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许昌西郊的石梁河上,今日仍横卧着青石砌成的灞陵桥,桥头,竖有“汉关帝挑袍处”古碑,为明代总兵左良玉墨迹;近年,新塑关羽挑袍巨大雕像,令人望而起敬。
灞陵桥东,许昌城遥遥在望,桥西,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灞陵桥关帝庙。据《许昌县志》载,自三国以来,关羽忠义故事千古流传,后人追念关羽功德,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当地义士王宏道捐地三十亩,经多方资助而建成此庙。
关帝庙山门楹联曰: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勿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关帝庙后院利用围墙建造的东西对称的回廓之中,彩绘46幅关羽生平事迹壁画,向后人讲述着关公忠义故事。
庙院东邻为桃园,塑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塑像,春日至此,桃花如霞,游人如燕,情趣盎然。
典故:
越王勾践的故事,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越王勾践大败吴国军队,夫差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面对失败和耻辱,越王勾践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洋洋得意容易使人骄傲自满,从而走向失败的深渊。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扩展资料
引证
1.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十回:“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
2.宗喜景《故地》:看着满城的残阳,老人感叹道:“这真是多难兴邦,哀兵必胜啊!”
3.宗璞《南渡记》:“我们让人欺负够了,全国百姓谁不愿打!岂不哀兵必胜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哀兵必胜
百度百科-勾践
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
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
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瀑桥区毛西乡杨家屹塔村,当地人称为“凤凰嘴”。 位置与结构 霸陵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东南57公里处,是两座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西汉帝陵之一(另一座是汉宣帝刘询的杜陵,其他九座西汉帝陵,都在渭河北面的咸阳原上)。
至于为何霸陵选址在此,据推测和汉初仍被遵循的“昭穆制度”有关。但从《史记》来看,霸陵选择依山而建,防盗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加以考虑的。
霸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对六朝及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影响极大。 霸陵因“因山为陵,不复起坟”,即依山凿挖墓室,无封土可寻。
并且史料文献对霸陵的记载也很少,所以,只能根据仅有的记载来推测霸陵的具体位置和内部结构。 霸陵陵园史称“盛德园”,内建寝殿、便殿等。
但目前也没有发现陵园的遗迹。据记载,霸陵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内部以石砌筑,并有排水系统,墓门、墓道、墓室以石片垒砌,工程十分浩大。
但估计,后来排水系统被沙石堵塞,以致墓门后来被水冲开,墓室结构遭到破坏。霸陵最迟在西晋即遭盗掘,并在当时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
合葬陵和陪葬陵 需要注意的是汉代的陵寝制度。西汉一般是帝后合葬不合陵,即皇后与皇帝葬在同一处,但各立陵冢。
因此,文帝陵地面不起坟,地面上的两个可见的陵冢是母薄太后和妻窦皇后的陵寝。 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寝称为南陵,因其在霸陵西南。
南陵在西安市东郊狄寨公社鲍旗寨村西北,封土与陵园遗址均有迹可寻。陵冢呈覆斗形,现高29.5米,周长为560米。
陵冢四周有夯土筑成的陵园垣墙,垣墙正中建有门阙。陵园西北有从葬坑数十座,现清理20余座,出土陶俑、陶罐、陶棺多件。
因南陵西隔渭水遥望汉高祖长陵,故史书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说法,当地人称为“望子冢”。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薄太后乃儿子汉文帝登基后被尊为太后的,因太后吕雉与汉高祖刘邦合葬在一起,所以薄太后不能与刘邦合葬,因此从其位置和当地的“望子冢”的称呼可以判断,南岭必在霸陵附近。
文帝妻窦皇后陵在南陵北面,窦陵村西北,而《史记》之《外戚列传》记载,窦皇后是与文帝合葬在一起的。因此可以推断霸陵的位置。
据目前的考证,窦皇后陵在距霸陵东北一公里左右。窦皇后陵园垣墙为夯土筑成,已发现有西汉筒瓦、板瓦、云纹瓦当等大量建筑遗存,可以推测陵园中原来必有较大规模的殿堂建筑。
