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见司空图《与极浦书》)。
蓝田玉早在和田玉出世以前,就誉满中华了,因之当地被命名蓝田县。历代诗人咏蓝田玉的佳句颇多,尤其是玉豁生《锦瑟》诗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不但赞美了遐迩闻名的蓝田玉,还隐含着有关蓝田来历和特征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蓝田这块地方还没有县治相大的市镇,当然也还没有蓝田这个美名了。那时当地终南山的古驿道旁有一座小小的山庄,山庄里有一位名叫杨伯雍的年轻书生,他家境欠佳,只得一面种点薄地,一面读书自娱,虽清贫淡泊,倒也自得其乐。
在种地和读书吟诗之余,他还好游历,家乡周围美丽的山川、古老的驿道是他经常涉足的去处。他看到烈日下风尘仆仆的旅人、商贾、驿卒、工匠和僧侣等汗流满面、焦渴难忍的样子,心中十分不忍,而山头之上的长长驿道却没有一处泉水可饮。
于是他在山头驿道旁搭了一间草蓬凉亭,供来往的路人们歇息,又从山间远处担来甘泉之水供人们解渴。有人不习惯饮生冷之水,他又在草亭旁盘起了土灶,安上了大锅,砍柴烧水供路人们饮用。
后来,他觉得自己来回跑路耽误功夫,便干脆搬到山头草亭内居住,每日天刚亮便担水、烧汤,以待路人。当他看到路人们喝了甘泉水,解了焦渴之苦时,便揩着汗满意地笑了。
寒冬腊月,他也担雪烧汤不辍,带给了路人象阳春一般的暖意。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杨伯雍在终南山上供人饮水已经三年了。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收过路人一分一文的酬劳,遇到饥寒潦倒于途的路人,他还慷慨相助呢,因此,家中的一点点薄产也已贴赔殆尽。有人讥他为“书痴”、“积小善而无远志”。
他却豁达大度地说: “财帛者,过眼之烟云也;以之济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眼看已到三十而立之年,他却一不着意于仕途,二不急于娶亲成家,仍然助人如故。
一天,有一位贫苦潦倒的老人,在草亭前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伯雍见了,急忙将他扶入草亭,给他洗脸、擦身、打扇、喂水,把老人救活过来。他又端出自己的中饭让老人吃, 自己则咽唾忍饥。
老人狼吞虎咽地吃完,又连饮了三碗汤水后,不知从哪儿拿来一斗碎石子儿来,递给伯雍说:“把这些石子种到地里,能够生长宝玉,你还能因此而娶得一位好媳妇,快收下吧!”伯雍正待推让,忽然老人不见了,只留下自己脚前的那斗石子。 杨伯雍依老人所言,把那斗石子种子山间田地中,果然得到不少巨大而晶莹的玉石。
他同样不把它们全部视为已有,经常用来周济贫困,解人危难。 这时期内,他听路人们纷纷传说右北平徐公有位待嫁的女儿,十分美丽端庄,聪颖贤慧,许多人上门求婚,徐公皆不应允,杨伯雍听说有这么好位姑娘,心中非常爱慕,便抱着试一试的愿望,上门求婚。
徐公说,如果他能拿出一双白壁来作聘礼,可以立即把女儿嫁给他。杨伯雍从种玉的田里取了五双白壁,作为聘礼送与徐公,这样就得到了称心如意的妻子。
小俩口成婚后,异常恩爱,且心性一样,都豁达大度,乐善好施,不几年,便把一斗石子所生的美玉用完了。 一晃又过了三年,一天,那位赠玉种的老人又出现在杨伯雍的而前,说: “我知道你们所产的美玉已因助人用尽,这里我再赠你们玉种三石六斗,你们这回要珍惜它,不可再轻易赠人,可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永享富贵于万世吧。”
说完,老人又不见了。 夫妻俩商量了一通后,认为子孙之福要靠子孙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父母所遗,仙人之赠,不但不是长策,还会养成他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恶习,这样的人不是冻饿而亡,就是以盘剥他人汗血而生!于是,他们决定,把这神仙 所赠之物,还与普天百姓。
他俩每天在这一带终南山上种玉母石,种呀,种呀,终于把三石六斗全部种完,但他们自己却不再去收取所生之玉,而靠自家耕织生活。他俩还在驿路边贴出告示,告诉人们,凡穷人都可自行去山中采玉。
于是,世上无地少业的人,都纷纷到山中采玉,凡去的人都能满载而归。 后来,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也派人入山大肆采玉。
许多年后,表层的玉石便被他们掠抢一空。 这样,穷人入山便很难采到玉了,于是杨伯雍便向上天祷告。
一天,那位赠玉母石的老人——太白金星在梦中对他说: “可让采玉者在晴天日出时入山,若见那处山中有若隐若观的轻烟升起,其中必有玉石。”杨伯爽醒后立即把这个方法告诉百姓。
