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科目具体包括:
1.资产类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存货、长期投资、待处置资产损溢
2.负债类
短期借款、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1)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含1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应交税费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3)“应缴国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包括应缴税费、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等等。
(4)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3.净资产类
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其中,事业基金是指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可由非营利组织自主调配使用,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4.收入类
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缴回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平时“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年终结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事业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非财政的补助。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年度终了,将“上级补助收入”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
5.支出类
事业支出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业务招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经营支出
其他支出
上述内容中介绍了事业单位会计的五类科目: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以及支出类,每类科目都包括了各自的内容。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有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净资产类科目、收入类科目、支出类科目 一、资产类科目 第一,往来款项中,行政单位会计只有一个“暂付款”科目,而事业单位会计则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科目。
这是因为行政单位往来业务内容比较单一,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在会计核算中简化为暂付款项的核算,而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科目同企业会计一样。第二,行政单位的存货仅有“库存材料”一项,而事业单位有“材料”和“产成品”两个科目。
二、负债类科目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负债类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对应事业单位“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都纳入“暂存款”科目核算,包括临时暂存(存入的押金、保证金等)和应付未付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事的资金等,而且对于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账,不得长期挂账。
而事业单位“借入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事业单位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负债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核算。三、净资产类科目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行政单位净资产类科目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科目。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用的资金,固定基金的数额与固定资产的数额始终是相等的。
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正常经费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而事业单位净资产除固定资产的净资产形态用“固定基金”表示外,还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等五个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用事业基金来核算其所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用专用基金来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四、收入类科目 行政单位收入类科目包含“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收入范围非常广泛,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多个科目。
两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包括: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行政单位计入“拨入经费”,事业单位则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为核算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事业单位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需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事业单位计入“拨入专款”科目;因事业单位有市场取得的收入,因而分别设有“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科目;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下来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将其并入“事业收入”核算,而行政单位则单独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来进行核算。五、支出类科目 行政单位支出类科目包括“拨出经费”、“经费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设置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等多个科目。
行政单位的“拨出经费”对应事业单位“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两个科目,用来核算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经费转播给下属单位的预算资金或专项资金,因为只有在采用实拨资金方式时才会有这类业务 因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这类科目基本不再使用;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对应事业单位“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等多个科目,来对单位为完成各项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进行核算。扩展资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会计科目的名称与核算内容应具有统一性 为了便于会计资料在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全国范围内汇总分析,特别是为了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应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会计科目的名称未经财政部同意不得改变和合并;其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亦不得随意改变;如因自身业务活动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可以增设科目,报请财政部同意;对于明细科目,可由各地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按一定要求自行规定。
(二)会计科目要适应各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一样,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也有各自不同,如部分事业单位实行有偿服务,有一定的业务收入,行政单位只按规定履行公务,没有自身业务收入;有的事业单位要求进行成本核算,行政单位则不存在成本核算问题等。会计科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各单位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也便于将核算结果同政府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加强预算管理。
(三)会计科目要适应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 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表和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表的区别如下:(一)资产类科目第一,往来款项中,行政单位会计只有一个“暂付款”科目,而事业单位会计则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科目。
这是因为行政单位往来业务内容比较单一,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在会计核算中简化为暂付款项的核算,而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科目同企业会计一样。 第二,行政单位的存货仅有“库存材料”一项,而事业单位有“材料”和“产成品”两个科目。
这是因为事业单位可以制造产品,以便对外销售或为本单位所用,行政单位没有此类业务。对于材料的入账价值,两者规定也有所不同:行政单位中,材料采购和运输过程中的运杂费、差旅费等不计入材料价格,直接作有关支出处理。
而在事业单位中,运杂费应计入材料入账价格。第三,有价证券与对外投资科目。
