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镇旧名贞丰里。
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
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
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
贞丰县双乳峰的传说故事
一一作者:龚乙
在北盘江的岸边,生长着一位布依之子阿雄,他小时候父母很溺爱他,教子不严。阿雄小时偷针,大来偷金,胆大妄为,坏事做尽。阿雄长大后强霸民女犯了大罪,在监斩时,斩官问阿雄有哪些要求和后事想给亲人交代。阿雄说:“大人,我没有别的要求,在我最后这一刻只想再吃一下母亲那甘甜的乳汁。”母亲听后心如刀绞。阿雄之母爱子心切,请求斩官大人答应儿子最后的要求,斩官同意后,母亲把奶给心爱的儿子阿雄吃,乳头刚含在阿雄的嘴里,阿雄恨母不严而咬断了母亲的乳头,并痛哭道:“妈妈,我小的时候你怎么不严加管教呀!到现在我临死了你还对我百依百顺,我恨你呀!”……。由此,在双乳峰的右前方有座断掉左乳头的双乳山——名叫断乳山。阿雄咬断母亲乳头后,斩官更加气愤,下令把阿雄立斩。阿雄被斩后,母亲万分悲痛,血泪成湖而尽。据说下面的湖水,就是阿雄之母的泪水而成,传说以此湖水洗脸,可洗掉你一脸的忧伤;以此湖水洗澡,可洗去你一身的疲劳及疾病。所以人们现在看到的此湖则称为“母亲湖”,又叫泪水湖。那断乳山呢?以前叫断头山,其意是断掉儿子头的山,也是断掉母亲乳头的山,后人都说不好听,所以又叫“百顺山”!意为为子“百依百顺”所致。据传说祭拜此山后孩子都很听话,并且可求百事百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之故!
阿雄被斩后,灵魂被小鬼们带到阎王爷那里报道,阎王爷了解阿雄是一个野蛮不讲理的儿子后,很气愤地把此事上报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经过认真调查,把阿雄打回人间变为雄狮守护着母亲的尸体!不得让其它动物破坏偷吃!天长日久,母亲的尸体慢慢地化为肥沃的大地,唯有她的双乳化为断乳山教化后人。玉皇大帝得知此消息后,看到阿雄母亲死后的忏悔以身化山教化后人,他把雄狮阿雄化为断头山前面不远处的雄狮山,忠守在母亲那残缺的双乳旁,故此地有雄狮守母之称,所以这里在风水上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玉皇大帝看到阿雄之母以身化山的忏悔教化后人,他被感动了,他给阿雄之母重塑那原来完美无比的双乳,以表其赞。这就是正前方那美丽而完美的“双乳峰”,后人也称“圣母峰”,意为玉皇大帝之典,所以称“圣母峰”!
后来,传说阿雄被斩那天,刚好是古历的六月初六,从那时起,每逢古历六月初六的日子,距双乳峰100余里的布依族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各种祭山庆祝活动,一是庆贺阿雄被斩而高兴,二是为祭拜阿雄之母。从那时起,各地的布依族人就有每年六月初六的各种不同的祭山活动,传承着各种不同的祭山文化史诗,双乳峰这里的人们都以阿雄被斩此事为典故,严教孩儿,孩儿们长大后能明其理,个个都有所作为,到了很多地方做官,他们为报答父母的严教之恩,纷纷集资善款建起寺庙,现在景区开发也对寺庙扩建,用来怀念“双乳”阿雄之母,让子子孙孙都知其故事,以此教化后人。
相传,盘古氏开天辟地之后,兴奋地邀请龙王对喝痛饮,一连喝了七七四十九天,把龙王灌得酩酊大醉。
龙王醉卧之后,再也起不来了,于是没有龙王兴云降雨,今天的云贵高原上原本土地肥沃、山川秀美的贞丰地区只剩下一条条干枯的河流。一天,王母娘娘走出天庭俯察人间万象,看到贞丰一带的干旱惨景很是痛心,回到宫中招来七个女儿问道:“人间美丽富饶的贞丰,因缺水而变得荒凉凄惨。
你们姐妹中谁愿意下凡去,用乳汁浇灌那里的田园枯河,哺育那里的万物生长,救活那里的众生百姓?”七妹首先答道:“娘娘,姐姐们都比我大,但精力不如我好,我正当青春年少,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既然人间有苦难灾荒,您就让我下凡去拯救他们吧。”于是,七妹从天上下凡来到人间贞丰,用她青春甘甜的乳汁,灌满贞丰境内的三岔河,从此贞丰土地滋润,山河壮丽,生机勃勃直到今天。
七妹对人间有情,人们对七妹有爱,七妹永远留在了人间,居住在今天贞丰县境内美如仙境的三岔河畔。后来七妹老死在三岔湖上,当地百姓把她安葬在离三岔湖两公里外的一块瘠薄的土地里。
第二天在安葬七妹的地方,毅然突起高大而美丽的双峰,那就是七妹永远鲜活美丽的双乳,洁白的乳汁流淌着,浇灌双乳峰周围贫瘠的土地,使那里每年都变成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七妹死了仍然念念不忘贞丰人民,仍裸出她美丽的双乳,用甘甜的乳汁灌溉这里的山河大地。
据历史记载,双乳峰顶端的“乳头”在清朝初年仍在出水,至今在那丰腴的草石山坡上还清晰可见流水的沟痕。
