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稺(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
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于是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
徐孺子谢世后,葬于南昌市进贤门外东潭巷铁树坡旧城壕沟边,后人为纪念这位东汉著名的高士,曾于南昌市内的青山湖畔建徐孺子祠堂,北宋诗人黄庭坚游学南昌期间拜谒徐祠后写道:“乔木幽人三亩宅, 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 箫鼓何心进酒樽。白屋可能无孺子, 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 湖水年年到旧痕。”
今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公园、孺子亭、高(士)桥均是以徐稚的字号命名的。
南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相传是在汉高祖的时候,有个将领奉命镇守在这里,取了”南方昌盛“的意思。
南昌的名字不像是别的地方的名字一样,因为地理位置而取名字,而是根据以前的历史沿用下来的名字。在历史上,南昌的水陆交通发达,地势险要,是很多个朝代里的重要城市,这里也一直很繁荣。
不过在最早的时候,这里还不是叫南昌,在唐朝的时候,这里叫做洪都,因此才有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在五代时期的时候,因为南昌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越来越高,所以当时的帝王把洪州升为南昌府,还把都城迁往南昌。
五代十国的时候,南昌一开始是吴国的地盘,那时候的南昌位置越来越重要,所以后来南唐取代的吴国夺取了这个地方,南唐中期的君主在交泰元年的时候升洪州为南昌府,当时取的意思就是“昌大无疆、南方昌盛”的意思,在两年后,还把都城迁往了南昌,称为“南都”。南昌几经朝代,名字也一直是改来改去,后来在元朝是才沿用了南昌这个名字。
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南昌这个名字也只是昙花一现,后来北宋攻打南唐后,又把名字改回了洪州。后来到了南宋初期的时候,南昌又一次被改了名字,那时候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继位,因为他在登基之前的封地就是南昌,等他登基后,升洪州为隆兴府作为第一个年号。
再后来的元朝才简单粗暴的沿用了南昌这个名字。南昌最后定名,是在明朝。
南昌这里一直都是军事战略要地,几经朝代都在争相争抢这里,名字也是已改再改,到了明朝的时候,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前就一直混迹在这里,还和程友谅有一场洪都保卫战,在明朝建立后,终于正式定名为南昌,一直沿用至今。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
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吹箫引凤的故事是指,相传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其声宛如凤鸣。
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好似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
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 从此,弄玉萧史天天在凤楼和少年合奏笙箫,伉俪应和。
某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而去。明宣德官窑瓷器上的吹萧引凤图即是根据此传说描绘而成,以表达了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求子· 南昌的求子习俗很具地方特色。
古代的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士桥(现称高桥),高士桥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或相约,或独行来至高士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般便可生男孩。清代刘一峰曾作《高桥行》诗一首,可窥当时拜月求子盛况。
诗曰:高桥月明当夜半,前呼后呼女郎伴; 传言拜月过中秋,便好生儿嫁石头。 现高士桥早已拆除,仅留下一条叫“高桥”名称的街道,这古老的求子习俗也随着为现代文明所淹没。
·六月六晒衣箱· 南昌居民素有“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
据说这 天的“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初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
解放前,每到六月初六,各寺院的菩萨也换上新装,纷纷抬上街头。菩萨游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会争相叩拜烧香,求菩萨保佑。
南昌的气候温暖湿润,每年六月六之前,都是霉雨季节。故此六月六日晒衣裳的习俗,实际上也应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万寿朝仙会· 朝仙会也名敬香会,是奉把许逊的庙会。在南昌地区最受人崇拜的是许逊,民间叫他为福主菩萨。
相传大约在1500年前,136岁的许真君及全家42口人(连房屋和鸡犬)一齐升天。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也出之于此。
南昌人为纪念许真君,将他升天的日子俗定为他的生日。为此,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先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南昌邻县方圆百里之内的高安、上高、靖安、奉新、丰城、进贤等县的乡民,自愿斋戒沐浴,有组织地以乡、村、族为团体,组成朝仙会,前往西山万寿宫朝拜、进香。
