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 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
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会报刘基刘伯温进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著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 刘基入殿后,太祖便问曰: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掏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可刘伯温之言而估计得到答案,之后刘伯温继续说道:「依臣所见碗中为一烧饼是也。」明太祖也不得不为之赞叹。烧饼歌当然未完,明太祖眼见他拥有奇门之术,于是便继续向刘基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刘伯温随后就说出对西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各位且仔细看刘先生为中国日后命运所下之注解:
胡人至此亡久矣,
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
琴瑟和谐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兴,
五百年间出圣君,
圣君尚问真人出,
周流天下贤良辅,
气运南方出将臣,
圣人能化乱渊源,
八面夷人进贡临,
宫女勤耕望夜月,
乾坤有象重黄金,
北方胡虏害生灵,
更令南军诛灭形,
匠马单骑安外国,
众将揖让留三星,
三元复转气运开,
大修文武圣主裁,
上下三元无倒置,
衣冠文物一齐来,
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
猴子满盒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
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
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
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作证盟。
苏东坡是我国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送来后,只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佛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一你专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咪咪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四会,中国著名的柑桔之乡,玉器之乡。
这里先说说柑桔。身为四会人,当然要赞颂自己的家乡,就算赞颂得不好,也要试一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四会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是广东著名的侨乡,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历来素有“鱼米之乡”,“柑桔之乡”的美称。四会的柑桔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四百多年前已有种植柑桔的历史记载,四会的贡柑曾被列为朝廷贡品,享誉京华。
在这里不妨先听我说一段四会贡柑的历史故事。相传四百多年前,京城有位大理寺正卿,名叫刘仁,祖籍四会西沙刘家。
有一年,他回乡修清祭祖,家乡的父老,拿出自种的甜柑,招待这位衣锦还乡的刘仁。他吃了这柑之后,觉得清甜可口,确实与众不同,很有特色,于是就留下一些来珍藏起来,带回京城去。
有一日,明朝的皇帝邀刘仁去下棋,刘仁就顺便带了一些甜柑去,让皇帝也尝尝自认为是岭南的佳果。那皇帝吃着,连声赞叹不绝;“好吃,好吃,清甜爽口,蜜味无渣,确是上等佳果。
卿家从何弄来?”刘仁说:“回禀万岁,这甜柑是微臣数日前回乡祭祖,由四会老家带回。”那皇帝听后很高兴,说:“卿家可知道这柑共有多少?”刘仁说:“回禀万岁,据微臣所知,这种甜柑总共才有一百株。”
皇帝听了点点头说:“刘卿家,这种甜柑并非一般,是个珍品。应好好保护,每年收获之后,全部交由县衙,列为贡品,给宫廷享用。”
结果一道圣旨下来,县令受宠若惊,即刻亲临西沙查勘,一共查出一百四十株,全部列为贡柑,不准任何人采摘买卖。自此之后,每年甜柑收获季节,县衙就派兵守卫,即摘即运,送往京城。
这便是历史中的故事,四会贡柑也由此而闻名。
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总结: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 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总结: 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总结: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总结: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总结: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总结:由此可见,一个集体起内讧,容易让敌人有机可趁;惟有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对抗外敌。
才会让敌人无机可乘。就是说,团结好了,才能一致对外,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总结: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
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总结: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适得其反 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结果自然再无所获!总结: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
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总结: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旧时文化活动不多,市民除在城隍庙烧香拜菩萨外,还将城隍庙当作大众娱乐场所,凡到宁波来的人都喜欢逛逛城隍庙,所以城隍庙是宁波人气最旺的地方。
平时庙内有许多摆摊的和民间活动,如有测字、看相、唱宁波滩簧、说书、变戏法、看哈哈镜等等。明代末年有一首《城隍庙》诗,也可以作为宁波城隍庙的一个写照:“城隍庙内去烧香,百戏纷陈在西(亦作两)廊。
礼拜回头多买物,此来彼往掷钱忙。”清代末年开始,城隍庙又多了卖字画的活动,本地和外地的书画家现场作书画现卖,给庙市增添了文化气氛。
当年,尚未成名的萧山人任伯年也在城隍庙卖过画,一天,正在城隍庙观画的宁波诗人、书画家姚燮看了任伯年的画之后,邀请他到镇海姚氏大梅山馆做客。在姚燮的精心指导下,任伯年画艺大进,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画家。
