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置荒佃庄乡,1958年属刘台庄公社,1961年建荒佃庄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皇后寨乡并入。1997年,面积67.1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荒佃庄、刘各庄、郭青坨、冷各庄、韩营、西腾远、陈青坨、南小营、东腾远、会君坨、后双坨、前双坨、大营、河南庄、张青坨、皇后寨、欧坨、豆军庄、新家寨、信庄、前齐家庄、黄土庙、西坨、后齐军庄、后王各庄、赤崖、新桃园、前王各庄、北坨、老君坨30个行政村。2007年扯乡换镇。 [编辑本段]本镇经济 近年来,荒佃庄镇党委、乡政府以“发挥一线(刘石公路沿线)交通优势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带,实行两带(南部沿滦河带、北部沙带)开发调整农业结构”的乡域经济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200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
全镇农产品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为主。随着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到2000年,全乡以多茬立体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为标志的高效农田达到5.6万亩,其中果菜面积近万亩。北部沙带有盛果期果树3000亩,幼树1000亩,品种以苹果、桃为主,果味甘甜香醇,果品畅销唐、秦二市。
以貂、貉、狐等品种为主的珍稀动物养殖业,一直是该乡的特色产业,每年珍稀动物出栏都在15万只左右,是远近闻名的珍稀动物养殖基地。
全镇工业以缝纫机零件加工、精密铸造、餐具制造为主。后双坨村是该镇缝纫机弯针主要工业区,村内有大小弯针企业47家,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10家,另有个体加工户150多家。全镇共有缝纫机弯针企业100多家,从事弯针工业的工人达1600人以上,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产品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并远销东南亚、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当中的荒佃庄工业开发区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将荒佃庄商贸区与后双坨工业小区紧密相连。开发区内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金融、保险、电信、邮政、卫生、教育等服务功能齐全。目前已建成铸造、粮油食品、加工、缝纫机弯针加工等企业近二十家,正在规划筹建当中的企业15家。城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作为杭州一个具有独特性品牌的旅游新亮点,梅家坞茶文化村已挖掘开发了周恩来纪念室、琅珰岭、礼耕堂等三个历史文化景观。
梅家坞原来是一个很不知名的小山村,现常住人口大约为 500户人家左右,由于周总理的五次来访使得梅家坞的名气大增,村里有五福桥为证,记得80年代,梅家坞虽是一个小山村,但是已经是很多国外宾客的来访之地,梅家坞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漫山遍野的茶园,三四五月是梅家坞茶农最忙碌的时节,一般每户人家都要请三四个采茶工,茶地多的人家要请十几个,炒茶由于很需要技巧,一般没十几二十年的炒茶龄是炒不好的,现在这方面的技艺有点失传的可能性,因为年轻的一代对炒茶已经不屑一顾,倒是有很多的外来工来此学艺,茶忙这几个月他们的收入也是不菲的,更有一些手艺好的外来工,作为了梅家坞的上门女婿。
梅家坞龙井茶的产量是有限的,高档茶更是如此,假设平均每户人家高档茶的产量是 20公斤,那么500*20=10000公斤左右,总共大概为10吨左右,其实估计很多人家都是达不到这个量的,梅家坞龙井茶的产量也就那么一点,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梅家坞的茶叶,其实怎么可能会是出自梅家坞呢?对于梅家坞龙井茶,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正宗的,不管价格高低,如果是上300以上的茶叶,口感都是很好的,喝到口中嘴里很怡然的感觉,真正是一种茶味,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是水也要好,最好是出自山水的矿泉水。如果你买的茶叶口感你觉得不怎么样,那肯定是假冒的。还有茶香是很重要的,真正的明前茶还带有一点糯米的清香,经好水一泡更是如此,龙井茶对器具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有玻璃杯就可以了。
