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 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 为六和塔。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太平兴国中改寺名为“开化寺”。
原建塔身九级,顶上装灯,为江船导航。宣和五年,塔被烧毁。
南宋绍兴 年间重建。 明正统二年,修顶层和塔刹,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结构。
乾隆皇帝游此,为每 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此况 实属罕见。
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壶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远眺,那壮观的大桥,飞驶的风帆,苍郁的群山 ,赏心悦目。宋郑清之有诗句云:“ 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现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观 八面十三层,内分七级。高五十九点八九米,占地八百八十八平方米。
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 显得十分和谐。
塔内每二层为一级,有梯盘旋而上,壁上饰有“须弥座”,人物花卉,鸟兽图案等雕刻,非常 精致。 游人从塔上可眺望钱江,景色秀丽。
清晨登塔,正如白居易《忆江南》一词所描写的:“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不胜收。
据传,《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最后在六和塔为僧,圆寂 于此。 六和塔为古建筑艺术之杰作,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 ,现已开放,游人不绝。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成就。
关于六和塔的来历,民间则一直流传着“六和镇江”的故事,说的是古时钱塘江里住着一位性情暴躁的龙王,经常无缘无故兴风作浪,打翻渔船,淹没农田,附近人民怨声载道。
不让龙王再危害人间。六和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头,终于降伏了龙王。
后人为了纪念六和的壮举,就在月轮山上修建了一座宝塔,并以六和的名字作为塔名,这就是“六和塔”。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它反映出的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从六和塔内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和宽阔的江面。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 塔内只有7层。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
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构思精巧,结构奇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其底层正门楹联曰:"一塔声江天,越水潮奔初月上;六和存佛地,吴山本落大桥横。"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壶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远眺,那壮观的大桥,飞驶的风帆, 苍郁的群山, 赏心悦目。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清乾隆皇帝游此,兴致大发, 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六和塔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上,是我国古 代砖木结构的著名建筑之一。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和塔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塔高59。
89米,为八角形 多层密檐建筑,外观十三层,内为七层,可沿阶梯至塔顶。 塔内所 有须弥座上,有砖雕神人、飞天、花丼、鸟兽等图案。
六和塔之称的由来。古时建塔都是为了镇邪避灾,北宋开宝三 年(970年)吴越国君钱俶为了镇钱塘江潮水,选择在钱塘江北岸的 月轮山建镇潮塔,并取名为“六和塔”,也称“六合塔”。
这便是六和塔之称的由来。 六和塔曾多次重建和整修,宋宣和三年(1121年)毁于战火,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进行了重建,至隆兴元年(1163年) 建成。
塔刹(塔顶部的装饰)系明代遗物。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进行了重建,但仍保存宋代砖木结构塔身。
1953年和1970年又 进行了两次整修,并建立了古塔陈列馆。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其名称之由来,历来说法不一,或谓取诸佛教典籍《本业璎珞经》中之“六和敬”,曰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或谓取诸道教之“六合”,即:天,地,东南西北四方;或谓源自《晋书·五行志》“六气和则沴疾不生,盖寓修德祈年之意”。
其实,无论哪种说法,都无非是寄托了人们对六和塔消灾祈福功能的冀望,如果一定要判断孰是孰非,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了。六和塔历史悠久,初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至今已有一千余年。
六和塔的建造缘由比较特殊,它并非因为单纯的佛教意义而建,据《咸淳临安志》卷82载:“智觉禅师延寿始于钱氏南果园开山建塔,因地造寺,以镇江潮,塔高九级,五十余丈,内藏佛舍利。”可以看出,六和塔最初是用来镇伏江潮的。
据说,六和塔建成之后,江潮果然不再荡溢迸流,而是乖乖地沿着原先的江道平稳地流动,作孽日久的钱塘江潮从此被镇伏,沿岸百姓再无惊溺之忧。此外,六和塔还兼具灯塔照引航向之功。
那时候的钱塘江上,风波险恶而航船众多,时常有事故发生。巨塔高高耸峙之后,每当夜幕降临,江上往来船只,都凭塔顶明灯高照辨识行船方位、方向,航行在风波江上安全多了。
关于六和塔的来历,民间则一直流传着“六和镇江”的故事,说的是古时钱塘江里住着一位性情暴躁的龙王,经常无缘无故兴风作浪,打翻渔船,淹没农田,附近人民怨声载道。见此情景,有个渔民的儿子六和挺身而出,发誓要学精卫填海的样子,用石头填满钱塘江,不让龙王再危害人间。
