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子诞生 在我们所知的历史记载上,世间之有佛教,是释迦牟尼佛降世以后的事情--过去也有诸佛降世,但因时间过久,事迹湮没,一切无从查考。
我们只就现代历史文字的记载,来介绍释迦牟尼佛的应化事迹。释迦牟尼佛,又称释迦世尊。
释迦是种族名,义译为强勇:牟尼义译为寂默,是称赞之号,称释牟迦尼者,意思为释迦族之圣者。称释迦世尊者,是为其觉圆德备,出世三乘,世间六凡,无不共尊,故号世尊。
两千数百年前,印度社会阶级分为四种。一为婆罗门,主持宗教;二为刹帝利,系王族,掌理政治;三者吠舍为商贾,四者首陀罗为农人奴隶。
释迦牟尼佛是刹帝利族,父为中印度迦毗罗国国主净饭大王,母为摩耶夫人。他于两千五百多年前降生于世,但在其降世之前,即有种种殊胜因缘。
如因果经中所载,在过去无量劫前,燃灯佛住世时,有一位善慧仙人,皈依于佛。并买得五茎莲花,以供养佛。
当时燃灯佛为善慧仙人授记,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有一天,善慧仙人看见燃灯佛走来,因地面潮湿,善慧即将自穿的鹿皮衣铺在地上,又将头上的长发加铺上去,待佛走过。
于是燃灯佛更授记善慧;将来在娑婆世界作佛,度诸众生。善慧便自此出家,修菩萨行。
又经过若干劫后,到迦叶佛时,善慧菩萨功行圆满,命终生兜率天。兜率天为欲界空居天的第二层,此天有内外两院,外院为享福报的天人所居,内院为位登补处,将欲继承佛位的菩萨所居。
善慧菩萨已登补处,在此天中为诸天众演说妙法。嗣因观娑婆众生根性已熟,时机已至,便下生人间,成就佛道。
上面是因果经所载释迦牟尼佛宿世因缘的故事,下面再介绍释迦牟尼佛降世后的事迹。 两千五百八十余年之前,在中印度恒河支流,罗泊提河岸的迦毗罗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喜事,那就是国主净饭大王,在已逾五旬之年得了太子。
净饭王早年与天臂城的释种善觉长者之女摩耶结婚,摩耶夫人温和贤淑,夫妇恩爱异常,但婚后多年不曾生育,使净饭王心中留下了一团阴影。直到摩耶夫人四十五岁的时候,夜梦一人乘六牙巨象扑向怀中,自左胁进入腹内。
夫人大惊而醒,乃把梦境告诉净饭王。净饭王也觉得不可思议。
但未久时日,夫人怀孕的喜讯就传遍了王宫。 夫人怀孕期满,按照当时头生子要回娘家分娩的习俗,净饭王派了一千侍从,护送夫人归宁。
当途中经过迦毗罗城外的蓝毗尼园的时候,夫人一时兴起,使命侍从停车,她带著宫女入园赏玩。在园中她走到无忧树下,伸手想折树上的花蕊,忽然间惊动了胎气,太子由她右胁间降生下来。
当太子降生的时侯,天上乐声鸣扬,华蔓飘坠,宇宙光明,万物欣豫。太子落地后,不扶而行,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自己说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这时地下随太子足迹所至涌出莲花,天空有二龙涌出,在虚空中口喷清泉,为太子沐浴。 这消息传报到迦毗罗城的王宫中。
净饭王闻知,立刻赶到蓝毗尼园,看见太子身现黄金色,三十二相,瑞应殊异。自然欢喜万分。
回宫后就召请有名的婆罗门,为太子议立名字,众婆罗门共议结果,对净饭王说;由太子降生时的种种祥瑞看来,太子应名为悉达多才好! 按悉达多,汉语是吉祥的意思。这就是悉达多太子 ----释迦牟尼佛降生人间的经过。
二、出家学道 太子降生后不久,一位当时负有盛名的预言家阿私陀仙人,来谒见净饭王,说要为太子占相。净饭王命人抱出太子,请阿私陀仙人观看,最后阿私陀仙人叹息著说;『大王啊!照太子这种相貌看来,在人间找不出第二个来。
将来长大成人,他若在家,一定为转轮圣王;他若出家,可成就一切智慧,利益天人。但据我的观察,太子将来必定出家学道,转 大 三去 轮。
可惜我老了,恐怕将来看不到这些情形了。』说完叹息著告辞而去。
净饭王听了阿私陀仙人的话,使他又喜又忧,喜的是太子相貌殊好,可为转轮圣王, 统一天下;忧的是怕太子长大了当真要出家修道。 太子生后第七天,生母摩耶夫人命终,净饭王命夫人的妹妹──太子的姨母摩词波阁波提扶养太子,她待太子如自己的亲子无异。
