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谢安,他不仅才学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谢安不愿意做官,开始他做个著作郎,不久便以病为理由辞官。他隐居在浙江会稽上虞的东山,经常与王羲之游山玩水,写诗作文。朝廷,召他做吏部郎,他拒绝了。后来,朝廷的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作司马,他不得已才答应。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谢安将要出任的那天,朝廷上的官员们都出来欢迎。这时有个叫高菘的官员,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后来谢安一直做到宰相官位,在前秦国与东晋的著名淝水之战中,他派弟弟和侄子为大将,领兵迎战,击败了符坚的百万大军。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它原来的意思是指隐居后再出来任职,现在人们则用它来比喻示失败后卷土重来
能力仅此了: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
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
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
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
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
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
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
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
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
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
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
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
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
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
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
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
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
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
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
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
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
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
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Dw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
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
东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谢安,他不仅才学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谢安不愿意做官,开始他做个著作郎,不久便以病为理由辞官。他隐居在浙江会稽上虞的东山,经常与王羲之游山玩水,写诗作文。
朝廷,召他做吏部郎,他拒绝了。后来,朝廷的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作司马,他不得已才答应。
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谢安将要出任的那天,朝廷上的官员们都出来欢迎。
这时有个叫高菘的官员,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后来谢安一直做到宰相官位,在前秦国与东晋的著名淝水之战中,他派弟弟和侄子为大将,领兵迎战,击败了符坚的百万大军。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
谢安传》。它原来的意思是指隐居后再出来任职,现在人们则用它来比喻示失败后卷土重来。
你好,答案来自网络东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谢安,他不仅才学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谢安不愿意做官,开始他做个著作郎,不久便以病为理由辞官。他隐居在浙江会稽上虞的东山百,经常与王羲之游山玩水,写诗作文。
朝廷,召他做吏部郎,他拒绝了。后来,朝廷的征西大将度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作司马,他不得已才答应。
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谢安将要出任的那天,朝廷上的官员们都出来欢迎。
这时有个叫高菘的官员,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后来谢安一直做到宰相官位,专在前秦国与东晋的著名淝水之战中,他派弟弟和侄子为大将,领兵迎战,击败属了符坚的百万大军。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
谢安传》。它原来的意思是指隐居后再出来任职,现在人们则用它来比喻示失败后卷土重来。
蒋琬(168~246),字公琰,三国湘乡县(今双峰县井字镇)人,少时,蒋以才名闻于郡县。赤壁战后,随刘备入蜀,初为广都(县)长,而常感不展其志。一日,刘备出巡广都,见其“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大怒,欲严刑处死。军师诸葛亮知琬为人才,便向刘备说:蒋琬乃国家栋梁之材,社稷之器,而非一般县令之辈;施政以安民为本,不拘小节,请勿严刑处置。因此只免官而已,未受严究。不久又任什邡县令。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时,蒋琬升任尚书郎。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死,刘禅即位,诸葛亮以丞相主持朝政,蒋碗为东曹掾,旋升参军,参预决策军国大事。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军伐魏,蒋琬奉命与丞相长史张裔留守后方,处理日常政务。三年后,代张裔为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诸葛亮率兵南征北伐,蒋琬常筹集粮草兵员,以相供应。诸葛亮曾多次对人说:公琰忠心耿耿,是和我共同复兴汉室之人。并密奏刘禅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荀亮卒于军中,蒋琬升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朝政。当时,新丧主帅,朝野惶惧,蒋琬虽初总朝政,而镇定自若,“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后主延熙元年(238),蒋琬统帅诸军屯驻汉中、开府,加大司马。
蒋琬为政遵诸葛亮遗风,明察善断,循法治国,不喜阿顺,不听谗毁。故群臣悦服,乐于效命。鉴于诸葛亮数出秦川伐魏,因山道阻,运粮不便,终难取胜,蒋琬曾筹划东下由汉、沔水路袭击上庸、魏兴(今湖北陕西交界处),后因旧疾复发,未能实行。后主延熙九年(246)卒于涪县,《三国志》有传。有《蒋恭侯集》1卷,收入《麓山精舍丛书》;《丧服要记》一卷,收入《隋书·经籍志》。
能力仅此了: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
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
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
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
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
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
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
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
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
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
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
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
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
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
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
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
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
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
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
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
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
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
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Dw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
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直译:任用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就会有很多有才有德的人齐齐出现;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这样就会慢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中心思想:任用有贤德的人,注重人才的品质,引导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贤人:就是有才有德的人,所爱好、厌恶的情感与人民完全相同,想要选择与舍弃的事物与人民完全一致。
见贤思齐:意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蔚然成风,汉语成语,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不可用于贬义。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齐国发生大乱,襄公被杀,另外立了国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为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住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到齐国去。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鲍叔牙将他救治后,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再说管仲回到鲁国后,与公子纠在庄公军队的保护下来继任君位。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庄公也只好答应。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
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封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报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原来,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于自己,所以说服齐桓公这样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