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看一份《编程注意事项2007精装版》 1.转换图档到加工软件中,并确定其中X、Y、Z值.根据机床、材料特性选刀确定转速、进给、下刀量 2.工件加工摆放方向,原则上X方向为长尺寸,Y方向为短尺寸。
. 3.工件最高点移到Z零点有两个目的:防止程式里忘记设安全高度造成撞机及加工深度反应刀具保守的加工深度。 4.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补面或删除面,如骨位铜公做加强面.镶件线割位OFFSET曲面0.5mm(至少).以免刀具加工到线割面.尖角位置做R面,以免刀具在尖角损坏. 5.擦穿面留0.05mm余量FIT模用,有些重要面积小的擦穿面,留0.1mm余量.周边的PL面加工到位,小模的后模PL面胶位出15mm避空0.08mm.大模避空0.13mm. 6.钢料飞刀开粗时,Z下刀量0.5~0.7mm.铜料开粗时Z下刀量1mm~1.5mm(内部开粗1.0mm,基准边开粗1.5mm),另如分中位异形的铜公,开粗时范围选非异形范围,分中位光刀时底部留1mm余量,以防开粗时铜公底余量卷碰到铜公. 7.精铣前必须用较小的直径的刀将角位的余量粗清角,无法清角的地方,必须做曲面挡住,避免精铣时角位余量过多导致刀具损坏,要保证精铣时余量是均匀的. 8.UG软件用2D面铣时,容易过切侧面需在侧壁余留0.4mm防过切。
9.UG软件修剪过的刀路,退刀容易撞刀,建议不采用或者单独后处理。 10.UG软件的切削方式的跟随周边加工容易很多岛屿或角落没加工,建议用跟随工件方式加工。
11.铜公粗\幼公的施工图分别用2张程式清单填写. 12.使用直径63R6、40R6、30R5飞刀开粗时,余量留侧壁单边0。6~0。
8MM底留0。3mm。
不能出现踩刀现象,不能使用63R6加工范围较小的内型框。使用直径32R0.8、25R0.8、20R0.8、16R0.8刀具半精加工时,较大的平面再加工,保证底部留0.15mm,方便下一把刀可以直接精加工工件底部. 13.一般大小的钢料开粗时尽量先使用30R5,较大型的钢料开粗尽量选用63R6或50R5的刀具。
14.钢料精加直角面使用合金刀时Z下刀量1mm,使用刀把时Z下刀量0。5mm.. 15.铜公粗加工时,将模胚素材Z正方向加到+5mm,XY方向单边加至+3mm. 16.铜公开粗高度70mm以下选用M16刀具,高度在70~85mm之间选用M20刀具,高度在85~115mm之间选用M25刀具,超过115mm以上选用直径25R0.8、32R0.8的飞刀把加工. 17.铜公2D外形刀路,高度50mm以下选用M12刀具,高度在50~70mm之间选用M16刀具,高度在70~85mm之间选用M20刀具, 高度在85~115mm之间选用M25刀具超过115mm以上选用直径25R0.8、32R0.8的飞刀把加工. 18.平行式精铣时maximum stepover按精加工平行式最佳等高参数表来设定.精铣前余量尽量留小点,钢料0.1~0.2mm.铜料0.2~0.5mm.不要使用R刀精锣面积大的平面. 19.在螺旋下刀和外部进刀的Z下刀F速度1000mm/m铜公2000mm/m.内部快速移动(模越)进给钢料4200mm/m铜料10000mm/m(必须直G01). 20.所有骨位铜公加强面都要用R刀粗光一遍. 21.所有铜公开粗程式提高4.5mm,减少操作员飞料时间提高效率,钢料先卡料再出程式,用程式飞料.铜公粗光留0.2mm余量.铜公底部留0.25mm余量以防铣到底板. 22.铜公曲面精铣时建议优先选用”平行+等高”加工方式切削,平行55度等高52度,有3度的重合. 23.原则上铜公分中位有四个角落,有一角落对应模具基准角倒斜角C6,其余三个角倒圆角R2.较大的铜工C角R角相应可以大些. 24.使用白钢刀加工铜公外形时,火花位参数应比要求负多0.015mm. 25.骨位铜公加工时防止变形,粗加工单边余量可以适当放大(余0。
4mm),且不中光加工(粗加工完就直接精加工)。 26.电极竖边光刀用轮廓一刀加工,用可变步距。
