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说法是,龙岩因龙岩山而得名。
2,另一种说法是一个传说从前,这里是新罗县的苦草镇,唐天宝元年(742年),在这里建县时,因城南翠屏山上,有个著名的名胜古迹龙岩洞而取名龙岩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了。关于龙岩的来历,有个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有九个儿子。这九条小蛟龙生性残暴,仗势父王敖广是四海龙王头,便在东海沿岸为非作歹,兴风作浪,使这里的百姓经常灾难重重。
老百姓对这九条小蛟龙的倒行逆施,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有一年,哪吒经过这里,听到老百姓的怨言,很是同情,便去东海找老龙王算账。
因老龙王出差未返,九个龙太子出来应战。这九个龙太子平时骄横惯了,兴风作浪可以,法术却平平,根本不是哪吒的对手。
它们交战不到三回合,九个龙太子有8个被哪吒抓去剥了皮,抽了筋,弃尸骨于沙滩上。 且说第九个龙太子见兄长已死,吓得战战兢兢,跑到海边向哪吒求饶。
哪吒看在龙老九太小,便手下留情,把它抓来苦草镇关闭在翠屏山的一个溶洞里,用一块镇妖石镇住洞口,让它悔过自新,不让他再残害生灵,并把镇妖石的锁匙交给山下一位出家人看守后,便脚蹬风火轮腾云驾雾回天庭去了。 由于小九龙在洞里,慢慢长大成了大龙。
它嫌洞太小,便经常翻身用龙角、龙身把溶洞撑高一点,顶大一点,让自己生活得自在一点。它撑呀撑呀,撑开了许多小石洞,上洞可通天,已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下洞可通东海,却有小鱼虾送米送盐给它吃。
原来,龙王敖广巡海回来,看海滩上一群龙子被害得悲惨景象,心中非常悲伤,马上叫虾兵蟹将去收尸厚葬。忽听乌龟将军来报,只有八具龙骨,少一个龙太子,估计它还没死,还活在人间。
于是东海龙王马上派出鱼虾水卒登岸四处寻找。它们溯九龙江而上,一直查找到龙津河畔的翠屏山麓,才找到龙王九太子,因它们推不动镇妖石,只好通过各个小洞往里送米送盐,供龙太子享用,日子久了,这洞里已储藏很多很多的米粮和食盐。
有一天,正当龙太子把溶洞越撑越大的时候,看守镇妖石的和尚出去化缘了,鲎门前有一个孕妇,她一共生了三个千金,就是不会生麒麟儿,经常受婆婆的打骂和白眼。常言道,生男育女,天生自然,她实在无法做主。
便跑到翠屏山来寻短见,她想用头撞镇妖石自尽,因镇妖石是圣洁的,非常怕恶露。当这孕妇用头去撞镇妖石时,才撞一下,镇妖石便倒掉了,洞里马上冒出一缕黄烟,当她晕头晕脑往里探视时,看见一条金龙正在溶洞的石壁上飞旋,她惊讶地说:“呀!金龙”,只见那条金龙从盘旋的洞顶,撑不住力气跌落下来,在洞里难受地滚了滚,便奄奄一息。
那孕妇看了也吓了一跳,赶快跑到别处去了。从此,洞顶盘石上便留下“金龙”撑洞的痕迹。
整条龙鳞都印在顶盘石壁上。当和尚化缘回来,发现镇妖石倒掉,知道大事不好,便马上重新封闭洞口,但他怎么封也封不住了。
结果,便派了一群小和尚看守洞门,不让金龙跑掉。 再说这小金龙,经过三年的修炼,已悟出呼风唤雨的功能,便暗中许愿,过去八位龙兄降灾于苦草镇,祸害百姓,才有如此悲惨下场。
如今,待它出得龙洞,一定要为苦草镇造福,使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才辈出,还要有真龙降世。但由于和尚不理解小金龙的美好愿望,还是搬来大石堵住洞口,生怕它出来降灾。
就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小金龙再也闲不住了,因为这里遭受特大旱灾,便来个大翻身冲出洞口。这一冲可不得了,惊动苦草镇人,所有大小和尚及群众都跑来,有的抓龙头,有的抱龙尾,有的用绳子捆住龙的四爪,使金龙飞腾不得。
结果,这好心的小金龙只翻腾到半山腰,就被烈日艳阳晒干了,死在山上。久而久之,山上的小金龙脱去龙鳞,烂了龙肉,只剩下一具龙的骨架,留在山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小金龙,把这山岭称为龙骨岭,而那几个和尚为困死小金龙,也被太阳晒干在山坡上,最后化为石头,被人称为和尚石,而那被小金龙撑起的龙洞至今犹存,被人们称为龙岩洞。
洞里怪石嶙峋,洞顶龙鳞片片,清晰可辨。这事后来传到当时的官老爷耳里,官老爷去看了龙洞,果不虚传,在苦草镇升级设县时,便以此洞为名,取名龙岩县,奏请皇上批准,这就是龙岩的由来。
革命烈士:林觉民
林觉民生平简介
---------------------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生于1887年。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是个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尽管所学的不外乎应考的时文制艺,枯燥无味,但嗣父严肃的要求,却给林觉民打下了良好的国文基础。嗣母宅心仁厚,爱抚之情胜似亲生父母,滋润着林觉民幼小的心灵,为他仁爱之心的养成,有直接的影响。
