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战兢兢
【拼音】: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求之不得
【拼音】: qiú zhī bù dé
【解释】: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出处】: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辗转反侧
【拼音】: zhǎn zhuǎn fǎn cè
【解释】: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窈窕淑女
【拼音】: yǎo tiǎo shū nǚ
【解释】: 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出处】: 《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君子好逑
【拼音】: jūn zǐ hào qiú
【解释】: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 《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伯夷叔齐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采摘薇菜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诗经》里的《采薇》: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开头四句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是名句。
鲁迅《故事新编》里的《采薇》:创作于1935年12月,故事取材于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小说《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齐和伯夷很明显是以他们为原型,不过鲁迅把他们用在小说中不是取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他们认为周攻入商灭了纣王是改了文王的规矩,便决定不吃周家的粮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后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饿死…… 同时还有一首歌也叫《采薇》 如果我的回答令您满意,请点击采纳。谢谢!。
《诗经》故事:在水一方(2006-12-04 09:56:24)转载 《诗经》有一首挺著名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还有几段,内容就是一直在找,可是总也找不到。伊人好像在与作者捉迷藏。
上大学时讲《诗经》,教授最推崇的就是这首《蒹葭》。不知为什么,那位嗓音有点尖细的女老师,可能是被诗中的季节所感染:秋天的早晨,芦苇在雾中苍茫着,小岛的四周有水波荡漾。
此刻,伊人出现了。伊人是男人是女人,我们并不知道;伊人在沙滩上还是芦苇丛中,我们也无法辨别,这也许正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意境。
琼瑶女士曾写过一本书叫《在水一方》,从她其它的作品里推测,也是受了古诗词的影响。借助这个魂,营造一个个缠绵悱侧的爱情故事。
正如他看到北京的公主坟这个地名,想象出了《还珠格格》这样一部哭哭闹闹的电视连续剧。 如果把伊人当成女人,秋人伊人当然是美的,但在水一方的伊人总有一些魅气,不然怎么老也找不到呢?相思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在水一方的伊人为我们创造了经典爱情。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包括爱人。在意识和物质的争斗中,意识在这里应该占绝对的上峰。
伊人也许并不存在,也许是早晨的水雾缭绕,看起来像个人,也许顶着芦花的芦苇们玉立成了人形。伊人只是瞬间一闪,被《蒹葭》的作者扑捉到了。
作者在干什么,背着手散步的公子?不是,肯定是正在收割芦苇的小伙子,他在一抬头的时候看到了伊人。他早晨起来有点迷迷瞪瞪,就让她母亲撵到苇塘里干活了。
看到伊人,索性扔下镰刀,开始找,从芦苇塘到沙滩,从水边到水的中央。 在水一方的伊人也许是个女妖,你正在相思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妖气,因为她牵着你的魂儿。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见不着的时候,一样“搔首踟蹰”。《诗经》里的美女也有主动约一个男人到城楼相见的,他们的约会地点太真实、太具体了,但其中的浪漫与在水一方的伊人有些相似。
美人送给了他一把红色的草,他说这草美的好怪呀,——因为这草来自美人手里。 几千年了,我们还能找得到那样约会的地方:水草丰美的地方,校园里的某个角落,商场门前。
伊人总是在前方,飘乎不定,无法选择,或者追也追不上。当我们的手指轻轻敲动键盘,与“小燕子”、“小帅哥”们聊天,我们并不敢与其真见面,因为我们知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起风了。 塘边,扑面而来的是弥漫的水雾,让眼前的一切变得难以捉摸。
薄阴的天气湿润的微风,让这个季节开始稍稍有些寒意。 时令一过白露,这寒意便不免日日加深,而我,却随了这扑面的雾迎面的风,蓦然想起那些似乎已经淡忘的往事,思绪便如了一道不曾上锁的藤箱,把曾经的过往慢慢翻腾出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该是宿命的安排吗? 家中那个大大的紫铜花瓶中,插着满满的芦苇,这芦苇已经一年多了,始终没有更换过。其实,仔细看了,那苇杆那芦花已经干枯得没有生机——然而却一直喜欢着它。