设定附加0.03/0.15两刀 27.电极粗加工余量为0.25/0.15mm,面中光作0.1mm 28.刀路编写计算曲面公差:开粗0.05mm粗光0.025mm光刀钢料0.008mm(铜公0.005mm). 25.拆铜公考虑原则:加工可行性、实用性、强度够不变形、方便加工、铜公成本、外形美观、拆的铜公越少越好、对称的产品要将加工左右的铜公做在一起移数加工、形状相似的铜公要注意区别(如多加一个斜角或R角)。 26.拆铜公时,两铜公相接处要延长1mm. 27.拆好的铜公要套进工件中仔细检查是否有干涉,近似的对称的铜公要检查是否完全对称,平移旋转加工的铜公要检查是否可以平移或旋转加工。
产品设计根据设计任务的不同而有自行设计、测绘仿制、改进改型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而设计过程也一般划分为设计方案论证(概念设计)、初样研制(技术设计)、试样研制(详细设计)、试生产等多个阶段。应用ug因不同的设计方式和设计阶段其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下面以详细设计为主描述应用ug进行产品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模型质量的基本要求
1)正确性:模型应准确反映设计意图,对其内容的技术要求理解不能有任何歧义。要确立“面向制造”的新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模具设计、工艺制造等下游用户的应用要求,做到与实际的加工过程基本匹配。
2) 相关性和一致性:应用主模型原理和方法,进行相关参数化建模,正确体现数据的内在关联关系,保证三维模型数据在产品数据链中的唯一性、一致性并能正确传递。
3) 可编辑性:模型能编辑修改,整个建模过程可以回放(playback)。模型可被重用和相互操作。重用性和相互操作性是由可编辑性派生出来的重要特性。
4) 可靠性:模型通过了ug的几何质量检查,拓扑关系正确,实体严格交接,内部无空洞,外部无细缝,无细小台阶。模型文件大小得到有效控制,模型没含有多余的特征、空的组和其他过期的特征,总能在任何情况下正确的打开。
(2)实体建模的质量管理
1)实体建模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与设计不同阶段的设计目标相一致。
2)实体建模必须按照建模规范进行。
3)实体建模必须按照建模步骤进行。建模的一般步骤是:明确设计意图,梳理建模思路,规划特征框架;引用种子部件,搭建建模环境;确定零件的原点和方向;建立最初始的基准;创建模型的根特征。(提示:复杂零件通常把草图作为建模的根特征。如果非要把体素特征作为建模的根特征,仅允许使用一次,禁止使用更多的体素特征。);创建特征,进行特征操作、定位、约束、编辑;坚持边建模边分析检查的原则;输入部件属性;创建引用集;清理模型数据;进行模型总体检查,提交模型。
4)必须按照参数化原则建模,禁止使用非参数化的命令,保证模型的可编辑性。
5) 运用ug相关参数化设计的功能和技巧,正确反映产品几何结构和尺寸的内在关系,实现设计意图的相关性。
6) 注意对文件数据大小进行控制,使用尽可能少的特征来达到表现模型的目的。
(3)装配建模的质量管理
1)ug提供两种基本的装配方法:自底向上设计和自顶向下设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选择运用。
2) 重视部件名和装配加载路径的管理,防止文件名和加载路径出现混乱或错误。
3) 进行严格的组件版本管理和技术状态管理,保证装配所引用的模型数据的唯一性和一致性。
4) 根据产品的技术特点选择使用引用集(通用引用集、自定义引用集、专用引用集),对引用集的创建、修改、检查、使用、置换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5) 遵循装配规则的一般原则:按实际的安装顺序进行装配;在主装配中使用“绝对定位”的方法装配子装配件;在子装配中使用配对条件进行装配;避免在不同子装配中使用部件间的交叉约束。
(4)制图的质量管理
1) 严格按主模型原理进行制图工作,制图数据(包括组件图、装配图)与三维模型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2) 二维工程图样与三维实体模型完全相关是制图的最重要原则。制图的关联性主要是指:视图与模型的关联;尺寸与视图的关联;注释与图样或视图的关联。
