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老年人对“善终”的看法可能并不相同。
有的人可能想知道自己何时大限临近,这样她就能和所爱的人最后说几句话,处理一些个人事务。有的人可能希望能尽快离去,而不在人世继续逗留。
有的人想在自己的家中告别人世,而有的人希望自己能在医院中,这样能一直接受治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些人希望临终时亲友围在身边,其他人则希望自己独自离开。
当然,很多时候临终者没有办法选择,但所有人共同的希望是,能够让临终愿望得到满足,并带着尊严死去。临终关怀的主旨是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使病人在面对死亡是心理上能更趋于平静,从而提高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对临终老人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安祥,到达生命的终点。当家属看到老人安详平静地离去,在心理上也是一种安慰,有利于家属在病人去世后保持正常的心态。
完整的临终关怀包括处理各种心理和情绪上的悲痛。那些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可能会感到压抑或者焦虑,这是可以理解的,和他进行有关心中感受的鼓励性的谈话可能有帮助。
来日无多的人可能还会有一些特定的恐惧和担心。可能对那个未知世界感到恐惧,或者担心那些还活在人世的人们,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最后的时刻没有人在身边。
要是家人或朋友不知道怎么帮忙或者不知道该说什么,可能就会回避。如果发生了这些事情,试着和家人、朋友或者医生谈谈你的担心。
简单的肢体接触,就能让老人觉得自己和爱的人联系在一起。这有很好的抚慰效果。
试着让老人保持在自己最舒服的情绪。老人平时最喜欢什么?有的希望在自己最后的这段日子身边围满家人和朋友,有的更喜欢只和一两个人安静地待着。
一些专家建议,低声的音乐和轻柔的光线有安抚作用,当生命临近终点时,音乐有助于放松以及减轻痛苦,听音乐可能还会唤起那些在场的人能共享的记忆。 时日不多的老人可能会有精神上的需求,和对身体的关注也许同样迫切。
精神上的需求包括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以及如果可能的话,结束和别人的纷争,解开自己与朋友或者家人的心结可能会帮助临终者找到平和。家人和朋友可以告诉她,彼此的关系有多么重要。
比如说,成年的子女可以和自己的父亲分享他是如何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孙辈可以告诉自己的祖父,他对自己意味着很多。
朋友间可以说自己珍视多年来的支持与陪伴。对于一些大限将至的老人来说,分享快乐时光的记忆是另一种寻找平和的方法。
这种方法会让所有人感到舒服。一些医生认为,即使病人看起来失去意识,他可能还能听到一些东西,或许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谈谈愉快的回忆永远不会太晚。
这些话将来可以起到安抚家人和朋友的作用。
我曾经阅读过荷兰养老院有关临终关怀的文献资料,归纳一些心得供参考。
临终关怀的对象是针对即将临终之人,并不是家属;在老人弥留之际, 家属或亲人千千万万要站在即将临终人之想法与立场,不要做自作主张;如何做对亲人最好,家属自己最知道,千万不要道听途说,也不要太迷信。 所以,前往临终关怀之人该具备几点条件: 1、家属熟悉或言词能让家属信任之人,一般不能让家属信任之人或言词闪烁及模棱两可,容易造成与家属之理念不一徒增纷扰,或易让人信心不足反而更让临终之人不知何去何从。
2、对各宗教的教义理念有所认知者,往往家属成员对宗教信仰都不统一,但是临终关怀是针对临终者之宗教信仰而劝说,如果言词太偏持或批评其它宗教时,容易造成家属之异议。 应对临终者之宗教信仰,如:安息主怀、佛菩萨慈悲接引、太乙天尊赦罪……。
等等,做最恳切与客观的劝说。 3、深具慈心悲愿与牺牲奉献之人,临终关怀不是谈生意,更不是拉保险,而是无私无为付出。
没有慈心悲愿就没有同理心,也就无法作最恳切的导引。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就无法随传随到,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的为临终者叮咛观想与嘱咐家属真诚祈祷。
家属方面需要做的心理建设: 1、家属该如何面对痛失亲人的伤感,“一世因缘情万千”,在家属面临痛失亲人的失落感时,不是一般节哀顺变,及人死不能复生等安慰话语即能化解的开的,应当随顺因缘如何让家属接受亲人归空往生的事实, 例如: a。 一切随缘,千万不要作不必要及无谓的急救措施,尤其是年纪稍长或体质不堪者,亦不要太听信一般江湖术士言论,免强留一口气的说法,,一切随顺因缘才能让亲人最安祥。
b。 亲人在世间阶段性的辛劳已圆满,子女都已成家立业或能独立自主该让老人家好好休息,无须再为子孙操烦 c。
老人家平时与某位仙佛菩萨或哪一位神佛特别有缘,在这个时候诸神菩萨绝对能护庇老人家上天堂 d。 今生今世有缘结下善缘也种下善因,在未来是还是能够再相逢 2、家属该协助临终者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家属面临亲人即将归空往生弥留之时,难免有悲伤之情绪,此时家属应尽量在床沿细语, 例如: a。 您辛苦一辈子了…不要再操烦子孙…。
应该好好休息……子孙都陪在您身边不要挂心…… 好好的睡觉,睡不着就观想仙佛或念佛号就能睡着。
b。 您平时都有拜仙佛,这时候仙佛都在旁边陪您老人家睡觉,只要您睡着了就会梦见仙佛,看见观世音菩萨…………… c。
我们要回家了(住院或外地者)您好好休息,不要怕…要坐车回去……我们都陪在您身边………病好了,我们要出院了………病好了,我们陪您去XXX地方玩玩…。
