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周梦蝶 《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关键句)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很显然,既然是杜宇自己主动让位给臣子的,那么他死后凭什么要化鹃悲鸣呢?也就是说,他没受任何冤屈,死后化鹃鸣屈是毫无道理的。如此看来,就值得深究了:究竟是关汉卿表意错了?还是教材的编者解释错了。
让我们就手边的工具书来看看吧。 1.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2.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
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
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 (《辞海》(中)第28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望帝: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王。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更名蒲卑。”
又晋代张华《禽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因以为杜鹃的别名。
(《古书典故辞典》第430页,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写组,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4.杜宇:秦时蜀主,蜀地曾发大水,他率领居民避长平山。
后鳖灵开峡治水,居民得归陆地。他即传位于鳖灵,自居西山。
据神话传说,他后来得道升天,为蜀人怀念。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63页,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版。)
5.望帝杜鹃:见《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凄哀。
后遂用“望帝杜鹃”寓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 (《古诗词典故辞典》第49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窦娥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新编中学文言文常用词典》第291页,蒋传一、庄文中编著,王泗厚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显而易见,上述六书的解释,都只说明他称帝、归隐、化鸟、悲啼,没有说明杜宇是冤屈的。
至于《辞海》中说他“通于其相之妻”,也只是“惭而亡去”,也未表其冤屈。那么究竟有没有表其冤屈的说法呢?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版)明确写道: 杜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
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按《蜀志》云:望帝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中似有一段隐情未能道出。《说郛》(百二十卷本)卷六辑《太平寰宇记》云:“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
略透出此中消息。盖望帝化鹃,皆缘“欲复位不得”,非以鳖灵“功高”而“禅位”也。
杜宇神话,民间亦有流传,面目与古籍记载颇异,略云: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
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
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
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
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
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
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古诗词中常见的13个典故,并说明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5.鸿雁
9.阳关
13.梁园
李商隐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到以下典故:
1、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2、望帝传说——《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本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的李商隐《锦瑟》
具体全文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姜子牙,俞伯牙,鲍叔牙,三牙三典故; 孔夫子,孙武子,韩非子,一子一大家。
姜子牙有太公钓鱼的典故。 俞伯牙有高山流水的典故。
鲍叔牙有管鲍分金的典故。 孔夫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孙武子是兵家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上联以“故”仄入,下联以“家”平出。 姜子牙,俞伯牙,鲍叔牙,三牙三典故; 卓文君,王昭君,李香君,一君一传奇。
卓文君有与司马相如《凤求凰》私奔及由一到万的传奇。 王昭君有不附权贵、为汉匈和平出塞促民族融合的传奇。
李香君有才女佩名士、身在秦淮尚忧国、桃花扇的传奇。 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用四个典故引出的三桩誓愿,的确感天动地。
这种手法也的确新奇。根据课文注解,其中三个典故都是极易理解的表冤屈的典故,惟独“望帝啼鹃”的解释让人无法明白它竟也是一个表冤屈的典故。
请看课文的注解: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很显然,既然是杜宇自己主动让位给臣子的,那么他死后凭什么要化鹃悲鸣呢?也就是说,他没受任何冤屈,死后化鹃鸣屈是毫无道理的。如此看来,就值得深究了:究竟是关汉卿表意错了?还是教材的编者解释错了。
让我们就手边的工具书来看看吧。 1.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2.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
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
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 (《辞海》(中)第28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望帝: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王。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更名蒲卑。”
又晋代张华《禽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因以为杜鹃的别名。
(《古书典故辞典》第430页,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写组,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4.杜宇:秦时蜀主,蜀地曾发大水,他率领居民避长平山。
后鳖灵开峡治水,居民得归陆地。他即传位于鳖灵,自居西山。
据神话传说,他后来得道升天,为蜀人怀念。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63页,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版。)
5.望帝杜鹃:见《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凄哀。
后遂用“望帝杜鹃”寓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 (《古诗词典故辞典》第49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窦娥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新编中学文言文常用词典》第291页,蒋传一、庄文中编著,王泗厚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显而易见,上述六书的解释,都只说明他称帝、归隐、化鸟、悲啼,没有说明杜宇是冤屈的。
至于《辞海》中说他“通于其相之妻”,也只是“惭而亡去”,也未表其冤屈。那么究竟有没有表其冤屈的说法呢?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版)明确写道: 杜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
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按《蜀志》云:望帝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中似有一段隐情未能道出。《说郛》(百二十卷本)卷六。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很显然,既然是杜宇自己主动让位给臣子的,那么他死后凭什么要化鹃悲鸣呢?也就是说,他没受任何冤屈,死后化鹃鸣屈是毫无道理的。
1.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2.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
(《辞海》(中)第28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望帝: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王。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更名蒲卑。”又晋代张华《禽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因以为杜鹃的别名。
