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 · 祸起萧墙( huò qǐ xiāo qiáng ) 【释 义】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
【出 处】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
(《民国演义》第八十回)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 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典 故】 孔子教训他的两个学生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政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
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
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 “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
看了你的提问,也很想知悉,故在网上搜到一下一文,共欣赏。
"吝"和"啬"不是同一个概念---- 江渚渔樵
“吝”和“啬”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单词,当它们叠加在一起时就成了吝啬,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小气。说到吝啬,人们就会想起《儒林外史》里面的严监生,临终前还举着两根指头,提醒家人点灯用两根灯草太费油,他会死不瞑目。但把他的这一举动解释为节俭也未尚不可。有一个比严监生更为吝啬的财主,他逼着儿子学盲文,儿子说,我眼睛好好的学什么盲文?财主说,要是你学会了盲文,晚上看书就不用点灯了。严监生若和这个财主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个财主应该说有点经济头脑,他节省灯油,不是靠简单的降低耗油的办法来实现。学盲文可以不用点灯,这个思路简直就是一项节油技术的全新开发理念。所以他的吝啬也可以说成是精明,但他的精明已经过了头,因为他只计算了学盲文可以不用点灯,可以节省灯油,却没有计算盲文书籍比普通书籍要贵得多。
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辽宁某市一家大酒店,筹办十周年店庆,他们想把这次活动搞成一个慈善助学的义举。这个创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于是他们邀请了市里的社会名流,以及20多家著名企业的老总,免费入住酒店参加店庆。店方为这些特邀贵宾准备了豪华套房,店方估计单就住宿费用这一项就可以为贵宾们节省两三万。这些平时在他们酒店一掷千金的款爷,出手一定阔绰,募捐收入不会低于10万。他们准备将这笔钱款全部用于捐资助学。可万万没想到活动结束时,酒店收到的捐款才240元,这些大款把这次活动当成了一次免费招待。在他们想来,他们是店方的特邀嘉宾,住店自然是免费的,至于捐资助学,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原来都是些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们的行为恐怕不能算作节俭,也谈不上精明。他们是吝啬,是十足的吝啬,这里的吝啬已不是单单的小气了。
若将吝啬两字分开解读,吝是贪鄙之意,《严氏家训》中说:“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啬则表示节俭,《老子》59章中有“治人事天,莫若啬。”此地的啬含有爱惜、养护、节省的意思。如果我们把上述故事中的财主和严监生看作“啬”,那么参加店庆的款爷就是“吝”了。显然这样的人,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们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更没有理由相信,靠他们的贪鄙,能让企业走出国门,能经受得住世界市场经济的考验。
无疑发展经济依然是我们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意识就是节俭,就是老子所说的“治人事天,莫若啬”。这句话若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爱惜和节俭。”这和我们党在十八大中提出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无独有偶,经济这个词在英语中是economy,而economy也可解释为节约、节省。可见节俭和发展经济密切相关。也就如老所子说:“夫唯啬,是以早服,(此处的服是准备的意思)早服谓之重积德(此地的重是不断的意思),……是为根深柢固,长生久视之道。”这意思是:“只有爱惜和节俭,才可以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不断地积德……才是根深柢固,长久生存之道。”
“啬”是老子的发展思想,它和我们现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一致的,节俭则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的生活原则,但节俭不等于小气,更不是贪鄙。这跟“吝”和“啬”不是同一概念一样。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而不考虑社会,像那些参加店庆的老总一样,在谋求个人欲望时,一掷千金,表现大气,而对待公益事业却事不关己,显得悭吝。
区别:
1、语态不同。
吝组成词语”不吝赐教“,指向人征求意见时用的客气话。
啬只是形容小气,没有相关的使用。
2、汉字本义不同。
吝,指顾惜,舍不得。