清明寒食
主条目:清明节、寒食节、割股充饥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79]
文公逐麋
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晋文公说:“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说:“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晋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枝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晋文公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重耳对秦客
晋献公的去世后,秦穆公派子显慰问重耳:“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狐偃,狐偃说:“你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重耳便对秦国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我不能参加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再跟秦国客人私下交谈。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秦穆公。秦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已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68]
重瞳骈胁
一般正史都强调重耳骈胁,《史记》中说”过曹,曹共公不礼,欲观重耳骈胁。“ 民间有传说重耳为重瞳子。
相关成语
退避三舍: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贪天之功:语出《左传·僖二十四年》。
竭泽而渔:语出《吕氏春秋·义赏》。
师直为壮: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人莫予毒: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危如累卵:语出《韩非子·十过》。
兵不厌诈:语出《韩非子·难一》。
艰难险阻: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行将就木: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语出《左传》:子有四方之志。
渭阳之情:语出《诗经·秦风·渭阳》。
毛公鼎的铭文有32行499字,是现存最长的铭文,是一个周宣王时代的完整的册命。
1、政治历史价值:
铭文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这段铭文叙事完整,记载详实,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材料。
2、鼎文化价值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可说是天差地远,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3、书法价值
鼎身铭文的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费声骞在《古代碑帖鉴赏》这样介绍毛文:笔致谨严,字形整齐有致。相异于一般金文的豪放逸纵,结字略带长形,显得劲挺瘦劲,全文布局气象温和,历来被视为周代篆文的正宗,金文的瑰宝。
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额鲁特蒙古,明代称为瓦剌,又被称为卫拉特,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称为额鲁特蒙古额鲁特由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准噶尔等四部组成,所以又称为四卫拉特。后来因为准噶尔势力强大,土尔扈特不甘忍受欺凌而西迁到伏尔加流域,其游牧地区被杜尔伯特其中的一支辉特部占据。
乾隆即位十年1745年的时候,准噶尔因为首领噶尔丹策凌去世后,族内掀起内讧,争夺汗位的斗争开始 噶尔丹策凌有三子一女,长子是喇嘛达尔扎,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幼子策旺达什。长子喇嘛达尔扎因为是庶出,不能立为汗王登上汗王宝座的是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由于年幼无知,被辅佐他朝政的姐姐鄂蓝巴雅尔拘禁。
乾隆十五年1750年,喇嘛达尔扎在鄂蓝巴雅尔的丈夫萨奇伯勒克的帮助下,杀死了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夺取汗位,但由于喇嘛达尔扎是庶出,难孚众望。一直拥护策旺达什的策零敦多布家族达什达瓦便联合本部骁将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辉特部台吉班珠尔,共谋拥立策旺达什为汗,但计划泄漏,策旺达什和达什达瓦被杀,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逃跑后,又趁喇嘛达尔扎不戒备,率兵潜回伊犁杀死喇嘛达尔扎,达瓦齐夺取汗位、阿睦尔撒纳没有实现自己当汗的野心,便不断扩充势力,袭击杀死了他岳父杜尔伯特台吉达什,又征服了和硕特首领班珠尔,率三部人马6000名士兵进攻达瓦齐,早有防备的达瓦齐调集大批军队打得阿睦尔撒纳大败,洗劫了所有财产。在西北没有立足之地得阿睦尔撒纳只得率残部两万人于1754年投靠清政府,并极力进言乾隆皇帝出兵西北,乾隆早有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之心,遂于1755年,任命班弟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左副将军,永宁为定西将军,进军西北。在额鲁特蒙古各部的支持下,清军两路进剿,经过著名的格登山大战,达瓦齐全军覆没,被维吾尔族台吉霍吉斯生擒。平定西北胜利以后,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在北京午门授献俘之礼,并在承德避暑山庄大宴额鲁特四部的上层贵族,并封以汗王贝勒贝子等爵位。
为了纪念这次西北用兵的胜利,乾隆效仿康熙解决喀尔喀蒙古后,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以一众志的作法,尊重蒙古民族信奉藏传佛教,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仿西藏三摩耶庙(即西藏的桑耶寺)在承德修建普宁寺,历时四年竣工,建成后普宁寺僧侣众多,香火极旺。
出自《左传》,鲁宣公三年bai(公元前六零六年)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du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zhi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dao,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内,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