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字加杨字的右边是:旸。旸读音:[yáng]。
旸是一个汉字,读作yáng,本意是指旭日初升,引申义为晴天。该字在《淮南子·地形》和《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等文献均有记载。旸,寓意佳。入男名,多为俊美之意。
旸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撇。
扩展资料:
旸部首:日,部外笔画:3,总笔画:7,笔顺编号:2511533。
旸组词示例如下:
1.亢旸,是汉语词汇,拼音为kàng
yáng,指旱灾。
2.旸旱,读音为yáng
hà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亢旱。
3.秋旸,是汉语词汇,读音是qiū
yáng,释义是秋阳,烈日。
4.恒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éng
yáng,意思是指久晴不雨。
5.愆旸,注释: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
6.雨旸时若,读音是yǔ
yáng
shí
ruò,指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7.旸乌,指太阳。古代神话云日中有乌,故称太阳为“阳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旸
日 rì, 4 旦 dàn, 5 旧 jiù, 5 旮 gā, 6 旯 lá, 6 旭 xù, 6 旬 xún, 6 早 zǎo, 6 旨 zhǐ, 6 旫 tiāo, 6 旪 xié, 6 旰 gàn, 7 旱 hàn, 7 旷 kuàng, 7 时 shí, 7 旸 yáng, 7 旵 chǎn, 7 旳 dì, 7 昅 jié, 7 旲 tái, 7 旴 xù, 7 昂 áng, 8 昌 chāng, 8 昉 fǎng, 8 昐 fēn, 8 昊 hào, 8 昒 hū, 8 昏 hūn, 8 昆 kūn, 8 旻 mín, 8 明 míng, 8 昙 tán, 8 旺 wàng, 8 昔 xī, 8 昕 xīn, 8 易 yì, 8 昀 yún, 8 昃 zè, 8 升 shēng, 8 昄 bǎn, 8 昁 bèi, 8 旾 chūn, 8 昘 fǎng, 8 昋 guì, 8 昈 hù, 8 昛 jù, 8 旼 mín, 8 昑 qǐn, 8 旹 shí, 8 旽 tūn, 8 旿 wù, 8 昍 xuān, 8 昖 yán, 8 昗 zè, 8 昪 biàn, 9 昶 chǎng, 9 春 chūn, 9 昳 dié,yì, 9 昽 lóng, 9 昴 mǎo, 9 昧 mèi, 9 昵 nì, 9 昰 shì, 9 是 shì, 9 显 xiǎn, 9 星 xīng, 9 昫 xù, 9 昡 xuàn, 9 映 yìng, 9 昱 yù, 9 昝 zǎn, 9 昭 zhāo, 9 昼 zhòu, 9 昨 zuó, 9 昞 bǐng, 9 昺 bǐng, 9 昬 hūn, 9 昹 ǎi, 9 昻 áng, 9 昸 dōng, 9 昲 fèi, 9 昦 hào, 9 昿 kuàng, 9 昤 líng, 9 昩 mò, 9 昷 wēn, 9 昢 pò, 9 昚 shèn, 9 昜 yáng, 9 昣 zhěn, 9 昮 zòng, 9 晁 cháo, 10 晃 huàng,huǎng, 10 晖 huī, 10 晋 jìn, 10 晒 shài, 10 晌 shǎng, 10 晟 shèng, 10 晓 xiǎo, 10 晅 xuǎn,xuān, 10 晏 yàn, 10 晔 yè, 10 晕 yùn,yūn, 10 时 shí, 10 晋 jìn, 10 晐 gāi, 10 晎 hǒng, 10 晄 huǎng, 10 晈 jiǎo, 10 晇 xù, 