13岁那年,嗣父要林觉民应考童生。父命难违,他快快应试。入考场后,他见主考官挺着肚子,目空一切,而考生则一个个诚惶诚恐,一股积压已久的对腐朽科举制度的不满油然而生。他愤然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挺胸而退出考场。嗣父对儿子如此的行为,虽颇为不满,但此时正处于废科举的声浪之中,自己对“八股文”也有厌倦之感。所以,也只好顺着儿子的意愿,让他投考当时在福建颇有声望的全闽大学堂。由于去全闽大学堂就学是林觉民自己所愿,他用心准备,欣然应试,一举被录取。
全闽大学堂(后改称全闽高等学堂),是戊戌维新的产物,西方的一些新学说在这里广为流传,饱受封建文化禁锢的青少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备感耳目一新,种种自由平等的蓝图使他们为之振奋,为之向往。此时林觉民年龄虽小,他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却是那么的迫切和渴望。他不愿做万户侯,但愿自己变成一只小鸟,抖掉绑在翅膀上的封建束缚,飞向那自由平等的理想蓝天。于是,他从那时开始自号为“抖飞”。
在全闽大学堂,林觉民犹如鱼得水,其多才多艺的才能有了发挥的场所。他生性诙谐,口才出众,出口成章,同学们总是喜欢和他在一起围坐在榕树下,海阔天空地谈论民族的前途;他生性活跃,喜结朋友,且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学堂的学生曾为争得平等权利而闹过几次风潮,林觉民总是被推荐为组织者;他忧国忧民,富有侠义之心,对于当时革命党人的革命义举极为同情,并与当时福州的革命党人有密切的联系;他疾恶如仇,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的现状。在学堂念书期间,为传播西方学说,改良社会风气,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福州城北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在城南魁辅里谢氏宗祠内创设了阅报所。这些地方既是进步青年学习新学说的地方,《苏报》、《警世钟》、《浙江潮》、《天讨》、《汉书》等进步书刊,启迪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血气青年;同时,这些地方又是进步青年聚集一起,讨论时局的场所。在讨论时局时,林觉民不止一次地说:“中国非革命就不能自强。”有一天晚上,林觉民在爱国社以《挽救垂亡之中国》为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说到沉痛之处,他拍案捶胸、声泪俱下,场下听众无不动容。恰好该校的一个学监也在场,他听后忧心忡忡地对人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嗣父对于林觉民在学堂的情况也略有所闻,不免有些担忧和不安。他曾向校方提出,对林觉民不要过于纵容,否则恐会走入歧途。但林觉民不仅在学生中声望甚高,而且也深受学堂中许多教师的喜爱。学堂的总教习对这种担忧并不以为然,反而劝道:“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浩然之气。”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践踏之下,偌大的中国天涯何处是神州。在全闽大学堂几年的学习,使林觉民深受西方学说的影响,使他认定之乎者也的传统文化是救不了中国,只有从西方的学说中寻找救国之道,解救中国国民于倒悬之中。于是,林觉民在完成全闽大学堂的学业后,即决心远渡重洋去寻求救国的道理。他在征得嗣父的同意后,于1907年自费留学日本。开始为过外语关,他专攻日语。第二年,由于一名官费留学生踏海身亡,林觉民补到官费缺额,进入庆应大学攻读哲学,同时还兼读英语和德语。
林觉民虽身在异国他乡,可胸中所怀的是一颗拳拳的中国心,祖国的每一变故都紧紧地系着他的心。林觉民在日本留学期间,孙中山连续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每当国内武装起义失败的消息传来,他总是悲愤欲绝;20世纪初叶,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每当传来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种种侵略行径,林觉民总会抱头痛哭。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时局的变化、民族的悲剧、同胞的苦楚,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悲痛,一回又一回的落泪中,使他渐渐认识到光流泪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流血才能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在一次抗议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集会中,在场众多留学生为祖国的命运而痛泣。林觉民拍案而起,大声疾呼:“中国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哭泣有什么用?我们既然以革命者自许,就应当仗剑而起,同心协力的解决根本问题。这样危如累卵的局面或许还可以挽救。凡是有血气的人,谁能忍受亡国的惨痛!”