远古的时候,它是被称为蒹葭吗?那个在白露的季节与爱情有关的故事,它是主角吗? 在常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件极其普通的植物了,然而因了它的守望,因了它的执着,使这个飘逸的影子染上了几千年的美丽——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很多时候就想着,不看《诗经》也罢,那样也许会生活的更自在一些、更真实一些。
那样也许就不会让自己的思绪里染上别人写下的记忆。 在这份记忆中,竟然向往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样的简单随性、从容自在。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满塘的芦苇迎着风摇曳着。这样的植物该是著名的,因了它的名字——蒹葭。
水田间的千里沃野上,秋风肆意地吹着,雾在风中弥散了,却始终笼罩着一汪深情。 放纵着自己的骄傲、自己的任性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点一盏银灯,翻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习惯了这样的宁静和安详,然而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随性了,天地间总是一片浮华和矫情,即便头顶洒落的那点阳光,也似乎冰冷无情。 闭上眼睛,一片无垠的芦苇荡若隐若现,我撑着一叶小舟,在这水中飘摇着,夕阳西下的时候,远处的清笛声让这片芦苇安静下来,让苇荡中所有的生灵都在倾听,天空被渲染成朦胧温柔的琥珀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那清笛该是我的归依吗?我微笑着,这微笑却真的是从心中而起,满目的荣华抵不过一个千年的呼唤。 我想,我该是这样一个女子,随着风,随着雾……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时光如白驹过隙,岁月如歌声流逝,古老的隽言妙语留给人们的除了美丽就是叹息。
记得你曾说过,喜欢遥远的南方,喜欢那一波婉转如碧的春水,喜欢江南风景的清秀风雅,喜欢江南女子的柔媚可人,喜欢轻柔的吴侬软语。 然而,江南没有雪。
即便在秋风里,那满塘满溪的似雪如霜的芦花也一样透着一种委婉,全没了你所习惯的刚强之态。 此时的北方,应该是秋风起兮云飞扬,那芦苇荡。
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注释第一种①朝:朝堂。
一说早集。②匪:同"非"。
③昌:盛也。意味人多。
④薨薨(hōnɡ 轰):飞虫的振翅声。⑤甘:愿。
⑥会:会朝,上朝。且:将。
⑦无庶:同"庶无"。庶,幸,希望。
予子憎:恨我、你,代词宾语前置。译文第一种“公鸡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员已到啦。”
“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东方曚曚已亮啦,官员已满朝堂啦。”
“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虫子飞来响嗡嗡,乐意与你温好梦。”
“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注释第二种朝:上朝的人们盈:满则:之,的昌:日光薨薨:音轰,象声词会:即朝会译文第二种“听见鸡叫唤啦,朝里人该满啦。”“不是鸡儿叫,那是苍蝇闹。”
“瞅见东方亮啦,人儿该满堂啦。”“不是东方亮,那是明月光。”
“苍蝇嗡嗡招瞌睡儿,我愿和你多躺会儿。可是会都要散啦,别叫人骂你懒汉啦!”赏析本诗的主题,《毛诗序》以为是“思贤妃”,说:“(齐)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宋朱熹《诗集传》则以为是直接赞美贤妃,谓其“言古之贤妃御于君所,至于将旦之时,必告君曰:鸡既鸣矣,会朝之臣既已盈矣,欲令君早起而视朝也”,“故诗人叙其事而美之也”。而宋严粲《诗缉》以为是“刺荒淫”,清崔述《读风偶识》以为是“美勤政”,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是“贤妇警夫早朝”。
本文则认为此诗只是表现一对贵族夫妇私生活的情趣。全诗以夫妇间对话展开,构思新颖,在《诗经》中是别开生面的。
姚际恒说:“愚谓此诗妙处须于句外求之。”(《诗经通论》)本来这对夫妇的对话是非常质朴显露的,谈不上有什么诗味妙语,只因为有的类似傻话、疯话,叫人会心发笑,包含着“无理见趣”之妙。
古制,国君鸡鸣即起视朝,卿大夫则提前入朝侍君,《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即是。本诗开头写妻子提醒丈夫“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回答“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想来鸡啼、苍蝇飞鸣古今不会大变,如非听觉失灵,何至二者不分!从下面二、三章妻子所云“东方明矣”、“会且归矣”,可知当是鸡鸣无疑。而丈夫把“鸡鸣”说成“苍蝇之声”,是违背生活常识的,当然“无理”。
但如果我们换一角度理解,看作是丈夫梦中被妻子唤醒,听见妻子以“鸡鸣”相催促,便故意逗弄妻子说:不是鸡叫,是苍蝇声音,表现了他们夫妇间的生活情趣,不是别有滋味吗?“反常”而合乎夫妇情感生活之“道”,这正是姚氏所指出的妙在句外。下两章时间由鸡鸣至天亮,官员由已上朝至快散朝,丈夫愈拖延愈懒起,故意把天明说成“月光”,贪恋衾枕,缠绵难舍,竟还想与妻子同入梦乡,而妻子则愈催愈紧,最后一句“无庶予子憎”已微有嗔意。
表现夫妇私生活,可谓“真情实境,写来活现”(姚际恒《诗经通论》)。今人钱钟书《管锥编》赞赏此诗“作男女对答之词”而“饶情致”,并说:“莎士比亚剧中写情人欢会,女曰:‘天尚未明;此夜莺啼,非云雀鸣也。
’男曰:‘云雀报曙,东方云开透日矣。’女曰:‘此非晨光,乃流星耳。
’可以比勘。”这可作为中西比较文学的一段佳话。
本诗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言,句式错综,接近散文化。押韵亦有其特点,头两章四句皆用韵,而首句与次句韵脚同在第三字,而末尾是语助词“矣”,也算韵,王力先生称这为“富韵”。
另外第一、二章首句与第三句韵脚同字。第三章则是第一、二、四句押韵,也可见本诗用韵富有变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