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古诗词中常见的13个典故,并说明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5.鸿雁
9.阳关
13.梁园
古诗中常用的典故:1.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2.《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3.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4.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5.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隐居避世。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7.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8.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9.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指边境敌人。《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10.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双鲤: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受字数限制,待补充,供参考。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
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
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
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1、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2、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3、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释义: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释义: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释义: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5、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释义: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文化典故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巧妙恰当的用典使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斑竹、金乌、采薇、尺素、汗青…这些典故,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豆蔻指多大年纪?岁寒三友包括什么?70个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感受古人笔下的用典之美!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淮安市少儿图书馆
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区
北京北路132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