2004年对梅家坞龙井茶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一年,茶叶总产量下降接近一半,一是由于去年的干旱,二是由于 3月8,9号的一阵霜降,使得很多在平地上的龙井遭遇一场寒流,一些冒出的嫩芽都被冻焦,并且天气后来都偏冷,使得茶叶一下子很难缓过劲来。所以今年的茶叶早的和晚的拉开了很长的时间距离,往年早的和晚的相差 5,6天就很多了,由于一些高山上的茶,霜打不到,还有一些山坳里的和一些大树下的。今年多的整整相差大半个月,所以说今年的明后龙井的口味较往年品质有所上升,其实就相当于往年的明前茶,并且茶价有所抬高。
梅家坞龙井绝对是一流的,在近几年的评比中都是胜出的,狮峰山和梅家坞其实就是同一座棋盘上的两边山麓,并且狮峰山靠龙井村那边茶园不多,总的产量是很少的,市面上很多都说自己的是狮峰龙井,就更加不可能了。整个西湖龙井的茶叶产量最多还是梅家坞了。并且梅家坞人对茶园的打理,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井井有条。
金 鳌 洲 神 话 故 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江河上有一条千年鲤鱼。这条鱼经过修炼成了精,经常跑到河面来兴风作浪。它有时使河水涨高三丈,冲毁了河堤,淹没两岸的庄稼和房屋,有时又无风起浪,吞噬了过往的船只。由於鱼精住在河底隐蔽的岩洞里,所以人们受其害也难以消灭它。后来,附近村里有个姓金名鳌的青年渔民,决心为民除害。他离开家乡到南海学水性,到罗浮山学武艺,三年之后,他回到了家乡,携带一把利剑潜入河底,与鱼精展开了一场浴血博。他在遍体鳞伤,几乎耗尽力气的情况下,终於有鱼精杀了,而他自已也死在河底。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他的屍体才浮出海面,人们把他厚葬在附近沙滩上,并把这里改名为金鳌洲。而当年杀死鱼精的地方,也被称为鲜鱼洲。后来,鲁班师傅路过此地,得知英雄的事迹,在金鳌洲附近建起了一座九层纪念塔,并称为金鳌洲塔。据说,大风大雨之夜,常常可以听见隐约的刀剑碰击声,人们说是金鳌的的英灵和鱼精的子孙在博斗;见清月朗之夜,可以看见塔顶发出亮光,人们说是英雄在守卫著自已的故乡。
这个故事是一则美丽的神话,当然不可能是历史事实。但是人们却相信它,并且世世代代地传诵著它,这反映了人民对为保卫莞邑、建设家乡作出过贡献的无数英雄的敬仰,寄托了人民对剪除邪恶和强暴的反动势力,过上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愿望。
尧王访贤从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阳后计划让女儿娥皇,女英由伊杜村,迁至羊獬村落户。
二女尊从父王意见,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准备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轿,决定骑马赴羊獬。临行侍者递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讣划进朝向父王辞行。
走到宫门下马,见宫门上挂着两面红旗、—对红灯,旗上写着:“先有无极生太极,太报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为八卦;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离三、坤三、兑三。
二女向旗帜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闻讯后,积极热情的为娥皇、女英的落户,作了隆重的准备,安排了居住的院落。
到进村的一天,人们成群结队,欢声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众的热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户后,能发扬父王帝尧的家风,克勤克俭,劳动生产,并能与乡亲和睦相处,博得人们的敬佩。贤良事迹流传万代。
以后帝尧将二女娥皇、女共许配给舜王为妻。临出嫁考虑着一个问题,姊妹两个,究竟谁该为大,谁该为小,难以定夺。
最后帝尧巧设办法,以炮为令,“煮豆子。”七粒豆子、七根豆杆,在相同的时间里,谁先煮熟,谁为大。
炮声响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认为这样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杆已经烧完了;女英则用小火煮,豆杆未烧完,而豆子已经熟了。
这时炮又响了,时间已到,经检查评定,女英将豆煮熟了,决定为大。这时娥皇不同意,母亲又想办法,让纳鞋底,谁先纳完谁为大。
娥皇紧接着拿起针绳马上动手,总想完在前头。可是女英心儿细,有计划,将绳子分成五尺一小节。
才做好准备工作,不料娥皇已纳了—尺多绳子了,娥皇暗中高兴——这一会可要领先了。稍待一会儿,女英虽然动手迟,但速度快,眨眼间女英的鞋底已纳了多半只了。
娥皇一见超过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湿了绳子,更拉的费劲了。俗话说:“笨老婆拉绳子,一根拉了一筐箩”,时间已到鸣炮验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虽为姐姐,仍羞于认输,在为难的情况下,尧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见,他说:择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车,一人骑马,谁先到姚丘, (洪洞万安)谁为大。娥皇觉得骑马路上不误事,争着要骑马。
