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坝河(今平利西河乡杨岭附近)的河岸上,有一处舜家粮仓。秋天到了,眼看就要秋收。后娘便分派舜去打扫修补粮仓,说要准备秋收屯粮。因受后娘的虐待,舜常常连饭都吃不饱。这一天,舜一早就来粮仓清扫修补干活,已是日过中午还没有吃上早饭,又累又饿,禁不住倒在仓楼上昏昏睡去。正当他睡得香甜之际,忽然被粮仓内燃起的熊熊大火惊醒。时值初秋,骄阳当空,偶尔还伴有阵阵河风吹来。舜见仓房起火,不知有加害阴谋,左冲右突,想补灭大火。怎奈这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眼看救火无望,不得不舍弃仓房逃命。可他万万不曾料到,唯一能出进的大门早已被后娘锁上了。情急之中,忽听房后有人大喊:舜哥哥请速上房顶从房后槐树上避难!舜遁声迅速顺石梯上了后楼,翻上房顶,来到后檐,见恰有大槐树一枝直伸后屋房檐边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小妹敤手正在大槐树上急得直向他招手。舜来不及多想,伸手揪住槐枝猛的一甩,一个千秋便荡上了大槐树。这时,只听得敤手小妹边哭边说:舜大哥有所不晓,这都是妈妈设下的计谋想加害于你。幸有大槐树救你性命。现在,你千万不可出去,他们请了好几个纵火大汉还守在前门上,要亲眼看到房子烧烬才得放过。这里我带了干粮给你充饥,你赶紧爬上树顶躲过他们,等到天黑逃命去吧!舜侧耳默听,打心里十分感激妹妹的真情实意与良苦用心,遂爬上树顶躲藏起来,暂且不表。
却说舜逃命之后遭数劫而大难不死,遂后时来运转,贵为帝王,终成大器。一日,舜来到曾搭救过性命的大槐树下,焚香叩拜,封赠大槐树为万年神树。常年结籽,青皮不老。世人发现,槐树无论是在酷热的炎夏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其皮常青,枝繁叶茂,年年结籽。据民间传说,就是受过虞舜帝的拜封之故也!
舜王碑的传说
舜王碑,人称“舜王龙碑”,上刻七个大字“帝舜有虞氏之陵”,原在三分石上,后迁至大阳溪边的舜庙之侧。迁移之因,也有一个传说。
相传帝舜时,九疑山出了九条孽龙,盘距在“蟠龙洞”、“九疑岩”,危害百姓生灵。帝舜闻之南巡,走了三湘四水,看了五岭三山,终于来到九疑山间。他带领百姓大战三年,斩杀了九疑岩里四条龙;接着大战三年,斩杀了蟠龙洞里的四条龙。又大战了三年,方斩杀了三峰石天湖池里的老蛟龙。帝舜连续苦战了九年,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三峰石下。在他临终之时,大臣皋陶问他有何吩咐,他说:“不可厚葬,只要三峰石下选一黄土高地,瓦棺布衣掩埋即可。”最后他手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龙驾归天了。舜死后,人们刻了块3000斤重的龙碑立在三峰石下。皋陶心想,此地太险恶,迁到大阳河边为好。启灵这天,碑太重,三十个壮汉都抬不动。这时,几只白鹤从天空飞临,两头大象从地上走来。大象用鼻子卷起墓碑就走,白鹤在前面引路。当走到熊家山黄龙洞前时,突然,从洞里出来一个白发老人,笑着说:“生在帝王城,死在九疑山,白鹤来引路,大象来抬丧。”说完摇身变成一条黄龙,张牙舞爪,不让葬在这里。大象只好又向前走,过了马蹄坳,穿过大桑塘,来到一座大石岩前。这大石岩十分奇特,高300丈,直上青天。岩形状似龙,龙角龙眼龙须龙牙俱全。山下西边有两口龙泉。白马仙人还将峰顶用乱石堆了一顶王冠,一条玉带放在山上。这真是龙潜凤栖之地。大象将龙碑一放,碑即入地3尺,端端正正立在中间。于是,将帝舜龙体下了石坎,砌上瓦棺,成群白鹤,众四面八方衔来紫蚌壳,放满瓦棺,这就是“瓦棺贝冢”的由来。
皋陶结庐为庵,一直守护在舜陵前。死后化作一棵青松,长在墓边石岩上,像一位将军威然屹立,侍卫着长眠地下的舜帝。
尧舜禹的传说传说中,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相传,尧很节俭。他住在茅屋里,吃糙米饭,喝野菜汤,身上穿着麻布袄。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他在历山耕田,历山的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靠近舜居住。舜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那里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赞扬。
尧舜时候,水患严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导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终于止住,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
扩展资料:
1、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
2、虞舜,姓妫或虞姚,名重华。尧帝的女婿,因建国於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使摄位三十年,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
3、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 。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尧舜禹汤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y2o)、舜(sh)n)、禹(y()。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相传,尧很节俭。他住在茅屋里,吃糙米饭,喝野菜汤,身上穿着麻布袄。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他在历山耕田,历山的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靠近舜居住。舜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那里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赞扬。
尧舜时候,水患严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导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终于止住,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
扩展资料:
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的天下,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尧舜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
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
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 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
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
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
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
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
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
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
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
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
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
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
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
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
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
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 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
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
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
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
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
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
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
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
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
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
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
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
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
帝尧,就是放勋。
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
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
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
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
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
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
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
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
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
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
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
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
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
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
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
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
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
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
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
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
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
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舜,是冀州人。
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
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
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
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
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y2o)、舜(sh)n)、禹(y()。
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相传,尧很节俭。
他住在茅屋里,吃糙米饭,喝野菜汤,身上穿着麻布袄。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
他在历山耕田,历山的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靠近舜居住。
舜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那里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赞扬。
尧舜时候,水患严重。舜命禹去治水。
禹用疏导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
洪水终于止住,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
扩展资料: 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
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
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的天下,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尧舜禹 。
尧舜禹的传说传说中,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相传,尧很节俭。
他住在茅屋里,吃糙米饭,喝野菜汤,身上穿着麻布袄。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
他在历山耕田,历山的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靠近舜居住。
舜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那里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赞扬。
尧舜时候,水患严重。舜命禹去治水。
禹用疏导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
洪水终于止住,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
扩展资料:1、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
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2、虞舜,姓妫或虞姚,名重华。
尧帝的女婿,因建国於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使摄位三十年,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
3、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 。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尧舜禹汤。
炎黄部落联盟不断发展壮大,黄帝死后,尧当了首领。
他很会治理各种事物,能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很受大家爱戴。 尧老了,想找一个顶讲道德,顶有本事的人代替自己的位置。
有人向他推荐了年轻的舜。 尧首先召见了舜,他看到舜一表人才,很喜欢,就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9个儿子和舜一起生活。
舜和妻子生活得和睦美满,照顾尧的9个儿子比亲兄弟还亲。 后来,尧先后让舜去种田、捕鱼、烧陶器,舜都做得很出色。
尧又派舜当了几年管理生产的官,舜把各项事务都处理得很得当。尧对各部落的首领说:“舜的才能这样出众,真是难得啊!”大家都认为舜可以做尧的继承人。
可是尧还要考验他的胆量。他让舜一个人到大山林里去。
天空电闪电鸣,地上有豺狼虎豹乱窜,周围不时传来野兽的嚎叫声,真令人害怕。舜却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走出了山林。
不久,尧在部落联盟里郑重宣布:“从现在起,我让舜替我做大家的首领了。” 这就是有名的“尧舜禅让”的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
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
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有人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
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
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
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
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
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
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
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
等到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