啬,甲骨文字形,象粮食收入谷仓形。“来”是小麦,“回”是仓库,指收获谷物。
3、意思不同。
吝,指爱惜过分,当耗费的舍不得耗费,该使用的舍不得使用。就是明明有这个东西,但就是不用。
啬,有馀不尽用之意。东西是足够用的,但是不全用掉,非得留着一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啬
集腋成裘的成语典故
墨子,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张举拔贤人,一定要打破等级制度,将尚贤真正落实在政治上。贤良之士是国家之宝,要治国,先要萃集精英、广纳贤士,因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里的水,不是从一个源头流下来的,价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积成的。狐狸虽不见有纯白者,然将一只只狐腋下的一小块纯白毛皮,聚集起来之后,便可缝制成一件纯白狐裘,轻柔难得,至为珍贵。所以墨子便用此来说明贤良之士的多寡,影响到国家的强弱兴衰,所以国君应该亲近人才,尊重人才,将人才聚集,并加以重用,国家才能强盛不衰。
后来「集腋成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积少成多。
用集腋成裘造句
1) 生命之树的绿意,由春的期待,夏的狂放,到秋的诚实,冬的淡泊,一叶、一叶地飘落;人生之书的页码,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页、一页地丰隆。
2) 每天改变一点点,我们的每一次小小的努力虽然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积土成山,集腋成裘”,量变的过程中必定会迎来质的飞跃。
3) 我们平日里只要多观察,时间久了,写作的素材也就自然集腋成裘了。
4) 哦!也许是吧!反正我一刻也没闲着,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积铢累寸,积少成多,积年累月的如此这样,就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了。
5) 第一次修炼霸体诀,已经初见了成效,虽然这些光点不是很多,每一种颜色的光点只有几十个而已,但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道理,陆青峰还是明白的。
6)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7)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蚂蚁多了也是肉。
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位于景德路274号,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为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其地本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
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占地约1000平方米。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硬山顶,明间立砷石,设抱框,置金刚腿,做断砌门,额枋挑门簪一对。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顶,明间前后设长窗,次间及稍间砌半墙,置短窗。础石均为青石素覆盆式,明间和次间廊柱、金柱、脊柱皆承以木。
享堂面阔三间15.02米,进深11界13.84米,高7.66米,硬山造。前设轩廊,檐枋下饰挂落,次间和梢间檐柱间安栏杆,廊东西两端粉墙辟砖细贡式门洞。前廊柱间装落地长窗,明间八扇,次间各六扇。各柱均承以覆盆式连磉青石础,明间金柱又于础上加置合盆式石。石础雕饰不统一,有缠枝花卉、莲荷婴戏、萱草双鹤、牡丹莲荷婴戏等,雕饰工细。梁架扁作。廊枋上置斗三升隔架科承。脊桁坐斗,缀山雾云,饰抱梁云,雕刻精细。后檐柱间,明间设长窗八扇,次间砌半墙,各置短窗六扇。
王鏊祠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头门虽已改为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明代遗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现为苏绣艺术博物馆址。 王鏊故居“惠和堂”位于苏州东山镇陆巷村,现存的“惠和堂”是一处明基清体大型群体厅堂建筑,其占地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共有厅、堂、楼、库、房等一百零四间,建筑面积约二千多平方米。其轩廊制作精细,用料粗壮,大部分为楠木制成;瓦、砖、梁、柱也均有与主人宰相身份相对应的雕绘图案。王鏊故居“怡老园”位于苏州市学士街内。
王鏊卒后葬东山梁家山,其墓前曾有唐寅手书的“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牌坊。现陆巷有“惠和堂”。“双进士坊”等遗址。
乌衣巷的典故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这里曾是东吴时期的禁卫军驻地,由于军士悉穿乌衣,由此得名乌衣营,后改乌衣巷。
第二种说法:东晋时期王谢两家居住于此,而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身份尊贵,所以得名乌衣巷。这种说法在南京民间广为流传。
第三种说法:来自南宋时编纂的《六朝事迹编类》,称刘禹锡诗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乃是误笔,原是“旧时王榭堂前燕”。南京曾有个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为业。海船失事,他误入乌衣国,娶妻生子。后来,王榭独自返回故乡南京,为了怀念乌衣国的时光,便将所住的巷子更名乌衣巷。