3) 二维图样要符合国家和企业有关标准。
祝你好运 哈。
产品设计根据设计任务的不同而有自行设计、测绘仿制、改进改型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而设计过程也一般划分为设计方案论证(概念设计)、初样研制(技术设计)、试样研制(详细设计)、试生产等多个阶段。
应用ug因不同的设计方式和设计阶段其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下面以详细设计为主描述应用ug进行产品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模型质量的基本要求 1)正确性:模型应准确反映设计意图,对其内容的技术要求理解不能有任何歧义。要确立“面向制造”的新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模具设计、工艺制造等下游用户的应用要求,做到与实际的加工过程基本匹配。
2) 相关性和一致性:应用主模型原理和方法,进行相关参数化建模,正确体现数据的内在关联关系,保证三维模型数据在产品数据链中的唯一性、一致性并能正确传递。 3) 可编辑性:模型能编辑修改,整个建模过程可以回放(playback)。
模型可被重用和相互操作。重用性和相互操作性是由可编辑性派生出来的重要特性。
4) 可靠性:模型通过了ug的几何质量检查,拓扑关系正确,实体严格交接,内部无空洞,外部无细缝,无细小台阶。模型文件大小得到有效控制,模型没含有多余的特征、空的组和其他过期的特征,总能在任何情况下正确的打开。
(2)实体建模的质量管理 1)实体建模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与设计不同阶段的设计目标相一致。 2)实体建模必须按照建模规范进行。
3)实体建模必须按照建模步骤进行。建模的一般步骤是:明确设计意图,梳理建模思路,规划特征框架;引用种子部件,搭建建模环境;确定零件的原点和方向;建立最初始的基准;创建模型的根特征。
(提示:复杂零件通常把草图作为建模的根特征。如果非要把体素特征作为建模的根特征,仅允许使用一次,禁止使用更多的体素特征。)
;创建特征,进行特征操作、定位、约束、编辑;坚持边建模边分析检查的原则;输入部件属性;创建引用集;清理模型数据;进行模型总体检查,提交模型。 4)必须按照参数化原则建模,禁止使用非参数化的命令,保证模型的可编辑性。
5) 运用ug相关参数化设计的功能和技巧,正确反映产品几何结构和尺寸的内在关系,实现设计意图的相关性。 6) 注意对文件数据大小进行控制,使用尽可能少的特征来达到表现模型的目的。
(3)装配建模的质量管理 1)ug提供两种基本的装配方法:自底向上设计和自顶向下设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选择运用。
2) 重视部件名和装配加载路径的管理,防止文件名和加载路径出现混乱或错误。 3) 进行严格的组件版本管理和技术状态管理,保证装配所引用的模型数据的唯一性和一致性。
4) 根据产品的技术特点选择使用引用集(通用引用集、自定义引用集、专用引用集),对引用集的创建、修改、检查、使用、置换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5) 遵循装配规则的一般原则:按实际的安装顺序进行装配;在主装配中使用“绝对定位”的方法装配子装配件;在子装配中使用配对条件进行装配;避免在不同子装配中使用部件间的交叉约束。
(4)制图的质量管理 1) 严格按主模型原理进行制图工作,制图数据(包括组件图、装配图)与三维模型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2) 二维工程图样与三维实体模型完全相关是制图的最重要原则。
制图的关联性主要是指:视图与模型的关联;尺寸与视图的关联;注释与图样或视图的关联。 3) 二维图样要符合国家和企业有关标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