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寡人之于国也》,意思是: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
原文选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
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足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
因此,各个诸供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
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
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
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
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
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
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东晋时期,郗鉴武将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
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妙龄待嫁他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
王导同意后,郗鉴便命管家,带上厚礼,到王丞相家觅婿。第十辑国学典故、行业杂谈后来,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精心打扮。
唯有东床上有位青年人,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此人真是佳婿!”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
他的书法被形容为“飘如浮云,矫如惊龙”。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蒙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它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本书编排整理过程中,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力求使注释准确、译文生动,并精心选取大量蒙学知识以及国学典故,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蒙学精髓,立君子品,做智慧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