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姓的来源比较复杂,有许多互无关系的支派。
《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这是白姓的一支。
《新唐书·宰相世系》上说:“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山西平陆东), 为晋所灭。
虞之公族井伯奚作为晋国伯姬的陪嫁奴隶到了秦国,后来得到秦穆公的赏识,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孟明视。
孟明视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白乙丙的后代以白为姓,形成了白姓的又一支。
因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故这支白氏起源于今陕西。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状二道》说:“白氏芈姓,楚公族也。
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
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此白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
此外,传说古代南方有个白民国,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为今广西博白县),当地人以地为氏,也称白氏。此即《姓氏寻源》所云“《逸周书》白民之国,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被逼自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 《新唐书》说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
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
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
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这时还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被称为“诗史 ”。
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理论家,一为水利专家。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
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元末有红巾军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
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名臣白准泰。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地理学家白毓昆,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中华文化信息网)。
白姓寻根溯源 ,主要有以下:
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秦有大夫名白乙丙,其后人以其名讳为氏,是为陕西白姓。
2、据《姓氏寻源》及《元命苞》所载,炎帝大臣白阜后裔以白为氏,称为白姓。
3、出自芈姓。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芈姓后裔白公胜,被封于白邑(今河南息县包信东南),其子孙以封邑为氏,是为河南白姓。
4、以地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唐置白州(今广州博白),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
5、赐姓而来。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明时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
6、改姓或其他。据《台北县氏族略》所载,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来;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裕固族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鄂伦春白依尔氏,土族白彦氏,汉姓为白;台湾土著、佤、东乡、苗等族均有白姓。
自酿美酒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素口蛮腰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藏书故事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书。后擢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迁刑部尚书。武宗时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有卓著的贡献。在整理集贤院藏书时,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藏书,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私家藏书颇富,建有藏书楼,名“池北书库”。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罢刑部侍郎时,有栗千斗,书一车”。著有《白氏长庆集》等。他曾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了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为1 367门。宋代黄鉴著《杨文公谈苑》记载:“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置斋中。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之,抄录成书。”可见《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资料时,就开始以类汇集。另编有《元白因继集》、《刘白唱和集》、《洛下游赏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栖真笔洞;结社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士白玉蟾,闽清人,家琼州,字如晦;号海琼子,后隐于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
博洽群书,善书,工画。诏封紫清真人。
有《海琼集》等。下联典指晚唐诗人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太原,曾祖时,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北)。
贞元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夫等职。
后以得罪权贵,以“越职言事”罪,贬为江州司马。穆宗时,召回长安,目击宦官擅政,朋党倾轧,政治混乱,自请外出,历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官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
初与元禛酬咏,号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号齐白。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六贴三十卷。
珍珠赠嫁;紫石刊书。——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贫士白厚,有才学,娶富家刘纯材的女儿为妻,送黑色耳饰十件作聘礼,刘纯材则以珍珠一升、紫鸭千只回赠,并使家僮满路撒烛花。
下联典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女儿白金銮,自幼聪敏,十岁时书写《北山移文》(南朝齐文学家孔稚圭作),白居易为她买来终南山紫石刊刻。栖真笔洞;结社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道士白玉蟾,原名葛长庚,继为白氏子,字如晦,号海琼子,福建闽清人。十二岁试童子科,谙熟九经,能诗善赋,且长于书法、绘画。
因出于侠义而杀人,逃亡至武夷山,隐居笔洞,改装道士,又游于华南各地。嘉定年间曾应召到朝中,受命驻太乙宫,诏封“紫清真人”,是道教南宗教旨的实际创立者。
著有《玉隆集》、《上清集》等。下联典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贞元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
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晚年在洛阳香山筑楼结社,自号香山居士。
精治于术;封武安君。——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周人白圭,善于经商,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善观时变,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经商,认为经商和治国、用兵一样,必须掌握时机,运用智谋,人称他为“治生(谋生计)之祖”。
下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昭王时,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屡战获胜,夺取韩、魏、赵、楚很多土地,因功封武安君。清衫司马;紫清道人。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其《琵琶行》诗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下联典指宋·白玉蟾有道术,诏封为“紫清真人”。
诗书继世;忠厚传家。——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白氏宗祠“香山堂”堂联。
士名标甲鼎;完好饮琼林。——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太子少保白钺,字秉德,成化进士,历官礼部尚书。
习典故,以词翰称。南阳开裔叶;东洛衍支流。
——佚名撰福建省厦门市三十六崎巷白氏宗祠联 执法不避权贵;出奇善用兵机。——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白姓名人白一清事典。
下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郿(今陕西省眉县)人。昭襄王时,屡立战功,由左庶长连升左更、国尉、大良造,为一时名将。
诗歌杰作香山士;辞赋伟奇滤水风。——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白居易。
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白行简,字知退,白居易的弟弟。元和初年进士,任校书郎,后随白居易在江州、忠州多年,历官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
善辞赋、传奇,有传奇小说《李娃传》、辞赋《滤水罗赋》等。樊素小蛮桃李侍;黄金白璧坚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白居易有二妾,名樊素、小蛮,白诗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句。下联典指春秋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死,其妾不嫁,吴王闻其贤美,以黄金白璧礼聘,妾辞不受,人称“贞姬”。
立身有则惟勤勉;处世无能但率真。——白启寰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楹联家白启寰自题联。
但是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九江白公祠联。
祠在江西九江市,祀唐代诗人白居易,他曾在江州任司马。两州刺史千秋业;万首歌行八斗才。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白居易墓联。“八斗才”,比喻才华出众。
六根清静林泉好;七情无牵果木新。——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白居萍家厅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素口蛮腰,常为侍史;黄金白璧,难聘贞姬。——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白居易二妾事典。
下联典指春秋楚·白公胜妾事典。南阳受姓以还,百代簪缨垂燕翼;皖水发祥而后,九天雨露满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市白家湾白氏宗祠联。上联典指白氏郡望。
下联典指本支白氏居于“皖水”、“龙山”(白家湾在大龙山东麓)。
白姓源出有二:
1、据《姓氏寻源》和《元命苞》记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炎帝手下有一个叫白阜的人,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项献。他的子孙便以“白”为姓,史称白阜为白氏始祖。
2、源出于芈姓。春秋时,楚平王有个宠臣叫费无极,专喜欢出坏主意。平王为儿子太子建从秦国娶媳妇,费无极见秦女很美,就劝平王自己纳为夫人。不久他又诬告太子建同师傅伍奢合谋反叛,平王听信他的话杀死伍奢,太子建逃到郑国去了。太子建后来做晋军袭郑的内应,结果事泄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逃到吴国,投奔执政的伍子胥,熊胜在吴国颇有贤名,人们称赞他“诚实而勇敢,不做不义的事”。楚平王的孙子惠王即位以后,楚令尹子西慕名把熊胜召回国来,封在白邑(今河南息县包信东南),称白公胜。白公胜一心想为父报仇,几次要求子西出兵攻打郑国,子西也答应了。可是不久晋国伐郑,子西为了同晋争霸,就出兵救郑,白公认为子西言出无信,非常生气,就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楚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人心。这时镇守在北部边境上的叶公子高得到消息,就领兵进入楚都,救出了楚惠王。白公胜打了败仗,逃到山里自杀了,他的子孙亦称白氏。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