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生於阿鄄一带,曾和魏国将军宠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即将他的膝盖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残.想让他从此隐居,不在出外活动.
指导田忌赛马
一次,齐国派使臣到达魏国,孙膑以刑徒的模样暗地里会见了使臣.齐国使臣认为他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运回齐国.齐国将领田忌以宾客的高等礼遇待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诸位王公子弟赛马赌胜,且赌金甚高.他对田忌说:"将军这次押上重金,我能让将军得胜."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开赛前,孙膑说:"您用自己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威王一大笔钱.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麽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发现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为军师.
桂陵之战
西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於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则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那麽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涓回师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将魏军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马陵之战
西元前369年,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仍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直趋大梁,迫使攻韩魏军回救.与桂陵之战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不但决心击败齐军,而且确定了乘势吞并莒地的战略意图.孙膑认为,魏军强悍骁勇,轻视齐兵,应因势利导,示弱避战,於是采取退兵减灶的办法,引诱魏军追击.庞涓果然中计,率军紧追,后见齐军逐日减灶,更以为齐军逃亡减员严重,就索性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赶.齐军将其诱至今山东剡城附近的马陵道伏兵以待.此处山峦起伏,道狭地险,适於伏兵.因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进入齐军伏击地域后,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廉颇老矣”这句话出自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历史典故如下:
在廉颇年老居住在魏国的时候,赵国被秦国入侵苦不堪言,赵王想起了廉颇,但又不知道廉颇现在还能不能征战沙场,就派了个人去考察一下情况。而廉颇的仇敌郭开,正是这人搞得廉颇被免职,他怕廉颇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买了这个人。
当时廉颇正在魏国,听着祖国被秦国侵略的消息,廉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赵国去,帮助赵国击退敌军。当廉颇看到赵王派来的使者的时候,欣喜若狂,就准备了酒席来为使者接风,廉颇带着这使者进了屋,两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谈甚欢,这期间廉颇心情大好。
为了表示自己身体健壮就连着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饭后,使者拿来了宝马、盔甲,廉颇穿上盔甲,骑上战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使者走了,廉颇望着远行的车马,心里还很开心,对于自己的表现很是满意,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再次回到赵国。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个阴谋正在等待着他。使者回到赵国之后,对着满目期待之色的赵王这样说:“廉颇将军虽然年老了,但还是很能吃,只是在与臣一起吃饭的时候上了三次茅房。”赵王听后只能感叹“廉颇老矣”,就不再任用廉颇。
廉颇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一生精忠报国,一心想着为国效力,老来失势的廉颇一人旅居魏国,赵王虽有心重新重用廉颇,但是奈何小人作祟,最后廉颇还是没能回到赵国,只留下了“廉颇老矣”的千古悲叹,让后人感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
扩展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老矣
燕王喜是燕昭王的子孙,喜欢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新思想武装起自己的猪头。邯郸被围后不久,他派去赵国的国际观察员“栗腹”回来对他说:“我奉大王您的命令,带着五百斤黄金慰问了刚刚脱离战争恐怖威胁的邯郸。呦,那里可真是一个人道主义危机重灾区啊。赵国的壮者都在长平之战死光光了,余下的孤儿还都是半熟少年。这正适合我们去殴打他们啊!”
燕王喜是个没事找抽型的领导,站起来吆喝道:“我命令,派出倾国兵马六十万,战车两千乘,以三分之二主力南下,直压赵城邯郸,以余下三分之一北上,分攻赵国北地代郡。”
燕国大夫将渠闻讯,禀忠进谏,他揪着燕王喜的BP机链子——也就是黄金大印上的带子,学名绶带,另一头拴在腰上的,像BP机链子那样——带着哭腔说:“大王,大王不要用这印章发布命令啊。您刚给人家送了五百斤黄金缔结盟约,转眼又翻脸无情,这不是高贵的行为,属于没事找抽。”燕王喜更为光火,一脚把他踢开。
将渠倒地垂泪说:“我这不是为自己,是为大王打算呀!”
