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
“些小吾曹州县吏”出自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白话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扩展资料:
《墨竹图题诗》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朱弦已为佳人绝: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碎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意思是说自己现在身处官场,没有知音,自己对古琴也没有了兴趣。
2、青眼聊因美酒横: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
《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译文: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等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
意思是说只有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才能让自己眼前一亮,酒是麻醉之物,却让作者感到快慰,这其实借酒浇愁的意思。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这二句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扩展资料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登快阁》
原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诗词赏析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意思是终于解脱了“案牍之劳形”,快到外面快阁上轻松一下吧!诗人开门见山就流露了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期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
至此,“痴儿”似是对自己以往的漫漫人生痴心不改有所感悟,觉得为官太累了,应该放松一下沉重孤寂的心情。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渲染、铺垫和引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的是诗人“倚晚晴”所见。
远望起伏连绵的秋山,树叶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也显得更加空旷辽远,澄净如玉的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向远方,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宽广、清澈胸怀的真实写照。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二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之故事书己之情。这是写诗人“倚晚晴”所感,感身边无朋友,无知己;感自己有志向,有抱负不能得以实现。
结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以白鸥盟”写的是诗人的联想与想象,也是诗人想要的归宿,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一联既照映了开头,也是登阁“倚晚晴”所见所感的顺理成章的结果。
诗作从首联“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就流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在颔联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千山落木,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同“公家事”之“了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颈联处诗人以巧妙地使用典故预示自己在良辰美景中,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忧烦,然而,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自然引出结句的联想和想象:只有乘上归舟,吹着“长笛”,回到遥远的故乡,过上白鸥一样逍遥自得的生活。
苏比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
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
这是杰克·弗洛斯特①的名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
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
为此,他在长凳上辗转反侧,不能入寐。苏比的冬居计划并不过奢。
他没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阳,更没考虑到维苏威湾去漂流。他衷心企求的仅仅是去岛上度过三个月。
整整三个月不愁食宿,伙伴们意气相投,再没有“北风”老儿和警察老爷来纠缠不清,在苏比看来,人生的乐趣也莫过于此了。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
正如福气比他好的纽约人每年冬天要买票去棕榈滩和里维埃拉一样,苏比也不免要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最必要的安排。现在,时候到了。
昨天晚上,他躺在古老的广场喷泉和近的长凳上,把三份星期天的厚报纸塞在上衣里,盖在脚踝和膝头上,都没有能挡住寒气。这就使苏比的脑海里迅速而鲜明地浮现出岛子的影子。
他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所作的布施。在苏比眼里,法律比救济仁慈得多。
他可去的地方多的是,有市政府办的,有救济机关办的,在那些地方他都能混吃混住。当然,生活不能算是奢侈 。
可是对苏比这样一个灵魂高傲的人来说,施舍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从慈善机构手里每得到一点点好处,钱固然不必花,却得付出精神上的屈辱来回报。
正如恺撒对待布鲁图一样,真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慈善单位的床铺,先得让人押去洗上一个澡;要吃他一块面包,还得先一五一十交代清个人的历史。因此,还是当法律的客人来得强。
