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暧(?—?),字暧。
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在官位为太常主簿的时候娶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
郭暧年与公主年龄相近,十余岁许婚。拜驸马都尉,试殿中监,封清源县侯,宠冠外戚。
大历末年,郭暧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建中时,公主坐事,留在禁中。
朱泚叛乱,逼郭暧出任官职。郭暧辞以居丧被疾,既而与公主逃到奉天。
唐德宗嘉奖他们,赦免了公主的罪,进升郭暧为金紫光禄大夫,赐实封五十户。寻迁太常卿。
贞元三年,袭代国公。郭暧逝世时,年四十八,赠尚书左仆射。
编辑本段子孙后代 郭暧和升平公主有四子一女,女儿郭氏为广陵郡王妃子即懿安郭皇后。广陵王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
郭氏被封为贵妃。郭贵妃生唐穆宗李恒、岐阳庄淑公主(岐阳公主)。
唐穆宗登基后,尊郭贵妃为皇太后,赠郭暧为太傅。 郭氏四子:郭铸、郭钊、郭鏦、郭銛。
郭铸袭封。 郭钊,妻沈氏,沈氏母为唐代宗女长林公主。
五子郭仲文、郭仲恭、郭仲词、郭仲学、郭仲斌 。仲文之子曰湖,迁南丰双井,传至金龙,遂迁临川 之茶溪而家焉。
郭仲词娶唐穆宗女饶阳公主为妻。 郭仲恭娶唐穆宗女金堂公主为妻,历詹事府丞。
生子曰翟爵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将军。唐僖宗中和元年避乱,由金陵而迁吉州太和墨溪,生 四子:长延嵩、次延升、三延暹、幼延勃。
郭鏦,娶唐顺宗女汉阳公主李畅,赠尚书左仆射。鏦生三子:郭仲宣、郭仲武、郭仲翊。
郭銛,娶唐顺宗女西河公主,无嗣,以公主前夫沈翚子为嗣。 编辑本段相关史料 《旧唐书 代宗本纪》 甲午,升平公主出降驸马都尉郭暧。
庚子,雨。时久旱,京师米斗一千四百,他谷食称是。
《旧唐书 德宗本纪》 秋七月,湖南观察使吕渭卒。八月癸酉,以河中尹王囗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
九月,宥吴少诚。驸马都尉郭暧卒。
《旧唐书 穆宗本纪》 三月癸卯朔,赠皇太后父郭暧太傅,母虢国大长公主赠齐国大长公主。壬子,召侍讲学士韦处厚、路随于太液亭讲《毛诗关雎》、《尚书洪范》等篇。
《新唐书 列传第八》 齐国昭懿公主,崔贵妃所生。始封升平。
下嫁郭暧。大历末,寰内民诉泾水为硙壅不得溉田,京兆尹黎干以请,诏撤硙以水与民。
时主及暧家皆有硙,丐留,帝曰:「吾为苍生,若可为诸戚唱!」即日毁,由是废者八十所。宪宗即位,献女伎,帝曰:「太上皇不受献,朕何敢违?」还之。
薨元和时,赠号国,赐谥。穆宗立,复赠封。
《旧唐书 列传第七十》 暧,子仪第六子。年十余岁,尚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时升平年亦与暖相类。
大历中,恩宠冠于戚里,岁时锡赉珍玩,不可胜纪。大历十三年,有诏毁除白渠水支流碾硙,以妨民溉田。
升平有脂粉硙两轮,郭子仪私硙两轮,所司未敢毁彻。公主见代宗诉之,帝谓公主曰:「吾行此诏,盖为苍生,尔岂不识我意耶?可为众率先。
」公主即日命毁。由是势门碾硙八十余所,皆毁之。
暧检校左散骑常侍。建中末,公主坐事,留之禁中,暧亦不令出入。
既而朱泚之乱,不知车驾幸奉天,为贼所逼,欲授伪官,暧辞以居丧被疾。既而与兄晞、弟曙及升平公主皆奔奉天,德宗喜,并释前咎,待之如初,复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
从驾至山南,改太常卿同正员。 贞元中,帝为皇孙广陵郡王纳暧女为妃。
暧,贞元十六年七月卒,赠尚书左仆射。升平公主,元和五年十月薨,赠虢国大长公主,谥曰懿。
广陵王即位,为宪宗皇帝,妃生穆宗皇帝。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尊郭妃为皇太后,诏曰:「追远饰终,先王令典。
况积仁累义,事已显于身前;祥会庆传,福遂流于天下。式光盛德,爰举徽章,尊尊亲亲,于是乎在。
皇太后父赠尚书左仆射暧,克荷崇构,有劳王家,孝友本于生知,英华发于事任,实修一德,历仕三朝。建中末年,属有大难,毕力扈驾,忘躯即戎,忠贞之节,国史明备。
才高望洽,是膺沁水之祥;德厚流光,乃启涂山之祚。肆予小子,获缵大业,未展定申之命,敢缘褒纪之恩,俾继维师,用不缛礼。
可赠太傅。」暧子钊、鏦、銛。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李虞仲,字见之,赵郡人。祖震,大理丞。
父端,登进士第,工诗。大历中,与韩翃、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大历十才子」。
时郭尚父少子暧尚代宗女升平公主,贤明有才思,尤喜诗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暧之门下。每宴集赋诗,公主坐视帘中,诗之美者,赏百缣。
暧因拜官,会十子曰:「诗先成者赏。」时端先献,警句云:「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主即以百缣赏之。钱起曰:「李校书诚有才,此篇宿构也。