陵冢位于陵园正中,现高19米,周长564米。陵园之东有从葬坑多座,包括女儿馆陶公主(窦太主)刘嫖,外孙女废孝武皇后陈阿娇以及刘嫖的面首董偃等。
现发掘36座,出土了造型优美的彩绘陶俑、陶罐和马、牛、羊等动物骨骼。 西汉窦皇后墓被盗事件 2001年10月,西汉窦皇后墓被盗,大量陶俑被盗墓贼出售,其中6件被偷运出境,并将于2002年3月20日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拍卖。
闻讯后,中国国家文物局、外交部与美方进行了大量交涉,索斯比才撤拍了这6件国宝,并于2003年6月将这6件陶俑归还中国。
一、是“举案齐眉”的典故。
二、典故的由来:
东汉初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关北)有个隐士,姓梁,名鸿,字伯鸾。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丢下这个孤零零的儿子离开了人间。从此,家境日益败落,最后一贫如洗。但他的志趣却不同一般,极为清高。一次,他上山放猪,不小心失火烧了一家农舍。梁鸿以猪赔偿,主人嫌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只能以身相赔。他到那家做活,没日没夜。远近邻居觉得那家主人做得过分了,都纷纷议论这件事。那家主人觉得众怒难犯,便要把猪还给梁鸿。梁鸿不要,空手回家了。梁鸿虽穷,却从不受人施舍。邻居见他孤苦伶仃,都很同情他。有时做好了饭菜请他去吃,他总是婉言谢绝。待人家灶火媳灭后,他再借灶起火,自己做饭。因为这样,再加上他聪颖过人,博学多识,所以很多人家向他提婚,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了。 同县孟家,有个闺女叫孟光,长得又丑又胖,力气大得能举起石臼,平日衣着朴素,从不精心打扮,年纪到了三十岁还不肯出嫁。父母催她,她却说:“只有梁鸿那样的人,我才肯嫁。”梁鸿听说了这件事,便娶她为妻。 孟光嫁给了自己的意中人,心中欢喜,着绢衣,重施粉,想让梁鸿高兴。然而,过门七天,梁鸿竟一直不理她。孟光觉得很委屈,请求丈夫告诉她是什么原因。梁鸿说:“我的妻子,应该能与我一同隐居深山,过清苦的生活;而你穿得这样华丽,施粉涂脂,怎么合我的心意呢?”孟光听了,从此改穿朴素的布衣,再也不涂脂抹粉,只是辛勤地操持家务,精心侍候梁鸿。梁鸿高兴地说:“这才真象我的妻子啊!”于是,他们到霸陵山隐居起来。每天,男耕女织,闲下来的时侯,就吟诗弹琴自乐,生活非常幸福。梁鸿很爱妻子,孟光也尊敬丈夫。每次吃饭,孟光总是把盛饭的托盘高高举在眉前,请丈夫用饭,以此表示敬意。
关于孟光,粱鸿的典故是”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是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的故事,见《后汉书·逸民传》。太学生梁鸿,家贫而博学有品节,势家大族多有欲嫁女于梁的,梁全不动心。同县孟家有一“肥丑而黑”的女儿,年三十不嫁,宣称“要嫁人就嫁贤能如梁伯鸾(梁鸿字)的”。梁鸿听说,就聘娶了孟女。孟姑娘盛妆入门,梁鸿却连续七天不理睬她。孟姑娘请问原因,梁说:我想娶个一同隐居深山的妻子,你这打扮离我的愿望太远了啊。孟姑娘容貌不佳,眼界心胸却丝毫不逊于梁鸿,更兼体格健壮,能举得起舂米的石臼。遂回答丈夫说:我不过是试探一下你的志向罢了,隐居之服早就备好了。立即卸了钗环,将长发随手挽起(当时叫“椎髻”),换了布衣,操持起家务来。梁鸿大喜:这真是我的妻子!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夫妻入霸陵山中,过起耕织、读书、弹琴的自在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梁鸿因事到洛阳,登上芒山,看着京城宫室宏丽,满目繁华,想起普通百姓的辛劳愁苦,悲从中来,作《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此时是汉章帝时期,号称盛世,梁鸿这首“政治方向不正确”的诗惹恼了皇帝,下令搜捕。梁鸿只好改名换姓,携了妻子逃亡,先到齐鲁,再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在富人皋伯通家当佣工。尽管沦为奴仆,住在下房,夫妻间的礼节依然一丝不乱。每到吃饭时,孟光总是将粗陋的食物放在木托盘里,举到眉毛的高度,低着头,端端正正地捧给梁鸿。这恭敬有加的举止被主人皋伯通偶然撞见,识破了梁鸿身份,将他们夫妻当宾客供养起来,梁鸿从此在皋的庇护下闭门著书,直到病逝。
“举案齐眉”是梁鸿夫妻的日常仪节,他二人若始终隐居山中,该仪节日日上演也无人知晓。变姓名藏到皋家,仆人身份的低贱与仪节的庄重高贵形成了巨大反差,由此引起注意,而被皋伯通识破行藏,“举案齐眉”的佳话也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恐怕是一心避世的梁鸿孟光始料未及的吧。
该故事中易被忽略的部分是梁孟二人隐藏于皋家的原因——被汉章帝搜捕。汉章帝刘炟在历史上还算一个较为宽厚的皇帝,提倡儒学,禁用酷刑,减轻赋税,似乎是有些“德政”的。但他也放纵外戚,养痈遗患,大舅子窦宪骄横不法,他当面斥责为“指鹿为马”的赵高,却并不制裁,导致和帝时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的恶劣局面。司马光就此评论“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资治通鉴》)。从梁鸿的被追捕可看出,这个“宽厚”的皇帝还有“人主”的一个通病:爱听赞美辞,听不得批评意见。书呆子梁鸿不识时务,生逢“盛世”,不歌舞升平,却感叹民生疾苦,败了皇帝的兴,也打破了自己的山中悠闲岁月,只好躲到皋伯通家和孟光“举案齐眉”了。
古人论知耻 来源:转载 更新时间:2009-3-25 6:46:51 浏览次数:231 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
