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六百里典故(古代商于之地六百里是什么意思)

六百里典故(古代商于之地六百里是什么意思)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20 00:58 浏览:11 次

1.古代商于之地六百里是什么意思

商於,本义是古代秦楚边境的地域名称,张仪使楚之后则有了其他含义,详细如下:

“商於”一开始只是一条古代商道的简称,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该古道起点在陕西省商洛市(古时称“商州”)最终抵达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古时是武关附近的“於”地),道路全长约六百里。所以“六百里商於”就是这么来的(它并非是说方圆600里,而是指这600里长的道路,其经过的所涵盖的广大边疆土地)。

秦国派张仪欺骗楚怀王,谎称将“商”“於”合称的那大片边疆土地用来交换楚国利益,然后又出尔反尔,最终使楚怀王客死他乡,从此它成为了一个著名典故。而“商於之地”也就变成了一个代名词,从秦楚边疆的大片土地而引申一变,成为了“计谋”“诈术”的代称。之后,被人们广泛应用,反而失去了本义。

2.古代诗词中六里一词有何典故

《史记》卷七十《张 仪列传》:

(张)仪说楚王曰:大 王诚能听臣,闭关绝于齐,臣请献商於(秦地名)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 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 计无便此者楚王大悦而许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张 仪至秦,……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 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 怒,发兵而攻秦。”唐•罗隐《武牢关》:“楚人曾此限封疆,不见清阴六 里长。”武牢关在商於地区,作者过武牢关,句中有“六里”为点明地址。

3.八百里加急有什么典故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鸡鸣驿是现存最完整的古驿城)

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 转自铁血社区

4.古代诗词中六里一词有何典故

据《史记》卷七十《张 仪列传》载(张)仪说楚王曰:大 王诚能听臣,闭关绝于齐,臣请献商於(秦地名)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 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 计无便此者楚王大悦而许之。

……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张 仪至秦,……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

楚使者 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 怒,发兵而攻秦。”

唐•罗隐《武牢关》:“楚人曾此限封疆,不见清阴六 里长。”武牢关在商於地区,作者过武牢关,句中有“六里”为点明地址。

5.三河六百里打一个数字

答:9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典故: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

山河六百里,门下三千客,驷马难追回,打三个数字

答:600、3000、4

山河六百里,门下三千客,驷马难追回,各打一个数字?

答:6.3.4.

山河六百里,门下三千客。驷马难追回。猜什么数字?

答:13

六百里典故

相关推荐:
  • 桐的历史典故(桐叶封虞的典故)
  • 母舅典故(关于郑堂的故事)
  • 军旗(军棋的传说)
  • 阮瑀(建安七子的经典故事)
  • 闻风典故出自(闻风二字出于哪里)
上一篇:感动校园作文600(以感动校园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左右) 下一篇:创业创新创优意见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万里长城典故(万里长城的传说故事)
儿童故事经典故事(三分钟童话故事大全)
《大学》典故(出自《大学》里的典故,或成语)
春节人物典故(跪求春节习俗,由来,人物故事)
邯郸文化典故(邯郸有哪些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5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