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至少没那么不知趣,会去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去岛上,苏比立刻准备实现自己的计划。
省事的办法倒也不少。最舒服的莫过于在哪家豪华的餐馆里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钱,这就可以悄悄地、安安静静地交到警察手里。
其余的事,自有一位识相的推事来料理。苏比离开长凳,踱出广场,穿过百老汇路和五马路汇合处那处平坦的柏油路面。
他拐到百老汇路,在一家灯火辉煌的餐馆门前停了下来,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苏比对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颗纽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
他刮过脸,他的上装还算过得去,他那条干干净净的活结领带是感恩节那天一位教会里的女士送给他的。只要他能走到餐桌边不引人生疑,那就是胜券在握了。
他露出桌面的上半身还不至于让侍者起怀疑。一只烤野鸭,苏比寻思,那就差不离——再来一瓶夏白立酒然后是一份卡门贝干酪,一小杯浓咖啡,再来一支雪茄烟。
一块钱一支的那种也就凑合了。总数既不会大得让饭店柜上发狠报复,这顿牙祭又能让他去冬宫的旅途上无牵无挂,心满意足。
可是苏比刚迈进饭店的门,侍者领班的眼光就落到他的旧裤子和破皮鞋上。粗壮利落的手把他推了个转身,悄悄而迅速地把他打发到人行道上,那只险遭暗算的野鸭的不体面命运也从而得以扭转。
苏比离开了百老汇路。看来靠打牙祭去那个日思夜想的岛是不成的了。
要进地狱,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在六马路拐角上有一家铺子,灯光通明,陈设别致,大玻璃橱窗很惹眼。
苏比捡起块鹅卵石往大玻璃上砸去。人们从拐角上跑来,领头的是个巡警。
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肇事的家伙在哪儿?”警察气急败坏地问。
“你难道看不出我也许跟这事有点牵连吗?”苏比说,口气虽然带点嘲讽,却很友善,仿佛好运在等着他。在警察的脑子里苏比连个旁证都算不上。
砸橱窗的人没有谁会留下来和法律的差役打交道。他们总是一溜烟似地跑。
警察看见半条街外有个人跑着去赶搭车子。他抽出警棍,去追那个倒霉的人。
苏比心里窝火极了,他拖着步子走了开去。两次了,都砸了锅。
街对面有家不怎么起眼的饭馆。它投合胃口大钱包小的吃客。
它那儿的盘盏和气氛都粗里粗气,它那儿的菜汤和餐巾都稀得透光。苏比挪动他那双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泄露真相的裤子跨进饭馆时倒没遭到白眼。
他在桌子旁坐下来,消受了一块牛排、一份煎饼、一份油炸糖圈,以及一份馅儿饼。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
“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侍者说,嗓音油腻得像奶油蛋糕,眼睛红得像鸡尾酒里浸泡的樱桃,“喂,阿康!” 两个侍者干净利落地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左耳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
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被捕仿佛只是一个绊色的梦。
那个岛远在天边。两个门面之外一家药铺前就站着个警察,他光是笑了笑,顺着街走开去了。
苏比一直过了五个街口,才再次鼓起勇气去追求被。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
①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文章写于己卯(1099)年,是他谪居儋耳第三年。②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③屠酤: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点至1点。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⑥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译文:
己卯年(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海南一地名),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出去游玩一趟?”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出城西门,进入和尚寺庙,走过小巷,汉人、少数民族混杂,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半夜了。仆人关门熟睡,已经一觉醒来又睡去了。我放下拐杖大笑,谁有所得谁有所失?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不上鱼来,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其实不知道凡是钓鱼的人,未必都能钓得上来大鱼。
赏析:
《儋耳夜书》是一篇记游短文,文章选自《东坡志林》。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在儋州作儋州别驾。正月十五上元灯节,苏轼应几个老年书生之邀一起游赏灯市,兴尽而归却进不了门,自己不以为若反释然而笑。这一个“笑”字正是我们赏析这篇文章的文眼。苏轼笑什么呢?笑自己月下赏灯之乐,笑夜游兴尽而门之乐,笑憎耳民生殷富;也笑韩退之老先生不懂钓鱼真味……
此文字数不多,叙事简明生动意趣盎然。正显示出苏轼后期老练淳熟,恬淡洒脱的支风。
品读此文,我们还能悟出更多的东西。
苏轼于绍圣初年再一次因为文讥斥先钥远谪惠州儋州。惠州在今天的广东,儋州在今天的海南。年龄越来越大,官越作越小,贬谪越走越远。宋朝的海南可不能跟今天的经济特区相比,当时应该是荒蛮偏僻的地方,甚至还不能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的黄州相比,苏轼来到这里过的是远谪流放的生活,心中应该有很多的忧愤怨恨吧。恰恰相反,此时苏轼躁动的心已经平静下来,他与几个可能同是被远谪流放的老年书生交住,与市井之中杀猪卖酒之人交往,与僧侣夷人交往,并于上元佳节游乐儋耳市井,享受欢灯赏月之乐,这该有何等悠然闲适的心境?我们可以看出,远谪儋耳的苏东坡已不是“乌台诗案”之后待罪黄州的苏东坡,那时在黄州,空气中处处充斥着贬谪的怨愤,生活中处处闪动着“条子”的眼睛。苏轼过着没事少出门,无由不往来的生活。人事变迁,世态炎凉,天才诗人苏东坡如风浪中的孤舟,常有倾覆之忱。于是他避开世个目光,寄情山水沉迷诗酒。“醉里狂言醒可怕”,喝醉酒了,于是借酒发泄胡说一通,发泄心中积郁以消胸中块垒,醒来又后怕失言。这在诗人该是何筹压抑的事?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孤独压抑寂寞之中,你还能笑得出?
