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达祖 生卒年不详。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他的词,长于咏物描写,用笔细腻纤巧,颇为传神。
2、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乐清县人。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难来温,十朋赋诗,有"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句。
3、李琳,号梅溪,长沙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
4、陈勋,海宁人,号梅溪,工山水画。
5、黄济川,金华塘雅人,号梅溪,擅书画,尤以墨梅著名。
6、蒋倬章,兰溪人,号梅溪,字六山,著有《梅溪诗话》10卷。
7、李登瀛,河间人居山阴,康熙进士,号梅溪,著有《梅溪诗集》。
8、梅江,明代嘉兴人,号梅溪,在四川清正为官,蜀人咸称“梅镜”。
原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子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佳山秀水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
两个梅溪是徐公子在灵山中玩的最大的一个局,是挺有意思的。
梅溪在天庭上被青帝用句芒之心打掉一缕元神,直接打到了千年之后,诞生于某户人家。
随即遭遇洪灾,被梅家原的人救起,因此第一个梅溪的亲身父母不可考。
(论证过程:可别说一缕元神直接转为一个活生生的小孩,没那回事。纵观四部曲所有设定,都没那种说法,神游中那个望天吼的完整元神都得是借了身体而重生的。另,为什么说是一缕元神呢?因为风君子看他不是当世之人,而且貌似神魂有缺陷,具体哪儿说的忘记了)。
第一个梅溪在失去句芒之心后,完全消散,元神回归到熟睡中的梅振衣。梅振衣醒来。
(杯具说梅振衣从来没穿越过,就是一个梦,这是错误的,因为梦终归是虚幻,就似是妄境,不可能对真实世界产生互动和影响,但是第一个梅溪是的的确确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了二十多年,梅振衣千年之后亲眼所见)。
梅振衣过了千年之后,真真切切看到了当时穿越的情景,也明了了前因后果。终于明了来处去处,解答了心中最深处的一个疑问,就是自己的穿越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己的穿越经历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一直是梅振衣内心最深刻的疑问。孙思邈教导他见怪不怪,而且原文中,孙思邈也是说:那你就当做是一个梦。也就是说,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就没有真正解决,但是梅振衣能够放下了,不纠缠于此,继续前进。为什么用见怪不怪这个心法暂时解决了穿越问题?关于见怪不怪的论述,我也在一个回帖中有过,呵呵)。
梅振衣终于确证了来处去处之后(即使凭梅的本事猜到或者想到是这回事,也得亲眼看到才算是确证,否则终归是虚妄想象),境界进一步圆满,微微一笑,斩出一个历世化身,继续梅溪的生活……
(另,斩出历世化身总有其目的,或者说愿心。其实,这既算梅振衣的愿心,也算满足一下我们广大读者的愿心——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让梅溪继续在现代过完这一世。梅振衣毕竟有现代生活二十多年的经历,混的还不错,当然继续看看现代生活这一世有什么精彩经历,将来会怎么样,这是梅振衣和读者们都想知道的。不是有读者很惋惜的说过吗,就算是梅溪穿越前的经历,也都很精彩,继续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会很有趣呢。)(可是第二个梅溪的经历怎么样呢?作者没写。可是别忘了,观众人如一人,观众生如一生……经常一想要知道第二个梅溪继续的经历,我就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有了深深的兴趣呢……)
其实一些细节还可以继续展开讨论,这里就不多啰嗦了^_^
梅溪一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诗的第一句便旗帜鲜明地言明自己的观点:“自爱新梅好”。接着告诉我们,因为爱新梅,他便沿着一条倾斜的山道一边走着,一边寻找着切盼已久的新梅。这时一位患有严重眼疾的人来说,确实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从这“径寻”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那一颗热爱新梅的痴心。值得欣慰的是,他终于在山中梅溪找到了梅花,望着梅溪两畔盛开的梅花,他是那么的兴奋、激动,而对落在岩石上的片片梅花瓣,又是那么的痛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正是他惜花怜花之情的直接表露。该诗的特点是于平淡之中寓以深沉的情感。
【原文】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梅溪
[ 唐 ] 张籍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
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译文】
我爱梅花初绽的美好容颜,沿着倾斜的小路寻找不断。
不教人来扫这梅溪的石头,恐怕损伤飘落在地的花瓣。
【注释】
①梅溪:生满梅树的山溪。
②恐损:害怕损伤(落在石上的梅花瓣)。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而后李绅、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