公元前251年,燕将“栗腹”以四十万大军进围赵国,攻打河北柏乡地区的鄗邑。大敌当前,赵孝成王左思右想,只好决定重新起用老将军廉颇。
自从被革职回家以后,廉颇一直闭门不出。他的门客见其失势,连招呼都不打,就争先恐后地逃离了廉府。此次廉颇重新被任命为大将,这些门客又全回来了。廉颇哭笑不得地对他们说:“诸位既然已经走了,就不必再回来喽!”门客们对他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短浅呢?天下人都是为了利益而交往,阁下有势,我们就乐意来跟着您;阁下无势,我们就只得离开您,这是世上的真理呀,您有什么好埋怨的呢?”廉颇听了,仰天长叹说:“喔靠!有势和无势,就是不一样哈!”
面对燕军进攻,廉颇作了具体分析,认为燕军没有重大战争经验,燕将属于低能之辈。因而,他建议赵王征调全国15岁以上壮丁,编成新军以抗燕人(老的军都死光了)。
廉颇的救兵抵达鄗邑,燕将栗腹正在鄗邑城墙下做功课呢(用临车、冲车这些东西攻城)。临车类似鸟巢,挑起十几米高,获得制空权,从头顶射击城上守军;冲车则从底下撞击城门。栗腹好像一个做外科手术的大夫,正忙着从头上到脚下收拾鄗邑,廉颇援兵的先头部队过来了。
栗腹觉得,做手术不如门诊直接来钱快,于是他让医师护士们都从手术台上下来——燕军主力遂从无利可图的攻城战斗中撤出——转身攻击赵军先头部队。赵军先头部队一触即溃,似乎不堪一击。栗腹大喜,发令追击——让这帮医师护士们拼命追击这帮病人。燕军举着手术刀追得正猛呢,突然遭遇廉颇的大批伏兵钳攻。栗腹狼狈万分,左冲右突,一场激战,遭受歼灭性打击,战场上丢下了很多听诊器和压舌片。
栗腹率领残兵败将北遁,廉颇紧追不舍,将其“阵斩之”。栗腹所部四十万大军,被廉颇八万“大破之”。这就是燕赵著名的鄗之战。廉颇因功受封信平君,代理相国事务。廉颇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辉煌顶端。
不久,赵孝成王死了,新王赵悼襄王不喜欢廉颇,命令廉颇就近向乐乘交出兵权,由乐乘接替廉颇职务。
廉颇愤怒之下,竟攻打了乐乘。乐乘抵挡不住,一走了之。廉颇也不好意思再留在军中了,只得奔往魏国避难。魏国人虽然对廉颇以礼接待,但也并不重用。后来赵国的赵悼襄王顶不住秦军的攻势,有意重新任用廉颇,遂派使者前去探看。
廉颇这时候已经老了。满头白发来偏早,到手黄金去已多。但他还想报效祖国,于是对着赵国使者狼吞虎咽,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相当于林黛玉一个月的伙食),然后披甲上马,以示英勇不减当年。使者回去以后,被一个叫郭开的坏小子用黄金堵住了嘴,竟汇报说:“大王,廉颇老将军还是很能吃的,但是吃得多,拉得也快,一会儿上了三次厕所。”
赵悼襄王觉得廉颇老矣,遂叹了口气,不复招用。
廉颇在魏国等得花儿都谢了,饭儿都凉了,也不见招用。这时候,楚人闻其大名,偷着把他挖走。廉颇到了楚国,工作开展不利,史书说他“无功”。可能是对外折腾了几次,但没有战功。廉颇常常以为楚卒赶不上赵卒之强,发出“我思用赵人”的感叹,最后终老于楚国,安葬于当时楚国的都城寿春郊外,至今有墓。在廉颇的遗梦中,一定常有邯郸的月色,清辉一片,大如白马。
河伯与西门豹因黄河经常泛滥为灾,故河伯亦性情暴虐,神话谓羿曾以箭射其左目。
由于其威不可测,故古有“河伯娶妇”的恶俗,人们以此祈求他平安无患。后魏国西门豹不信其说,以智禁绝之,并率民修渠治水,终绝水患。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羽带了一块白璧过黄河,河伯想把这东西弄到手,派遣阳侯去掀起大浪,又叫两条蛟龙去弄翻他的船。结果子羽“左掺璧,右操剑,击蛟皆死”,及至过了河,子羽鄙夷的将璧扔进河里,河伯大概面子上还是过不去,又将璧弹回子羽手上,子羽见状,将璧往石头上打个粉碎,甩着袖子就走掉了。
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被派到临漳(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和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当县官。他看到这一带人烟稀少,满目荒凉,就问老百姓们是怎么回事。
一位白胡子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等找到漂亮姑娘再给他娶媳妇!”说完一挥手,他的随从立即上来,把巫婆一下子推到漳河里去了。
接着,以派人催问为借口,把巫婆的大徒弟和一个民愤极大的贪官相继扔进河里。这样一来,那些干坏事的家伙都吓呆了,一个个跪在地上磕头,求西门豹饶命。
打那儿以后,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西门豹带领全城老百姓挖河修坝,根除水害。
漳河两岸年年丰收,人们都非常感激西门豹。西门豹治邺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豹往到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和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
’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
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翻译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
他到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和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
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
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
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
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
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
这些人都说:“好。”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
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
