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的典故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这里曾是东吴时期的禁卫军驻地,由于军士悉穿乌衣,由此得名乌衣营,后改乌衣巷。
第二种说法:东晋时期王谢两家居住于此,而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身份尊贵,所以得名乌衣巷。这种说法在南京民间广为流传。
第三种说法:来自南宋时编纂的《六朝事迹编类》,称刘禹锡诗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乃是误笔,原是“旧时王榭堂前燕”。南京曾有个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为业。海船失事,他误入乌衣国,娶妻生子。后来,王榭独自返回故乡南京,为了怀念乌衣国的时光,便将所住的巷子更名乌衣巷。
扩展资料: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纪念馆。历经千年的沧桑,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游人探访王谢华堂踪迹。
坐火车去苏州的话在火车站坐406到来凤桥,33到何山桥都行 自驾车的话走沪宁高速,开GPS走(默认你是从上海火车站出发),下高速后走北环,然后沿西环往南,到枫桥路西拐就到了,总共100公里左右 寒山寺名称的由来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8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寒山长大以后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
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也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
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
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毒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据说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
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爱的模样,也称“和合二仙”。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民间还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搭得来到人间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明禅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
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惨遭次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来“和合二仙”早就告诫过:中日两佃人民应该既“和”又“合”,而不应兵刃相见。
正因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别喜爱中国的寒山寺。是呀,和平、合作、友谊、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强音!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
现在餐饮等公共场所、民众家里经常有此句做裱悬挂。“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
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
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征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文征明《枫桥夜泊》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
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代张继同名同姓的书法家所书。据文史专家郑逸梅老人记述,这位现代张继,是应著名画家吴湖帆之约而书古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
诗后有跋云;“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末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话。
可惜他在书写《枫桥夜泊》的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了;而他书写的这块诗碑,现仍存于寒山寺内。
乌石塘的传说
--------------------------------------------------------------------------------
千丈崖在白头北首,西面临海,与普陀山隔海相望,东面离崖30多米外的山头上凌空伸出一块跳板样的石头,人们称它仙女石。
很早以前,西天王母娘娘为了阻隔牛郎织女,用玉簪划出了一道银河.从此仙凡隔绝,天上那些向往人间生活,寻求自由爱情的仙女,再也无法下凡了。
那时,银河的水,自西向东流,就在朱家尖的千丈崖上直飞而下,流入东海大洋.本来西天与东海相隔遥远,谁也不会到银河尽头来观察一番.后来,八仙过海,才发现银河尽头在千丈崖高入云霄,连接着对面的山头有座像跳板样的石桥,走过这痤又宽又稳的石桥,就可以来到人间.据说,当年观音大士从西天到普陀山修道,也是从这里下来的。
八仙发现这条通道的秘密后,慢慢地在天上神仙中传开了.它又激起了那些渴望过人间生活的仙女的美好愿望。
王母的第五个女儿,聪明贤慧, 温柔善良,她不甘心过那冷清寂寞的神仙生活,常怨年华虚度.现在,她听说银河尽头可通人间,便动了凡心,决心要到人间去看看。
这天,她趁王母娘娘睡觉之机,偷了玉帝的隐身帽,戴在头上,一溜烟越过瑶池,冲出南天门,顺着银河而下,来到了千丈崖.她落下脚,走过石板桥,便来到了凡界。
五仙女松了一口气,她感到多年的愿望快要实现了,心里万分欣喜,便在半山腰一快如凳的大石头上坐下,顺手脱下隐身帽放在一旁,举目了望.只见这儿怪石奇岩,嶙峋多姿,与那苍翠古木,奇花异草相互映衬,胜过天上虚无缥缈的仙境。
再说那王母娘娘一觉醒来,不见了五仙女,忙令查寻。可是找遍瑶池天庭,都不见五仙女的踪影。王母急得直跺脚,她疑心五仙女到凡界去了,急召太白金星到人间查找.不一会,太白金星前来禀告,五仙女确已下凡,现在正在千丈崖下.
