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这个典故说的是墨子。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墨子得到这个消息后,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去劝阻。到了楚国的郢都,墨子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不要攻打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看到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从此墨子以善于守御著名,后人便称善守者为“墨守”。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引证:明代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翻译:就像梁代钟嵘所著的《诗品》,辨体、明宗,本来不是墨守一家为准目标。
例句:他常常有新鲜的点子,是一个反对墨守成规的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因循守旧
解释: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读音:yīn xún shǒu jiù。
引证: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翻译:霍光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没有任何更新。
例句:现在是科技的时代了,因循守旧是行不通的。
2、故步自封
解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读音:gù bù zì fēng。
引证: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翻译:以前,有一个人向邯郸的人学习走路,还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态,却又忘记了原来自己的走路方式,于是只能爬着回去了。
引用:郭沫若《屈原》第一幕:“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例句:我们要进步,就绝不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
相传在唐朝宪宗元年(公元八零六年),陕西省某地突然出现了一个十分美貌的提篮子卖鱼少女。当地的少年见了,都争着想娶为妻子。于是少女就向所有的求婚者提出要求:『如果有人能在一夜之间背诵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我就嫁给他。』到了第二天清晨,能背诵普门品经的人竟有二十人之多。少女说我一个女子怎么能许配二十个人哪。于是少女给这二十个少年每人一部『金刚经』,说谁能在一夜之间背诵出,就嫁给谁。到了第二天清晨,又有十位少年能通顺地背诵『金刚经』。于是少女又给这十位少年每人一部七卷本的『法华经』,说如果有人能在三日内熟诵出七卷法华经,我就嫁给他。到了三日期限,只有一位姓马的少年能熟背法华经,于是提篮卖鱼的这位少女就答应嫁给这位马郎。马郎与提篮卖鱼少女按照当地的风俗,兴高采烈地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当众人把这对新婚夫妇送进洞房时,提篮卖鱼少女说自己身体感到有些不舒服,请马郎暂时出洞房,让她休息片刻。可是,未等参加婚礼的客人散去,这位新娘竟然死去了,而且眼看着少女的尸体就要腐烂了。于是只好立即将这少女埋葬了。
少女埋葬几天后,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老和尚,要求见马郎新娶的媳妇。马郎告诉老和尚说媳妇病故已经埋葬了。老和尚要求去看马郎媳妇的坟墓。于是马郎带老和尚到新媳妇的坟前,老和尚只用手中的锡杖,很快地就把坟拨开了,等到把棺材打开一看,里面根本没有少女的尸体,棺材内只有一块用黄金制成的锁子骨。老和尚用锡杖把黄金锁子骨挑起来,给围观的人群看,同时向众人宣扬佛法说:『你们陕西的习俗喜欢骑马射箭,骁勇好斗,只知崇尚武功,说明你们尚不知道世上还有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佛、佛法和僧侣三宝,是导人向善真理的化身,如果不明向善的真理,就会犯下孽障,产生种种的恶报。这位嫁给马郎的卖鱼少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菩萨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化、启迪明白向善的真理,普济众生,体现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威德。』老和尚说完这番话之后,就腾空飞去了。从此以后,陕西省信仰佛教的人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注音】wēn gù zhī xī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汉·班固《东都赋》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相近词】忆苦思甜
【反义词】数典忘祖
【成语例句】
◎ 温故知新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做事不忘初心的历史典故: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宰相,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鼻祖。《史记》记载:“伊尹作《咸有一德》”。成汤去世后,太子太丁已经先于成汤病逝,于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后卒,伊尹又将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年后中壬也去世。伊尹于是立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初期,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暴虐乱德,不遵守汤的法度。伊尹担心殷商基业毁在他手里,屡次劝说后,太甲“习与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触怒了伊尹,便将之放逐到桐宫,以便他在祖父汤的墓所居忧服丧、改过自新。伊尹申诰于王曰:“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检讨:“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厥初”指原来的“初心”。“图惟厥终”,图的就是始终如原来那样的“初心”。伊尹便将他迎了回来继续做王。商朝终于顺利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换,成就五百多年的基业。