六和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头,终于降伏了龙王。后人为了纪念六和的壮举,就在月轮山上修建了一座宝塔,并以六和的名字作为塔名,这就是“六和塔”。
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它反映出的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雷峰塔位于杭州市西湖南岸的南屏山麓。原塔为楼阁式塔。塔建于公元975年,为吴越王钱弘俶因庆贺其宠妃黄氏得子而建,所以曾被称作“黄妃塔”。又有“西关砖塔”之名。但这些名称都被人们逐渐遗忘,而雷峰塔之名则以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和《白蛇传》中白娘子的故事而传遍了天下。1924年8月,因塔脚被挖空等原因,古塔全部崩塌。2002年在原址基础上建成了新塔,塔身的设计沿袭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形制,高45.809米,共分5层,保留了宋塔的贯有风格。
六和塔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峰上。六和塔所在地原来是五代吴越国王的南果园,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是钱弘淑舍园所造,同时还建造了塔院,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六和塔塔身共九层,高五十多丈,巍峨突起,依陆俯看钱塘。塔的顶层装有明灯,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路。宣和三年(1121年),六和塔毁于兵火,现在保存的砖筑塔身,是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的,到乾道元年(1165年)才全部竣工,历时十年。
六和塔北面、“六和钟声”的西侧立有鲁智深、武松两组雕塑,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读读典故、欣赏雕塑。另外,《水浒传》中,宋江大军征方腊,林冲半途染病,也在六和寺中养病。
鲁智深圆寂
鲁智深随宋江进军杭州,驻军六和塔,一天夜里,突然听见战鼓敲响,鲁智深摸着了禅杖,迅速冲出禅房,寺里和尚告诉他说这不是战鼓响,而是钱塘江潮信。鲁智深一听恍然大悟,记起师父智真长老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于是他香汤沐浴,坐在法堂禅椅上圆寂。
鲁智深的骨灰葬在六和寺的塔院。
武松出家
鲁智深圆寂之后,宋江等人前去看望武松,要武松随宋江同去朝见皇帝,武松对宋江说:“我不愿朝见皇帝,金银赏赐都不要,只要做个清闲人就十分好了。”宋江再三劝说,武松都不动摇。武松于是在六和寺出家。
六和塔北面、“六和钟声”的西侧立有鲁智深、武松两组雕塑,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读读典故、欣赏雕塑。
另外,《水浒传》中,宋江大军征方腊,林冲半途染病,也在六和寺中养病。 鲁智深圆寂 鲁智深随宋江进军杭州,驻军六和塔,一天夜里,突然听见战鼓敲响,鲁智深摸着了禅杖,迅速冲出禅房,寺里和尚告诉他说这不是战鼓响,而是钱塘江潮信。
鲁智深一听恍然大悟,记起师父智真长老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于是他香汤沐浴,坐在法堂禅椅上圆寂。
鲁智深的骨灰葬在六和寺的塔院。 武松出家 鲁智深圆寂之后,宋江等人前去看望武松,要武松随宋江同去朝见皇帝,武松对宋江说:“我不愿朝见皇帝,金银赏赐都不要,只要做个清闲人就十分好了。”
宋江再三劝说,武松都不动摇。武松于是在六和寺出家。
看上去确实好像有点佛教的意味,但说有佛教典故可能谈不上。
我个人的看法和理解如下: 1。“初地坚固” 修禅参禅能悟明真心,才是七住位菩萨。
能眼见佛性是十住位菩萨。 再继续修行才能到达初地,也有很多人根本修不到初地。
释迦牟尼佛 依然在说法的“色究竟天”,只能是修到初地的菩萨才能去得。 所以, 到达初地的菩萨果位,道心和道行当然很坚固了,成佛有望? 2。
“二谛俱融” 这里的二谛,是借用了“二”字。佛教所谓二谛的“谛”字是真实的 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俗谛。
从俗谛 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 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二谛圆融应是中道,可称作 法界实相? 3。
“三明净域” 出家菩萨戒的《梵网戒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优婆塞 戒经》有六重二十八轻戒。又总摄菩萨戒为三聚净戒。
一是摄律仪戒, 是戒相,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是“众善奉行”;三是饶 益有情戒,是“利益一切众生”。 这样的三聚净戒,难道不能视为是 “三明净域”吗? 4。
“四天宝网” 这里的四天,可能是指佛教三界里的天。而所谓“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层天:初禅(有三层 天)、二禅(三层天)、三禅(三层天)、四禅(有九层天)。
无色界 有四种天,即四禅天。这种天从竖面来看有廿八层次,第二天又分为33 个单位。
第一天分为四个国,共有四大天王,都是佛教的大护法。“四 天宝网”应该是指这四天? 5。
“五云扶盖” 这里的“五云”可以看作是“五蕴”的谐音。因为“五蕴”就是指的 “五阴”。
“阴”即遮盖意。五云扶盖即五朵阴云覆盖。
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五蕴。 色蕴:四大所成色身,谓有根身,具足五扶尘根、五胜义根。
受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想蕴:见闻觉知中的了知性。
行蕴:身行、口行、意行三种的行。 识蕴:眼耳鼻舌身意识及意根(前七识)。
《心经》说“五蕴皆空”。真正能弄懂五蕴十八界,才会断我见证初果。
6。“六鳖负载” 这句话有点费解。
如果从唯识的角度理解,六鳖可以看作六识,即眼、耳 鼻、舌、身、意六识。没有修证的人,当然会以为是这六识为真我,负载 着人的生命。
而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处处做主的“恒审思量”的末那 第七识,以及“先来后去作主公”能贯通三世的真实如来藏。 7。
“七宝庄严” 这比较容易理解。应该是指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中的七宝池的七宝。
即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严饰的七宝池。里面有八功德 水充满其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