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省太康),以祖父名字为姓(因古时爰、袁、辕相同),称为袁氏。据《袁枢年谱》载:“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妫姓,与上同源,以祖上称号为氏。袁姓的另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时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祖上称号为姓,称为袁氏。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族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源流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省太康),以祖父名字为姓(因古时爰、袁、辕相同),称为袁氏。据《袁枢年谱》载:“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妫姓,与上同源,以祖上称号为氏。袁姓的另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时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祖上称号为姓,称为袁氏。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族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1、袁盎
袁盎,《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
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袁盎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官拜太常,出使吴国。叛乱平定后,封为楚相。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为刺客所杀。
2、袁安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东汉名臣。袁安自少承袭家学。最初任汝阳县功曹,后以孝廉获举荐,升为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他御下极严,能使官民畏爱。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
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卒于永元四年。
3、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4、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
建安二年称帝,建号仲氏 ,但未受人承认。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5、袁宏
袁宏,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陈郡阳夏人。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尚的参军,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
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编著《汉纪》后,他编著了《后汉纪》,并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等篇。今存《后汉纪》三十卷。太元初年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宏
在邹平南部的白云山里,有一个小村叫任家峪,旁邻任家峪,有一座非常气派的避暑山庄,山庄占地十几亩,三进院落,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利用各种台阶、回廊以及隐门、过道巧妙地组合、分隔,每一个院落具有相对的独立完整性,房层用料和设计都十分考究。
众多间房屋,有的高大庄重,有的小巧玲珑;有重门垂檐,又有廊厦月台,还有别具一格的引梯。即使经历若干岁月,有些已经倾圯颓废,但仍然让人感觉到豪华逼人。
这就是有清一代,名闻天下的巨富袁紫兰的避暑山庄。 整个长白山中有许许多多古代封建官僚修建的别墅、建筑等古迹,如明宰相刘鸿训家的八柱台、清初文坛领袖王渔洋家的夫于草堂、顾炎武的桑园别墅等,虽然都有些名气,但规模和气派都无法与袁紫兰的避暑山庄相比。
由袁紫兰开始,一直到清末,焦桥袁家豪富200余年。 袁氏家族中心人物袁紫兰及其孙袁守侗 袁紫兰的出生就很有传奇色彩。
袁紫兰之父叫袁云蒸,生活在长山县焦桥村小北门外,家境贫寒,靠贩卖粮食维持生计。其先祖本是直隶枣强人,明朝洪武年间,率领全家徙居此地,传至云蒸已是数世。
袁云蒸娶妻徐氏,本村人氏,生子袁紫兰。传说,因家境贫寒,袁云蒸30余岁尚未娶妻。
一日,他到本村徐财主家买粮,袒胸露乳,徐见他胸前七颗珠砂痣,分布酷似银河系的火熊星座,顿感惊奇。徐财主曾读周易、相书,迷信“怀揣北斗,必得贵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的说法,便自作主张,将其千金小女嫁于云蒸为妻。
世人莫知其秘,皆笑徐财主昏聩。1671年9月8日,云蒸之妻生下一子,因其生于东敞棚内,故取乳名“东棚子”,这便是袁紫兰。
袁紫兰为焦桥袁家带来了福音。 也许应了相书上的话,袁云蒸后来果真富了。
他广置田园,整修宅院,供子读书。给东棚子取学名为景芳,字兰馥,号紫兰。
曲延庆所著《邹平通史》说,袁紫兰自幼聪慧,内行纯笃,以孝友著闻,14岁补县学生员。既冠,援例捐纳入国子监学习,期满授内阁中书。
由于他做事精干,不久改任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又迁工部虞衡司郎中。后擢升为广西柳州府知府,又调任右江道篆、思恩府知府。
任职期间,袁紫兰恪尽职守,政绩卓然。柳州是两广的大郡,大山中杂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土司、头人都掌握着相当数量的族兵,他们经常煽动仇杀。
袁紫兰抵任后,察访实情,制定措施,化解了官府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柳州任职期满,袁紫兰被擢授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巡按平(阳)庆(阳)等地。