不久之后,伊尹由于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的故邑。临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伊尹以夏亡商兴的这一历史巨变,阐述了过去的成功在于“咸有一德”,桀亡汤兴的原因就在于“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告诫太甲要不忘(爷爷成汤“一哉王心,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在大政方针上要“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应当“惟和惟一,任人唯贤才”。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克终厥德。上天“眷求一德”、“佑于一德”,人民“归于一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何谓初发心?它是我们踏入佛门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颗当仁不让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诚质朴的求法向道之愿。在佛门中,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初心。在纷扰变化的世界中,发心最真实;一切发心中,菩提心最稳固;相续的菩提心中,初发之心最珍贵。只要有了它,我们就能开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怀着这份初心,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同心同愿的人,一起穿越生死。
“如草之兰,如玉之堇。匪曰熏琢,成此芳绚。”出自《大藏经》之《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 》。
典故
《大藏经》中收有南朝宋慧琳的《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一文,该文系纪念竺道生法师生平之作。元嘉十一年冬十月庚子日,道生法师卒于庐山后,笔者为表示哀悼,写出了《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这篇叙述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在文中,作者称竺道生法师“如草之兰,如玉之瑾, 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其意即其就像兰草、瑾玉一样,不要说什么熏香雕刻了,自然成就了它们芳香与绚烂。
《大藏经》之《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 》是南朝释慧琳叙述道生法师生平所写。
竺道生法师本姓魏,徐州人,自幼聪颖。道生既天资聪慧,思睡敏捷,十五岁便开始登座讲法,解经析义,能言善辩,甚而当时的一些著名的僧人和上大夫,也不能不在他面前感到思虑枯竭,言辞匮乏,从而甘拜下风。加之,道生性情静穆而刚烈,又脾气随和,喜奖掖他人,所以声望日益提高。但一个人太卓异突出,易为人所嫉;性格太刚正,亦难为人所容。道生法师的一些学说被佛教界一些拘守教条的人士指斥为邪说、异端,以致被遗出南京。作者拟《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一文,即为之表达鸣不平之意。
《劈棺惊梦》没有具体的典故,《劈棺惊梦》是根据《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改写而成的。
《劈棺惊梦》是由古代佛教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改写的,主要讲述的是庄周娶年轻美貌的田氏为妻,二人同茅舍、共寒烛两余载。
庄周忙于修道,田氏基本上大门不出地照顾其起居生活,除此之外二人便无凡间夫妻生活。于是庄周利用假死将错就错的试验妻子忠诚度的故事。
扩展资料:
《劈棺惊梦》中的庄周也就是道家里的庄子,他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妻人,但他平常时潜心修道,过的也是粗茶淡饭的生活,他妻子也就只有穿着朴素的衣着。
一次他妻子摘了朵花来戴,庄周还训斥了她,说:花本来是有生命的,而摘了花也就是杀了生了。一天,庄周终于得道了。
他很高兴,就在外面去走了一圈。这时他看到一个寡妇在扇她丈夫的新坟,庄周很奇怪就问她为什么。她说,他丈夫在世时,说过如果他死了,在坟头没干之前,她就不能再嫁。
她为了早点改嫁,没办法,只能来扇他的坟头,希望它早点干。当时庄周就略施法术,坟头很快就干了。那寡妇高高兴兴的道谢而去了。
那寡妇走了之后,庄周心里就忐忑起来。一来修道多年,冷落了妻子。二来万一自己死了,曾经信誓旦旦的妻子,会不会也希望自己的坟头早些干,好快点改嫁呢。
这样的念头一起,庄周再也不能平静下来。他决定试一试他妻子。回到家,他就突然死了。他妻子很伤心。连夜把他装棺材里,在灵堂哭泣。
这时,庄周化身,变成一个王孙公子,很是高大英骏,满腹经纶,说是庄周身前的好友,前来祭拜。庄周死后到下葬这段时间,那王孙公子就住在他家,对他妻子百般试好。
庄周还没下葬,那王孙公子突然说头痛。周庄妻子就问有什么方法。那王孙公子说:我这病没得医的,每次头痛只有吃死人的脑髓热酒吞服才能好。
庄周妻子犹豫了。一边是自己刚死去的丈夫,一边是自己刚认识的情人,一边的丈夫已经死了,而另一边又必须吃自己丈夫的脑髓才能活下来。
情急之下庄周妻子,拿起斧头,冲到丈夫的棺材前,狠狠的劈了下去。同时庄周妻子也晕倒了,整个世界一下清静了。
王孙公子消失了,庄周也醒来了,整个事件就像做了一个梦,那狠狠的一斧子,把所有人劈醒了,庄周的妻子,仿佛受了一个莫大的嘲弄,心如死灰般自杀了。庄周也看破红尘,云游四海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劈棺惊梦
汉代刘向撰写的笔记小说《列仙传》里,有一篇十分知名的作品《萧史》,讲的是秦穆公小女弄玉和音乐人萧史的故事。
传说萧史吹箫的时候,那婉转悠扬的箫声能够招来远处的孔雀白鹤。 弄玉酷爱箫乐,对于能够将一管短箫吹奏得出神入化的萧史,心仪已久。
秦穆公明白宝贝女儿的心意,便把她许配给萧史,并专门为小夫妻建造了一座凤台,让箫声引得飞来的凤凰有了歇脚的场所。终于有一天,这对和谐美满的夫妻在嘹亮的仙乐中双双跨上凤凰,一齐去做了仙人。
这则充满浪漫神话色彩的故事竟对后世产生了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约一千六七百年后,北宋末年,一位名震古今、让多少须眉汗颜的女词人横空出世,写下名篇——《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1.金猊(ní):狮形铜香炉。2.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3.宝奁(liá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者:通这。
4.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5.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评析]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
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
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
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
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
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
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
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
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
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