太子年龄渐长,净饭王请了名师令太子习文学和武艺。先请文事最优的毗奢密多密教太子声明(文典),工巧明(技艺),因明(伦理学),内明(宗教学)及医方明(医药学等诸种学问,又请武术最精的提婆教太子兵戍法式及各种武器。
太子天资聪颖,对文学武技,皆自然通达,加以击技精擅,神力过人,可以说文武兼全,智勇悉备。 太子虽然勇武聪敏,但性情却喜沉思瞑想。
有一次同父王郊游,看见田中的农人,赤体裸背,在烈日之下工作;老牛拖著犁不得休息,还被鞭打的皮破血流。又见农田中被犁翻出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惨痛万分。
太子看到这一幅活生生的生存斗争图,心中感到无限的哀痛。就在阎浮树下,端坐沉思。
净饭王找到他,问他为何加此,他说:『看见世间的众生,互相吞食,心中感到万分难过,所以坐在这里沉思。』 净饭王劝慰了半天,才带他一同回去。
净饭王想到了阿私陀仙人的预言,深怕太子厌世出家,便为他纳释种婆罗门摩诃那摩之女耶输陀罗为妃。并为他、建筑了冬天用的暖殿。
夏天用的凉殿,春秋用的中殿。
1、有关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在早期佛教经藏四阿含和小乘律藏中,尚无专记。
在早期经藏和律藏中,记载释迦牟尼家世和出家经过的,有《长阿含经》中的《大本经》等;记载教化活动的有《摩诃僧祗律》、《四分律》、《五分律》等;记载释迦牟尼晚年生活的有《长阿含经》、《般泥洹经》以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等。后来,随着佛教向印度次大陆发展,统一的佛教分成很多的派别,同时受到了印度教、耆那教的偶像崇拜以及希腊文化的影响,在部派佛教中出现了对教祖的崇拜,把佛陀描写为:神通广大、法力无穷、大智大慧,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手长过膝、面颊如满月、梵音深远、胸表 字等。
在内容上完全是神化渲染佛陀,使佛陀成为一个理想化的崇仰对象。有关释迦牟尼生平的史料,除了佛教经典的记载以外,还有文物资料、印度和其他国家的考古学家考证。
2、据考证,比较接近史实的说法,约在2549年前的某天,释迦牟尼诞生在古印度的释迦的部落。“释迦部落”位于现今尼泊尔西南境,与印度交界的地方,拉普济河东岸,罗泊提河的北部。
当初的“释迦部落”,以“迦毗罗”小城为主,再加附近10个村落组成。面积约320平方里。
(相当于我国云南、西藏边境山区的一个乡的面积)当时释迦的父亲是10个聚落的“盟主”,翻译成“王”。3、因为在古代印度, “王”(音译“罗阇”)的称呼,既被用于“国王”,也被用作“诸侯”、“部落”的首领。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古印度每一个部落一样的地方就是一个小国家,原始粗朴,决没有戏说的那样人口众多、繁荣富强。就是说,古代印度每一个部落每一个小城里都有一个国王和王子。
乔答摩·悉达多和父亲“净饭王”,就是这样子的角色。而这个净饭王”又听“拘萨罗国王”的号令。
因此,强调“释迦”的出身是伟大的“王太子”,是对古印度历史的常识性错误。4、据学者考据,当时的印度群雄割据,共有大小16个国家。
“迦毗罗城”仅是“拘萨罗国”的属地,采取部落共和制。释迦的父亲是这块属地的部落首领。
悉达多“王子”出生7天后,母亲就去世了,幼年的他是由姨母抚养长大的。约16岁那年,他娶了邻国“国王”的女儿、也是悉达多的表妹耶输陀罗为妻。
婚后6年后,生下一个儿子叫“罗睺罗”。据《佛经》这样讲述,悉达多“王太子”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据说在一棵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创立佛教,此后,一直在古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人称“释迦牟尼”。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约80岁时,在末罗国拘尸那揭罗城,吃了别人施舍的檀树耳而生赤痢离世。
