往后排,让年轻的小师弟先上,水平越高越靠后,越往后身份越高,什么时候 “攒底”了,就差不多了。
【偷艺】 偷艺在相声门里有个术语叫“捋叶子”。有一句老话叫“宁赠一锭金,不赠一句春”,意思是说你要是没钱了,我可以给你点儿钱花,但是我不能教你一个段子,不能让你长能耐。
那会儿可以做到保守,你。
不知道值得是相声里能学到的知识还是说相声的知识呢。。。传统相声里可以学到一些戏曲、曲艺的基本知识、流传演变什么的,还有比较多的就是旧时的民俗小知识,比如为什么忌讳有破碴口的碗、以前的红白喜事是怎么办的之类,有的会有点简单的文学历史知识,不过因为是民间流传再加上歪批戏说的成分就不要太当真了。= =对了还能学习各地方言的差别说相声的学问就不好用语言去表达了,我也不会。。。需要打好基础,再掌握好抖包袱的节奏什么的
麻烦采纳,谢谢!
首先需要懂相声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发展轨迹,名家大腕,名篇佳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相声对广大观众以及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说实话,我也没怎么读过有关相声的书,我在网上随便搜了几本:《逗你没商量》《一户侯说》《马三立别传》《笑匠杂笈》《传统相声大全》《刘宝瑞相声全集》《马三立相声鉴赏》徐德亮著《逗你玩》宫小桃著《我要幸福》等等,这些你可以去找来看看,其实你还可以找一些与幽默搞笑有关的书或是相声名篇佳作的文本来欣赏借鉴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加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提升对相声的感悟。
毋庸置疑,幽默感是必须具备的,这是相声创作者赖以生存的基石;另外,要善于琢磨观众的心理,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来创造笑点;还有就是要把握最佳时机“抖包袱”,这样才取得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原发布者:helengdsz
相声:学习甲:亲爱的同学们,我想死你们了。乙:先向大家做一下介绍。甲:我叫陈小非。乙:我叫肖小嘉。甲:嘉嘉,你是新生吧,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学姐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乙:哦,一定一定。老大,你成绩好吗?甲:那是相当的不错。乙:那你成绩为什么这么好呢?甲:因为我是从“竹板炒肉丝”的惨痛经历中磨炼出来的。我已经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乙:哎,同命相连啊!甲:你怎么啦?乙: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甲:什么意思呀?乙:80分以下老妈揍我,70分以下老爸揍我,60分以下老爸老妈一起揍我。甲:你每天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呀?乙: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又在意我明天去何处。甲:哎呀我可怜的学妹呀,不过没事的。你的身体早晚会磨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到时候你就永垂不朽了。乙:去你的,快说说你的学习方法吧。甲:我上课用心,作业认真,晚上用功读书。你不知道,光手电筒我就用坏了八个呀!乙:我不行,我再熬夜也学不好。甲:你白天学,晚上学,吃饭学,上厕所也学,干什么都要想着学习学习再学习。乙:那哪成啊,晚上学一夜,白天我就瞌睡。吃饭看书,我两次把饭塞进鼻子里,三次把饭塞进耳朵里,四次把饭塞进别人嘴里。上厕所看书,我怕呀!甲:怕什么?乙:我怕掉进去,我不会游泳啊。甲:那你一天都干些什么?乙:我呀,蹦蹦跳跳,哭哭笑笑,打打闹闹,撞墙上吊,白天睡觉夜里放哨,没事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