不久,其父去世,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又逢西部边境战起,袁紫兰仍以副使衔督运粮草,战事平息,因患足病告官家居。
袁紫兰回家后多有善举。雍正十二年(1734年)1月14日,袁紫兰病卒,享年64岁。
袁紫兰共有5子。长子袁承幼,曾任广西平东府知府、柳州府知府,护理右江道监纪、古州军务。
次子袁承祖,官至工部郎中。三子袁承绂,官至户部郎中,多有善政,后归家不仕,以读书教子为乐。
四子袁承绩,由贡生援例候补都察院都事。五子袁承约,援例候补。
袁紫兰的24个孙辈中,6人因年幼援例候补,18人做了京官或地方官,其中三人较为突出,袁守侗贵为一品大员,另有袁守仪、袁守僡二人亦金殿伴君,政绩颇佳。 袁守侗,字执冲,号愚谷。
是袁紫兰三子袁承绂之长子,出生于雍正元年(1723年)。袁守侗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大臣,历任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要职。
在担任内阁中书时,与阁内的学士卢召弓、尚书纪晓岚等诗词名流结为文社,诗文互相往来,留下许多文坛佳话。 袁守侗是朝廷中独当一面的重臣,国家有急难之事,乾隆必令其前往。
当是时,黄河水患频频,河南、山东水灾严重。袁守侗又奉命与他人负责治理黄河及赈灾事宜。
抵河南后,精心筹划、施工,并亲登河堤督工,最终使水归故道。乾隆写诗褒奖他的政绩。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袁守侗之母去世,他扶柩归故里,哀患伤身最终致病。当时河务正紧,乾隆特下旨袁守侗继任直隶总督,督勘水患。
袁守侗速将丧事料理完毕,带病就职。乾隆深感其忠,亲迎至卢沟桥。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袁守侗病情加剧,乃自请解任。乾隆派近臣代其前往探视,袁大病不起,卒于当年的农历五月十六,享年61岁。
袁守侗去世,乾隆非常哀痛,赐太子太保,谥“清悫”,诏入祀贤良祠,于国史立传,敕命在其家乡建“清悫公祠”,以王公之礼葬之。 袁紫兰次孙袁守仪,由贡生援例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后累至郎中,七次钦命提督,诰授中宁大夫,于乾隆五十年蒙恩“千叟宴”。
袁紫兰五孙袁守僡,官拜刑部员外郎,乾隆六十一年(即嘉庆元年),56岁的袁守僡破例参加乾隆皇帝设的最后一次“千叟宴”。 袁紫兰有曾孙86人,皆援例纳贡入士或候补待任,另有袁炳、袁熙等官至员外郎、内阁中书,可谓显要一时。
袁家仕途上虽然一帆风顺,却不是考出来的。他们在科举路上连连碰壁,多数是凭财大势雄援例捐官,赫赫有名的袁守侗也是通过捐官走上仕途的。
袁家之盛况 袁紫兰及其孙袁守侗的显贵,带来了袁氏家族经济的空前富裕,他们大量兼并土地,扩充庄园。焦。
东汉 河南袁氏名人 袁良 汝南汝阳袁安 东汉大臣 汝南汝阳袁京 字仲誉 汝南汝阳袁敞 字叔平 东汉大臣 汝南汝阳袁彭 字伯楚 东汉大臣 汝南汝阳袁汤 字仲河 汝南汝阳袁成 字文开 汝南汝阳袁旴 汝南汝阳袁著 汝南人 东汉义士 袁秘 字永宁 汝南汝阳袁逢 字周阳 东汉大臣 汝南汝阳袁阆 字奉高 东汉名士 汝南汝阳袁闳 字夏甫 东汉隐士 汝南汝阳袁弘字邵甫 东汉隐士 汝南汝阳袁忠 字正甫 汝南汝阳袁隗 字次阳 汝南汝阳袁遗 字伯业 汝南汝阳袁术 字公路 东汉大臣袁绍 字本初 东汉大臣 汝南汝阳袁谭 字显思 绍公之子袁尚 字显甫 绍公三子袁熙 字显雍 绍公次子明代袁可立袁可立(1562年4月25日-1633年11月12日)(二月十五~十月十一),字礼卿,号节寰,又号闲闲居士。
睢阳卫籍,睢州城(河南睢县)内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历苏州府推官、山西道监察御史。
泰昌升尚宝司司氶、少卿、太仆寺少卿,天启二年升通政使司左通政、侍经筵,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五年任兵部右侍郎,六年转左侍郎,授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加太子太保。以忤阉党罢官,南都累赠光禄大夫。
立朝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历史名人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逼皇太极大败而归。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袁盎:汉楚人,太常。
袁安:东汉司徒、思想家。
袁绍:东汉,诸侯;邺侯。
袁术:东汉割据军阀。
袁枢:南宋史学家。
袁嵩:东晋史学家、文人。
袁枚:清代诗人、文学家。素有”南袁北纪”,南有袁枚北有纪晓岚。
袁天罡:唐代著名预言家、道士。
袁世凯:清代,中国北洋军阀首领、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统、坐过八十三天中华帝国皇帝。
袁崇焕:明蓟辽督师,1630年(崇祯三年),被崇祯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磔”死。当时北京百姓恨之入骨。 乾隆49年(1772年)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翻案,乾隆大帝还编写了《四库全书》。当时很多明朝史书,为了美化变态的明朝皇帝,竟然恶毒污蔑袁督师是汉奸,这些书都被乾隆大帝统统烧掉或者改掉了,只保留乾隆大帝亲自修订的《明史》。
袁宏道: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公安学派诗体在中国历史评价很高,其兄弟在历史文坛起到不小的作用。
袁嘉谷:清代文人,状元出身。
袁翔甫:清代诗人,从事主持过早期上海的新闻工作。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姓的起源
《百家姓典故》上的记载是:袁氏大舜后裔 一姓六字之异 。《袁枢年谱》:“袁通爰、辕、¤(“木”+“袁”,音同袁)、¤(三点水+“袁”,音同袁)、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 为陈侯,称胡公满,袁姓源出于周朝伯辕的后代。他的孙儿涛涂,以祖父名去掉车旁为“袁”姓。古时“袁”和“爰”相通,故袁姓和爰姓是同宗。又据《新百家姓》:“靖伯庚的九世孙名诸,字伯爰。伯爰的孙子涛涂,以祖父的名命氏,后代就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古代袁、爰、辕、援因音同,相互通用。”袁氏发祥于汝南郡、彭城郡,因名“汝南堂”,也有用“彭城郡”的。永嘉之乱,袁氏南迁,散居江、浙、闽、赣诸省,宋末入汀州,明代南迁上杭,清初迁梅州、潮州等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