孔子曾赞赏“行己有耻”的士大夫精神,他还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
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 孔子说:“行己有耻”(《论语"子路》),即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孔子还说“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大意是有羞耻之心就接近勇敢了。一个人懂的羞耻,才能自省自勉。
有羞耻之心的人,才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突出表现。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大意是一个人没有羞耻之心,就不能算作是人。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的萌动,只有禽兽才不具备人类的这些天然的善性。人有“羞恶之心”,才会在名利面前表现出高风亮节。
孟子还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孟子"尽心上》),大意是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羞耻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呀! 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是很容易的事。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觉的羞耻,能够有勇气改正,那还为时不晚。
如果安于羞耻,或者不觉的是羞耻,反以为是荣耀,那就不可救药了。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不能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人有了羞耻心,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欲望的驱使。否则,人没有了羞耻心,就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明朝学者吕坤在《呻吟语"治道》中说:“五刑不如一耻”,即再严酷的刑罚,也不如让百姓懂的一个“耻”字。吕坤认为,教育人懂的廉耻要比重刑更重要。
人的道德提高了,知道了什么叫羞耻,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就能明辨是非,这比犯了法再来处罚更有效。因此,儒家一贯主张教化为先,惩罚在后。
“举案齐眉”就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的故事。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据说梁鸿未婚前,就名气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孟光未嫁时,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
夫妇婚后第二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后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东汉平陵人孟光,长得很肥胖,肤色黝黑,容貌欠佳,但力气极大,能力举石臼。有许多人为她作媒,却屡遭谢绝。年龄已到30了,仍独居在家。
她父母问她不愿出嫁的缘故,才知道她已经有了意中人。原来,孟光早就听说同具有个叫梁鸿的,家贫而博学,在上林苑养猪时,曾不小心失火,使邻居受损。梁鸿不仅主动以全部的猪作为赔偿,且以作佣工来加以弥补。四邻责备那家遭灾户索赔要求过高,而一致称赞梁鸿。遭灾的邻居也觉得梁鸿品德高尚,便要将原先收受的猪全数奉还。但梁鸿不受而去,回到了故里。孟光向父母表示,一定要找到品德像梁鸿那样的人才肯出嫁。此话传到了梁鸿的耳里,当时已有不少人家敬慕梁鸿的高风亮节,想将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了,但当他听到孟光的志向后,却主动请人去行聘。孟光在出嫁前,不备金银罗缎,却制作了布衣、麻鞋、罗筐及织布的工具。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但孟光却成竹在胸,自有主张。刚过门时,盂光像普通新娘那样,装饰打扮得漂漂亮亮,谁知开头七天,梁鸿却对她爱理不理的。
孟光见状,主动与他搭话:“我听说夫君高义,回绝了多门亲事。我呢,也谢绝了不少行聘之人。今天承蒙夫君娶了我,只是不知何处开罪了夫君,望能明告。”梁鸿说:“我想娶到的是一位简朴勤劳的女性,可以与我一起到深山凭自己的劳作去隐居。现在见你穿着打扮如此讲究,辽涂脂抹粉的,这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孟光一听,正中下怀:“太好了,我这样的穿着打扮,是故意考察考察夫君的志向啊!其实,我早就准备好了隐居所需的衣服及器具了。”于是她换了发式,穿上布衣,在梁鸿面前操持起家务来。梁鸿一见,高兴地说:“此真梁鸿妻也!”后来,夫妇俩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并以诗琴自娱。他们有才学而不求富贵,安于劳作,自食其力,因而受到世人的颂扬。而孟光,也就成了后世许多妇女效法的榜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