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曲同样也是出自于这个典故,伯牙可以称作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琴家,而钟子期则可被称作最早的音乐鉴赏家
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曾任晋国大夫,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便从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便绝弦不弹,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了。
典故可参: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昔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
亦作“皐比”。
1.虎皮。《左传·庄公十年》:“自 雩门 窃出,蒙皐比而先犯之。” 杜预 注:“皐比,虎皮。” 孔颖达 疏:“《乐记》云: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 郑玄 以为兵甲之衣曰櫜。櫜,韬也。而其字或作建皐。”后用以喻强大的声势。 宋 范成大 《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玉龙阵长空,皋比忽先犯。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2).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二:“禅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猊座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宋 朱熹 《横渠先生画像赞》:“早悦 孙 吴 ,晚逃佛 老 。勇撤皐比,一变至道。”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而 仰圣先生 一家,独不殉难而亡,亦未从贼而死,绵绵至今,犹巍然拥皋比为予顽弟子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指武将的座席。亦泛指坐具。 明 刘基 《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 孙 吴 之畧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楹间,更无杌榻可坐。 七郎 就地设皋比焉。”
(4).传诵;讲习。 姚华 《曲海一勺》:“猥谈琐记,尚目录于缥缃;瞎话盲词,亦皋比于妇孺。”
1、伯牙绝弦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2、知我者鲍子也 管夷吾字仲,是颖上人。
年轻时常常和鲍子交往,鲍子知道他很能干。管仲很贫困,常常欺骗鲍子,鲍子始终好好地对待他,不当一回事。
不久,鲍子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登上诸侯王的位置,成为齐桓公时,公子纠死了,管仲也被囚禁了。
鲍子就进荐了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联合各方诸侯,匡正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起初穷困时,曾经和鲍子一起做生意,分红利时,大多给自己,鲍子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是贫穷的缘故。我曾经替鲍子做事,却使境况更困苦了,鲍子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做事常会遇上不利的时机。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子不认为我不能干,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子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关押、受辱却不自杀,鲍子不认为我不知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声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养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
鲍子进荐了管仲后,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在齐国世世代代享受俸禄,有封地的子孙有十几代,子孙常常成为著名的大夫。
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能干,却赞美鲍子能够了解人。3、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
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
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4、如鱼得水 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
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5、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刎颈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我者鲍子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鱼得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