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新野:正史并无此事。只在《三国演义》中
曹仁领兵到,教且夺新野城歇马。军士至城下时,只见四门大开。曹兵突人,并无阻当,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城了。曹洪曰:“此是势孤计穷,故尽带百姓逃窜去了。我军权且在城安歇,来日平明进兵。”此时各军走乏,都已饥饿,皆去夺房造饭。曹仁、曹洪就在衙内安歇。初更已后,狂风大作。守门军士飞报火起。曹仁曰:“此必军士造饭不小心,遗漏之火,不可自惊。”说犹未了,接连几次飞报,西、南、北三门皆火起。曹仁急令众将上马时,满县火起,上下通红。是夜之火,更胜前日博望烧屯之火。后人有诗叹曰:“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奔出东门。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刘封又引一军截杀一阵。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奔至白河边,喜得河水不甚深,人马都下河吃水:人相喧嚷,马尽嘶鸣。却说云长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黄昏时分,望见新野火起;至四更,忽听得下流头人喊马嘶,急令军士一齐掣起布袋,水势滔天,望下流冲去,曹军人马俱溺于水中,死者极多。曹仁引众将望水势慢处夺路而走。行到博陵渡口,只听喊声大起,一军拦路,当先大将,乃张飞也,大叫:“曹贼快来纳命!”曹军大惊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张飞赶来,接着玄德、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安排船只等候,遂一齐渡河,尽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将船筏放火烧毁。
关于新野建县时间与县名由来考 新野建县始于何时?明嘉靖《邓州志》、清康熙《新野县志》均记为西汉初年。查《河南省区县沿革简表》:秦置南阳耶, 辖县无新野。《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辖县三十六,始有新野县名。《历代地理沿革表》(光绪二十一年春二月广雅书局刊, 陈芳绩撰)注:新野为汉县,属南阳郡。《辞海》(1484页)新野条注:古县名。西汉置。 可见新野建县时间,在汉而不在秦, 确系无疑。但建于西汉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后查《史记》、《西汉会要》、《两汉博闻》、《元和郡县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史志典关于县名之由来,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经访问考查,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日: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一曰: 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 故以新野为名。(见民国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
一曰: 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 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 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 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
一曰: 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 称“蒸野”。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 西汉初新建为县时, 遂称新野。以上诸说,从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政治演变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属意析而缺乏实据,待再查再考。
新野之战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大败,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刘备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
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夜来时分,就被火烧了。
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两把火。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奔出东门。
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
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
岑彭 邓禹 阴丽华 邓绥 邓芝 庾曼倩 庾信 岑文本 岑参 马化龙 马之骐 马之骏 齐慎 马一山 马云卿 罗飞声 详细:新野名人一1、岑彭(?-35年),东汉初将领,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张楼村一带)人。
新莽时,为棘阳守长,绿林起义爆发,举义投诚,屡立战功,封为归德侯。刘纟寅遇害后,复为大司马朱鲔校尉,从鲔击杀王莽杨州牧李圣,定淮阳城,被荐为淮阳都尉,后迁任颖川太守。
继归刘秀,任刺奸大将军,转战河北,颇有战功。刘秀即帝位,任廷尉,行大将军事,积功封舞阴侯、征南大将军。
旋奉令入蜀击公孙述,直拔武阳,进驻成都附近。蜀刺客以诈降混入其军营,彭公不幸殉难。