于是,穷人入山,便能见到有些地方升起轻炳,依迹挖掘果然得玉。 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听说此法,便又遣人蜂拥而来劫夺五石,但说也奇怪,他们的眼睛睁得再圆再大,也看不见日暖生烟的奇观,也就得不到挖玉之所了!他们恼羞成怒,便遣更多的人漫山遍野乱挖一通,有的深层玉还没有完全生长成,便被他们挖出来。
这种没有长成之玉略呈蓝色,被称作“蓝”,又因为杨伯雍最早是在良田里种石得玉的,因此,此地便被称为“蓝田”了。从此开始,以后凡产玉石的地方邢称为“X田”,如“和田”等等。
而玉豁生(李商隐)《锦瑟》诗中的名句“蓝田日暖玉生烟”便以上面的传说为典了。 再一方面,因杨伯雍种。
烟草的起源 烟草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始于拉丁美洲的原始社会。
当时拉丁美洲的当地居民(印第安人)还处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产活动的时期,人们在摘尝植物时,尝到的烟草辣舌味,闻到醉人的香气,能提神解乏,于是把它当作刺激物来咀嚼,烟草迈出了进入人类生活的第一步。 咀嚼烟叶演变成吸烟,与原始社会的祭祀有关。
在人类学的著作中,前苏联柯斯的《原始文化始纲》和美国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都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早在原始社会时代,就有吸烟嗜好。当地居民吸食烟草,据说主要是为了祛邪治病,颇有迷信色彩,后来慢慢成了一种癖好。
烟草“祛邪治病”的神话是个古老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部落里,有一个大首领的公主死了。
按照传统习俗,她被抬到野外天葬,等待“飞鸟”啄食。过了几日夜,公主不但没有被“飞鸟啄食,反而复活回来了,大首领差人探其原因,发现天葬时公主身边有一种茎肥大并带一种特有辛辣气味的植物,公主就是凭借着种植物的特别辛辣气味避开“飞鸟”和走兽并且得以苏醒过来的。
古代美州印第安人从此把烟草视作能祛邪治病、使人死而复活的“神草”。 原始印第安人部落在每年召开的各部落尊长会议的时候,照例都要举行隆重的敬烟仪式。
仪式开始,司仪人把手制烟卷折纳入烟管,用火点燃后,连续喷烟三次:第一次喷天空,表示感谢圣明的“天神”在过去一年里保佑他们的生命;第二次喷向大地,感谢哺育他们的“兹母”生产各种食物,恩赐他们生活美好幸福;第三次喷向太阳,表示感谢阳光永远普照人间大地,使人间万物生长不息。 接着,把烟管依次递给每个与会酋长然后才正式开会议事。
每当印第安人部落之间发生纠纷,甚至武斗的时候,为了解决争端,双方酋长先坐下来吸“和平烟”,然后各诉原委,再由第三者、另一酋长作出解决争端的裁决。此外,当陌生人进入部落村社,也要先敬“和平烟”,表示欢迎和友好。
这,可能是人类以烟敬客习俗的起源 。
汉代刘向撰写的笔记小说《列仙传》里,有一篇十分知名的作品《萧史》,讲的是秦穆公小女弄玉和音乐人萧史的故事。
传说萧史吹箫的时候,那婉转悠扬的箫声能够招来远处的孔雀白鹤。 弄玉酷爱箫乐,对于能够将一管短箫吹奏得出神入化的萧史,心仪已久。
秦穆公明白宝贝女儿的心意,便把她许配给萧史,并专门为小夫妻建造了一座凤台,让箫声引得飞来的凤凰有了歇脚的场所。终于有一天,这对和谐美满的夫妻在嘹亮的仙乐中双双跨上凤凰,一齐去做了仙人。
这则充满浪漫神话色彩的故事竟对后世产生了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约一千六七百年后,北宋末年,一位名震古今、让多少须眉汗颜的女词人横空出世,写下名篇——《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1.金猊(ní):狮形铜香炉。2.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3.宝奁(liá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者:通这。
4.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5.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评析]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
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
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
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
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
