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齐桓公言出必行
当时齐国欲称霸中原,连年征战,鲁国接连被齐国打败,不得已屈服了齐国。
周厘王元年, 桓公以周王命布告宋、鲁、陈、蔡、卫、郑、曹、邾诸国,约以三月朔日,会盟于柯(今山东东阿西南)地。
鲁庄公前往会盟时问:“谁愿和我同去?”
将军曹沫请往。
庄公说:“你三次都败给齐军,不怕齐人笑话?”
曹沫说:“我去自会雪耻。”
庄公说:“如何雪耻?”
曹沫说:“君当其君,臣当其臣。”
庄公说:“寡人越境求盟,犹如再败了一次。若能雪耻,我听你的!”于是,庄工便和曹沫同行。
这次会盟隆重庄严。盟坛高筑,两边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
齐桓公和管仲正坐坛上。会盟规定,只许鲁君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
当鲁庄公来到会场,将要升阶入坛时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
会盟宾相告诉曹沫只能在坛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吓得宾相后退几步,鲁庄公与曹沫就顺阶入坛。
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正准备歃血为盟,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
顿时齐桓公被吓的目瞪口呆。
管仲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 “将军要干什么?”
曹沫正然道:“齐强鲁弱,你国侵略鲁国,欺人太甚。现在鲁国城破墙毁,请考虑怎么办?”
齐桓公见形势不妙,急忙说:“大夫且慢,你说怎样就怎样!”
曹沫说:“要求归还被侵略的城池!”
齐桓公连忙答应 ,说:“寡人马上与你立誓。”并向天指日发誓决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剑,微笑自如,遂签定盟和约。
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齐许多臣愤愤不乐,都要桓公毁约,桓公曰:“寡人已许曹沫矣!匹夫约言,尚不失信,况君乎?”
现代感悟
在现代这个社会,谎言流行,要真正做到言出必行,那是一个人的道德良好的表现。言出必行执行的是自己所允诺做的事情或者话语,此行为必将得到别人的尊重。言必行,行必果,应成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
So said, so done.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典型人物: 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陈健
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应该是一个人做事的原则,同时更是做人的原则。在当今的社会,这方面的缺失是很严重的。但是我们不一定要真正做到,但事实上我们要大体上做到就够了。因为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欠缺的地方吧。
意思是:说出来的事情就要做到,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出结果,高兴或是愤怒都表现在脸上,这样的人才是实实在在的人!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译文: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扩自资料:“言出必行,行之必果”的历史典故1、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
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约。
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给他,鲁国一点办法也没有,可齐桓公讲诚信,如约交还了土地,齐桓公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绝非偶然。2、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
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作为回报!”后来,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
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原型。3、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
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后来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
但它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诸侯,特别是在诚信方面,堪称楷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