汉光武帝刘秀甚为悲痛,后在凌云阁为功臣绘像时,将其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其子岑遵,封为细阳侯,次子岑淮为谷阳侯。
岑遵后又任屯骑校尉。遵死后,其子岑杞继任。
汉永初三年(公元116年),杞坐事失国,汉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汉安帝复封岑杞为细阳侯,顺帝时为光禄卿。岑杞死后,其子岑熙继任,娶汉安帝妹涅阳长公主为妻,为侍中、虎贲中郎将,精明能干,朝庭多称其能,迁升为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太守,大有政声。
当地人歌颂道:“我有积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警,足下生嫠。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
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岑熙死后,其子岑福继任,为朝庭黄门侍郎。2、邓禹(公元2~58年),字仲华,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 城郊乡李湖村)人。
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名列二十八宿之首 ,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次上朝,皇帝面南座北,大臣面北下跪,而邓禹却可以面向东立,不必跪拜皇帝。
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待遇面前,邓禹并不居功自傲,仅靠俸录养家糊口,让孩子自食其力, 以清正廉洁明哲保身,求得善终。这在宦海凶险的封建政治斗争中是难能可贵的。
邓禹少时在长安就学,聪敏好学,十三岁能背诵《诗经》,曾与刘秀为学友。王朗起兵反汉,刘秀自蓟至信都,命邓禹征集将士,得数千人,攻占乐阳,首立战功。
邓禹“长于推荐贤能,所举之人皆才干出众,才尽其职”。刘秀非常赏识邓禹识才、举才和用才的贤德,每任命和调整将领时,多听取他的意见。
征战中,邓禹与光武帝“谋划营帐之中,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为显著”。
邓禹率兵渡汾阴河,入夏阳,击败更始皇帝刘玄十万兵将。后封为梁侯、高密侯。
邓禹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刘秀赞扬他“极有忠孝之心”。邓禹还教子有方,不置产业。
公元56年,邓禹复任大司徒。显宗即位后,感其功高,拜为太傅。
公元58年病逝,谥元侯。显宗追念邓禹为开国勋臣,诏画像于南宫云台,为二十八宿之首。
汉云台二十八宿(将):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3、阴丽华(公元5~64年),东汉南阳新野(今新野县)人。汉光武帝刘秀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皇后。
阴丽华美貌出众,贤而有德,当地闻名。早年,刘秀在宛时即对其产生爱慕之心,曾立下誓言:“娶妻当得阴丽华。”
阴丽华雅性宽仁。刘秀即位后,欲立她为皇后,但阴丽华认为郭氏有子,家族显赫,有助于刘秀政权,力劝立郭氏为后,坚持不肯接受册封。
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公元41年,刘秀废郭后,立阴丽华为皇后,同时又封了阴丽华的儿子刘庄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明帝。
阴丽华为后期间,“性仁孝,多矜慈”。不干预朝政,悉心照料刘秀起居,劝刘秀爱惜民力,安抚百姓,同时注意训导后宫节俭,始终如一地追求简朴生活。
汉显宗(明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永平七年逝世,谥号光烈。
4、邓绥(81-121),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东汉和熹皇后邓绥(公元81年-121年),新野县人氏,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高密候邓禹之孙女,6岁读史书,12岁通《诗经》、《论语》,专志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家人号曰“诸生”,其才能为诸兄弟所不及。
其父邓训(时任护羌校尉)有疑难之事也常询问邓绥。她15岁应选入宫,16岁封为贵人。
因邓绥身材修长,姿容秀美,处事谨慎,善待下人,在后宫很有威信,深受和帝喜爱。因此,阴皇后对她十分嫉妒,扬言要除掉邓绥。
邓绥获此情报,向和帝哭诉,和帝于永安二十四年(102年)废杀阴后,立邓绥为皇后,绥终于如愿以偿。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时年27岁。
邓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但她知道后宫生有两个儿子寄养在民间。一个年龄大些,但体弱多病,不能继位;一个是新生婴儿,刚满百日。
她就立为皇帝,即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但毕竟年轻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可随招入宫议事。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殇帝夭折,邓绥定立清河王刘安为汉安帝,是年不足13岁,邓太后继续临朝。
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她牢记阴皇后的前车之鉴,摒弊扬善,不计前嫌,先后减免受阴皇后诛连。
岑彭 邓禹 阴丽华 邓绥 邓芝 庾曼倩 庾信 岑文本 岑参 马化龙 马之骐 马之骏 齐慎 马一山 马云卿 罗飞声详细:新野名人一1、岑彭(?-35年),东汉初将领,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张楼村一带)人。
新莽时,为棘阳守长,绿林起义爆发,举义投诚,屡立战功,封为归德侯。刘纟寅遇害后,复为大司马朱鲔校尉,从鲔击杀王莽杨州牧李圣,定淮阳城,被荐为淮阳都尉,后迁任颖川太守。
