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关(潼关)一般指潼关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天下第一关”即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山海关。
雄关紧扼要隘,成为华北通往东北要冲。古人称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确也当之无愧。这里位置优越,形势险要,文物众多,气候宜人,风光绚丽,又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览胜地。
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一是从地理位置上,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再就从地理形势上,依山邻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贡。长城东部起点的山海关,成为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史上“关”的代表称号了。在高山大海相距7.5公里之间,长城纵贯南北,山海关城紧扼隘口。并且东有峻岭是一道天然屏障西的石河,成为一条自然壕堑,从而构成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
山海关历悠久,文化繁衍。远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已是人民劳动生息之地了。山海关南临渤海,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四海咸通,“风帆易达”。东西道口“扼其咽喉”位居要津。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起来的碣石港,为我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的东门,又名“镇东楼”。其规格,据《临榆县志》载:“东门建楼,高三丈,凡二层,上层高五丈,下层六丈,深各半之。有额日天下第一关额为明肖剑事显书。”
天下第一关城楼,实乃箭楼格式。经实测:城台高12米,城楼高13米,楼之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包括吻脊)。城楼建筑,上为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下为砖木结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城楼上下内外,共悬挂着三块木质白地黑字“天下第一关”匾额:楼内一层为原匾,二楼内为清光绪五年王治清钩摹燕塞湖重刻,二楼内为民国九年杨宝清钩摹另刻。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一米有余。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登上第一关城楼,南望渤海,烟波浩渺,北跳长城,壁垒森严,大有身临古战场之感。“天下第一关”城楼左右的四座建筑物,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威远堂。
天下第一关建在镇东门平台之上,楼身两层,关楼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匾额。站在关楼北望,角山、长城、古堡、烽火台历历在目。南沿长城远眺,老龙头依稀可见。老龙头是万里长城最东端,澄海楼巍峨高踞城头,乾隆御笔“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书“雄襟万里”楼匾居高临下,直俯大海。自澄海楼筑有—石城逐级而下伸入大海,站在石城终端楼平台上四眺,海天一色,无边无际,气象万千。山海关附近还有燕塞湖、孟姜女庙、九门口长城和碣石宫遗址、长寿山等景区。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万里长城东端起点。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构筑长城,建关设卫。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是东北华北之间的咽喉要冲,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明长城从山海关南面海滨的老龙头,经山海关蜿蜒越群山之巅而向北延伸。山海关城东依长城辟四门,东曰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曰迎恩门,南曰望洋门,北曰威远门,各门上均筑城楼,城中心筑钟鼓楼,城外绕以护城河。
草字头“苐”
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匾额
萧显的牌匾便增添了二大特色,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其大自不待言;它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関)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字为楷体,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堪称古今巨作.第二个特色是牌匾无题无款,仅有五个大字.目的就是使人看起城楼来平稳庄重.牌匾上虽无名,后人却把萧显牢牢地记在心里,他与山海关同在.
估计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的名!
有以下记载和点评为证:
“天下第一关”景区位于山海关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万里长城东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雄居天下,因而得名。天下第一关城楼气势雄伟,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又称镇东楼,俗称箭楼。其地处要隘,雄关紧扼要塞,成为华北通往东北的要冲,是山海关城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曾多次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枪等。古人称颂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里位置优越,文物众多,风光秀丽,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览胜地。天下第一关以它古老的身世记录了600多年来的沧桑变化,成为历史的见证。天下第一关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第一关”巨匾,相传为明成化八年(公元1427年)进士肖显所书。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如虎踞龙盘,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全貌和关外景色,其南北有威远堂、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形成“五虎镇东”之势,城楼下为长城博物馆,展出有关长城的考古资料、文献、实物、照片、模型等。
天下第一关建在镇东门平台之上,楼身两层,关楼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匾额。
站在关楼北望,角山、长城、古堡、烽火台历历在目。南沿长城远眺,老龙头依稀可见。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最东端,澄海楼巍峨高踞城头,乾隆御笔“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书“雄襟万里”楼匾居高临下,直俯大海。 自澄海楼筑有—石城逐级而下伸入大海,站在石城终端楼平台上四眺,海天一色,无边无际,气象万千。
山海关附近还有燕塞湖、孟姜女庙、九门口长城和碣石宫遗址、长寿山等景区。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构筑长城,建关设卫。 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
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是东北华北之间的咽喉要冲,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明长城从山海关南面海滨的老龙头,经山海关蜿蜒越群山之巅而向北延伸。
山海关城东依长城辟四门,东曰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曰迎恩门,南曰望洋门,北曰威远门,各门上均筑城楼,城中心筑钟鼓楼,城外绕以护城河。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武举吴三桂等镇守过山海关。 主体建筑为箭楼,上有"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