王母勃然大怒,派出天兵天将前去追拿。
五仙女坐在石凳上正想得出神,突然,从西天飞来大团乌云,霎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霹雳声声,电闪雷鸣,无数天兵天将蜂拥而来.五仙女秉性懦弱,吓得无处躲藏,下凡不到一个时辰,便被天神押解回去了。
王母娘娘看着五仙女,又气又恼,大骂一通。当她得知五仙女是从千丈崖下凡的秘密以后,更是怒火中烧,用力一跺脚,将高入云宵的千丈崖踩低了一大截,接着,又拔下头暨上的金钗,猛扔向跳板石喀嚓一声,断了一大半,只剩下对面那半截还凌空平伸着。从此以后,银河之水天上流,千丈崖上断水源,那仙凡相通的路也不复存在了。
题李凝幽居⑴闲居少邻并⑵,草径入荒园⑶。鸟宿池边树⑷,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⑸,移石动云根⑹。暂去还来此⑺,幽期不负言⑻。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柯岩起初以一座烂柯山出名。这烂柯山上,至今留有一块八仙桌大小的棋盘石。据说,古代曾有两位仙人在此下棋。山脚下有一个穷孩子,上山来打柴,见到他们在下棋,就立在旁边看。待到他们的一局棋下完离去,这孩子一看,他的柴刀柄已经烂得尸骨全无。他下山回到村中,几乎已不认得他从小生长的小村。他的父母早已去世,当初跟他一起玩的小伙伴,如今也都已做了爷爷奶奶。人们问他这么多年到哪儿去了,他说自己才在村边山上看两位老人家下了一盘棋的工夫,哪知道山下已经过了这么多年,怪不得连他的柴刀柄也都烂掉了。人们都十分惊奇,从此就把这座山叫做了“烂柯山”。 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张岱《夜肮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开设潘万盛毡帽店,年产毡帽约2000顶。1940年,毡帽益盛。绍兴县皋埠镇之红毡业,亦转产乌毡帽。
绍兴乌毡帽,内外乌黑,圆顶,卷边,前段呈现畚斗形,冬经风雨夏遮阳,除酷暑炎日,四季可用。其制作精细,牢固耐磨,厚实硬邦,湿之即干,经济实惠,为农民及各种工匠所乐于购用。乌毡帽以厚薄均匀、手感松软、质地坚挺为上品。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12公里处,总面积为6.87平方公里,是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始于隋唐,及清,已为越中胜景。近代形成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区,是集自然、园林、宗教及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石佛景区 步入具有唐代风格的景区正门,迎面一座古朴石亭,亭中古碑上刻“柯岩绝胜”四字,照壁前可望见历代誉为“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的云骨,高31米,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其形体曲折,宛如一柱青烟。岩顶有清光绪初年镌刻“云骨”二字,字体刚劲,神形兼备。顶端古柏苍翠、老枝横斜。旁“云骨”而立的是石窟造佛,为弥勒像。佛高20.8米,佛相宽颊广额,仪态端庄,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最奇特的是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自如往来,世所罕见。大佛对面石莲花,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而成,象征“九九归一”,右侧回音壁上刻佛教大经——金刚经,五千七百余字。大佛池北面蚕花洞,可见“一线天”。七星岩,岩口狭窄险要,入内豁然开朗,潭水幽冷清澈,游鱼可数。
镜水湾景区 集中展示绍兴水乡风光,乡土人情,与邻侧的石佛景区交相辉映,构成柯岩独有的水石交隔的奇异景致。