女英说:姐姐骑马我就坐车吧,但有个条件,骑马的要让坐车的五里路,让车先行。娥皇愿意骑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见。
皋陶说:就如此决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亲人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决定,娥皇女英分别坐车骑马,依先后次序上路。
不料女英车到仁义村市头,车轮陷入泥坑,送亲人将车抗出辙窝,因泥糊了车辐,当时未发觉车辐折断。走到仁义村北头,车辐掉了,正在请木匠修理时,娥皇骑马赶来,见此情景,问女英为何如此?女英将出事原因告诉姐姐,并请姐姐与舜(重华)先行吧。
娥皇心中暗喜,亏了骑马,免此事故。接着对女英说: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
后人将女英断车辐的仁义村南头,叫成车窝村,北头叫成车辐村了。一个村子两头两个称呼。
女英的车修好了,又继续赶路,忽见前方,围着一群人不知看什么,车靠近一看,原来是姐姐,愁容满面坐在一块石头上,低头不语。女英忙下车安慰姐姐,问明情由,始知乘马生了马驹。
事已至此,女英让姐姐一同乘车赶路吧。因此后人将王家庄南头称南马驹,北头称北马驹。
随从人员牵马跟车行进,老马护马驹又踢又蹦,因马有龙性,后人将小王庄改为龙马村,迄今未变。 马走了不多远,仰首嘶鸣,似乎是口渴的样子,一面叫一面阳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马便低头畅饮。
后人将这股清水,称为“马刨泉”。把村名改为尺井村,即今之赤荆村,村中并修有娥英庙。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车上,在这件事上难免有所感触,都倾吐了衷怀,把心里的话谈了谈,把争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云外,各自承认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夸奖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肠,高风格。
关于论大论小之事,父王无法定夺。后来采取煮豆子和纳鞋底子的办法。
结果娥皇又失败;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决定让一人乘马,一人乘车,结果娥皇仍然失败。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说明妹妹是聪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
车到姚丘后,娥皇打算上历山,劳动生产,妹妹留在姚丘,侍奉双亲,照料家务。 姊妹二人,在车上越谈越亲切,女英为之感动,愿意学习姐姐虚心处事、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操。
不知不觉车已到达姚丘,当地的亲朋厚友和群众们夹道欢迎,将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举行拜堂礼仪。舜王向迎接的人们深表谢意,并说:旅途中发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与舜王婚后,遵照在车上的谈话办事,娥皇赴历山劳动种庄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双亲。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
当时社会是以物易物,日中为市,商求均匀,互通有无,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后到姚头,开设陶窑,生三子,长子姚温。
次子姚龙、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传至现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万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虽小但为正宫娘娘,住娘家则是以长幼为序。羊獬村的人们,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万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
龙泉东、西沟:位于明代方城府镇国将军龙泉墓之东、西,故名。
古仓街:位于古含嘉仓城内,故名。
三井洞街:清代修有云溪观,又名三井洞庙,故名。
九龙台街:该街东段有“九龙台”遗址,故名。
勒马听风街:相传曹操在“九龙台”点兵,关羽在此勒马探听军情,故名。
夹马营路:此路南段旧有“夹马营”碑,似为宋代夹马营区,故名。
启明东、西、南、北路:宋洛阳城“启明门”在今三井洞桥附近,借名命以上四路。
熙春东、西路:东关旧有熙春桥,名有东方和暖之意,故名。
新街:明朝末年,瀍水暴涨,淹没了该街,新建后取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