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在西江流域、粤港澳流传甚广,有功于国、有德于民,以“利泽天下”为最高理想,受万民敬仰的龙母;唐有广西第一名进士李尧臣(唐太宗赐其里门为“登俊”);五代有志气高洁的诗人陆蟾;宋代有被仁宗皇帝赐名“明教大师”的中国著名高僧契嵩、“三元及第”状元冯京;官至国子监祭酒的李用谦、李奉政叔侄,明代喻汉兄弟第次登科,明末民族英雄、爱国名将、军事家、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督师袁崇焕;清代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四王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著名诗人苏时学;现代有抗日名将石化龙、革命骁将解放军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史志学家、原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莫乃群等。
其他名人足迹:汉代大将军马援、唐代大将军李靖、佛学大师鉴真、诗人宋之问,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辙、秦少游,明代主持编写《永东大典》的大学士解缙等文武官员、骚人墨客曾到过藤州,留下不少胜迹和诗词文翰。他们怀念藤州,歌颂藤州胜景,民风民俗,丰富了藤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引领了中原文化的南移,对南方的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县城曾有八贤祠贡奉唐朝大将军李靖,诗人李白、宋之问,北宋苏轼、苏辙,词人秦观,及书法家黄庭坚,南宋吏部尚书李光等经过藤县的名人。 藤县得浔江、绣江之秀,群山之灵,历来人才辈出。
据统计,自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创科举制度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在这1300多年的历史中,藤县曾先后出了状元 袁崇焕 1人,进士22人。
古代曾出了状元1名,进士22名,举人233名。 古代有在西江流域、粤港澳流传甚广,有功于国、有德于民,以“利泽天下”为最高理想,受万民敬仰的龙母;唐有广西第一名进士李尧臣(唐太宗赐其里门为“登俊”);五代有志气高洁的诗人陆蟾;宋代有被仁宗皇帝赐名“明教大师”的中国著名高僧契嵩、“三元及第”状元冯京;官至国子监祭酒的李用谦、李奉政叔侄,明代喻汉兄弟第次登科,明末民族英雄、爱国名将、军事家、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督师袁崇焕;清代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四王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著名诗人苏时学;现代有抗日名将石化龙、革命骁将解放军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史志学家、原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莫乃群等。
其他名人足迹:汉代大将军马援、唐代大将军李靖、佛学大师鉴真、诗人宋之问,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辙、秦少游,明代主持编写《永东大典》的大学士解缙等文武官员、骚人墨客曾到过藤州,留下不少胜迹和诗词文翰。他们怀念藤州,歌颂藤州胜景,民风民俗,丰富了藤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引领了中原文化的南移,对南方的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县城曾有八贤祠贡奉唐朝大将军李靖,诗人李白、宋之问,北宋苏轼、苏辙,词人秦观,及书法家黄庭坚,南宋吏部尚书李光等经过藤县的名人。
藤县方言比较单纯,全县通行粤语,称为藤县话。另有一些客家话点,零星分布在各乡镇,人数不多。
本志记录藤县话,以藤城(县城)为代表点。 1959年~1970年,集中县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搞泥塑展览,雕塑人像80多个,展出时间一年。1971~1990年举办创作学习班、座谈会25期637人次,时间229天。创作文学、美术、摄影、书法等作品1731篇(幅)。1972年组织作者106人到水库、电站厂矿、农村体验生活,创作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剧本、美术、摄影作品99篇件。1984年,征集全国各地书法作品400件,组织创作藤县风光水彩画10幅,在纪念袁崇焕诞辰400周年学术讨论会期向展出。1989~1990年在全县范围征集对联活动,共1500联。
