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行营主楼的西面,有一棵在局促空间里成长了150年的广玉兰树,这棵10多米高的树是一棵宝树。
何振作称,主楼的左边还有一棵柏树,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亲手栽种。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称,省公立图书馆落成仅两个月,蒋介石刚刚结束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的中原大战,便亲临南昌策划指挥“围剿”工农红军活动。
因此,省公立图书馆成了“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三年后,蒋介石在楼顶架设省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南昌行营广播电台。
为了将百花洲建成蒋介石的“行宫”,省长鲁涤平还将省内第一家电影院———乐群电影院(今百花洲电影院)改为南昌行营礼堂。蒋介石为何看中省公立图书馆,并将其作为大本营?何振作主任解释说,当时的百花洲四面环水,要进入百花洲,只有通过与中山路相接的两座桥。
如果封锁桥面,百花洲就是一个小岛,因此极有安全性。另外,百花洲四面临水,树木林立,无论白天黑夜都静谧无比。
加上百花洲地势较高,通过高楼还可观察四周环境。诸多原因使省公立图书馆的馆员们不得不将馆内所有藏书运往环湖路南34号和29号,腾出洋楼给蒋介石。
红军长征以后,1935年初,南昌行营被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撤销。同年,省立图书馆迁回百花洲,这幢洋楼恢复了其真实身份。
在南昌行营旧址的南楼墙面,“文革”时的标语仍旧依稀可见。推门进了南楼,两厢是对称式的布局。
左手边的房内留着扶手和部分新铺的木质地板。喻师傅说,这间近百平方米的房间在几年前曾经是国标舞训练班。
梅联华称,抗日战争时期,南楼被日军的飞机炸毁,南楼是抗战胜利后重新修建的。根据他提供的图片资料,如今南楼的外貌与原先相比,已有所改变。
“新生活运动”在此发起烈日下,记者看到,南昌行营西面的一幢楼的一楼外墙上还挂着一台空调机。喻师傅说,这也是民国建筑,只不过已归市少年宫使用。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南昌行营还是省图书馆的书库。据梅联华称,南昌行营二楼东边,有一间是蒋介石的住房,五楼老书库也有他住过的房子。
而少年宫则是原来的宪兵团。在中国历史上,1934年3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与南昌行营打了一个难解的结。
至今,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在南昌行营发起的这次运动,因为说法不一,仍旧是当今专家学者蹙眉的课题。有些人认为是蒋介石为贯彻“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理念;有的说蒋氏夫妇决心铲除贪污、受贿、不卫生和不礼貌。
而“新生活运动”的口号实际上是把儒教的价值标准合为一体:礼义廉耻———被译成英语就是“礼貌、公正、诚实和自尊感”。梅联华说,有学者认为“新生活运动”是蒋介石偶然受触动而成。
福建战役期间,蒋介石在把司令部迁到南昌时,看到一个不到10岁的男孩正在街上抽烟,蒋介石震惊之余,批评男孩的父母放纵自己的孩子。他认为,这种有害身心的习惯使中国人不断落后,中国社会需要一种讲究“礼义廉耻”的行为规范。
因此,“吸烟的男孩”成了照亮运动的火炬。另一说则是1933年盛夏,美国传教士在庐山牯岭对宋美龄说,在中国实施社会福利计划,可以使蒋介石获得外国政府的支持和贷款。
因此,便有了“新生活运动”。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举行10万人的扩大总理纪念周上,宣布“新生活运动”开始。
蒋介石自任新生活促进会会长。那天,蒋介石站在台上正要讲话时,看到一个不修边幅的年轻人在以不同的角度拍照,蒋介石便用手指着这个摄影师说:“看那个人!他就是典型。
对这种人来说,运动的格言———秩序、整洁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同时,宋美龄自任妇女新生活促进会会长,推行“新生活运动”。
这个运动历时3年多便宣告结束。南昌行营至今身份不明,打开南楼东面阴暗的地下室,喻师傅说,这里已经被省图书馆隔成了7间10平方米不到的单间,用作职工宿舍,其中一间就是何振作的“窝”。
借着打火机的光线,记者看到了地上一块断裂的,刻着“百花洲”三个大字的大石碑。这就是何振作寻找百花洲真实原址的证据。
“现在的院子已经开辟为停车场。”站在院内的喻师傅说。
与停放着烤漆讲究的豪华车相比,这幢曾是南昌行营或者省图书馆的洋楼,在败落中依旧张扬着当初宏伟气派的个性。提到洋楼将何去何从时,喻师傅称,他不好回答。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
后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
国王早知班超为 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 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
聪 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
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者 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 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 送给匈奴。
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 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 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 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例如有几位科学 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 这是一件危险而 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
这种情况,便可说是: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82一公元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舌枪唇剑,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会盟高台。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