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
一梦醒天下;一梦迷天下。 梦醒之后去哪? 借钱。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物》) 庄周子去借钱,人家给他开了空头支票,他很是不爽,于是打了一个千古绝妙的比喻,同时也留下一个闻名千古的成语典故——涸辙之鲋。
庄子那时,毕竟还没有嘉德拍卖行,有也不会拍卖那只蝴蝶。所以,庄子不但做不了“文化财主”,或“哲学财主”,连饭钱也没了,所以,只好去借钱。
庄子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形象,其他地方也有零星记述: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山木》) “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列御寇》) 前面那个形象,与其说是哲学家,倒不如说更像“狗屠”,还是那种忒破落的“狗屠”。
后面那句话的意思是:穷街烂巷,面黄肌瘦,脖梗细长,蹲在地上织草鞋。 这形象,怎么看,都惨了点。
哲学是贫困的必然么? 从《庄子》书中看,庄子一生,说得上能带来经济收入的正当职业,只有两个:织草鞋和收弟子。织草鞋的经济效益不难想象,否则刘备也不用去剿“黄巾”了。
收弟子,照理说,从古至今,都是桩不错的买卖(收女弟子还有额外的收益),你看人家孔子,弟子三千,每人交十块钱,或一块干肉,那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至少是衣食不愁。墨子收弟子,当上了老大,兼“工党”领袖,情况也不错,缺钱用时,就有人送过来。
(《墨子·耕柱》)孟子人家自己有本事,不用巴望弟子的奉养。庄子就不行了。
孔子、墨子、孟子教的,都是实用型知识,所以弟子众多、云集,你庄子成天谈虚说玄,这也能换钱?弟子稀少,也就顺理成章。不过话说回来,庄子谈虚说玄,弟子的整体数量,固然少,但一旦有人愿意拜师,那这人,十有八九,倒有可能是个有钱人,富贵人。
谈虚说玄,穷人是玩不起的,但一朝有了钱,梵高的油画,宋元的古董,也就想咂摸咂摸了。郭沫若猜魏牟也是庄周的弟子,这魏牟,就不是一般有钱的人,他是中山国的王子。
我想,庄周能在贫穷中活到80多岁,还能悠哉游哉地沉思、冥想、遨游,一定不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逍遥游》)可以撑得下来的。一定有人时不时地“借钱”给他,才能至少写出《庄子》内七篇。
如果把目光稍稍放远一点,我们能想到,看到,庄子的时代,至少在庄子年青的时候,应该是个不错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社会。那正是战国借助新型生产工具和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趋向高潮的顶峰之时。
战争的浪潮,总是要稍稍后滞于经济的极度繁荣,或衰败。而且,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与影响,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击即溃,甚至也不是单元、单向的(不是有发“国难财”的么)。
事实上,庄子之时,繁华景象无处不在。别的不说,单在庄子的祖国,宋国,就有一个类似今日广州、深圳的超级商业城市:定陶。
在当时的各国,定陶是数一数二的商业之都。数次跨国战争的焦点目标,其中就有它。
而庄子所在蒙地,跟定陶紧相毗邻,当时的交通状况,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而宋国因为地处中原枢纽,在地理位置上,更是“九国通衢”,四通八达应该与此有关。
“关税”,成为宋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孟子》中著名的“偷鸡贼”比喻,就是针对宋国的税收而言的。
郭沫若说,如果庄子愿意去齐国的稷下学宫,凭他的才华,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加入到“不治而议”的行列。(《十批判书 庄子的批判》)其实,何须跑到齐国,如果庄子真是个想弄钱,能弄钱,想过好日子的人,他只要抬腿去相邻不远的定陶,就一定能找到个不错的经济位子。
——至少,吃饭不成问题。何至于要“穷闾隘巷,困窘织屦”,何至于要头天启程,去跟人“贷粟”。
一、庄子梦蝶
有一次,庄子睡觉时做了个梦。庄子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十分惬意地飞翔。醒来之后,他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甚至不知道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李煜曾有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二、知鱼之乐者,庄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每个人的生活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也不一样。这句话出自一个故事:庄子和惠子在桥上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为何还问我?”后来就有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三、如龟般,自由自在
楚王一直想聘庄子辅助他,可庄子喜爱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次庄子在钓鱼,来了两位大臣想邀请庄子去朝廷处理国家大事,为君王分忧。庄子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非常喜爱这只乌龟,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上。请问二位大夫,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后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大夫说:“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四、视权力如腐鼠
庄子有位好朋友叫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有一次庄子去拜访惠子,惠子很慌恐。他怕庄子取代自己的位置,再三阻止庄子。庄子很淡定的拜见惠子说:“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难道你也想用梁国吓我,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名利富贵,还有很多更加珍贵的东西。”
五、无用之才也有大用之处
有一次,庄子跟弟子游玩,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没人伐。庄子问伐木的人:怎么没人砍这棵树,伐木者跟庄子说:“这棵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没什么价值。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做门窗,则脂液不干;庄子听后,笑了笑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
六、匠石运斤