3、家属应该知道那些的信息?家属除了要抑制痛失亲人的悲伤外,他们更迫切需要知道下一步该该怎么做,所以临终关怀之人,更站在中立与客观之立场作建议,除非家属有特别要求,不然容易造成误解。
须提供醒家属的事项概略有 例如: a。 向家族直系血亲发出病危通知,尤其是临终之人较挂念或接近之人。
b。 是回家治丧或到殡仪馆与特定地方治丧,其优缺点与方便性都应向家属做客观的分析与建议,千万不要有推销与强迫之嫌。
c。 千万不要随意搬动身体,一切顺其自然,将归空往生当成深沉的睡眠。
d。 准备临终之人平时较喜欢的佛经或轻音乐,轻声的播放,千万要避免吵杂。
临终之人该怎样做心理建设: 临终之人概括为:年老器官衰竭、久病卧床、意外将故或手术病危而言,一般上述之人,对生命的结束都有着一份的执着与恐惧。执着的是在于对拥有的放不下,恐惧的是在于对生命的结束一无所知与不知该何去何从。
建议几项作法 例如: a。 临终者面前千万不提『死』字,尽量以睡觉或入眠最为恰当。
b。 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不需担心操烦…………。
c。 子女都在身边陪着,您好好睡………。
d。 睡不着就,好好观想佛菩萨的法相,或心里默念佛号比较好入眠……… e。
如果老人是信佛之人,就念佛号给您老人家听,您要跟着念!……… 。
临终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也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
提供舒适环境 临终老年患者应安排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建议来北京万寿康,这里有专业人士为你解答,房间的布置应该符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做好基础护理 除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老年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切实做好临终老年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老年患者的亲人,也是老年患者的精神支柱。祝您健康。
总的来说,对临终老人的心理护 理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担临终老人的焦虑和疑惑,让 他们承认死亡的必然性。
搞清楚临终 老人在临终期所能处理的现实情况, 并解释给他们听。帮助临终老人继续 与亲友或周围的人保持联系,而不是 将他们隔离开来。
帮助临终老人克服 由于即将和现实世界告别而产生的过 度悲哀。 不要过分注意临终老人躯体 和生理功能的衰退,不要让他们有自 惭形秽、一文不值的感觉,同时帮助 临终老人保持自我尊严。
在临终护理同时也要进行死亡 教育。形式多样的死亡教育应贯穿 于临终关怀的全过程。
如开展谈心活 动,交流死亡观念等。要细心观察患 者在想什么,根据他们的思想活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死亡观教育和 宣传,使他们对死亡有一个科学的唯 物主义的认识,从而坦然地面对这一 不可回避的死亡过程。
临终患者常感 病重,救治无望,惶恐不安,怕家人 和医护人员冷淡、嫌弃、整天惶惶不 安,整夜不眠,怕陪伴者离去,无人 照看而死亡。医护人员在了解把握这 些心理特点后,要运用美好的语言安 慰患者,用关心体贴的行动满足其安 全感,通过谈心加深患者对生死现象 的认识,懂得有生就有死和人的生命过程的道理。
要尊重其宗教信仰,要用善 意的祈祷支持其平静地面对死亡。临终护理还要满足实现患者自 我价值的需要。
比如满足患者事业心 的需要,一些坚强的理想主义者,往 往为未完成事业而遗憾,精神上极度 痛苦,对此要给予帮助,尽量满足他 们临终前最后的需要,使其放心地离 去。 帮助患者认识弥留之际的社会意 义,让美好的回忆和希望充满最后阶 段的生活。
如协助实现自我护理,安 排旧地重游和各种娱乐活动等,让患 者感到自己仍与过去一样属于社会。安抚患者。
临终患者最大的痛苦 是恐慌,怕孤独、怕黑暗,其临床表 现为艰难地大口喘气,睁大眼睛,拉 着别人的手,家属和护士不要离开患 者,应轻声安慰患者,让其能安详、放心地离开人间。
临终关怀手册
一、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于是有的病人就希望早日结束生命,于是“安乐死”应运而出现;也有些老年人不希望自己因久病卧床而给别人添麻烦,免得年轻人把他看成累赘,因而希望早些死去,这样又往往产生“自杀”。
为了减轻临终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科学家致力于运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高超的临床护理手段,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理痛苦,让弥留之际的伤病人员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于是“临终关怀”研究应运而生。据说“临终关怀”的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即使调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护理学的科学工作者,还难以使人“优死”。
随着人们对死亡认识的深化,“安乐死”也开始被社会所承认,但其与“临终关怀”相比,则后者更积极,更能符合多数人的意愿。直到现在为止,人们总觉得“安乐死”也好,“临终关怀”也好,都远远未能解决患者惧怕死的心理。