(《古书典故辞典》第430页,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写组,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4.杜宇:秦时蜀主,蜀地曾发大水,他率领居民避长平山。后鳖灵开峡治水,居民得归陆地。他即传位于鳖灵,自居西山。据神话传说,他后来得道升天,为蜀人怀念。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63页,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版。)
5.望帝杜鹃:见《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凄哀。后遂用“望帝杜鹃”寓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
(《古诗词典故辞典》第49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窦娥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新编中学文言文常用词典》第291页,蒋传一、庄文中编著,王泗厚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显而易见,上述六书的解释,都只说明他称帝、归隐、化鸟、悲啼,没有说明杜宇是冤屈的。至于《辞海》中说他“通于其相之妻”,也只是“惭而亡去”,也未表其冤屈。那么究竟有没有表其冤屈的说法呢?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版)明确写道:
杜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按《蜀志》云:望帝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中似有一段隐情未能道出。《说郛》(百二十卷本)卷六?辑《太平寰宇记》云:“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略透出此中消息。盖望帝化鹃,皆缘“欲复位不得”,非以鳖灵“功高”而“禅位”也。杜宇神话,民间亦有流传,面目与古籍记载颇异,略云: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若按这一传说,杜宇冤屈无疑,他化鸟、悲啼的因果关系才得以成立,“望帝啼鹃”典故的含义也才得以贯通。
宋词三百首
宴山亭(赵佶,裁剪冰绡) 木兰花(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 御街行(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 千秋岁(张先,数声鶗鴂)
醉垂鞭(张先,双蝶绣罗裙) 一丛花(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 天仙子(张先,水调歌头持酒听)
青门引(张先,乍暖还轻冷) 菩萨蛮(张先,哀筝一弄湘江曲) 木兰花(张先,相离徒有相逢梦)
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
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 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 木兰花(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晏殊,池塘水绿风微暖) 木兰花(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 踏莎行(晏殊,祖席离歌)
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 蝶恋花(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 凤箫吟(韩缜,锁离愁连绵无际)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 南歌子(欧阳修,凤髻金泥带)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衷情(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欧阳修,谁道闲情抛弃久) 蝶恋花(欧阳修,几日行云何处去)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 浪淘沙(欧阳修,把酒祝东风) 青玉案(欧阳修,一年春事都来几)
曲玉管(柳永,陇首云飞)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采莲令(柳永,月华收) 浪淘沙慢(柳永,梦觉透窗风一线) 定风波(柳永,自春来)
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 戚氏(柳永,晚秋天) 夜半乐(柳永,冻云黯淡天气)
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迷神引(柳永,一叶扁舟轻帆卷)
竹马子(柳永,登孤垒荒凉) 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 千秋岁引(王安石,别馆寒砧)
清平乐(王安国,留春不住) 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 蝶恋花(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
蝶恋花(晏几道,醉别西楼醒不记)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 生查子(晏几道,关山魂梦长)
木兰花(晏几道,东风又作无情计) 木兰花(晏几道,秋千院落重帘暮) 清平乐(晏几道,留人不住)
滕王阁序中23个典故的诗句和它们各自的作用:1、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
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
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后来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见蛟龙入怀,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词;扬雄著《太玄经》,梦见自己在《太玄经》上吐出了凤凰。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其中第二把叫紫电。“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5、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6、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世说新语》:晋明帝小时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从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这样说。”
元帝感到很惊讶。第二天,大宴群臣时又问明帝同样的问题,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变了脸色,问:“怎么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样?”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
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8、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见于《史记》。
冯唐:西汉人,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曾当过官,后被罢免。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
李广: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借冯唐、李广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9、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
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
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说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有个叫吴隐之的广州刺史,听了传说后就去喝了贪泉的水,并赋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表明自己清廉的决心。果真,他上任后,是一个人人称颂的清官。
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受污染。涸辙:水干涸了的车辙沟。
见于《庄子·外物》:庄周到监河侯家借粮食,他不借,庄周便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我来的途中听到有人叫我,我环顾四周,发现是一条掉在车辙沟里的鲋鱼。我问他:“你叫我干什么?”鱼说:“我本来是生活在东海里的,但是现在流落到这里,你可以找来一斗的水救我吗?”我说:“可以,让我到越国去游说越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现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
你这样说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卖鱼干的地方去找我。”在此反用其意,是说无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都不会改变高尚志节和乐观情怀。
1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见于《后汉书》:东汉将领冯异出征,先战败于回谷,后得胜于渑池。
汉光武帝刘秀致书慰劳他说:“你开始虽然在回谷战败,但终于能在渑池获胜,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2、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
见于《后汉书》。孟尝,字伯周,东汉人,曾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贤能,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
后隐居。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多次举荐,称他“清行出俗,能于绝群”, 但始终没被起用。
1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据《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