长田乡位于贞丰市西北部,辖7个行政村94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布依、苗、仡佬、瑶等民族,全乡国土面积
60.54平方公里,总人口20068人,"关兴"高等级公路和648县道从乡境内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以科技种植富民、以社会稳定安民、以特色产业富乡、以招商引资强乡、以旅游品牌兴乡"的发展思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抢抓机遇,与时俱进,顽强拼搏,使长田乡成为远近闻名的 "八音之乡"、"烤烟之乡"、"茶叶之乡"、"板蓝根之乡"。
很久很久以前,在布依族先民居住地区,出现了一个王国,叫做旁越国。
开国之君韶、继任的第二代王黛都很 贤明,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但到了衍王当政之时,由于国王衍昏庸无道,引起天怒人怨,也引出了下面这段惊心动魄、缠绵悱恻的故事…… 这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山谷,一条小河从山谷中流过。
河两岸,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在山谷平缓处,依山傍水,有一幢小茅草房,房屋前后有几丘农田,茅草房里住着一位老者和一个姑娘。
这老者,人们称之为嘎,是这姑娘的爷爷;姑娘十六岁,名叫娃灵。姑娘的母亲因天生丽质,地方长官布光欲强占为妾,于是将娃灵的父亲征召去当苦役。
因不满官府的非人折磨,娃灵的父亲奋起反抗,被官府以谋反罪处死。母亲被布光抢进官府后,宁死不从,也被活活打死。
为了防备官府株连无辜,爷爷带着孙女,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离开寨子,搬到了这里。那时,娃灵才八岁。
爷孙俩靠渔猎、采集和种几丘稻田为生。春去秋来,娃灵慢慢长成一个十六岁的大姑娘了。
她聪明伶俐,特别爱唱歌。当她唱歌的时候,很多小生物都会围绕在她的身边,天上的云彩,也会驻足凝听。
娃灵手巧,爷爷给她做了一套纺纱织布工具,她回忆妈妈在世时纺纱织布的情景,竟无师自通,织出了各种不同的布。爷爷常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一下使她对山外的世界,尤其是黛王时期其乐融融的人世生活产生了几分憧憬。
她发誓,长大后一定要铲掉那些贪婪无道的王和官,让百姓享受太平幸福的生活。 一天,娃灵到山上采竹笋,发现林中躺着一个后生,已奄奄一息。
姑娘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用祖传秘方熬汤药上山喂后生。后生苏醒后,一起来到了娃灵的家。
他告诉了老爷爷和娃灵一段神奇的经历。 后生记得,那天傍晚,当他从田里耕田回家,刚到村边,就听见一片嘈杂声和呼天抢地的哭喊声,接着,火光冲天。
他迅速放下肩上的犁,飞跑回寨子。来到自己家房前,眼前的情景,差点使他瘫软倒地:房屋已差不多化成了灰烬,父亲血肉模糊,躺在地上。
后生扑上去,抱住父亲,呼喊着:“播!播!”父亲吃力地睁开眼睛,抬起手指着快烧成灰烬的房屋:“香……我儿……快……快救你娘!”说完,咽气了。香是后生的名字。
听父亲这么一说,他终于明白了一切。满腔怒火在胸中燃烧。
他找来一张竹席,盖住父亲,然后,操起一根粗木棒,愤怒地吼叫着,朝着正在抢掠的敌国兵士扫去。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力士,他抡起粗木棒,只听一阵“嗖!嗖!”声,没等敌国兵士回过神来,就已倒下一片。
敌国兵士见状,立即调兵遣将,把香团团围住。香左冲右突,寡不敌众,趁香疲惫愣神之际,敌国兵士抛来一个活套,欲生擒香。
就在活套即将套在香的头上时,突然狂风大作,卷来一股黄烟,熏得兵士睁不开眼,刮得兵士站不稳脚,而香也只听耳边呼呼声响,腾云驾雾,飘飘然,之后就人事不知了。谁知醒来竟在这里。
原来,西边的榜艮国入侵旁越国,国王衍荒淫无度,治国治军无方,军队无还手之力,榜艮要军队长驱直入,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王衍不组织民众反抗侵略,而是屈服于淫威,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了旁越国西北部三个部落的土地,并且每年要向敌国贡献九千九百九十九石糯米,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少女,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壮劳力、九千九百九十九头大水牛和九千九百九十九丈上好布。
调养几天后,香欲回家乡,为父母和乡亲们报仇。老人嘎极力挽留。
嘎是报陆夺(布依族神话传说中的智慧神)十二代传人,他根据古老的《摩书》,知道这一代世人中混进了很多从天狱里逃出的囚犯,他们虽投生为人但恶习不改,上天将以异常灾害惩罚人间。虽然只是惩罚恶人,但灾害之下,难免连累无辜。