扩展资料: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纪念馆。历经千年的沧桑,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游人探访王谢华堂踪迹。
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方鸿渐留学回国了。
他是个没有用的人,在欧洲四年,转了三个学校,改了几回专业,生活散漫,学无所成。因为父亲和老丈人都伸手向他要学位证书,没有办法,只好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这么个子虚乌有大学的假博士学位。
他绝不愿意做这事,可是为了尽晚辈的孝心,搞份假文凭也是心安理得,只要今后自已决不以此招摇撞骗。他没有想到,老丈人已经将他的博士照片和游学履历大肆渲染地登在报刊上了,方鸿渐一下船,来到这个阔别4年又毫无变化的故土,便先见到这份报纸,不由得面红耳赤,十分难堪。
未婚妻和方鸿渐从未见过面,就撒手人寰。他蒙岳父大人资助得以负笈欧洲,所以回国后,先看望了岳父岳母,这才回到家乡见爹娘。
他刚进家门,小报记者便闻风而至,摄下了方博士西服革履的仪态,使他成了县里大名鼎鼎的人物,提亲者更是踏破门槛。方鸿渐不喜欢这些土里土气又打扮时髦的女孩们,爱情在他心中仍是一片空白的领域。
淞沪会战后,全国都不太平,方鸿渐又来到上海,在岳父的银行谋了份差事。在归国回来的法国邮轮上,方鸿渐曾和性感的鲍小姐有一夜风流,一夜过后,鲍小姐便冷落疏远了方鸿渐。
爱的失落,使方鸿渐觉得事事难遂人愿。春暖花开的时候,方鸿渐拜访了和自己一起留学归来的女博士苏文纨。
在苏文纨家,他结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她是个天真、直爽的大学生。
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倾心,堕入了情网,可是苏文纨喜欢方鸿渐。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的做作,但是他总不能狠下心来拒绝,怕伤害了苏小姐。
一次,方鸿渐打算请唐晓芙吃饭,为了师出有名,他同时请了苏文纨。可是苏文纨知道还有表妹在场,心中不快,就给方鸿渐打电话,称自己生病了,不能赴约。
她本来希望方鸿渐因为自己不能去,会将约会延期,谁想,方鸿渐只关心唐晓芙还能去否。苏文纨大为嫉妒,她语气酸酸地说,表妹当然去了。
随后,她给表妹打电话,让表妹也推掉这次约会。唐晓芙却赌气见了方鸿渐,她相信自己不会爱上方鸿渐,爱情不能来的这么容易。
苏文纨故意让自己的爱慕者赵辛楣见到方鸿渐。赵辛楣一来,苏文纨对方鸿渐的称呼立刻由“方先生”改为“鸿渐”。
方鸿渐明白了苏文纨的把戏,可赵辛楣见苏文纨对方鸿渐的称呼这么亲热,便妒火中烧,他一来就不断地攻击方鸿渐。伶牙俐齿的方鸿渐不愿意还击,处处退让着。
方鸿渐更加迷恋起唐晓芙。苏文纨对方鸿渐绝望后,就来拆散唐晓芙和方鸿渐的爱情。
她添油加醋地把方鸿渐在船上和鲍小姐的风流韵事以及他已有妻室的事都告诉了唐晓芙。唐晓芙伤心欲绝,她怒斥方鸿渐。
羞愧难耐的方鸿渐说不出话来,只好默默离去。爱情在他的心里死去了。
苏文纨也没有嫁给赵辛楣,而是嫁给了诗人曹元朗。赵辛楣和方鸿渐反而成了朋友。
岳母对方鸿渐的态度转变了,现在说女儿是方鸿渐给克死的。方鸿渐一怒之下,辞去银行职务,和赵辛楣一起去三闾大学任教。
国内烽烟四起,局势动荡不安,所以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和他们同行的还有几个人,一个是李梅亭,他要去当中文系的系主任。
另一个女孩叫孙柔嘉,她才大学毕业,因为和赵辛楣有一些关系,所以在赵辛楣的介绍下,也到三闾大学任教。李梅亭带了几个大的箱子,给旅途增添了许多的麻烦,后来方鸿渐才知道,箱子里面装的是走私货。
孙柔嘉很懂事也温顺,还懂得照顾别人。下雨的时候,李梅亭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伞,孙柔嘉就把自己的阳伞借给李梅亭用,结果雨伞脱了色,把李梅亭的衣服染得五颜六色。
来到旅馆,李梅亭只顾整理自己的衣服,只有方鸿渐关心孙柔嘉,叫来店伙计拿去雨伞烤干。赵辛楣警告方鸿渐不要堕入情网。
方鸿渐失恋的心一直没有平息,他只是不忍心看孙柔嘉一个女孩孤身在外,无依无靠,才给了她一点关心。可赵辛楣开玩笑说,鸿渐这一念温柔,已经播下了情种。
他警告方鸿渐说,别小看孙柔嘉,她可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她极富有心机。万没有想到,三闾大学这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是非之地,里面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方鸿渐一来就深为失望。李梅亭的系主任的位置让有着政治背景的汪处厚抢走了,作为补偿,校长高松年用校资买了李梅亭带来的私货。
方鸿渐的教授头衔也给剥夺了,高松年只让他做了副教授。方鸿渐给学校开来的简历中没有写明自己的学历,他不愿意欺骗校方,所以,人家给自己的一个副教授当,方鸿渐还不得不感谢高松年。
三闾大学最有地位的是历史系主任韩学愈。他娶了个白俄人做太太,却谎称是美国人。
他称自己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作品,这点唬住了高松年。高松年信以为真,他绝想不到韩学愈有胆量撒谎,由于学校一时找不到韩学愈所说的外国刊物,韩学愈的谎言就一直没有揭穿。
可是,方鸿渐来到这里,对韩学愈构成了威胁。原来,韩学愈的学历也是那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
方鸿渐知根知底。好在韩学愈十分沉着,当方鸿渐试探他,问起这所大学的来历时,他说,这是美国最有名的大学。
外面流传的一些假学历是骗子们打着这所大学名义进行诈骗。他一时遮掩过去,可心中着实害怕,就使计挑唆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