10 晆 kuí, 10 晠 shèng, 10 晀 tiǎo, 10 晍 tóng, 10 晑 xiǎng, 10 晊 zhì, 10 晡 bū, 11 晨 chén, 11 晗 hán, 11 晧 hào, 11 晦 huì, 11 晚 wǎn, 11 晤 wù, 11 晞 xī, 11 晛 xiàn, 11 晢 zhé, 11 晣 zhé, 11 昼 zhòu, 11 晘 hàn, 11 晥 wǎn, 11 晙 jùn, 11 晜 kūn, 11 晻 àn,ǎn,yǎn, 12 晷 guǐ, 12 晶 jīng, 12 景 jǐng, 12 晾 liàng, 12 普 pǔ, 12 晵 qǐ, 12 晴 qíng, 12 暑 shǔ, 12 晰 xī, 12 暂 zàn, 12 智 zhì, 12 晬 zuì, 12 暎 yìng, 12 晳 xī, 12 晿 chēng, 12 暏 shǔ, 12 暃 fēi, 12 晽 lín, 12 晲 nǐ, 12 晱 shǎn, 12 晪 tiǎn, 12 晩 wǎn, 12 晼 wǎn, 12 暀 wǎng, 12 暁 xiǎo, 12 晹 yì, 12 晭 zhǒu, 12 晫 zhuó, 12 暗 àn, 13 暅 gèng, 13 暌 kuí, 13 暋 mǐn, 13 暖 nuǎn, 13 暐 wěi, 13 暇 xiá, 13 暄 xuān, 13 暍 yē, 13 晕 yùn, 13 晖 huī, 13 阳 yáng, 13 暙 chūn, 13 暕 jián, 13 暓 mào, 13 暔 nán, 13 暒 qíng, 13 暛 suǒ, 13 暊 xǔ, 13 暆 yí, 13 晸 zhěng, 13 暧 ài, 14 暠 gǎo, 14 暨 jì, 14 暝 míng, 14 暮 mù, 14 畅 chàng, 14 曅 yè, 14 昵 nì, 14 暤 hào, 14 暞 jiǎo, 14 暟 kǎi, 14 暦 lì, 14 暯 mù, 14 暜 pǔ, 14 暣 qì, 14 暡 wěng, 14 暥 yàn, 14 暚 yáo, 14 暴 bào,pù, 15 暵 hàn, 15 暹 xiān, 15 曏 xiàng, 15 暂 zàn, 15 晔 yè, 15 暷 chuán, 15 暰 cōng, 15 曃 dài, 15 暭 hào, 15 曂 huàng, 15 暳 huì, 15 暩 jì, 15 暪 mèn, 15 暼 piē, 15 暬 xiè, 15 暶 xuán, 15 暲 zhāng, 15 曈 tóng, 16 暾 tūn, 16 曀 yì, 16 历 lì, 16 曌 zhào, 16 昙 tán, 16 曊 fèi, 16 曍 hào, 16 曁 jì, 16 暻 jǐng, 16 曔 jìng, 16 暸 liáo, 16 暽 lín, 16 曋 shěn, 16 暺 tǎn, 16 暿 xī, 16 晓 xiǎo, 16 曚 méng, 17 曙 shǔ, 17 曐 xīng, 17 暧 ài, 17 曒 jiǎo, 17 曓 bào, 17 曑 shēn, 17 曕 yàn, 17 曗 yè, 17 曎 yì, 17 曛 xūn, 18 曜 yào, 18 簪 zān, 18 簮 zān, 18 旷 kuàng, 18 曞 lì, 18 曘 rú, 18 曝 bào,pù, 19 曡 dié, 19 曟 chén, 19 曢 uu, 19 曦 xī, 20 曤 huò, 20 曥 lú, 20 曧 róng, 20 曣 yàn, 20 曩 nǎng, 21 曨 lóng, 21 晒 shài, 23 曫 luán, 23 曪 luǒ, 23 曮 yǎn, 23 曭 tǎng, 24 曯 zhú, 25。
日译汉:
1. 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对方,不干扰对方。
2. 自从得了病之后,头发掉了很多。
3. 我将搬到公司附近居住。
4. 理应尊重别人的意见。
5. 应当充分考虑别人的立场,
「まのを言おう」是不是打错了?