远谪儋耳的苏轼已是另外一种心境,被贬谪之处应该是最偏远最荒僻的了。人又到了齿落头白的年纪,还有什么追求?还有什么顾虑?于是苏轼与市井之人来往,在市井之中穿梭,在月夜灯市游乐。兴尽而归,舒心而笑,笑得还如此自在如此坦荡。显然,此时的苏轼已摆脱“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忧郁,没有了“小轩窗正梳妆”的缠绵,抛弃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此时的苏轼已经放弃了无妄追求,放弃了自我苛刻,远离了浮躁狂傲。此时的苏轼正以一颗清静心看世界,以一颗欢喜心过生活。正因为这颗平常心,苏轼才能身处逆境不以为悲,反为之笑。正因以这颗平常心,苏轼才讥笑韩退之只为大鱼不为钓。
《儋耳夜书》中正揭示出了晚年苏轼的生活态度和生存观念。
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不可能事事顺心。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人事上的磕磕绊绊,追求中的成功失败,生命里的荣辱毁誉,难免会在我们的心灵上刻下道道疤痕留下阵阵创痛,如果我们去计较去纠缠,我们就会自我苛刻性情浮躁怨天尤人。这时我们如能像儋州时的苏轼一样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一种淡泊的情怀,非为鱼只为钓,耶我们就能泰然而对尘世,我们就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短暂,世事沧桑,人不能勉强自己,人不能苛求自己。人如果能达到取舍有度进退自如,那我们的生活就会高一个档次,我们的生活就会进人另一种境界。
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很多,下面简单列举几个:1、女孩因祸得福避开了地震2008年年初,四川汶川县一女孩被人贩子拐卖安置到山西某村,该女孩与男子生活了一段时刻后,因远在他乡人生地不熟,她感到很是寂寞。
有一天,她一人悄悄跑到了太原,想回到四川汶川县老家,可身上的钱不够,买不起回四川的车票,无奈,她给她的男生打了电话,让男子带钱去太原接她。俩人见面后,女孩提出要与男子一同回四川老家看看,男子同意了。
俩人在四川汶川县女孩的老家住了几天后,女方的父母觉的此男子很老实,身材面貌等状况也不错,能够将女孩的终身托付给他,提出条件要带家人到山西男子的家中看一看家境。男子同意,于是该男子带四川女孩一家乘车回到了山西老家。
到达山西男子家中的次日,即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8级地震。”2、花裙子的故事夏天到了,老师有一天穿了件裙子,裙子新买来的,朋友们都说好看,但是不留意被钉子挂了个洞,岂不是不能穿了吗?老师就想了个办法:在破洞的地方用红线绣了朵小花,裙子更漂亮了,谁也看不出是破了的地方。
3、损失了3000万美元的经理国外有一个志得意满的企业经理,有一次因决策失误,致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惨遭“滑铁卢”,损失3000多万美元。公司董事会罢免了这位企业经理的一切职务并毫不留情的将之扫地出门!他很懊恼,整天借酒消愁,甚至对自己的经营潜质、管理潜质和决策潜质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一位朋友看但是他的颓废,就劝他说:“你根本不用这样自惭形秽,看着吧,用不了多长时刻,还会有许多大公司来竞聘你的。但你此刻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振作起精神,挺直了腰杆!”他照着朋友的话去做,但对是否能有公司聘任他始终心存疑虑。
果不其然。一个星期后,来聘请他的企业挤破了门槛——原因很简单:他有损失3000万美元的经历!4、国王和大臣的故事一位乐观而有智慧的大臣,发生什么坏事,都说:这是一件好事。
国王很宠信他。一天,国王出猎,围捕野兽时,不慎弄断了一只手指。
他不但感到懊丧和疼痛,还怀疑这是不是什么不吉的先兆。于是,询问这大臣。
大臣说:不必为此烦恼,这是一件好事!国王听了大怒,觉得他幸灾乐祸,立即下令把他关进监狱。过了一段时刻,国王手上的伤口愈合了,又再出猎。
这一次,他误出国境,中了野人的埋伏,被捕了。按野人的惯例,要把被捕者的首领杀了来祭神。
看来,国王难逃被杀的命运。他被押上了祭坛,由巫师主持祭奠仪式。
巫师忽然大叫起来:这个人不能用来做祭品!原来他发现国王缺了一只手指,因用残缺的人来做祭品,是对神不敬,神会降祸谴责。结果,用了另一被捕的大臣,代替了国王。
国王被释放了,狼狈地逃回王宫。他想起了那位乐观而有智慧的大臣,曾说:他失去了一只手指,是一件好事;这一次,不是正因失去了一只手指,让自己捡回了性命吗?心里对这位大臣很是抱歉,立即下令把他放出监狱,并设宴款待,向他谢罪。