惠子去世之后,庄子去送葬,讲起了惠子的故事:“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那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后来,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也要尝试,便找了那位石匠,而那位石匠说:可以跟我搭配的伙伴已经去世了,我也无心再去做这件事情。”“自从惠子离世后,我也没有辩论的人了,也有没有跟我匹敌的对手了!”
庄周梦蝶。
一梦醒天下;一梦迷天下。 梦醒之后去哪? 借钱。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物》) 庄周子去借钱,人家给他开了空头支票,他很是不爽,于是打了一个千古绝妙的比喻,同时也留下一个闻名千古的成语典故——涸辙之鲋。
庄子那时,毕竟还没有嘉德拍卖行,有也不会拍卖那只蝴蝶。所以,庄子不但做不了“文化财主”,或“哲学财主”,连饭钱也没了,所以,只好去借钱。
庄子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形象,其他地方也有零星记述: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山木》) “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列御寇》) 前面那个形象,与其说是哲学家,倒不如说更像“狗屠”,还是那种忒破落的“狗屠”。
后面那句话的意思是:穷街烂巷,面黄肌瘦,脖梗细长,蹲在地上织草鞋。 这形象,怎么看,都惨了点。
哲学是贫困的必然么? 从《庄子》书中看,庄子一生,说得上能带来经济收入的正当职业,只有两个:织草鞋和收弟子。织草鞋的经济效益不难想象,否则刘备也不用去剿“黄巾”了。
收弟子,照理说,从古至今,都是桩不错的买卖(收女弟子还有额外的收益),你看人家孔子,弟子三千,每人交十块钱,或一块干肉,那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至少是衣食不愁。墨子收弟子,当上了老大,兼“工党”领袖,情况也不错,缺钱用时,就有人送过来。
(《墨子·耕柱》)孟子人家自己有本事,不用巴望弟子的奉养。庄子就不行了。
孔子、墨子、孟子教的,都是实用型知识,所以弟子众多、云集,你庄子成天谈虚说玄,这也能换钱?弟子稀少,也就顺理成章。不过话说回来,庄子谈虚说玄,弟子的整体数量,固然少,但一旦有人愿意拜师,那这人,十有八九,倒有可能是个有钱人,富贵人。
谈虚说玄,穷人是玩不起的,但一朝有了钱,梵高的油画,宋元的古董,也就想咂摸咂摸了。郭沫若猜魏牟也是庄周的弟子,这魏牟,就不是一般有钱的人,他是中山国的王子。
我想,庄周能在贫穷中活到80多岁,还能悠哉游哉地沉思、冥想、遨游,一定不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逍遥游》)可以撑得下来的。一定有人时不时地“借钱”给他,才能至少写出《庄子》内七篇。
如果把目光稍稍放远一点,我们能想到,看到,庄子的时代,至少在庄子年青的时候,应该是个不错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社会。那正是战国借助新型生产工具和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趋向高潮的顶峰之时。
战争的浪潮,总是要稍稍后滞于经济的极度繁荣,或衰败。而且,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与影响,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击即溃,甚至也不是单元、单向的(不是有发“国难财”的么)。
事实上,庄子之时,繁华景象无处不在。别的不说,单在庄子的祖国,宋国,就有一个类似今日广州、深圳的超级商业城市:定陶。
在当时的各国,定陶是数一数二的商业之都。数次跨国战争的焦点目标,其中就有它。
而庄子所在蒙地,跟定陶紧相毗邻,当时的交通状况,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而宋国因为地处中原枢纽,在地理位置上,更是“九国通衢”,四通八达应该与此有关。
“关税”,成为宋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孟子》中著名的“偷鸡贼”比喻,就是针对宋国的税收而言的。
郭沫若说,如果庄子愿意去齐国的稷下学宫,凭他的才华,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加入到“不治而议”的行列。(《十批判书 庄子的批判》)其实,何须跑到齐国,如果庄子真是个想弄钱,能弄钱,想过好日子的人,他只要抬腿去相邻不远的定陶,就一定能找到个不错的经济位子。
——至少,吃饭不成问题。何至于要“穷闾隘巷,困窘织屦”,何至于要头天启程,去跟人“贷粟”。
读庄子,最容易为庄子的表达形式所迷惑,其文字汪洋恣肆,意境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高迈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但对于庄子所表达的思想,则人感觉“身临大海,望洋兴叹”,又如“深入宝山,空手而归”,往往不得要领。
实庄子表达的思想正是最日常、最生活化的哲理。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庄子所主张的“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做事,运水搬柴,着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如果说《论语》是积极入世的政治哲学,那么《庄子》则是心灵超脱的生命哲学。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讲的则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道理。儒家讲的是“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其理想是“甘为天子臣,敢为帝王师”,而道家却立志“不作帝王师,不为肉食谋”,其理想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1. 此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 此句解释为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古诗鉴赏
1.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2.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cn/200406/ca426681.htm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
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
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拼杀。
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
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
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