继归刘秀,任刺奸大将军,转战河北,颇有战功。刘秀即帝位,任廷尉,行大将军事,积功封舞阴侯、征南大将军。
旋奉令入蜀击公孙述,直拔武阳,进驻成都附近。蜀刺客以诈降混入其军营,彭公不幸殉难。
汉光武帝刘秀甚为悲痛,后在凌云阁为功臣绘像时,将其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其子岑遵,封为细阳侯,次子岑淮为谷阳侯。
岑遵后又任屯骑校尉。遵死后,其子岑杞继任。
汉永初三年(公元116年),杞坐事失国,汉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汉安帝复封岑杞为细阳侯,顺帝时为光禄卿。岑杞死后,其子岑熙继任,娶汉安帝妹涅阳长公主为妻,为侍中、虎贲中郎将,精明能干,朝庭多称其能,迁升为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太守,大有政声。
当地人歌颂道:“我有积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警,足下生嫠。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
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岑熙死后,其子岑福继任,为朝庭黄门侍郎。2、邓禹(公元2~58年),字仲华,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 城郊乡李湖村)人。
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名列二十八宿之首 ,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次上朝,皇帝面南座北,大臣面北下跪,而邓禹却可以面向东立,不必跪拜皇帝。
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待遇面前,邓禹并不居功自傲,仅靠俸录养家糊口,让孩子自食其力, 以清正廉洁明哲保身,求得善终。这在宦海凶险的封建政治斗争中是难能可贵的。
邓禹少时在长安就学,聪敏好学,十三岁能背诵《诗经》,曾与刘秀为学友。王朗起兵反汉,刘秀自蓟至信都,命邓禹征集将士,得数千人,攻占乐阳,首立战功。
邓禹“长于推荐贤能,所举之人皆才干出众,才尽其职”。刘秀非常赏识邓禹识才、举才和用才的贤德,每任命和调整将领时,多听取他的意见。
征战中,邓禹与光武帝“谋划营帐之中,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为显著”。
邓禹率兵渡汾阴河,入夏阳,击败更始皇帝刘玄十万兵将。后封为梁侯、高密侯。
邓禹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刘秀赞扬他“极有忠孝之心”。邓禹还教子有方,不置产业。
公元56年,邓禹复任大司徒。显宗即位后,感其功高,拜为太傅。
公元58年病逝,谥元侯。显宗追念邓禹为开国勋臣,诏画像于南宫云台,为二十八宿之首。
汉云台二十八宿(将):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3、阴丽华(公元5~64年),东汉南阳新野(今新野县)人。汉光武帝刘秀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皇后。
阴丽华美貌出众,贤而有德,当地闻名。早年,刘秀在宛时即对其产生爱慕之心,曾立下誓言:“娶妻当得阴丽华。”
阴丽华雅性宽仁。刘秀即位后,欲立她为皇后,但阴丽华认为郭氏有子,家族显赫,有助于刘秀政权,力劝立郭氏为后,坚持不肯接受册封。
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公元41年,刘秀废郭后,立阴丽华为皇后,同时又封了阴丽华的儿子刘庄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明帝。
阴丽华为后期间,“性仁孝,多矜慈”。不干预朝政,悉心照料刘秀起居,劝刘秀爱惜民力,安抚百姓,同时注意训导后宫节俭,始终如一地追求简朴生活。
汉显宗(明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永平七年逝世,谥号光烈。
4、邓绥(81-121),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东汉和熹皇后邓绥(公元81年-121年),新野县人氏,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高密候邓禹之孙女,6岁读史书,12岁通《诗经》、《论语》,专志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家人号曰“诸生”,其才能为诸兄弟所不及。
其父邓训(时任护羌校尉)有疑难之事也常询问邓绥。她15岁应选入宫,16岁封为贵人。
因邓绥身材修长,姿容秀美,处事谨慎,善待下人,在后宫很有威信,深受和帝喜爱。因此,阴皇后对她十分嫉妒,扬言要除掉邓绥。
邓绥获此情报,向和帝哭诉,和帝于永安二十四年(102年)废杀阴后,立邓绥为皇后,绥终于如愿以偿。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时年27岁。
邓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但她知道后宫生有两个儿子寄养在民间。一个年龄大些,但体弱多病,不能继位;一个是新生婴儿,刚满百日。
她就立为皇帝,即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但毕竟年轻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可随招入宫议事。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殇帝夭折,邓绥定立清河王刘安为汉安帝,是年不足13岁,邓太后继续临朝。
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她牢记阴皇后的前车之鉴,摒弊扬善,不计前嫌,先后减免受阴皇后诛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