龙岩因龙岩山而得名。
福建省一些地名的命名很大程度上与山、水、年号、祈福祥瑞和合成等相关,这与福建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说明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试举例如下:因山命名的地名十五个:福州,因福山而命名。
泉州,因泉山(北山,清源山)而得名。长乐,因长乐山而得名。
仙游,因仙游山而得名。龙岩,因龙岩山而得名。
福鼎,因福鼎山而名。东山,因有东山(苏峰山)而名。
云霄,因有云霄山而名。连城,原为莲城,因有莲峰山而名。
屏南,因处古屏山之南而名。华安,因县治在华峰岭而民安居乐业于此。
柘荣,因有“柘洋东山,东望海外数百里”而得名。平潭,因海坛岛的山石如坛故名。
霞浦,因霞浦山而名。福清,因“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
而改名。
晋太康三年(282)置新罗县,属晋安郡。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汀州,领原新罗地分置的长汀、黄连、什罗3县。天宝元年(742)汀州改为临汀郡,什罗(新罗)县改名龙岩县,黄连县改名宁化县,乾元元年(758)复为汀州,领长汀、宁化、龙岩、沙县4县。
大历十二年(777)龙岩县改属漳州。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划沙县归剑州。
宋淳化五年(994)上杭、武平升场为县,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兴三年(1133)置莲城县,时汀州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莲城6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为汀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为汀州府,成化六年(1470)置归化县,七年(1417)置漳平县,十四年(1478)置永定县,时长汀、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归化、漳平、永定通称”汀属八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龙岩县为直隶州,辖漳平、宁洋2县,清末汀州府、龙岩州均属汀漳龙道。
1912年废州、府,复龙岩为县,各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称汀漳道)。1925年废道制,各县直属省辖。
11928年至1934年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时属“龙汀(龙漳)省”。
1934年7月分属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龙岩,辖龙岩、永定、上杭、武平、漳平、宁洋、华安7县)和第八行政督察区(驻长汀,辖长汀、连城、宁化、清流、明溪、永安6县)。1935年10月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辖龙岩、漳平、大田、永定、上杭、华安、宁洋7县及峰市特种区)和第七行政督察区(辖长汀、连城、宁化、明溪、清流、武平、建宁、泰宁8县)。
1947年以龙岩、长汀、永定、上杭、武平、漳平、连城7县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龙岩。1949年8月至11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八行政督察区。
1950年3月改称龙岩专区。1956年7月划入永安、宁化、清流3县,1961年3县划归三明专区。
1970年改称龙岩地区。1981年撤消龙岩县,设省辖县级龙岩市。
1990年漳平撤县设市。1996年撤销龙岩地区设省辖地级龙岩市,原龙岩市为新罗区。
福建简称闽。
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名的简称和别称。“闽”是最原始的名称。
《山海经·海内南经》说:“闽在海中”,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闽为蛮之别种,则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称。
八闽,则是从北宋开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福建”名称。 另一得到公认的说法是:古闽人非常崇拜蛇,所以就把蛇供养在家里,故上报朝廷地名时,就造出了“闽”字,即,“门”:家内;“虫”:蛇;“闽”:把蛇供养在家里的意思。
而近年来,在厦门一带则把“虫”译为龙,在厦门岛内的白鹭州公园里还有“闽”字的大型石雕,其中就把“虫”译为“龙”。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0′至28°22′,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
福建属于中国华东地区。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
其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三地的闽籍华人华侨最多。福建与台湾源远流长,关系最为密切,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
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设福建节度使,辖福、建、泉、漳、汀五州。
