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传说:文峰塔,百十年风雨浸袭,安然无恙。
传说铜顶铸成后,因重达数吨,安装困难,当地群众以土垒台,用木杠顺坡慢慢上橇,历时数月,感动鲁班,他乘一个风雨之夜,施神力将铜顶提了上去。自此,鲁班在文峰塔一带香火不绝,倍受尊敬。
日军入侵时,对塔顶垂涎,几度欲作军火原料,当地人民一面加紧保护,一面以鲁班故事吓唬鬼子,日军为了维持“王道乐土,歌舞升平”的虚假景象,慑于民愤,才改变计划,塔得以幸存。拓展资料:文峰塔,亦名文笔峰,又称凌云塔。
是应城市仅有的一座古塔,塔址位于湖北省应城市南郊四华里处的沙岗村。倚塔远眺,富水风光,尽收眼底。
文峰塔历经明、清多次毁于兵祸,至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重修建,保存至今。 20世纪90年代末,应城市委、市政府在此修建文峰塔公园,以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文峰塔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峰塔。
文峰山又名鲁卿山、秀山、神峰山,位于临沂市苍山县西北约30公里处,属尼山山系,东北西南走向,面积4.5平方公里,海拔234米,由石灰岩和变质岩构成,有“鲁南小泰山”之称。
山的东面有城村,是古国遗址,亦是孔子弟子曾参的家乡,西面有匡王村,相传为东汉时“凿壁偷光”刻苦自学而成名的匡衡故里。山上有春秋时期鲁大夫季文子墓和祠,故此山又名为鲁卿山。
山中路半山腰,有一园门,上题“文峰胜景”,即下庙之庙门,左右各有银杏树一株,均高20余米,粗数围。下庙为一建筑群,由三清殿、关帝庙、龙五庙等组成。
据出土石标记载,龙五庙始建于宋建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为游览胜地。庙址附近有泉自洞中流出,名龙泉,泉水甘美。
龙泉西侧有石阶直通上庙,沿途有许多松柏,皆出于峭壁缝隙中,其中著名的有“编思松”、“骑马松”等。上庙由季文子庙、三皇庙和三清观组成,现已倾坍。
由上庙上行半里许,便是山的绝顶玉皇阁旧址。由此近观山之东坡,白石皑皑,望之如雪,古琅琊八景之一的“神峰积雪”,即指此而言。
从主峰西行三公里,有一石壁嶙峋处,为古泉源寺旧址,称千佛崖,上有摩崖造像100余尊,其中20余尊尚完好,造像年代不可考,风格古拙,近似六朝时遗物。文峰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是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在主峰之巅,“银厂惨案烈士纪念馆”巍然屹立。苍山县烈士陵园,就坐落在此山脚下。
郑板桥有一副很有名气对联:“东邻文峰古塔,西近才子花洲”。那么“东邻文峰古塔”,这个文峰古塔在哪里?这个古塔就是兴化60年前拆毁的位于县城东部的第一名胜———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今郑板桥故居东南约120米(遗址目前是一块空地)。明朝中期,在兴化知县翁汝进(浙江宁波人)支持下,兴化籍处州府(今浙江丽水)知府李思敬及其弟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李思诚二人捐助资金,在由僧人寂宁创建的“法一轮一寺”大雄宝殿前空旷的庭院中,根据《周易》和《洛书九宫图》中的创意,构筑了一座三层宝塔,并将嘉靖皇帝赐给其父“状元宰相”李春芳的一条玉带安置在塔基地宫中,意在镇定文风命脉,“以承东方文明之象”,祝愿兴化莘莘学子在科甲中有更多人才出头冒尖“文运昌盛、峰巅崛起”,故取名为“文峰塔”。关于这座“文峰塔”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剧传文峰古塔挂的几条链子是风火铜做的,上面还有四个玉菩萨镇守四方。“风火铜”是什么东西呢?剧讲是铜勺、铜铲在锅碗上留下的铜吃到肚子里,排泄物提炼出来的,这就是风火铜,不怕风、不怕火。
有一年兴化刮起了龙卷风,宝塔周围的民房全部卷走,文峰塔毅然矗立。只有风火铜做的链子断了,就是因为有了这个风火铜链子,镇住了文峰古塔。抗日战争时期,小日本抢走了文峰古塔链子,这条链子至今还在日本长崎······1946年10月底,新四军解放兴化城,“文峰塔”因战事需要被拆毁。兴化文化部门最近将拿出方案重建文峰塔。
阜阳文峰塔位于安徽阜阳市中心干道颍州路文峰公园内(文峰公园因此得名)。
据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此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方,即巽方。《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乾角”。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记载: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疏去:“风既相随,无物不顺”。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
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该塔一些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阴阳鱼图案。这对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宝贵资料。总之,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水塔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安徽巢湖文峰塔位于安徽巢湖湖滨山顶, 山顶有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儿塔,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