“有价证券”科目用以核算行政单位所购国债,“对外投资”科目用以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有关情况。为保证行政单位履行机关职责,行政单位不参与对外投资,但在单位有结余资金,又不影响行政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以用经费结余购买国债,而且只能购买国债,不得购买其他有价证券。
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仅包括购买各种有价证券,还包括货币、材料、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第四,事业单位有“无形资产”科目,行政单位没有。
这是因为事业单位中有科学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这些知识密集型事业单位往往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生产者或使用者,必须对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而行政单位只进行行政管理,不涉及无形资产问题。 (二)负债类科目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负债类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对应事业单位“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都纳入“暂存款”科目核算,包括临时暂存(存入的押金、保证金等)和应付未付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事的资金等,而且对于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账,不得长期挂账。 而事业单位“借入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事业单位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负债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核算;由于实现应税收入形成的负债用“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其他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如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存入保证金等。
(三)净资产类科目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行政单位净资产类科目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科目。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用的资金,固定基金的数额与固定资产的数额始终是相等的。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正常经费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
而事业单位净资产除固定资产的净资产形态用“固定基金”表示外,还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等五个会计科目。事业单位用事业基金来核算其所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用专用基金来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而且因为事业单位既有经营性资金运动,又有非经营性资金运动,因此,设置经营结余科目来表示单位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结余科目来表示各项非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另外,事业单位要对结余进行分配,而行政单位对结余不能进行分配,只能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收入类科目行政单位收入类科目包含“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收入范围非常广泛,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多个科目。 两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包括: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行政单位计入“拨入经费”,事业单位则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为核算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事业单位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需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事业单位计入“拨入专款”科目;因事业单位有市场取得的收入,因而分别设有“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科目;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下来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将其并入“事业收入”核算,而行政单位则单独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来进行核算。
(五)支出类科目行政单位支出类科目包括“拨出经费”、“经费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设置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等多个科目。
目前必须编报的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收入支出表(有财政资金的话)。2019年要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必须编报的报表包括:
财务会计: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净资产变动表和附注,选编现金流量表。
预算会计: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扩展资料:
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 (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
3、资产负债表是会计考试必考内容,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报表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表一、资产类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固定资产二、负债类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三、净资产类固定基金结余四、收入类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五、支出类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表六、资产类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七、负债类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交税金八、净资产类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九、收入类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十、支出类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1、对外投资借对外投资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借对外投资 贷无形资产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融资租赁借固定资产 贷其他应付款借事业支出贷固定基金借其他应付款贷银行存款3、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借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4、结余借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贷结余分配 借结余分配-应该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5、年终收支两条线的处理直接支付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恢复不做处理。
支付时直接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授权支付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恢复做相反分录。 。
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不同仅是收入科目是拨入经费的区别6、结转自筹基建事业单位把银行存款转到建行后不再核算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基本存款户基建部门开始核算借银行存款 贷自筹基建款 借基建工程支出 贷银行存款 交付使用时借自筹基建款 贷基建工程支出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事业单位完工处理借事业结余 贷结转自筹基建当然钱没用完是要转回的,。
一、拨入经费和拨出经费 1、拨入经费(总帐)帐户,用来核算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预算经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拨入经费的累计数。
应设“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明细科目。 ①收到经费拨款单时,借:银行存款贷:拨入经费 ②缴回拨款时,借:拨入经费 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借:拨入经费 贷:结余 2、拨出经费(总帐)帐户,核算主管会计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拨出经费的累计数。
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的“财政拨款凭证”四联单,不得用支票拨付和所属单位打收条的方式拨款。 ①转拨经费时,借:拨出经费-**单位 贷:银行存款 ②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银行存款 贷:拨出经费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借:结余 贷:拨出经费 本帐户应按所属单位设置明细帐。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 1、应缴财政专户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①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②上缴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应按照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帐。 2、预算外资金收入(总帐)帐户,用来核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预算外收入的累计数。
