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分类体系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大类、中类、小类等级别不同的类目逐级展开,体系中各层级所选用的标志不同,同位类构成并列关系,上下位类构成隶属关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不重复,不交叉。
线分类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在线分类法中,由某一上位类类目划分出的下位类类目的总范围应与上位类类目范围相同(都属于家具)。2. 当一个上位类类目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类目时,应选择一个划分标志(按照制作原料)。
3. 同位类类目之间不交叉、不重复,并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木椅、木凳、木桌、木箱、木架)。4. 分类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
线分类法的优缺点:Ø 优点: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方便,既适合于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Ø 缺点:线分类体系存在着分类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影响数据处理的速度)。
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每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中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
服装的分类就是按照面分类法组配的。把服装用的面料、款式、穿着用途分为三个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又分成若干个类目。
使用时,将有关类目组配起来。如:纯毛男式西装,纯棉女式连衣裙等。
面分类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根据需要,应将分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作为分类对象的标志。2. 不同面的类目之间不能相互交叉,也不能重复出现。
3. 每个面有严格的固定位置。4. 面的选择以及位置的确定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面分类法的优缺点:Ø 优点: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较大量地扩充新类目,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管理。Ø 缺点:组配结构太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其容量也不能充分利用。
信息编码是将某一类信息赋予一定的符号,为了满足实际业务应用,编码需要具备以下基本原则:1. 唯一性:编码必须保证每一个编码对象对应仅有一个代码。2. 可扩展性: 代码结构必须能够适应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3. 简单性:在不影响代码的容量和可扩展性的情况下, 代码尽量简短明确,以减少差错, 方便阅读、抄录4. 一贯性: 同一级代码类型、结构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一直沿用代码格式,不要中途变化格式。
5. 可操作性: 代码应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 有助记忆,便于填写。少使用其他符号,如‘#’、‘-’、‘*’等。
6. 稳定性: 代码不宜频繁变动,应考虑其变化的可能性,尽可能保持代码系统的相对稳定。在当前的企业应用中,编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英文字母法:英文字母法是指将某项物资用特定的一个字母或一组字母来表示。
2 数字法:指将某项物资用特定的一个数字或一组数字来表示的方法。数字法还可考虑以下几种编码方法。
a) 连续数字法,首先要求将所有物资进行分类,并按一定的规律先后排列,然后自1号起依顺序编排流水号,此方法优点是代号连贯,但未来新增类别时,不能在中间穿插,只能在后面添加。 b) 阶梯式数字法,首先要求将所有物资分成若干大类,其次再将各大类按其次级类别分成若干中类。
c) 区段数字法,是介于连续数字法与阶梯式数字法之间的一种表示方法。d) 国际十进制分类法,是指将所有物资分为十大类,分别以0-9之间的数字代表;然后每大类再划分为十个中类,并分别再以0-9之间的数字代表,如此进行下去。
3 暗示法:是指根据物资的特性,采用特定的数字或符号使之能代表物资特性的方法,又可分为数字暗示和符号暗示法。 4 混合法:是指将英文字母和数字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
根据以上编码原则与方法,下面将根据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编码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简单直观的了解编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1.客户管理信息(混合法) X X XXXX XXXXXX 第四层:邮政编码 第三层:客户代码 第二层:客户类别 第一层:客户信息类目: 编码:110BSF2001371-客户管理,1-直接客户,0BSF-巴斯夫公司,200137-邮政编码2.物料分类信息(国际十进制分类法)6 应用科学62. 工业技术621. 机械的工业技术621.8 动力传动621.88 挟具621.882. 螺丝、螺帽621.882.2 各种小螺丝621.882.21 金属用小螺丝621.882.215 丸螺丝621.682.215.3 平螺丝 信息编码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是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和交互的前提和基础,总结信息编码的作用可以归结如下:。
商品标准分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商品标准的表达形式分为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文件标准是以文字包括表格、图形等的形式对商品质量所做的统一规定。绝大多数商品标准都是文件标准。文件标准在其开本、封面、格式、字体、字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应符合2-8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的有关规定。
实物标准是指对某些难以用文字准确表达的质量要求如色泽、气味、手感等,由标准化主管机构或指定部门用实物做成与文件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的标准样品,作为文件标准的补充,同样是生产、检验等有关方面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例如粮食、茶叶、羊毛、蚕茧等农副产品,都有分等级的实物标准。实物标准是文件标准的补充,实物标准要经常更新。