万寿朝仙会有许多禁忌:1、朝拜前需斋戒一星期;2、须洗澡换衣服,3、肩上斜挂黄色进香袋,敲锣打鼓结队前往。为了能在八月初一的清晨得到头柱香,朝拜者需昼夜不停地赶往万寿宫。
凡是得到了头柱香的人,认为是最幸运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万寿朝仙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近年前来朝拜的人更是多了起来,并且充分利用万寿朝仙会的盛况进行乡间集市的贸易交流。还有些乡镇在万寿宫前举行各种民间娱乐活动,一些国外嘉宾,港澳同胞也兴致勃勃地前往朝仙会敬上一柱香以求吉利。
新时期的万寿朝仙会也注入了新时期的新特色。 ·龙岗登高· 中华民族素有重九登高之习俗,南昌也同样流行。
南昌市城郊的龙沙,自晋、南朝以来,便是登高望远的胜地。据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引文说:“北有龙沙,椎阜透迤,洁白高峻,而似龙形,连亘五六里,旧俗九月九日登高之处。”
唐代诗人孟浩然也有诗云:“龙沙豫章北,九月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客中推送酒,掉里自成歌;歌竟乘舟去,滔滔任夕波。”
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南昌地区极为盛行。每年重九,人们相约,或攀梅岭,或登滕王阁。
人们以文会友;登高聚宴。重九登高习俗,长期承袭不衰。
·茶馆聚会· 有闲者邀集茶会,是南昌自古沿习至今的习俗。有《立夏茶词》说: “城中儿女无一事,四夏昼长愁午睡; 家家买茶作茶会,一家茶会七家聚。
风吹壁上织作筐,女儿数钱一日忙; 煮茶须及立夏日,寒具薄持杂藜栗。 君不见村女长夏踏纺车,一生不煮立夏茶。”
(注:南昌有习俗,立夏日须喝立夏茶,否则一夏不得自在)。 据史所载,南昌市开茶馆的历史已有一千余年,而且在江南一带,要数南昌的茶馆、茶铺数量最多、规模也最大。
解放前,南昌市有人口20万,但茶铺,茶馆却遍及全城的四面八方,大约有200余家,每家都设有400—个座位。传说在以江南才子王船山命名的船山路上,就开有3家大茶楼(宝华楼、聚贤楼、陈源发),相隔不到300米。
每天上午七八点钟左右,南昌的老茶客们不吃早饭就拖拖沓沓地朝茶馆走去,沿途约上几个知己、从早上可以一直泡到下午三四点钟,有的还在茶楼泡到半夜。南昌茶楼的摆设风格具江南市民阶层特色,一般都是一张八仙桌、4条长凳为一组。
佐茶食品一般有油炸麻圆、糖果、麻花(油炸)等。茶客们有的是来休闲的,有的是来商定儿女喜事的,还有的是来洽谈生意的。
也有的是邻里之间伤了和气,来茶馆缓和气氛,重归于好的?.五花八门。他们将茶馆当成休闲、结友和洽谈生意的场所。
有些大茶楼的老板,为招徕生意,便请一些民间艺人来茶楼卖艺。这些民间艺人所表演的有南昌道情、南昌采茶戏等民间喜闻乐见的节目,很受新老茶客的欢迎。
这几年,南昌的茶馆业又渐渐兴盛起来,大约全市已有20余家茶馆。其形式和风格与旧时南昌茶楼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梦山求梦· 梦山原名罕王峰,在新建县境内梦山湖畔,此峰山势险峻,绿树成荫,是现在南昌著名的风景游览之地。据史所载,在晋朝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国为晋吞灭后,刘备之孙刘护,携家眷自四川避难至此,此处地形险要而又隐蔽,决定在此结寨踞守。
刘护的母亲罗氏,见大势所趋,劝刘护归顺于晋,后刘护得封为广惠王,其母罗氏封为协庆夫人。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东吴又被晋所灭,残军败将逃避。
马姑传说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
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
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沧海桑田”也简作“沧桑”。
毛衣女下凡(七仙女下凡的民间故事原形) 《搜神记·毛衣女》: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
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走。一鸟独不得去。
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
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据说,该故事中毛衣女下凡的地点为目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的仙女湖。
这198平方公里的景区,50平方公里的湖面记录了1800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段神仙与凡人缔结婚姻的文字。)。
马姑传说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
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
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沧海桑田”也简作“沧桑”。
毛衣女下凡(七仙女下凡的民间故事原形)《搜神记·毛衣女》: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
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走。一鸟独不得去。
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
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据说,该故事中毛衣女下凡的地点为目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的仙女湖。
这198平方公里的景区,50平方公里的湖面记录了1800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段神仙与凡人缔结婚姻的文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