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江苏省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介绍说:“'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我们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江苏省“八礼四仪”中,“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每个县(市、区)小学、初中、高中各两所重点推进 据悉,省教育厅将在本学期全面推开的基础上,在每个县(市、区)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共600所作为重点,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深入探索。
据介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将纳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纳入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节选) 言谈之礼 7-12岁(小学阶段)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13-15岁(初中阶段) 1.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
2.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3.不强迫别人回答不愿说的问题。
4.不造谣不传谣。 16-18岁(高中阶段) 1.与人交谈适时点头、应答。
2.不打听不泄露别人隐私,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3.多人交谈时不滔滔不绝。
4.语气平和,言语谦恭。 待人之礼 7-12岁(小学阶段)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微笑,主动问好。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 13-15岁(初中阶段) 1.客人来访,热情相待,出门迎送。
2.不在休息时间拜访他人、给别人打电话。 3.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4.不顶撞家长、老师。 16-18岁(高中阶段) 1.学会原谅他人。
2.尽力完成答应别人的事。 3.上网聊天用语文明,不编发、转发恶意造谣、诽谤帖子。
4.不与陌生网友见面。 仪表之礼 7-12岁(小学阶段)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公共场合不脱鞋。 13-15岁(初中阶段) 1.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2.公共场合着装得体,不穿背心、拖鞋。 3.不佩戴项链、耳环(钉)、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4.坐时男生不跷二郎腿,女生并拢膝盖。 5.走路抬头挺胸,不勾肩搭背。
16-18岁(高中阶段) 1.不文身、不化浓妆。 2.不盲目追求名贵服饰。
3.不穿过于暴露衣着。 餐饮之礼 7-12岁(小学阶段)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13-15岁(初中阶段) 1.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2.适量盛取,不剩饭、不剩菜。 3.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洁。
4.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
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
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
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
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大家一定都知道“八礼四仪”吧!“八礼”指的是: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指的是: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知礼、品德高尚是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青少年儿童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品德呢?那就需要学习“八礼四仪”了!八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四仪则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学习“八礼四仪”吧!现在我来给同学们来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吧!有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带我到新街口的大众书局去买书。
那天地铁上人很多,我和爸爸都没有座位。车到莫愁湖站时,靠近地铁门口的一位叔叔下车了,我赶紧过去坐到了座位上,看到还有很多人还没有座位,我心里感觉很美。
可是正当我高兴地哼着歌曲,庆祝自己抢到了个好座位时,我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手中提着一个大大的口袋进了车箱,她一边擦汗一边四处张望看有没有空座位,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她没有找到空座位,只好坐在了她的那个大口袋上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水。我看到周围的叔叔阿姨有的只是喵了一眼老婆婆,就又无动于衷地玩起了手中的手机。
有的人有些犹豫是否应该让座位给老婆婆,但最终他们也没有起身让座。看着疲惫的老婆婆,我觉得她都那么大岁数了也没有人给她让个座位,她太可怜了!所以我个我的座位让给了老婆婆。
老婆婆非常高兴,她不停地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心里高兴极了,感觉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这件小小事情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做到的事情,也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习“八礼四仪”的一个实际行动吧!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如果我们连这些基本礼仪都做不到,将来等我们长大了怎么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呢?有怎么能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
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关于“八拜”,在宋朝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文彦博听说国子监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
文明礼仪故事 1.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
西游记:大闹天宫,大闹黑风山,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真假猴王,狮驼岭遇险,大战金角银角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风雪山神庙,三大祝家庄,大闹东京,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三英。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1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
《孔融让梨》日父亲买了些梨子特地拣了大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小梨子说疲乏: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梨给哥哥吧父亲听十分惊喜
“八礼”主要指为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扩展资料:具体内容:1、八礼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2、四仪四仪: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礼四仪。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四仪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14岁:青春仪式,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
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关于“八拜”,在宋朝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文彦博听说国子监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
文明礼仪故事 1.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
西游记:大闹天宫,大闹黑风山,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真假猴王,狮驼岭遇险,大战金角银角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风雪山神庙,三大祝家庄,大闹东京,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三英。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1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
《孔融让梨》日父亲买了些梨子特地拣了大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小梨子说疲乏: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梨给哥哥吧父亲听十分惊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