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素,白绢,古代用绢等织物写字,通常长一尺,后将“尺素”引申为书信。
“双鲤”或“双鱼”,于是成了书信的别名。唐朝刘禹锡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李商隐诗:“双鲤迢迢一纸书。”宋朝范成大诗:“生平书札凭双鲤。”黄庭坚诗:“会思临水寄双鱼。”
也有把信称为“鱼书”的。唐朝韦皋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同时,人们还把《双鲤》诗或“鱼腹藏书”的故事和汉朝苏武的“雁足传书”故事联系起来(参看“雁足”),以“鱼雁”作为书信的另一别名,例如“鱼肠雁足”、“鱼封鲤素”、“鱼雁沉浮”等等。形容音讯不通,叫做“鱼沉雁杳”。元朝宋无诗:“波流云散碧天空,鱼雁沉沉信不通。”宋朝戴复古诗:“天边鱼雁几沉沉。”南陈孔范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绝。”
典故:鸿雁传书。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
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出处:出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
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雁传书
尺素:书信的别称,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诗文运用有: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吕向注:"尺素,绢也。古人为书,多书于绢。"
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亦泛指小幅纸张。宋韩驹《题画太乙真人》诗:"龙眠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魏了翁《跋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刘师培《与友人论文书》:"龤钟律于朱弦,彰玄黄于尺素。"
(2)指书信。
《周书.王褒传》:"犹冀苍雁赤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俱寄相思。"
唐张九龄《当涂界寄裴宣州》:"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词:"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双鲤,是指古人把书信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称呼由此而来。后成为对书信的称谓。
古代的“鲤”,因为有“鲤鱼跳龙门”这一民间传统吉祥话,已经另有代指含义。
“鲤鱼跳龙门”形容普通人家的男孩子通过科举考试,有了出头之日,就好像常年生活在水底的鲤鱼一朝跃出水面那样非同寻常。古代的孩子在家人迎接贵客到访的队列里总是站在最后边,站在里屋门前,就好像生活在水底的鲤鱼,所以叫做“童”。
“童”字从立从里,意为“站立在最里边”,因此,“鲤”和“童”两个字中的“里”是一个意思,所以才有了“鲤鱼跳龙门”的比喻。
扩展资料:
双鲤典故最早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当然诗中所言烹鱼并非真的烹煮,而是让儿子打开装有尺素的鲤鱼形的木盒。
《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宿昔 一作:夙昔)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释义:
看着河边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让人想起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双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鲤 (鲤形目鲤科动物)
“鲤鱼传书”的故事,发生在汉朝。
有一首汉乐府诗是这样写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意思是说,有远方来客,送给诗人一对鲤鱼,叫儿子剖开鲤鱼烹食,却发现鱼腹中有一尺长的帛书。
书信上讲的是劝他多加餐饭,同时表达了长久思念之情。这就是“鲤鱼传书”的典故。
其实,这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我国古代神话中说,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预告他以后被封在某地。
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1.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里面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书信。“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是说: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书信,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是说: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