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
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
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
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
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先转一段网络上的。
蔡琴的歌《香烟迷蒙了眼睛》 作词:谢明训 作曲:黄庆元 演唱:蔡琴 答应过你 分手的时候 我不会哭泣 不会哭泣 只是那么不小心 让香烟迷蒙了眼睛 答应过你 分手的时候 我不会在意 不会在意 只是那么不经意 让香烟迷蒙了眼睛 你的神情变得好温柔 让我觉得好难过 也许你只是想要安慰我 但是请你什么都别说 我只想找个风大的角落 让温烫的眼泪凉透 再悄悄作一个快乐的窝 我要重新愈合这伤口 “Seven To Eleven”是家日本便利店的牌子;是一只普通香烟被燃尽的7—11分钟;竟也是歌手蔡琴用来化解自己“半生缘”的所有时间。 其实,当香烟业已成为了一种逝去时间的载体时,它所烧成灰的情事却远远不止这清清楚楚的几分钟。
特别是对于一个天生是烟做的女人,一幕已经烟化了了的婚姻。 烟雾渐浓,当蔡琴坐在爱人渐浅的角落里,她开始渐渐明白:好像只有指间白皙的香烟成了她唯一不会背叛的情人,只有它们已经习惯了有去无回地灼烧自己,宁死也不回头。
就像自己正在逃走的爱情 于是,蔡琴把一个女人过去的种种,都化作一团淡淡的“绕指柔”,蔼蔼地释放在自己的周围,好让那妩媚的蹙眉深埋其中,任由她们憔悴不堪。 “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疼痛并快乐的过去走了,已经走到一个“风大的角落”,找不到借口停留。 眼见着就连“结婚纪念日”都已成了个稀疏平常的日子,蔡琴没理由不吸烟,不去用歌声和眼泪去冲淡那个男人的狠心背影。
一个女人对香烟的迷恋,往往不是因为上瘾,而是想借助烟雾掩饰恍惚,偷渡离绪,是故意让那撩人的烟雾迷住双眼,便找了个理由把自己变得水汪汪的。 然而,蔡琴的伤逝毕竟不同于帕狄·阿斯汀的《香烟迷蒙了你的眼睛》,因为她的歌声里不显苍凉,没有自怨自艾,只是一种无奈的缅怀。
只是。 张小娴在文章里说,人长大了,最震撼的三个字便不再是”我爱你”,而是“卡路里”;爱你,是我消耗不起的卡路里,我只好开始向往清淡的口味……” 也许,只有一段结束得很好的感情,才不会沉沦,却相反可以得到永生。
所以蔡琴即使咬破红唇,愁得没了梦,却还是愿意去唱“再悄悄做一个快乐的窝,我要重新愈合这伤口……” 《香烟迷蒙了眼睛》选自《点亮霓虹灯》——是蔡琴唯一的一张没有任何宣传的唱片。不是不需要,是不想。
除了落寞的调子,惜败的婚姻更成为这首歌曲让蔡琴逢唱必哭的原由。而在蔡琴以后的唱片里,你不会再听到清晰的寂寞,但满目依然萧条,蹈入蔡琴用离情换来的迷人中,你爱忧难辨。
往事如薄烟,灰飞烟就灭。蔡琴的辛酸和迷醉就是由此点燃和熄灭的。
一直念念不忘电影《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娇蕊,只见那丽人儿轻点一只烟,不抽,只是看着它一点点地被燃尽。 你应该有所领悟:香烟在很多的时候,并不是一定非得用来解瘾的。
这城市太大,遍地都有聪明的汽车在跑,只有那个烟做的女人真傻,傻得连香烟都非得同情她,帮她唱歌,又帮她哭…… ———————————————————————— 下面是关于蔡琴和半生缘的一些故事。 。
杨德昌与蔡琴的婚姻广为人知,这不仅仅是因为新浪潮导演和著名歌星的结合产生的“文化符号”意味,更让人感慨的是这段才子佳人的婚姻并不如外界所想象的美满,以至于日后曝出“无性婚姻”。
1984年,因拍摄《青梅竹马》,杨德昌与女主角、民歌歌手蔡琴坠入情网。 1985年5月,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然而这段以浪漫甜蜜开始的幸福并没有能持续多久,1995年8月5日,蔡琴和杨德昌结束了10年的婚姻,后来爆出二人无性婚姻的事实,“两人同房却不同床,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杨德昌对这段婚姻的结论是“10年感情,一片空白。
”而蔡琴则答:“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在杨德昌去世以后,蔡琴的伤心谁都看的出来。
而《香烟迷蒙了眼睛》更是她每次唱都要哭的歌。一个女人不开心,一辈子就爱着这么一个男人,放不开,过不去,直到他死都不能真正成为他的女人。
他死了,最好的时光给了另外的女人。而蔡琴自己也已经过完了大半生。
但是却依然还是挂怀在几十年前的那段感情里。到了最后,像香烟一样燃烧自己。
一根一根的香烟,似乎成了她唯一的伴侣。这大概就是典故的由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