①收到从财政专户拨入的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②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应通过“暂存款”帐户核算。 收到时,借:银行存款 贷:暂存款 转拨时,借:暂存款 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借:预算外资金收入,贷:结余 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三、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零星杂项收入,如变卖旧报刊杂志的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是指财政部门规定不用上交的收入;有价证券、银行存款利息的收入。 ①经财政部门批准不上交的零星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和残值变价收入,借:银行存款(现金)贷:其他收入 ②冲销其他收入时,借:其他收入贷:银行存款(现金)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借:其他收入贷:结余 四、经费支出 经费支出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经费支出按开支对象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费、其他;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其他;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其他。 经费支出(总帐)帐户,用来核算本单位预算经费的实际支出数,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经费支出的累计数。
①财政直接支付的核算,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年终应根据《财政直接支付入帐通知书》和代发工资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 主管部门:借:经费支出(本单位) 拨出经费(转拨所属单位) 贷:拨入经费 所属单位: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②对实行集中支付的政府采购,可根据《政府采购支付转移通知书》作相同的分录,属于固定资产的同时记: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③依据支出的原始凭证,借:经费支出-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④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 借:结余 贷:经费支出,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帐户应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级支出科目设置明细帐。
五、结转自筹基建 结转自筹基建(总帐)帐户,核算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入建设银行的资金。余额一般在借方。
①转存建设银行时, 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 ②基建项目完工后剩余资金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结转自筹基建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 借:结余 贷:结转自筹基建, 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六、现金 现金(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库存现金的数额。
①收到现金时,借:现金, 贷:有关收入科目 ②提取现金时,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③支出现金时,借:经费支出, 贷:现金 应设置“现金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出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余额,并将余额与实际库存数核对相符。
七、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银行存款数。
一、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左方为资产部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左右两方总计数相等。
2.事业单位应先编出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然后与经审核无误的所属下级单位汇总的资产负债表汇总,编成本部门总的资产负债表。
二、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应当按收支的构成和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
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有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在事业支出明细表中,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列示。
同一会计分支,但又有区别:一、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含义与特点的比较(一)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际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如军队、国务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及各级党政、人民政府。
行政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因此会有“上级拨入资金”的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是指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和国家管理职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法人单位,包括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如学校)、公益事业单位(福利院、红十字会)、公证、法律服务(如妇联)等中介机构。 (二)特点比较:1、行政单位提供无偿服务;行政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目的是进行劳务;行政单位无收支活动;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并按国家预算开支、使用。
2、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目的,却实行有偿服务;事业单位大多属于能创造价值的智力劳动,向社会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和劳务;事业单位某些活动具有盈利性。二、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比较(一)含义比较行政单位会计是以政府部门各行政单位预算资金核算为中心的一门专业会计,主体是各行政单位。
它通过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放映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分配、使用和结果的全过程,反映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为国家的预算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类事业单位对其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二)特点比较:1、都采用收付实现制,都是非营利性。2、行政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侧重核算资金收支结余;事业单位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经营性有成本核算),其核算对象以收、支、余为主。
3、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具有多渠道性(特殊科目:缴纳销售税金,行政单位不涉及)。 (三)会计科目比较1、相同点: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都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五类,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名称、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完全相同的会计科目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名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限额、应缴预算款、结转自筹基金等;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在一些会计处理上也具有相同点,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处理;事业、行政单位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而是采用对无法收回的坏账直接列支核销的办法,故事业、行政单位会计的“应收账款”科目没有备抵账户。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上除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性及重要性原则等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外,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还强调可比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
2、不同点(1)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资产类包含有价证券,事业单位会计有无形资产和产成品; 负债类事业单位有应交税费;净资产类的结余科目也有所区别,行政单位会计为结余,而事业单位会计有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科目;还有事业单位独有支出类的销售税金科目。(2)名称不同、内容和使用方法相同的科目对比项目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暂付款、暂收款、库存材料,分别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里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材料相对应;而预算外资金收入对应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和事业收入。