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
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
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
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
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
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
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
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
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
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
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
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
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
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参考资料: .cn/200406/ca426681.htm 道家的超脱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却吃惊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按着节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兴地批评他:“你不但不哭,居然还这麽做?”庄子回答说,他并非没有悲伤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为什麽还要哭呢?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
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是一样的。
读庄子,最容易为庄子的表达形式所迷惑,其文字汪洋恣肆,意境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高迈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但对于庄子所表达的思想,则人感觉“身临大海,望洋兴叹”,又如“深入宝山,空手而归”,往往不得要领。
实庄子表达的思想正是最日常、最生活化的哲理。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
庄子所主张的“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
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做事,运水搬柴,着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如果说《论语》是积极入世的政治哲学,那么《庄子》则是心灵超脱的生命哲学。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讲的则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道理。儒家讲的是“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其理想是“甘为天子臣,敢为帝王师”,而道家却立志“不作帝王师,不为肉食谋”,其理想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河伯到了海边:“望洋向若而叹”。
释义: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朝三暮四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释义:原指仅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后指变化无常。
薪火相传 出处:《庄子·养生主》 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释义: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
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探骊得珠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释义:原指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后演变为善于抓住要点。
越俎代疱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疱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释义: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螳臂当车 出处:《庄子·人间世》 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处:《庄子·山木》 原文:“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释义: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屠龙之技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释义: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以强凌弱 出处:《庄子·盗跖》 原文:“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释义: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运斤成风 出处:《庄子·徐无鬼》 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万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释义: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周梦蝶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昔日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释义: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亦真亦幻。
捉襟见肘 出处:《庄子·让王》 原文:“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释义: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