进入镜水湾景区,是一个外方内圆的文化广场,象征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思想,三根6米高的汉白玉雕像,分别刻为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雕像,象征儒、道、佛三教相聚。边上有水的各种形态,通过曲折小溪流向“汇源池”,称为“三聚同源”,蕴含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远源流长。踏上古纤道可见新景“越女春晓”,为一人工湖,状如侧卧少女。登桥远望,曲线柔和、裙裾、秀发宛然。湖中的古戏台,仿真沙滩,增添了水乡风光的别致雅趣。依托石壁而建的“镜水飞瀑”,落差42米,为目前国内单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望夫石的来由】 版本一 望夫石矗立在香港沙田西南面的小丘之上。
这块大石约有十五米高,外形仿似一个背着小孩的妇人。有关望夫石的悲惨故事可谓家传户晓,对沙田的居民来说更是耳熟能详。
传说在沙田,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妻子产下女婴后就病逝,遗下女婴,邻居的妻子亦产下麟儿,她怜悯那孤女,为她哺乳。两位孩子自幼青梅竹马,相处融洽。
不久女孩的父亲亦逝世,孤女成为邻居的「童养媳」,长大后,跟男孩结婚,并育有一对儿子。有一年发生天旱,农作物失收,丈夫为求生计,被迫舍下妻儿与同乡出洋谋生,谁知一去不回就音讯全无。
妇人只好每天手抱幼子背著长子,攀登高山,遥望远洋,冀盼丈夫归来,日日如是,风雨不改。有一天,母子三人如常登山时,突遇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母子三人突然在天崩地裂中消失於世上,但他们站立的位置却出现一块巨大的石岩,形似失踪母子三人。
传说是其深情感动苍天,把他们化成石岩,永守山峰。 版本二 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到时天色已晚,城门四闭,无法过关。孟姜女孩子非常着急,夜不能寐,便登上凤凰山,立在一块大石上向远处的长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里看得见呢,她焦急异常,便函在这大石上来回走动,急盼着天快点亮,好早日过关与夫团聚。
不想一夜之间,足迹竟深深的印在了石头上,于是后人便把这块大石称作望夫石。 孟姜女庙后殿之后,有大石一块,上面有几个石窝窝,传说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
石上还刻有三个大字---"望夫石"顺治八年山石道白辉所书。凡到此的游览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个影,以寄托自己的美好的愿望。
好像只有这样才不枉孟姜女庙一行。 版本三 桂林地区山石怪异,各具特点,也有一处“望夫石”。
在桂林漓江边九牛岭下的的江峡叫黄牛峡,沿峡你能看到“群龙戏水”、“青蛙过江”等奇观,接着,就进入了斗米滩。在斗米滩,你能欣赏到望夫石。
关于望夫山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相传,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撑船路经此地时,船不幸搁浅。眼看口粮只剩下最后一斗米,丈夫于是爬上山顶四处瞭望,以便发现救援的船只。
一直守在那里,始终未能等到,心一急便化做一块石头。妻子见丈夫久去不回,便背着孩子上山寻找,刚走到山腰,望见丈夫已变成石人,顿时伤心欲绝,一同化做石头。
清代诗人李秉礼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髻鬟湿,烟横黛眉青。
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数九寒冬,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 傍晚,夫妻俩泊船江边,遇到一个老妇人,拖儿带女的来向他们讨米。
夫妻俩 见她们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斗米送给了老妇人。 夫妻俩断粮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来接济。
可那时偏偏没有往来船只。正是 屋漏更遭连夜雨。