时在公元前486年3月15日,佛教称作入“大般涅盘”。+++++++++++++++++++++++有关释迦牟尼生平,还可阅读——1、《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2、《佛陀纪事--告诉你一位真实的释迦牟尼》3、《释迦牟尼真相》。
悟道就是悟空。
说说孔子的故事。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
【不立文字】: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即心是佛】:佛教禅宗认为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悟道成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香象渡河】: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香象绝流】: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同“香象渡河”。
电视剧《天道》中的主人公丁元英。
电视剧《天道》第11集中,丁元英到五台山佛门净地拜见了智玄大师,他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在激烈的商战过程中有个心安,同时丁元英带上了这首词和信,韩楚风打开纸看到这首词: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译文:
参禅悟道不要说命运,修行不要取真经。悲伤欢喜还有万物枯荣,哪个不是前生注定?袈裟根本没有清净,不染红尘性情空灵。幽幽的古寺庙和千年的钟,都是执着的人说梦话。
扩展资料
《天道》是浙江天润影视发行有限公司出品的商战剧,由张前执导,王志文、左小青、曾红生及石爻领衔主演。此剧改编自《遥远的救世主》。
这是一部揭示修行真相本源的电视剧,也是将道学和传统人性标准完美结合的商战剧。整部剧借助丁元英赠送给芮小丹的“神话”这面镜子,照出了强者与弱者不同思维模式下的百态。生动演绎了“道法自然,如来。”
该剧讲述了年轻的女警官芮小丹通过朋友结识了商界怪才丁元英,并受托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丁元英异于常人的性格和让人瞠目结舌的才华深深吸引着芮小丹。借由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和制备音箱的契机,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恋爱关系。
丁元英:丁元英效力于一家德国私募公司,将从德国募集的资金投进中国股市,疯狂掠夺钱财,后来又良心发现,退出了公司并赔偿了大量钱财。后来他遇到女刑警队员芮小丹,两人情愫渐生。
蛇为佛挡雨悟道在佛教中是一个流传非常广的故事,代表了佛教中的一种蛇崇拜精神,详细介绍如下:
1、典故:佛陀在菩提树下禅定,发誓若不悟证大道,誓不起身,在即将成道的第六个七天,狂风暴雨降临时,佛陀一动不动,当时就有一条巨大的蟒蛇从佛陀身后伸出头来为佛陀遮挡风雨;
2、蛇的真身:实际上这不是普通的蛇,是那伽-目支邻陀龙王化身蟒蛇来帮助佛陀的,因为有感于佛陀的精诚所至,特意过来护法;
3、蛇崇拜:佛教是崇拜蛇的,佛教人物造型中,最常与蛇相伴的人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有大量的雕像和绘画表现他和蛇搅在一起;
4、传入中国: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比较崇尚龙,所以一些蛇的形像也就慢慢的转变为龙,不过泰、缅、兰卡等地还是保留蛇的形像;
5、蛇的传人:印度古代不少部落和朝代都声称自己是那迦即蛇的传人,是祖先与那迦女结合而生的子孙。
所以说,印度佛教和蛇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很多佛教人物造型中都有蛇的影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也就有了蛇为佛挡雨悟道的典故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