当时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庐州知府严尔圭为应证此谣,主建该塔层,清光绪四年(1878年),洋务大臣李鸿章续建完工;塔身是条石垒而成,7层8角,共135级,51米;塔内砖雕佛像802尊,有李鸿章、刘铭传等所题石匾25幅;7级古塔凌虚,万波环迎,气势恢宏;登塔凭窗远眺,但见水天一色,惊涛拥雪,远山岚影飘渺,鸥鹜帆樯齐飞,令人逸兴遄飞,心旷神怡。塔内通道仅够1人上下。
却说李鸿章家乡有一吴姓的穷秀才,其虽无才品,但却善揣度人意。一日,他费尽周折见到李鸿章,便媚颜相告曰:“今大人操理国事,身边当多有家乡文才学士相侍才好。
庐州面巢湖,对姥山,而姥山,为吾庐文运所系,无人润色,既为山灵之憾,亦吾邦人之耻也。姥山因其突兀,气势不足,故民谚曰:‘姥山不尖势不足,庐州状元难得出。
’大人何不于姥山建一塔,以壮其势。前严公创修八年,始就三层严公去。
今吾辈尚在,努力为之,不逾年而可竣,事督工者,当与斯塔共垂不朽。大丈夫不得立功绝域,铭铜柱勒燕然,亦可藉湖山胜境发挥经纶。
……”云云。李鸿章听后觉甚有道理,便萌生在姥山建塔之愿望。
但其又不乐意将此事托付于一无名小辈。怎么办呢?经一番思考后,李请来另一家乡老臣吴毓芳,向其言及决定在姥山建文峰塔之心愿。
吴听后甚表赞同,并欣然按李的意思,领命建塔。待塔建成后,吴又征得李的同意,恭请刘铭传为塔题匾 。
题曰“中流一柱”,时在光绪庚辰春月。文峰塔建成后,虽使姥山收到增势壮景、添人文之胜效果,但始终未能应验“姥山宝塔尖复尖,庐州出状元”之谚。
故昔日庐州虽多举人、秀才,但就是久不见状元出。
历史
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始建。
宋、元、明、清均经重修。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为塔门楣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复修时改为七层。
1964年,安阳市人民政府又进行了较大的修整。
2001年,恢复部分建筑。
文峰塔背后的故事
中国的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主要用于供奉佛祖舍利或大德高僧灵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塔除了以上作用,也逐步成为古代一些城市或地区的风水建筑,荆门现存的三塔既有共同又各有不同作用,按照传统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东宝塔用于镇地域龙脉,月亮湖广场的白骨塔用于镇古城水口,文峰塔用于乞求一州文运昌盛,人民安泰。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三塔已成为历史人文景观,这里让我们去探索文峰塔背后被遗忘的故事。
文峰塔修建于公元1862年,距今143年。位置在荆门古城凤鸣门文庙和贡院西,与文庙和魁星阁左右呼应。《荆门直隶州志》载 “文峰塔在龙泉书院巽方,与东山塔遥对,同治元年绅土周瀚等创建,意取‘雷风相薄’为书院多士励也”。但是文峰塔门楣上的石刻落款却为“同治壬戌春,州牧牟嗣龙建”,可见,文峰塔名为牟嗣龙所建,事实上真正筹资建塔者当为晚清荆门名绅周瀚。根据州志和周氏后人周忠斌提供的周氏家谱记载,周瀚名周厚躬,号宝生,亦号瀛海,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周瀚为晚清布政史、三品封疆大臣周玉衡第五子,民间亦称“周五老爷”。周瀚37岁时(公元1856年)他的父亲和三哥周恩庆、四哥周炎在江西吉安平乱中战死。咸丰皇帝谕旨拨款为他父亲在现工商街原老文化馆院内建周贞恪公祠,并御文致祭,极尽殊荣。周瀚忧思父兄,从四川辞官回荆门守孝,从此淡泊名利,深居简出,不再入仕,并在九龙谷石婆望夫下结庐隐居。后经州牧请求,周瀚才出山负责操办团练维护城市治安,周瀚《长林营建记》和《团坊议》州志有载。周瀚热心公益事业,从1860-1863年间,筹资主持在凤鸣门外修文峰塔,于白云洞斯台上增建白云楼,这两处工程根据碑记同时动工,周氏家族捐资约百分之六十。笔者发现凡周瀚自己主持修建的工程皆不留本人题记。从遗留在龙泉中学白鹤亭上周瀚撰写的《景莱别墅记》中可以看出他不凡的文采和情操。
人世沧桑,短短的140年过去了,当年与文峰塔相配套的一些建筑毁于战乱人祸,也许由于文峰塔是石头的组合,石头的坚固才使它保留下来,然而今天的文峰塔并非昔日的文峰塔。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象山大道,文峰塔地处象山大道中轴线,本来是城市一道美丽厚重的历史文化景观,据说是有碍行车安全,文峰塔只好让位,向西移走约300米重建在现龙泉公园内,文峰塔的文物价值也就打了折扣。有识之士评曰“文物变成了无物”。我们不敢说这是愚昧之举,但是它总比彻底毁掉了的好。
“云汉昭回,文笔鸣凤”今天当我们漫步在龙泉公园,大概很少有人去看一眼文峰塔,然而“文峰塔”这个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每个荆门人的心中,但愿文峰塔佑福荆门文运昌盛,让荆门的明天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