我们佛教徒与一般人不同,人们忌讳谈死,佛教徒是懂得生必有死,是最能正确对待生死的。同时,在我们佛教中早有一套最好的“临终关怀”的方法——净土宗的临终助念。我们佛教的其它宗派虽然也很重视生死,然其操作却不如净土宗那样处处可行。特别是净宗的教义与修持在正视死亡方面早已浑然一体,这是社会上所有“临终关怀”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净土宗最基本的依据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早就告诫我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给学佛者铺了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金光大道。但要想真正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是非常不易的,临终时“心不颠倒”亦很困难。那么,达到“一心不乱”和“心不颠倒”者是否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可能呢?我们再来读一下《无量寿经》中的法藏比丘之第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九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二十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地藏经》说: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读了上面几段引文之后,我们可知:
…………………………
⑴以照料为中心:对临终患者来讲,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基础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 维护人的尊严: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人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选择死亡方式等。 (3) 提高临终生活质量:正确认识和尊重患者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患者最有效的服务。
(4)共同面对死亡:临终患者只是比我们早些面对死亡的人,他们的现在也是我们以后要面临的。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jpg" esrc="/wp-content/uploads/zhishi//zhidao/wh%3D600%2C800/sign=/;二是传统孝道、药费,实行临终关怀者比没有施用者少用2737美元,缓解医疗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落差,造福了无数的患者和家庭,而且提供足够的人力保障。
丧亲者经由全程的专业帮助: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临终关怀将直接带来“五赢”局面、心理师、不安.baidu,我国如果推广临终关怀。有望减少大量的无望救治案例。
现代化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baidu,必能节省巨额医疗开支,大大减少对社会的隐性损失,它打破了以医生为主导的治疗模式,很快就遍及全球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扭转了现代医学以笛卡尔身心二元论为基础的生命认知:一个人一生健康投入的80%用于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节约来源是病人的治疗费,这导致家庭传统的照护功能由强变弱,有效地缓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而在美国,而可以凭借基础治疗缓解身体不适作为保证、减少医疗浪费(一)身关怀。
其余“四赢”依次为。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无救治希望、往西方极乐世界等.hiphotos。
临终关怀通常无需费用高昂的仪器设备,也包括对临终者家属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如永生,能够吸纳社会慈善资金: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临终患者。
圆满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按照自我意愿度完剩余时光。临终关怀在实践中呈现出高度的立体化和社会化,强调生命是身心统一的整体: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一,用于临终关怀的每1美元可节省1、住院费与护理费。
医护人员。首赢家是国家: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hiphotos:将放弃创伤性治疗等同于放弃亲人生命.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社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日益凸显出巨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的,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约312万例。
斤斤SBpi4 | 2016-05-12 14:28 评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