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
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
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
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
西门豹插着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
大鹏展翅恨天低,出自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与他人对对联时,解缙对的下联。
典故如下:
小子无才嫌地狭, 大鹏展翅恨天低。
一位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高才,于是在家设晚宴邀几位权臣显贵和诗作对,并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欲当众奚落解缙。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仆人说:主人吩咐要你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大声喊道:“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立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解缙简介: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是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功绩,也是对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讽刺。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南方汉族政权偏安一隅无力统一,但当时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他听了王玄谟的北伐计划后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话说的很大,实力却着实不济。元嘉27年,刘宋王朝的北伐一败涂地。强敌北魏一直追到长江北岸的瓜步,京师震动,刘宋几乎亡国。后人在提起这段往事时,对宋文帝的牛皮多有嘲讽和不屑。辛弃疾词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唐朝,李靖、李绩破突厥的轻骑快马在它山脚下驰过;侯君集灭吐谷浑的大军在这里扎营。唐人的诗歌里,也回响着狼居胥山的万古悲风:“何问狼居胥,执戟夜急行”、“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拜蓝玉为大将军,率师15万北征蒙古,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须成功。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畏惧中华,远远北逃,躲到了捕鱼儿海(今中国与蒙古交界贝尔湖),但被蓝玉发现。是日正值风号沙飞,元军毫无戒备。蓝玉伺机率大军奔袭敌营,元军大败,杀其太尉蛮子,元皇帝及太子带领随从数十人仓皇北逃。蓝玉以精兵追之,脱古思帖木尔的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及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余人,缴获大量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及马驼牛羊十五万余,销毁敌军械不计其数,彻底摧毁北元职官体系,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名震天下。明太祖闻之大喜,诏令嘉奖,封凉国公。(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
之后又有明太宗(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朱棣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诗词
《 》 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历史典故一: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不能再坚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顺从赵高的说法。
历史典故二: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扩展资料:
指鹿为马的启示:
1、不可以颠倒黑白,也就是不可以指鹿为马。
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但是终究也逃不过事实的评判。虽然赵高在朝堂之上赢得了很多官员的赞同,但是却是权力逼迫所致,在赵高失去权力之后,那些曾经认同他指鹿为马说法的官员便不再支持他。
2、为了一己私欲,颠倒是非黑白是会遭到报应的。
赵高在害死了秦二世胡亥之后,正准备登上皇位,但是文武百官却不在支持他,使得赵高只得将皇位传给赵子婴。在最后,赵子婴使用计谋将赵高骗到宫中,令宦官韩谈一刀杀了赵高。赵子婴登上皇位之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列赵高的种种罪名,令赵高遗臭万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指鹿为马
退避三舍,汉语成语,拼音是tuì bì sān shè,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
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这就是“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的故事【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典故】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