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王访贤从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阳后计划让女儿娥皇,女英由伊杜村,迁至羊獬村落户。
二女尊从父王意见,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准备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轿,决定骑马赴羊獬。临行侍者递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讣划进朝向父王辞行。
走到宫门下马,见宫门上挂着两面红旗、—对红灯,旗上写着:“先有无极生太极,太报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为八卦;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离三、坤三、兑三。
二女向旗帜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闻讯后,积极热情的为娥皇、女英的落户,作了隆重的准备,安排了居住的院落。
到进村的一天,人们成群结队,欢声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众的热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户后,能发扬父王帝尧的家风,克勤克俭,劳动生产,并能与乡亲和睦相处,博得人们的敬佩。贤良事迹流传万代。
以后帝尧将二女娥皇、女共许配给舜王为妻。临出嫁考虑着一个问题,姊妹两个,究竟谁该为大,谁该为小,难以定夺。
最后帝尧巧设办法,以炮为令,“煮豆子。”七粒豆子、七根豆杆,在相同的时间里,谁先煮熟,谁为大。
炮声响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认为这样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杆已经烧完了;女英则用小火煮,豆杆未烧完,而豆子已经熟了。
这时炮又响了,时间已到,经检查评定,女英将豆煮熟了,决定为大。这时娥皇不同意,母亲又想办法,让纳鞋底,谁先纳完谁为大。
娥皇紧接着拿起针绳马上动手,总想完在前头。可是女英心儿细,有计划,将绳子分成五尺一小节。
才做好准备工作,不料娥皇已纳了—尺多绳子了,娥皇暗中高兴——这一会可要领先了。稍待一会儿,女英虽然动手迟,但速度快,眨眼间女英的鞋底已纳了多半只了。
娥皇一见超过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湿了绳子,更拉的费劲了。俗话说:“笨老婆拉绳子,一根拉了一筐箩”,时间已到鸣炮验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虽为姐姐,仍羞于认输,在为难的情况下,尧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见,他说:择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车,一人骑马,谁先到姚丘, (洪洞万安)谁为大。娥皇觉得骑马路上不误事,争着要骑马。
女英说:姐姐骑马我就坐车吧,但有个条件,骑马的要让坐车的五里路,让车先行。娥皇愿意骑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见。
皋陶说:就如此决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亲人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决定,娥皇女英分别坐车骑马,依先后次序上路。
不料女英车到仁义村市头,车轮陷入泥坑,送亲人将车抗出辙窝,因泥糊了车辐,当时未发觉车辐折断。走到仁义村北头,车辐掉了,正在请木匠修理时,娥皇骑马赶来,见此情景,问女英为何如此?女英将出事原因告诉姐姐,并请姐姐与舜(重华)先行吧。
娥皇心中暗喜,亏了骑马,免此事故。接着对女英说: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
后人将女英断车辐的仁义村南头,叫成车窝村,北头叫成车辐村了。一个村子两头两个称呼。
女英的车修好了,又继续赶路,忽见前方,围着一群人不知看什么,车靠近一看,原来是姐姐,愁容满面坐在一块石头上,低头不语。女英忙下车安慰姐姐,问明情由,始知乘马生了马驹。
事已至此,女英让姐姐一同乘车赶路吧。因此后人将王家庄南头称南马驹,北头称北马驹。
随从人员牵马跟车行进,老马护马驹又踢又蹦,因马有龙性,后人将小王庄改为龙马村,迄今未变。 马走了不多远,仰首嘶鸣,似乎是口渴的样子,一面叫一面阳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马便低头畅饮。
后人将这股清水,称为“马刨泉”。把村名改为尺井村,即今之赤荆村,村中并修有娥英庙。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车上,在这件事上难免有所感触,都倾吐了衷怀,把心里的话谈了谈,把争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云外,各自承认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夸奖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肠,高风格。
关于论大论小之事,父王无法定夺。后来采取煮豆子和纳鞋底子的办法。
结果娥皇又失败;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决定让一人乘马,一人乘车,结果娥皇仍然失败。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说明妹妹是聪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
车到姚丘后,娥皇打算上历山,劳动生产,妹妹留在姚丘,侍奉双亲,照料家务。 姊妹二人,在车上越谈越亲切,女英为之感动,愿意学习姐姐虚心处事、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操。
不知不觉车已到达姚丘,当地的亲朋厚友和群众们夹道欢迎,将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举行拜堂礼仪。舜王向迎接的人们深表谢意,并说:旅途中发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与舜王婚后,遵照在车上的谈话办事,娥皇赴历山劳动种庄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双亲。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
当时社会是以物易物,日中为市,商求均匀,互通有无,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后到姚头,开设陶窑,生三子,长子姚温。
次子姚龙、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传至现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万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虽小但为正宫娘娘,住娘家则是以长幼为序。羊獬村的人们,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万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 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
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
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沉鱼的由来: 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就流传开来。
莫愁女,现今流传于世的有三处之说。
一位是郢州石城莫愁湖。郢州,今日湖北钟祥,石城至今还有个莫愁村。
《唐书·乐志》中载:“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舞。”这位“石城莫愁”看来是唐代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女子。
有一首古词是歌颂她的:“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
"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
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莫愁乐》,出于《石城乐》。
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
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
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
" 还有一位是洛阳莫愁女。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梁武帝也有首诗写她,写得更具体,诗名曰:《河中之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宝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这里把莫愁女的籍贯、身世、家境都作了叙述。 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记载。
较早的是周美成的乐府《西河》。洪迈就此事在《容斋随笔》中提出质疑,似乎是周美成将“石城”与“石头城”混淆了。
长揣拜废之肚瓣莎抱极 多年来,此三地以外之人皆知南京有莫愁,而不知余下二位莫愁,应该是与南京的发展和享有众多高校和智力资源分不开的。
阮啸仙故居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始建于清代,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1996年修复故居原貌,2002年7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重新维修并完善附属设施。其建筑设计具有客家民居的特点和风格,有较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故居内陈列了阮啸仙生前参加革命活动和早期生活的一些史料,并保存了阮啸仙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