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
唐开元21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
关于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辞源》的说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
共八府,号称“八闽”。 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福州、厦门曾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闽江口的马尾港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和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
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
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
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
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
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
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
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三国时因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福建成为孙吴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
南宋和元代,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从福建扬帆出海。
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铁路建设专家詹天佑等。
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福建人民为反压迫、反侵略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福建人民贡献出万千优秀儿女,作出了卓越贡献。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老区分布遍及的62个县(市);其中有46个老区县(市)、518个老区乡(镇)、7772个老区行政村、2919个革命老区基点村。
陈丕显 邓子恢 张鼎丞 杨成武 刘亚楼 傅连暲 丁甘如 袁子钦 罗舜初 罗元发 陈仁麒 张南生 刘 忠 宋省予 丘逢甲 廖海涛 胡文虎 卢嘉锡 项 南 刘国轩。
杨氏家庙又称龟山公祠,座落在芷溪杨氏开基祖六九郎公的故居背园,环境优美,建筑精巧。
此祠是康熙六年(1667),由六九郎公的第八、九代(含迁徙至广东、江西和本省其他县繁衍谋生的)裔孙合族兴建的。当时六九郎公的裔孙已有移居广东平远、焦岭、番禺、大埔、饶平等地,江西瑞金、寻邬等地和福建平和、长汀、上杭等地。那一年,因各地裔孙回乡祭祖,方共谋建祠之事。
杨氏家庙为何又称“龟山公祠”?这是借杨时的声誉为祖祠打官司的缘故。杨时,号龟山,谥文靖,公元1053年生于福建将乐城北龙池团。杨时求学用功,立雪程门,20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76岁升龙图阁学士。他告老南归后,开海滨邹鲁之风,为闽理学之鼻祖。芷溪杨氏开基祖是杨时第三子的后裔,因避战乱迁居连城,先住小沛文庄,后移南顺里南坑(今文亨乡南坑村),再南迁至杨家坊中心屋背头园,最后定居芷溪背园。
建造祖祠时,开始工程进展都很顺利,等到梁、柱都上好时,芷溪村有一姓黄的“讼棍”出来阻拦,说是在此祠堂背后山上有他的祖坟。双方争辩不休,背园杨氏便将此情况通报在外的宗亲。闽、粤、赣三省均派人回来,其中官员31名(知府2名、知县29名)。经过谋策,为扩大影响、大赢官司,将此祠堂改为奉祀龟山公。官司打到县里,知县前来察看,见祠中祀着“宋大儒杨时龟山靖文之神位”,又见这么多官员跪在神主前,即判杨家胜诉。
杨氏家庙面积不大,仅600平方米左右。正厅内空4.94米,左右各有一间大屋间。厅前是天井,左右回廊连接下厅。两旁有横屋,与一般祠堂差不多。现在这些建筑都是依原样重修的,唯大门顶上的木牌楼古迹犹存,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木牌楼是杨氏家庙最突出的建筑特色。
木牌楼顶为长四方形,四角有叉角向外伸,前后有雨檐覆盖。整座木牌楼为二级牌楼格局,全是采用“草尾卷筒鸡爪造型”,即将木条雕刻成鸡爪形状,三根象鸡爪倒立,中间一爪上顶着一个圆形的花篮,周边雕刻着花纹,另两爪成倒八字向上伸。这样一个一个“草尾卷筒鸡爪”依次整齐排列,一层一层堆嵌上去。
牌楼分四层:第一层全是“草尾卷筒鸡爪”,第二层中间有三块雕版,第三层中间也有三块雕版。每块雕版雕刻的内容均是民间故事,如“八仙过海”、“三英战吕布”等等,只可惜这些文物都被人挖去。
在第四层的“草尾卷筒鸡爪”下的中间,挂着“杨氏家庙”额匾。此匾为当年真迹,左右各有一根“倒吊骑筒”,骑筒刻成莲花形,工艺精湛,颗颗莲子肉眼可辨。骑筒外有一横梁,刻的是“锦鸡采茶”,这横梁上原雕有“鳖鱼戏球”,现已丢失。
牌楼大门前的天花板上,绘有双狮戏球,仍存一半,可以辨认。牌楼两边雨檐的八字雨披,上面有一长形的涂上白粉的木板,板上绘着山水油画。
这座“杨氏家庙”如今又由闽粤赣三省宗亲商定,正在修葺,不日即可重现昔日光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