文艺刊物有《藤县演唱材料》,32开,1957~1960年县文化馆编印,每年2期,期250~300册,分发农村俱乐部(文化室)。《紫藤》,16开,1978年县文化局创办,双月刊,1984年后改为不定期,1985年向全国公开发行100万册;1986~1990年内部发行,年1000册。个别乡镇民众自发组织诗联社,油印或铅印诗联分送社员。1986年,完成200万字的《藤县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牛歌志》三套集成。
柳宗元(773-819)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787-805)进士。历任校书郎、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后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境内)司马。元和十年(815),任柳州刺史。任期内关心人民疾苦,有释放债权、挖井、开荒、植树、造船、整修城墙街道、革除陋习、兴办文教等政绩,终于任所,故又称柳柳州。以文学擅名,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曹唐(生卒年不详)
晚唐诗人。字尧宾。临桂人。做过道士。大和年间还俗应科举,中进士。咸通年间,任使府从事(幕僚)。常遨游名山大川,寻仙访道。以诗擅名。其诗文格调高昂,凸现出远大抱负及积极用世的思想。现存作品以游仙诗居多,均以律诗绝句写成。《全唐诗》录其诗两卷共140余首。后人辑有《曹从事诗集》。
曹 邺(816~?) 晚唐诗人。字邺之。阳朔人。大中四年(850)登进士。历任齐州 (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书记、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使、吏部郎中等职。长于作诗,尤工五言古诗。诗作体恤民瘼,针砭时弊。著有《艺文志》、《经书题解》、《曹祠部集》。
悲剧。。。。暑假作业么。。
藤县没咋好写的。
藤县西江大桥
藤县西江大桥的建设,对开发藤城北岸,沟通藤县南北交通,发展藤县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是未来联接国道321线和南梧二级公路的纽带,对改善梧州市的交通构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写写河东广场也行 晚上有很多小吃店什么的。。还有那什么溜冰吧 N多小孩子玩的那种小车 圈东西那些啊 偶尔放个电影什么的
写夸点某事。。。 那水池写不写随你了。。
还有步行街等等
人情 那只能是好客 善良 互助了 。。。往好里写就得了 虽然不是那样(小声) 还有写写学校 风景优美校风学风那是一级棒师资优良学生平行良好老师温和可亲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人才
节日也可以写啊。。 端午就包粽子 冬至就汤鸡拜神
起屋 要一晚上牛角 死人了在自家门口请那些什么什么人唱一晚上的经
等等
东郭镇村庄名的由来
东郭前村 东郭中村 东郭后村:据明《观者堂》庙碑载:战国末期有个名叫东郭武雁的官员,携眷来此定居,后以复姓取名东郭村。后人口渐繁,村庄日趋扩大,于民国初年分三个村庄,以方位称前村、中村、后村,东离为三村总称。
西郭:据《陈氏族谱》载:明末陈氏祖,自晋来此定居。因立村于东郭村之西,又且相近,故取名为西郭村。
武楼:据《韩氏家谱》载:明末,韩氏三兄弟从山西洪洞迁来立村定居,曾一度称武楼。清道光年间(公元1982~1985年),又以韩姓改为韩庄,因重名,于1982年又复原称武楼。
马河:据李氏墓碑载:唐太宗时(公元227~640年)薛礼征东,曾路经此处,饮马于河边。后李氏来此定居。因名为马河。
牛皮岭:据王氏墓碑载:唐太宗时期(公元627~649年)薛礼征东曾路经此地,安营驻扎。因帐蓬都是牛皮制作的,后来王氏来此定居,因立村山岭之上,故取村名为牛皮岭。
白河:据陈氏家谱载: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白氏一家迁此定居,因立村于一条河沟旁,曾名为白沟河,建国后演变为白河。
西明 东明 前明 中明 后明 :据明朝嘉靖年间,村内《三官庙》碑载:明朝初期,黄姓一家自山西迁此立村。因待人各气,讲礼貌,曾称“明理村”。后为区分南部的明理村,一度改称东北朝。建国后因人口渐繁,村庄扩大,遂分东北明为二,即东北明,按方位简称西明、东明。
南部的明理村:据《三官庙》碑记载,明初刘氏从山西迁入定居。扣段、徐诸姓相继迁来,为区别北部明理村一度改称南明。建国后,因村大人繁,村分为三。按方位称后明、中明、前明。
田庄:据田氏墓碑载:明朝末期,田氏三史弟从邹县龙家庄迁此立地,以姓取村名为田庄。
京台:据郭氏族碑载: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郭氏一家先在此定居。为求农业丰收,生活美好,曾设台诵经,祭拜五谷初,后人繁盛,形成村庄,取村名为京台。
楼里:据吕氏族谱载: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张氏迁此立村。曾命名张家楼,至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张氏衰败,吕姓迁入,子孙繁盛,改称楼里。
大绪庄:据李庆余等人口传。明初,褚氏一家立村,曾名大褚。后赵、李等姓 陆续迁入,遂改村名为大绪庄,含陆续来之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