以恶罚恶,以暴治暴,看来,这一代天王也是暴君。所以,有志者,应当以解民苦难为己任。
嘎对香说:“你有千夫难敌之勇力,加上报陆夺留给我们的智慧,你定能成功的。孩子,你起誓吧!” “好,我起誓,爷爷,我将以解除百姓苦难为己任。”
香于是留了下来。他每天上山,寻找坚硬的岩桑树,用来制作弓箭。
他用弓箭来捕杀野兽,也准备将来用它杀敌。 在长期的相处中,两个年轻人产生了爱情。
娃灵称香为“比香”。“比”是布依语“哥”的意思。
开初的时候,“比香”从娃灵口中吐出来时非常顺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她开口呼唤“比香”时,脸上会一阵发热,心里突突突地跳。而当比香不在身边时,竟会不自觉地想他。
比香对这个美丽、聪明伶俐而善解人意的小妹妹也不知不觉产生了爱慕之情,对她加倍呵护。他们总是找单独在一起的机会。
在这个时候,他们唱歌,讲着情意绵绵的话语,倾吐相互爱慕之情。渐渐地,两人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哪怕对方离开半天,都牵挂得不得了。
每当比香出门,娃灵总是请求爷爷让她陪比香一起出去。爷爷虽然担心,但每次也总是被缠磨得没有法子,只得答应。
不过想到有香在,爷爷就释然了。看到两个年轻人快快乐乐在一起,爷爷感到欣慰。
“多般配的一对呀!”他在心里盘算着,哪天举行个仪式,让他们成家。 岩桑木质虽然坚硬,有弹性,是做弓箭的上好材料,但用。
凡是喜欢吃油糯米饭的人都知道,胖四娘和付长虹,一个是卖油糯米饭的老前辈,一个是前年就给油糯米饭注册商标的妇女。
一把遮阳伞下一个简易的柜台,左边是装着糯米饭的铁锅,右边是黄灿灿的红烧肉和香肠,周围摆了几张小方桌和十多张凳子,围着白色围腰的胖四娘,正忙着给顾客打包油糯米饭,满面红光的脸庞透出一股能干的气息,两个小工忙前忙后地收碗筷和清洁桌子。
“2001年注册的,牌子就叫‘胖四娘’”,快言快语的她自豪地告诉笔者。她母亲站在一旁说,胖四娘真名叫陆朝英,由于长相稍胖,在家又排行老四,人称胖四娘,加之从事油糯米饭经营20多年来,为人正直,热情好客,生意较其他家要好些,真正的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2001年,以“胖四娘”为品牌注册了商标。临走时,胖四娘递给笔者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胖四娘特色油糯米饭”,还有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
地处县汽车站后门的“长虹油糯米饭”馆,是贞丰县第一家经营油糯米饭的人家,现年38岁的老板付正刚说,这个牌子是其父亲付长虹经营几十年创下来的,已有两代人的历史,经营从未间断过,他家不仅经营,还培训徒弟,这几年,已培训了20多个,有当地的,还有贵阳、安顺、云南的等,他们都到全国各地自立门户卖起油糯米饭,但凡在他家学习的,必须保证严格按照配方和要求加工。前年在他家学习的贞丰县龙场镇的周继昌,去年在贵阳开业,今年已发展到了两家分店。
一位从贵阳到贞丰出差的徐光祥老师说,“贞丰油糯米饭”在贵阳开了好几家,到贞丰才算吃了一回正宗的油糯米饭。
赵摩,唐朝明州(今贵州贞丰一带)人。土著酋长,有户万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遣使入朝,内附唐朝。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以其地置明州,封他为明州刺史。
贞丰县历史悠久,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74年),以西赵地置羁縻明州,即今县地。
元代为普安路东部下段地。明代为广西泗城府西隆州安隆长官司地。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划其地即红水江北岸长坝、桑郎、罗斛等十六里及西隆州之罗烦、册亨等四甲半零二十一寨归贵州,置永丰州,治长坝,属南笼府。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改建石城。
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改名贞丰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改置贞丰县,隶兴义府(府治驻今安龙县)。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废道,贞丰县直隶省。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隶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区公署设于兴仁)。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划清水江和北盘江以东新设望漠县,贞丰县地域自此固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