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天下: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这句成语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小男孩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叮嘱他等会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小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小男孩儿,微笑着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小男孩接过方粮,愣住了。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高兴地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小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小男孩哭了,说:“校长,我错了,他虽然不对,但我也不能去打他,你罚我吧。”
陶行知听了小男孩的话后,又掏出一颗糖,和谒地说:“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廉洁使人坦荡,奢贪使人悲戚”,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廉为荣、以奢为耻、廉洁自守、克己奉公。
以下四则小故事值得一读。 “新鞋踩泥”。
《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
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子罕辞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文: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
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故事中,子罕恪守“不贪为宝”的信条,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真正给人教育和启迪。
“公仪休拒鱼”。《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一个公仪休拒鱼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
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灭官烛看家书”。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
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
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有很多,而且对于古代和当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指引导向,关于历史典故,写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发生的主要事件,陈述的也是时代的记忆和历史背景,无论是人或者食物,都有着他独特的意义所在,还有就是所要表达的精神和思想,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以及历史大环境来说,都潜移默化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进行熏陶。
下面我就来梳理几个有教育的历史典故,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1、“运筹帷幄”这个成语的典故:刘邦当上了皇帝以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于是在招待的时候刘邦就问文武百官自己和项羽的区别,这个时候的文武百官就纷纷得夸赞刘邦这个君王很大仁大义。但是刘邦却说在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在关于安抚百姓方面不如萧何,在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是刘邦却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因为刘邦可以很好地运用三位俊杰,能够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所以刘邦才能够得到天下。
2、“三顾茅庐“这个典故也很有教育意义,从侧面说明了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有很好的毅力和坚持,不能够因为一件小事就放弃自己心里面所坚持的东西,要达到心里面的目标,就要不断的去争取和努力,这样别人才能因为心里面的这份坚持的毅力和不肯放弃的决心打动。
3、“孔融让梨”更多的是赞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还有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中互相谦让的礼仪文化,每个人不仅要去坚持这样的传统礼仪,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里面博大精深的东西不能够丢,我更要去发扬,传承。
4、“司马光砸缸”,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多种方法,还有就是去明白生活中有许多新奇的东西,这些方法要加以运用。而且遇到事情的时候需要勇敢的站出来,而不是选择去逃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关于中华文化历史典故有很多,而且好多的成语里面包含的典故都很好地对现实社会有教育的意义,关键要去发现和吸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9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