(3) 名称相似或者相同,内容及方法有区别的科目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总账科目拨入经费所包含的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总账科目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入专项款;拨出经费里的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别与拨出经费和拨出专项款对应;经费支出里的经常性支出和专项资金支出分别对应事业支出和专项款支出; 结余里的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分别对应事业结余和对冲结转(无科目); 有价证劵与对外投资相对应。(四)核算的特点比较行政单位会计:会计主体有明显的非营利性;以首付是限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最大的特点是双轨制(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三、资产的核算事业企业会计的“资产”的内容最大特点是,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区分长短期投资, 只设置“对外投资”账户。
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不需分期计算盈亏,因此不设置跨期摊提类账户。(一)存货的核算1、内容的对比:(1)行政单位的存货也称库存材料,指行政单位大批购入、先期入库,待以后各期陆续消耗的各种材料,如大批的办公材料、修理材料、取暖材料等。
事业单位的存货一般分为:原材料(原料、燃料、实验材料、改装使用的原件、零配件等)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仪器、仪表、工具、器皿、一般用品等)办公用品类(纸张、笔墨等)产成品类(生产完工并已验收入库的产品)。事业单位的存货在核算之前,首先要确定存货日常管理中的盘存制度。
永续盘存制(通常使用)--收、支、存; 实地盘存制--收、存。 。
某单位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50万元。
行政单位:借:零余账户额用款额度 500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 500000
事业单位:借:零余账户额用款额度 5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500000
2、某单位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当月水电费1.2万元。
行政单位:借:经费支出 12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2000
事业单位:借:事业支出 12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2000
3、某单位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购买打印机一台1万元。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 1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000 同时,借:固定资产10000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0000
事业单位:借:事业支出 1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000 同时,借:固定资产1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0000
4、某单位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购买电脑十台12万元。要求扣除5%的保证金。
行政单位:借:经费支出 120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 120000 同时,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20000 借:银行存款 6000 贷:应付账款 6000
事业单位:借:事业支出 12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20000 同时,固定资产 12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20000 借:银行存款 6000 贷:应付账款 6000
5、某单位通过财政统发工资30万元。
行政单位:借:经费支出 300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 300000
事业单位:借:事业支出 3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300000
6、某单位全年发生财政拨款收入200万元(其中项目支出120万元,基本支出80万元),其他资金收入50万元(其中项目支出35万元,基本支出15万元),财政拨款支出160万元,其他资金支出30万元,年底只有项目支出有结余,基本支出全部完成,要求进行年终账务处理。
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40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00000
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40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00000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大全科目编码 科目名称 科目编码 科目名称101 现金 5040202 印刷费102 银行存款 5040203 咨询费10201 基本户存款 504020301 办公设备维修费10202 农民工保证金专户存款 504020305 交通费10203 采购专户存款 5040204 手续费10204 纳税专户存款开发区 5040205 水费10205 纳税专户存款 5040206 电费10206 基建专户存款 5040207 邮电费10207 霍城社区收入户 504020701 电话通迅费10208 农业综合开发存款 504020702 网络通迅费10209 粮油储备专户 504020703 邮寄费10210 备用户 5040208 取暖费105 应收票据 504020801 职工取暖补贴106 应收账款 504020802 单位供暖燃料费108 预付账款 504020803 炉具购置费110 其他应收款 504020804 离休人员取暖费11001 应收个人款 504020805 退休人员取暖费11002 应收单位款 504020806 锅炉人员临时工资11003 应收其他款 5040209 物业管理费115 材料 5040210 交通费116 产成品 504021001 车辆材料维修费117 对外投资 504021002 租车费120 固定资产 504021003 车辆油料费12001 房屋和建筑物 504021004 车辆过路或桥费12002 一般设备 504021005 保险费/养路费/年检费12003 专用设备 504021006 行车安全奖励费12004 文物和陈列品 504021007 停车费/洗车费12005 图书 5040211 差旅费12006 其它固定资产 5040212 出国费124 无形资产 5040213 维修费127 财政应返还额度 504021301 办公设备维修费201 借入款项 504021302 专用设备维修费202 应付票据 504021303 公用房屋或建筑物维修费203 应付账款 504021304 其他204 预收账款 5040215 租赁费207 其他应付款 5040216 会议费20701 应付个人款 5040218 培训费20702 应付单位款 5040220 招待费20703 应付其他款 5040222 专用材料费208 应缴预算款 504022201 专用药品209 应缴财政专户款 504022202 专用材料210 应交税金 504022203 专用服装劳保211 应付工资 5040224 劳务费21101 在职人员 5040225 委托业务费21102 离休人员 5040226 工会经费21103 退休人员 5040230 福利费212 应付地方津贴补贴 5040299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21201 在职人员 504029901 广告宣传费21202 离休人员 504029902 赔偿费/诉讼费/罚款21203 退休人员 504029903 离退休特需/活动费213 应付其它个人收入 504029904 会员费21301 在职人员 504029905 专项业务费21302 离休人员 504029906 培训班支出21303 退休人员 504029907 其它301 事业基金 50403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0101 一般基金 5040301 离休费30102 资基金 504030101 离休金302 固定基金 504030104 护理费303 专用基金 5040302 退休费30301 职工福利基金 504030201 退休金30302 医疗基金 504030204 护理费30303 修购基金 504030205 交通费30304 住房基金 5040303 退职退役费306 事业结余 5040304 抚恤金307 经营结余 5040305 生活补助308 结余分配 5040306 救济费30801 应交所得税 5040307 医疗费30802 提取专用基金 5040312 助学金30803 提取事业基金 504031201 助学金401 财政补助收入 504031202 奖学金403 上级补助收入 504031203 学生贷款贴息404 拨入专款 504031204 其他40401 项目收入 5040316 奖励金40402 采购收入 5040318 生产补贴405 事业收入 5040320 住房公积金409 经营收入 5040321 提租补贴412 附属单位缴款 5040322 购房补贴413 其他收入 5040399 其他对个人和家庭和补支出501 拨出经费 504039901 婴幼儿补贴502 拨出专款 504039902 职工探亲旅费503 专款支出 504039903 其他50301 项目支出 50404 基本建设支出50302 采购支出 5040401 房屋建筑物购建504 事业支出 5040402 办公设备购置50401 工资福利支出 5040403 专用设备购置5040101 基本工资 5040404 交通工具购置5040102 津贴补贴 5040405 基础设施建设5040103 奖金 5040406 大型修缮504010301 年终奖 5040407 信息网络购建504010302 其它 5040408 物资储备5040105 社会保险缴费 5040412 其它基本建设支出504010501 养老统筹费 50405 其他资本性支出504010502 基本医疗保险费 5040501 房屋建筑物购建504010503 公务员医疗保险费 5040502 办公设备购置504010504 失业保险费 5040503 专用设备购置学会计xuekuaiji.com504010505 工伤保险费 5040504 交通工具购置504010506 生育保险费 5040505 基础设施建设5040108 伙食补助费 5040506 大型修缮5040109 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5040507 信息网络购建504010901 聘用人员临时工工资 5040508 物资储备504010902 加班工资 5040512 其它资本性支出504010903 其他 505 经营支出50402 商品和服务支出 509 成本费用5040201 办公费 512 销售税金504020101 报刊杂志费 516 上缴上级支出504020102 办公用品用具费 517 对附属单位补助504020103 复印打字资料费 520 结转自筹基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