2、按商品标准的约束程度不同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又称法规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将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强制性标准包括: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商品标准分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商品标准的表达形式分为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文件标准是以文字包括表格、图形等的形式对商品质量所做的统一规定。绝大多数商品标准都是文件标准。文件标准在其开本、封面、格式、字体、字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应符合2-8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的有关规定。
实物标准是指对某些难以用文字准确表达的质量要求如色泽、气味、手感等,由标准化主管机构或指定部门用实物做成与文件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的标准样品,作为文件标准的补充,同样是生产、检验等有关方面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例如粮食、茶叶、羊毛、蚕茧等农副产品,都有分等级的实物标准。实物标准是文件标准的补充,实物标准要经常更新。
2、按商品标准的约束程度不同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又称法规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将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强制性标准包括: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等。推荐性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是指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用。
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大多数实行推荐性标准。例如国际标准及美国、日本等国的大多数标准。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制。
3、按商品标准的成熟程度不同分为正式标准和试行标准。试行标准与正式标准具有同等效用,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试行标准一般在试行二至三年后,经过讨论修订,再作为正式标准发布。现行标准绝大多数为正式标准。
4、按商品标准的保密程度分为公开标准和内部标准。我国的绝大多数标准都是公开标准。少数涉及军事技术或尖端技术机密的标准,只准在国内或有关单位内部发行,这类标准称为内部标准。
另外,商品标准还可以按性质分为: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管理标准、环保标准、其他标准等。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分类方法
定义: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具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属于一个不确定集合的逻辑方法。
分类方法,就是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一种工具。分类,把世界条理化,它使表面上杂乱无章的世界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分类,基本上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人为的分类,它是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为了方便,人们把各种商品分门别类,陈列在不同的柜台里,在不同的商店出售。这种分类方法,可以称之为外部分类法。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体型象鱼,但是,它不属于鱼类,它胎生、哺乳,身上没有鳞片、不用鳃而用肺呼吸,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把鲸鱼划为哺乳类,这就是一种本质的分类。称之为本质分类法。
按生长时间分:一年生和多年生
按质地分:草本和木本
按是否含叶绿体分:绿色植物(常见的)和非绿色植物(如细菌及各类食用菌)
按结构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按根系分:直根系植物和须根系植物
按冬季是否落叶分:常绿植物和非常绿植物
按种子是否裸露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
分类方法太多,应根据需要寻找你需要的分类方法。
1、物质分类的方法:
根据纯净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及组成等对物质进行分
类。
如对下列七种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
钾,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按组成分类
单质:氧气、氯气
化合物:高锰酸钾、氧化镁、氯化钠、硫酸、醋酸
按气味分类
有气味的物质:氯气、醋酸
无气味的物质:氧气、高锰酸钾、氧化镁、氯化钠、硫酸
2、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的概念: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说明:
①单质必须是纯净物,两者是从属关系,即单质概念小,纯净物概念大。
②单质必须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③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者混在一起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除此之外还有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④单质的分类:
根据单质的性质不同,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
(1)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2)分类:根据氧化物的组成,除去氧元素,另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称为金属氧化物,如FeO、CuO等;另一种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称为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O2、H2O等。
4、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一般指由碳以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KClO3、H2O等,也包括少数的含碳化合物,如CO、CO2、CaCO3等。
(2)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如酒精、蔗糖等。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如: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时一般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时有炭黑小颗粒(黑烟成分)产生。
(4)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无机物一般能溶于水,溶液能导电,而大多数有机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