大臣不但原谅了国王,还说:我被关进了监狱,这是一件好事呀!国王听了,莫名其妙。大臣解释说:假如我不是被关进监狱,这次也必须随伴你出猎,也同时被捕。
那么,代替你作为祭品的,也必须是我。我因在监狱,不至于成为祭品,这岂不是好事吗?国王恍然大悟,觉得他说得不错。
5、鸡尾酒的发明在国外有一个酒吧,酒吧里有一个年轻伙计叫乔治。他的工作就是把供酒商送来的酒,按品种倒入相应的大缸里,再卖给客人。
他做得很留意很认真,正因他卧病在床的母亲的惟一经济来源是他的这个工作。但是不幸还是出现了。
有一次,他实在太疲惫了,竟迷迷糊糊中把酒倒错了缸子,两种酒混在了一齐。他醒悟过来后脸色一片煞白。
这种名贵酒的价值他十分清楚,他也清楚此刻等待他的只有罚款和被炒鱿鱼。正好,接班的人这时候来了,而且更巧的是正好有一个顾客来买酒。
因此,那不知情的位伙计就把弄混了的酒舀了一杯给他。就这样出现了奇迹。
顾客喝了这种弄混了的酒后竟然赞不绝口。“为什么不能把不一样的酒混在一齐,调成另一种别有风味的酒呢?”乔治突然灵光一闪。
随后他不断地试验和调制,一种口感独特,颜色瑰丽的酒———鸡尾酒,最后面世了。它一出现,就成为顾客们的新宠,乔治也因此成为让人羡慕的富翁。
6、肥皂的发明在古埃及,有一天,盛宴宾客的一位法老,这当然是厨师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然而就是这样异常重要的场合,一位厨师竟然不慎将一盆油撒在炭灰里。
他一边深深自责,一边将沾满油脂的炭灰捧出去。当他洗手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平时油污最令他头疼的,这一次竟然清洗得又快又干净。
聪明的厨师没有让这个机会溜走,其他厨师被他立刻叫来,也用这种炭灰洗手,自然结果洗得又快又干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肥皂竟在“失误”中出现了。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
秦淮:即秦淮河。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称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沙:为互文见义的句法,即“烟”、“月”都笼罩着“水”和“沙”。
商女:卖唱的歌女。
江:这里指秦淮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赏析: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为“绝唱”。在晚唐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杜牧的这一首可以说是上乘之作。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时揭露了晚唐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由东晋到宋、齐、梁、陈等王朝,都相继建都金陵,秦淮河就成为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所谓“金粉”之地。唐王朝建立后,虽然京城在长安,但秦淮河的情况仍然如昔。诗人夜泊秦淮,目睹红灯绿酒,耳闻笙歌艳曲,触景而生情,写了这首千年传诵的名篇。 首句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月色迷朦,轻烟淡雾,笼罩寒水的图景。秦淮河的夜色是那样暗淡凄清,这就为全诗点染了环境,创造了气氛。第二句以“夜泊秦淮”点明上句所描写景物的具体地点,又以“近酒家”总领最后两句,并带出人物。从这两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的细密,艺术表现的匠心。如果照一般写法,第二句在前,第一句在后,那就显得平直呆板。现在诗人先以秦淮月色凄迷的景色开头,给人以强烈印象,同时以第二句承转,诗篇显得起伏跌宕。后两句抒情,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这两句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由视觉到听觉,叙事中抒情,抒情中议论。诗人鞭挞的对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诗人感时忧国之情也不言自明。全诗构思颇具匠心,言近旨远,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绝中的优秀篇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