愿赋一韵正之,请以起姓为韵。」端即襞笺而献曰:「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暧曰:「此愈工也。
」起等始服。端自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而卒。
《新唐书 列传第六十二》 暧,字暧,以太常主簿尚升平公主。暧年与公主侔,十馀岁许昏。
拜驸马都尉,试殿中监,封清源县侯,宠冠戚里。大历末,检校左散骑常侍。
建中时,主坐事,留禁中。朱泚乱,逼署暧官,辞以居丧被疾。
既而与公主奔奉天。德宗嘉之,释主罪,进暧金紫光禄大夫,赐实封五十户。
寻迁太常卿。贞元三年,袭代国。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
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
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1、郭暧(752—800年),字暧,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朝大臣,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母为霍国夫人王氏。
贞元十六年(800年),因病逝世,享年四十九,赠上柱国、工部尚书。女儿嫁给唐宪宗,赠尚书左仆射。生下唐穆宗,追赠太傅。元和五年(810),其妻升平公主逝世。
2、升平公主(750年—810年),唐代宗第四女,母崔贵妃, 碑志皆言其讳升平公主,表字升平公主。唐代宗永泰元年,公主下嫁郭子仪之子郭暧,生四子二女。
升平公主又贤明又有才思,雅为父亲所爱宠,恩礼冠诸主。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十月初七日薨,累赠齐国公主,赐谥昭懿,女儿郭贵妃为公主立奉慈寺追福。升平公主的婚姻故事,被后人编为戏剧《打金枝》,传唱至今。
扩展资料:
《醉打金枝》是晋剧著名传统作品,晋剧特色:
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并有新剧仄出。
在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醉打金枝
这位公主的名字没有确切的传下来,但是她的封号:升平公主,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婚姻故事,被好事的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
不过,真正的“打金枝”是怎样的过程呢?
升平公主的公爹,是唐朝中期最著名的大将军郭子仪。郭子仪战功赫赫,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重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将他封为国公,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此后朝政变迁,郭子仪经历三起三落,总能逢凶化吉,最后晋封“汾阳王”,并获唐代宗颁发“铁券”,立誓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处分加罪于他。为了表示诚意,代宗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郭暧因此受封为侯爵。郭家的荣贵,至此已算是一个高峰……
十大酒局之第十: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这个郭暧为天下所有惧内男人出了口恶气。俗话说,小夫妻打架不记仇。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儿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从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飞。这升平公主从此变得贤淑无比,有不少世人称赞的事迹流传下来。仔细思量,要不是那场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顿老拳,怎会有这样欢天喜地的大结局?我们要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拳头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议衮衮诸公,家中若有河东狮吼,不妨领贵夫人去老舍茶馆看场京戏《打金枝》,当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锅头壮行。
有“四海鼎沸”这个成语典故
出处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释义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希望能帮助到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