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夫善于父母,必能隐身锡类,仁惠逮于胤嗣矣;善 于兄弟,必能因心广济,德信被于宗族矣!推而言之,可以移于君,施于有政,承 上而顺下,令终而善始,虽蛮貊犹行焉,虽窘迫犹亨焉!自昔立身扬名,未有不偕 孝友而成者也。前代史官,所传《孝友传》,多录当时旌表之士,人或微细,非众 所闻,事出闾里,又难详究。
今录衣冠盛德,众所知者,以为称首。至于州县荐饰 者,必覆其殊尤,可以劝世者,亦载之。
李知本,赵州元氏人,后魏洛州刺史灵六世孙也。父孝端,隋获嘉丞。
初,孝 端与族弟太冲,俱有世阀,而太冲官宦最高,孝端方之为劣。乡族为之语,曰: “太冲无兄,孝端无弟。”
知本颇涉经史,事亲至孝,与弟知隐甚称雍睦。子孙百 余口,财物僮仆,纤毫无间。
隋末,盗贼过其闾而不入,因相让曰:“无犯义门。” 同时避难者五百余家,皆赖而获免。
知本贞观初官至夏津令,知隐至伊阙丞。知本孙瑱,开元中为给事中、扬州刺 史。
知隐孙颙,有文词,亦历给事中、太常少卿。从祖兄弟,凡为给事者四人。
张志宽,蒲州安邑人。隋末丧父,哀毁骨立,为州里所称。
贼帅王君廓屡为寇 掠,闻其名,独不犯其闾,邻里赖之而免者百余家。后为里正,诣县称母疾,急求 归。
县令问其状,对曰:“母尝有所苦,志宽亦有所苦。向患心痛,知母有疾。”
令怒曰:“妖妄之辞也!”系之于狱。驰验其母,竟如所言。
令异之,慰喻遣去。及丁母忧,负土成坟,庐于墓侧,手植松柏千余株。
高祖闻之,遣使就吊,授 员外散骑常侍,赐物四十段,表其门闾。刘君良,瀛州饶阳人也。
累代义居,兄弟虽至四从,皆如同气,尺布斗粟,人 无私焉。大业末,天下饥馑,君良妻劝其分析,乃窃取庭树上鸟刍,交置诸巢中, 令群鸟斗竞。
举家怪之,其妻曰:“方今天下大乱,争斗之秋,禽鸟尚不能相容, 况于人乎!”君良从之。分别后月余,方知其计。
中夜,遂揽妻发大呼曰:“此即 破家贼耳!”召诸昆弟,哭以告之。是夜弃其妻,更与诸兄弟同居处,情契如初。
属盗起,闾里依之为堡者数百家,因名为义成堡。武德七年,深州别驾杨弘业 造其第,见有六院,唯一饲,子弟数十人,皆有礼节,咨嗟而去。
贞观六年,诏加 旌表。又有宋兴贵者,雍州万年人。
累世同居,躬耕致养,至兴贵已四从矣。高祖闻 而嘉之,武德二年,诏曰:人禀五常,仁义为重;士有百行,孝敬为先。
自古哲王,经邦致治,设教垂范, 皆尚于斯。叔世浇讹,人多伪薄,修身克己,事资诱劝。
朕恭膺灵命,抚临四海, 愍兹弊俗,方思迁导。宋兴贵立操雍和,志情友穆,同居合爨,累代积年,务本力 农,崇谦履顺。
弘长名教,敦励风俗,宜加褒显,以劝将来。可表其门闾,蠲免课 役。
布告天下,使明知之。兴贵寻卒。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
隋开 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
麟德中, 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王君操,莱州即墨人也。
其父隋大业中与乡人李君则斗竞,因被殴杀。君操时 年六岁,其母刘氏告县收捕,君则弃家亡命,追访数年弗获。
贞观初,君则自以世 代迁革,不虑国刑,又见君操孤微,谓其无复仇之志,遂诣州府自首。而君操密袖 白刃刺杀之,刳腹取其心肝,啖食立尽,诣刺史具自陈告。
州司以其擅杀戮,问曰: “杀人偿死,律有明文,何方自理,以求生路?”对曰:“亡父被杀,二十余载。 闻诸典礼,父仇不可同天。
早愿图之,久而未遂,常惧亡灭,不展冤情。今大耻既 雪,甘从刑宪。”
州司据法处死,列上其状,太宗特诏原免。周智寿者,雍州同官人。
其父永徽初被族人安吉所害。智寿及弟智爽乃候安吉 于途,击杀之。
兄弟相率归罪于县,争为谋首,官司经数年不能决。乡人或证智爽 先谋,竟伏诛。
临刑神色自若,顾谓市人曰:“父仇已报,死亦何恨!”智寿顿绝 衢路,流血遍体。又收智爽尸,舐取智爽血,食之皆尽,见者莫不伤焉。
豫州人许坦,年十岁余,父入山采药,为猛兽所噬,即号叫以杖击之,兽遂奔 走,父以得全。太宗闻而谓侍臣曰:“坦虽幼童,遂能致命救亲,至孝自中,深可 嘉尚。”
授文林郎,赐帛五十段。博州聊城人王少玄者,父隋末于郡西为乱兵所害。
少玄遗腹生,年十余岁,问 父所在。其母告之,因哀泣,便欲求尸以葬。
时白骨蔽野,无由可辨。或曰:“以 子血沾父骨,即渗入焉。”
少玄乃刺其体以试之。凡经旬日,竟获父骸以葬。
尽体 病疮,历年方愈。贞观中,本州闻荐,拜除王府参军。
赵弘智,洛州新安人。后魏车骑大将军肃孙。
父玄轨,隋陕州刺史。弘智早丧 母,事父以孝闻。
学通《三礼》、《史记》、《汉书》。隋大业中,为司隶从事。
武德初,大理卿郎楚之应诏举之,授詹事府主簿。又预修《六代史》。
初,与秘书丞令狐德棻、齐王文学袁朗等十数人同修《艺文类聚》,转太子舍 人。贞观中,累迁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
以疾出为莱州刺史。弘智事兄弘安, 同于事父,所得俸禄,皆送于兄处。
及兄亡,哀毁过礼。事寡。
“鱼衔荷花,好运常来”不是典故。
1、鱼衔荷花。总觉得可以带来好运! 2、鱼衔荷花是人们的感觉和对美好的生活的愿望。
3、读庾信《小园赋》。 读到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二竿之竹 ,便觉山也朗润,水也清和。
今生恐不会有那一个小园,纵使年老。 胸间蓄水,心底植竹。
遥想,鱼衔花影去,风送竹响来。 读书,喝酒。
有风邀风,有月邀月。 纵无小园,也已幸甚。
4、年年有鱼 是"年年有余"的谐音,是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表达的事一种美好的愿望,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
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典故: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
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
"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一位伟人曾说:"人是由鱼变的。"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变人"说似乎悖忤;然细细想来,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级生命是鱼,人作为陆地上的高级生命,说其在进化链上曾同鱼的蛋白基因有过相同的结构,不是又合乎进化论观吗?可见,"鱼可变人"之说并非伟人信口开河,故作标新立异之论,而是他哲学思考的结果。
这一说法还可从世界其他民族那里找到"知音","鱼美人"的传说便是一例。人与鱼的"远亲"关系,我们还可从我国历史和我国民俗中找到旁证。
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 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