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815年,白居易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在浔阳江边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2、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多次写到在浔阳发生的故事,例如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李逵与李俊大闹浔阳江等等。
上古之时,黄梅下乡非平原,而是古九江和江心的洲,古九江一直在演变,在黄梅下乡一直存在演变的遗迹,后长江南移,形成今天的平原。现今黄梅下乡地名多带“洲”字,且多湖,就是这个缘故。最典型的就是“江心洲”,蔡山镇的蔡山曾经在“九江”中,立于江心洲,洲中有古寺,名为“江心寺”,李白的《江心寺》即作于此,表明唐朝时,江心洲仍然存在,蔡山仍孤峰矗立于江心。
琵琶行 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括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水浒传》中《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一回书的故事与浔阳有关。
宋江被发配到江州后,这一天思量要入城中去寻戴宗、李逵,却没有找到他俩。于是信步再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
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傍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
宋江看了便道:“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
何不且上楼去,自己看玩一遭!”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江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
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沈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潜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
《水浒传》中《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一回书的故事与浔阳有关。
宋江被发配到江州后,这一天思量要入城中去寻戴宗、李逵,却没有找到他俩。于是信步再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傍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看了便道:“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去,自己看玩一遭!”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江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沈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潜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
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
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
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
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戌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
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 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
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
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
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
1917年设九江市。1921年3月,设九江行政厅,次年改设市政府。
1932年2月,设立行政区制。1936年又改为九江县,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原九江县的农村划九江县,原九江县的市区划分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浔阳江头夜送客”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 琵琶引》。原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扩展资料:
这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
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
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西起新桥头,东至八角石,长约2.6公里。该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拉开城市框架而新开辟的一条贯穿城区东西的道路,九江古城浔阳而命名。
新中国成立前,九江市区内的主要街道仅有一条大中路,而且街道狭窄,交通不便。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亟待开发新城区,建设新街道。1960年,九江动迁大量居民,拆迁安置5700余户,28000余人,从城区中心开辟了一条自西向东的商业大道即浔阳路。
解放前,此处东段系居民住宅区,多狭小里巷;西段为荒野滩,遍地杂草荆榛。 1960年,九江人民上下同心,齐心协力,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该路的修筑工程。1968年浔阳路改称朝阳路,1979年恢复原名。浔阳路与环城路、梅绽坡、庾亮路、甘棠路、塔岭路、庐峰路呈十字交叉形。环城路以西为单面街,路之南为甘棠湖。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秀美,匡庐叠翠。环城路以东则为商业区,主要有服装专卖、大型超市、宾馆餐饮、电器通讯、书店、影楼以及金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行业。1979年至1982年新建庐峰路口至九湖路口段,长1581米,名浔阳东路。浔阳西路为民国24年(1935)所建一支路一段,是1967年扩建的由火车站通往城区的干道。浔阳东路、浔阳路、浔阳西路全长4185米,宽25-30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