6. 高价格高品质的东西,结果是最为经济实惠。
汉译日:
1. 谁もいないみないだ
2. 日本人みたいな日本语を学びたいです。
3. 伞を持たないで出て行きました。
4. 电话をしないで友达のところに行きました。
5. 留学に行くときは字典を持って行くといいです。
3和4只能用「~ないで」了。
斧正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 楚国的国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为“郢人”。 郢人有个好友,是位匠人,不知是姓石还是名石,人们都叫他“匠石”。
郢人和匠石,两人有一套绝技:郢人在鼻尖上用白粉涂上苍蝇翅膀似的薄薄一层,匠石能用斧子把这层白粉轻轻削去。匠石在表演这套绝技时,态度从容,抡起大斧,顺着郢人的鼻尖削下,只听得斧子在空中呼的一声,白粉就完全被削掉。
而郢人的鼻子却丝毫不受损伤。郢人也脸不变色,若无其事。
宋国的宋元君得知此事,感到很惊奇,想亲眼看看。他托人找到匠石,恭敬地请了来。
不料匠石说:“对不起,现在没法表演了,因为我的好朋友郢人已经去世,我失去了表演绝技的唯一伙伴了!” 这是《庄子》的《徐无鬼》篇中的一个故事,叫做“匠石运斤”。(运,是挥动的意思;斤,即斧子。)
故事原文是: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
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垩,白色的土。
斲,同斫。) 后来,人们借用这个故事,在请人修改作品时,往往说请“斧正”,或“郢正”、“郢削”、“斧削”等。
这是对修改者表示尊敬的客气语,赞其水平高,修改起来,象匠石给郢人用大斧削去白粉一样,干净利索,恰到好处。(人们在引用“斧正”等成语时,按习惯都并无自诩为郢人之意。)
“运斤成风”,后来也成为成语,比喻技巧熟练,大胆、快捷而有力。如元代诗人元好问称赏某画家所作的墨竹,有诗道:“运斤成风刃发硎。”
(硎,即磨刀石;形容斧子锋利,象是刚磨过的。) 宋代诗人张耒有诗道:“岂令匠石斤,常缩袖间手。”
唐代文学家骆宾王也有诗道:“成风郢匠斲,流水伯牙弦。”《冷斋夜话》记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对于陶渊明诗的评论道:“东坡尝云: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如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这些,所谓“匠石斤”、“郢匠斲”、“大匠运斤”等语,全都是用的上述典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的《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写道:“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这个“郢”字,也就是指郢都的匠石(参看“班门弄斧”)。此典说明熟能生巧,就能出现奇迹。
也说明配角的重要性。此典也用作“斫鼻”。
古人把代人作文称为“捉刀”。其源出于三国时代的一则故事。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
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染指”一词见于<>宣公四年。意思是说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向盛甲鱼的鼎里醮上点汤尝尝走了。
后人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这则故事很古老,但故事里的子公确世代相传至今。
而且我们中国人对“染指”还情有独钟。子公为尝不该尝的汤,居然不怕烫坏手指头,还带着怒气离开宴会。
想一想中国人在历朝历代的贪官们为染指于官位和钱财,不惜自己身家性命大有人在。古人如此,今人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当官拿钱来买,想搞工程拿钱来换,想找工作拿钱来通融,什么学费、医疗费、建房费、救灾款全给你私分了,这与子公索取非分之汤有何两样。令人们想不到的是已经见怪不怪,难道这钱还咬手吗?!“若不染指,非官人也”。
全国三十几位交通厅局长,先后因“染指”而纷纷落马的就有十七位,某省连续三任交通厅长不怕坐牢之苦,可谓前赴后继。真是令人叫绝,世人惊叹不已。
中国有句成语叫“前车之鉴”,子公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警示后人,对那些还在中饱、克扣、私肥、分羹的玩意,应该不要再玩了,否则小心自己在子公的黑名单上位列其中,到时悔之晚矣。 酬谢别人为自己写文作画的财物,称润笔。
润笔既非始于明代,亦非至明代而终,但由于明朝科举取仕,尤重文章,所谓“国家用人率重科举,而科举取士率重文章”1,因此,明代文官(士)长于作文,武官(生)亦有重文倾向,使明代的润笔现象非常突出。明代的润笔最显著特点在于由明初个别现象发展至中后期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收受到公开索取,并为谋求润笔而努力。
润笔现象为当时各阶层士人普遍接受,且对清代及民国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治明史者多关注于儒商关系研究,对“润笔”这一士人“本业治生”的基本现象研究却显不足,本文试从消费经济学的视角来考察明代文化发展状况、社会风俗变迁和商品经济的水平等,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 “。
提示一下,问题中和“几”,应该是“九”字。
新华字典和康熙字典里,日和几字组成的字不存在。
除了常见“日”和“九”组合的字:
1. 旭(xù )
2. 旮(gā)
3. 旯 (lá)
旭(xù ):
本义:太阳开始一个新的旅程。
引申义:日出。
旮(gā):
汉字基本用法常与旯一起组词:旮旯。词意是角落的意思。
旯 (lá):
〔旮~〕见“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