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瞭望船只。有一天,妻子见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结果 发现丈夫已被大雪冻僵,饿死在山上。
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好心肠的夫妇,就把他们泊船的地方称作“斗米滩”。
后来夫妻俩化为石头,人们便称 丈夫为“仙人石”,妻子为“望夫石”。
黄晟与斩蛟的传说
在励家坪的黄氏宗祠中供奉着黄晟的全身塑像,柱子上有这样一副楹联:乘骥显鸿犹四海中星辉云烂,斩蛟传骏烈千秋下浪静波澄。黄晟斩蛟的传说在晓塘黄氏子孙中广为流传。
故事是这样的:
很早头前,村里出了一个黄太公,他本事较关介好。有一年去京都考武状元,其别了爹娘。动身走了好几日,这一日走到鄞县地方,看看太阳已经落下,天快黑了,前后却呒不店住,只见远的地方照来一点灯光。其走上前去一望,原来是两间茅草屋,扑到纸窗一看,屋里两佬抱着一个七八岁儿子在哭哭啼啼,像出了什么大事情。黄太公上前轻轻敲几下门,这男人开了门一望说:“表兄有什么事吗?”黄太公道:“阿哥,我路过这里,望望天色黑了,要你行行好心,让我住一夜,明天早介就走。”那男人连忙叫黄太公进内。黄太公进来后便问道:“阿哥,你们这样哭哭啼啼,到底为了什么。”那男人边哭边讲:“过路表兄,你哪里晓得,我们这里近年来,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条蛟龙,伤害百姓,旧年起,要村里在八月十六这一夜,为它办好一堂三牲福礼和一对童男童女,不然的话,全村老小性命难保。没办法只得拔签抽儿子。今年我家拔着签,明天夜里儿子要送命,你看我俩佬伤心不伤心?”说着又大哭起来。
黄太公听了男人的话,心里较关难过,对男人说:“阿哥,你们不要哭,明天夜到,我替你们杀死蛟龙,救出你们的儿子。”这两佬倌听了,这过路表兄能救儿子性命,连忙拉过儿子,“扑”一声,跪在地上,谢谢救命恩公。
这八月十六日夜到,全村百姓哭着抬着三牲福礼和童男童女去供祭蛟龙。这时黄太公已经穿好一身黑衣裳,手拿宝剑,躲在佛桌下,一更过去了,二更时节到,月亮又圆又亮,突然乌三倒四,乌风猛豹,雷声隆隆,雷雨象倒落来一样。黄太公在佛桌下,见半空中一条闪闪亮的蛟龙,张着嘴巴,扑向童男童女。这时节,黄太公看得清清楚楚,举起宝剑,一剑刺向蛟龙,这听到“啊唷”一声,蛟龙的左眼被刺中一剑,它熬着痛,乱滚乱滚地回头就逃。黄太公一见蛟龙伤了一剑,当即追上,追不多远路,来到新江桥边,只听蛟龙一声雷响,滚下大江,想逃到东海去。
黄太公见蛟龙想逃,他就从新江桥跳落起,在水里同蛟龙打了起来。蛟龙本事好,黄太公打其勿过,反被蛟龙张开嘴巴,一口吞下肚皮里。讲也快,黄太公人落下肚皮里,随即举剑,用平身力气,刺穿龙肚皮。蛟龙被一剑将肚皮刺穿,血射几丈高,满江统统血红,不到一刻,蛟龙死去,浮上水面。
众百姓赶到新江桥,看蛟龙已死,随即剖掉龙肚皮,救出黄太公,因其在龙肚皮里伤很重,一时功夫就断了气。黄太公满面却被龙血染得血红,揩也揩勿掉。全村百姓,为纪念这个斩蛟龙好汉,在村旁造起一座庙,塑上红脸黄太公人像,让大家拜拜他。
后来,励家坪太公祠堂中,不立牌位,而塑上一个红脸的黄太公人像,让子孙牢记其上代祖先的英雄事迹。
这是传说。黄晟斩蛟,是否真有其事?在崛坡、厉坪黄氏宗谱中,均有董山写的《斩蛟辨》一文,对此事做了否定。文章说:黄氏斩蛟一事,碑记,勅命言之俱凿有可据,惟《郡志》辨以为诬。大抵撰史者遇怪异之事,不视惊感后人,故有此说。然即凿有可据者而其说亦不侔焉。如程端礼佽飞庙碑谓此事在公未遇之先,杜世贤《忠济堂记》谓此事在公已仕之后。董山用大量的事实论证后认为,程、杜两说都立不住脚。他认为,郡民之所以崇敬黄公,是因为任刺史时“仁洽、恩孚、政平、颂理、亲民”,深得民心,并非一时的斩蛟之举。
全祖望在《书太傅庙碑阴》中,也断然否定斩蛟之说。他认为,太傅之所以受百姓爱戴,是因为乱世之中,使乡土安于磐石,而百姓复见开元、天宝之盛世。他对黄晟的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最后写道,早谓太傅早年仗剑入江斩蛟除患“是盖妄人因吕览荆佽飞之事,而太傅尝官佽飞,遂为牵后。太傅在郡之功,是以得祀,欲藉此(注:指斩蛟事)为重,适见其愚也。斩蛟之诬,董山已先我言之,顾未详其致诬之由,故于是碑申其说,使黄氏子孙知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