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华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孟祥国 孟祥国,1969年8月4出生,日照莒县人。
现任清大华创科技集团董事长,主要从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高新技术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3-1996年,供职于北京清华永昌化工有限公司,负责销售工作,带领营销团队从零做起,三年时间使得一家德国跨国企业(世界500强)在日化领域的业务退出中国; 1997-1999年,供职于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连续三年创造出年均1000%的增长率,获清华大学嘉奖; 1999-2000年,供职于诚志股份有限公司,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2000年到清华科技园。在清华大学领导和清华科技园参股下,创办了专门从事促进清华大学高新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清大华创科技集团。
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将清华大学的研发和科技孵化、科技产业化一体化的新模式,成为解决高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瓶颈的第一人,引起广泛关注,受到清华大学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好评。 截至目前,个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还有几项正在审理中。
经清大华创转化的清华大学科研成果已超过百项,成功率100%,其中5个项目已经进入上市轨道。 说起科技孵化器,也许很多人会一头雾水。
“当初许多人并不了解科技孵化器是做什么的,还以为是孵小鸡的,或者是生产孵小鸡设备的。”提起自己的公司和来家乡创业时的趣事,孟祥国不禁笑了起来。
经过数年的打拼和努力,这位爽朗热情而又勤奋执着的日照骄子终于成功地将自己的科技梦想变成了现实。 坐落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日照市大学科技园内的清大华创(日照)科技孵化器,是一座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高科技公司孵化的平台。
主要从事清华大学科研成果的完善和转化,技术涉及软件、电子、生物制药、环保、能源、材料和化工等领域。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对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这是日照市第一个科技孵化器,2010年12月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填补了日照的空白。 清大华创(日照)科技孵化器的成立历经数年,而孟祥国在此之前却已奔波、准备了十数年之久。
现在看来,以往的经历和经验的积累,正是今天梦想得以实现的必备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牛刀小试 初露锋芒 1992年底,清华大学决定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以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三方面齐头并进。
1993年大学毕业的孟祥国,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决定留校,同他的辅导员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化工系的企业。 由于学校缺乏资金,当初创办化工系的企业时,系里只能提供5万元。
那时,孟祥国的月工资只有600元。凭着一股执着和韧劲儿,孟祥国与他的创业团队,不仅将隶属化工系的北京清华永昌化工有限公司组建了起来,还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效果。
1996年底,清华大学组建第一个上市公司时,决定把最优良的资产拿进上市公司。化工系的公司作为学校拿出来的最优良资产之一,与另外三个公司组合在一起,组建了“清华同方”。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孟祥国在清华永昌和清华同方供职期间,许多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托他帮助到清华大学找高科技项目。
对于责任感很强的孟祥国来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了积极落实这些托付,他从1994年开始介入技术产业化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丰富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一切都要靠自己亲自去探索、实践。那些日子,几乎整天在外面跑,好在咱们日照人比较吃苦耐劳。”
回首往事,孟祥国感慨万千。 但在这一时期,学校将科研成果推向企业和市场时,经常会以失败告终。
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不好或项目创新性不够,而是因为技术处于小试成功阶段,技术研发团队也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与企业、地方政府之间沟通也很不够。 通过以往失败的例子,孟祥国总结出:业务的成败,不只是光靠技术的好坏与否,还要看市场、靠沟通。
于是,孟祥国开始有意识地、积极地去接触技术市场,探索技术市场的规律,了解社会对于技术的需求,并努力提高自己为推动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谈判技巧。 不知不觉中,经孟祥国之手谈成落实的项目日渐增多,而孟祥国也通过一次次地谈判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对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市场的接受度等各个方面及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
“与西方能够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力量分布在高校和企业的研究机构情况不同,在我国,这种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而高校的科研成果主要是小试成果。”
“这不是因为高校的老师们不想把技术做成熟,而是因为要把技术做成熟,学校的条件还不够。走出学校、完善技术,对高校的老师们既是时间上的挑战,也是设备和场地、资金、保密工作的挑战。
但人财物要齐备,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除了教学,精力有限,所以,只能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停留在小试阶段,停留在专利和论文上。这样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小试技术直接产业化,其成功率往往不到20%。”
说起当初情形,孟祥国深有感触。 有鉴于此,1999年,清华大学从积极推动国家发展战略落实的高度,开始探索技术产业化新模式。
而孟。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2013年5月10日,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
[2] 6月30日,马云当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理事会联合主席。[3] 10月受邀出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特别经济事务顾问。
马云的这段话是在该校学生提问“阿里招人有什么学历背景要求吗”时说出的。他回答没有任何学历背景要求,否则自己也进步了阿里巴巴。我们都知道马云是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学校算不上名校,但是因为有马云这样的校友,杭州师范大学还进入了高校创富排行榜的前三甲。网友戏称,是马云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学校的排名。
马云为什么说不愿意招聘清华北大的学生呢,是因为清华北大的学生能力不如那些非名校毕业的学生吗?当然不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肯定是最有天赋又最刻苦努力的学生。清华北大有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这里经过几年的学习,毕业后肯定是社会的精英。所以,在能力上,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一般是比不上清华北大的。但是,名校毕业后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作为,才能有更大的成就。马云和马化腾都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但都创造了商业上的奇迹。
马云为什么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应该去中小企业呢?因为这样的企业机会更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已经成熟的公司,即使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进入,也要去最底层做起,而且竞争激烈,晋升的难度也比较大。如果你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直在阿里巴巴从事普通文员等工作,那不如到中小企业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到了中小企业,清华北大的学生将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被委以重任,有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而且,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也可能会发展成为阿里巴巴一样的大集团。
虽然马云嘴上说不愿意招聘清华北大的学生,大家也不要太当真,是人才谁都愿意要的。如果你还有机会参加高考或者研究生考试,还是应该要把名校作为自己的目标。毕竟也只有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才能让马云专门提起,也才能引起网友们这样的热议。
邸慧君,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运动与健康管理等方向研究,是我国首次提出“运动防治未病”理念的学者。
邸慧君是加慈回医传承人;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城区体育促进会秘书长,北京阳光体育产业与健身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国情研究会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员。
邸慧君和张冰于2010年1月出版了两人著作的图书《科学健身防流感》。
扩展资料:
2016年5月11日,邸慧君博士为大庆师范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运动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的学术讲座。
邸博士从人们对健康的认知阐述疾病医学模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只是药物控制,不能治本;发展顺应人自然能力的医学,从保持人体自组织功能、从环境中获得后天之气—能量两个方面。
提出了健康医学模式和健康医学工程是能解决数亿慢性病人并符合健康医学模式的技术方法的观点。 以自我导引养生功法与功能论为基础阐述了运动处方对健康管理的作用。
参考资料:大庆师范学院-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中心博士后邸慧君来我校作学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学健身防流感
邢楠和朱名湖同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3级本科生,北大光华硕士在读(好像因为创业,都休学了。。)。
王瑞是北大计算机系2002级本科生,北大博士在读。
以下文字来自百度新闻搜索的结果: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北大学生邢楠、朱名湖和王锐从阿基米德的名言中得到启示,为新创办的网上商城取名为‘阿基米米’,目标:全球首个供货商实时竞价的网上商城。“精准的高校市场定位,使网站发展找到了良好的支点。”据悉,“阿基米米”通过网站招聘、贴海报等方式,已在全国200多所高校里拥有近千名学生代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许多高校拥有成熟的创业子团队。目前在青海也已经有了创业的团队——正在发展中的青海大学团队。
来源:青海新闻网
“阿基米米的竞价供货电子商务模式是很有前景的,它结合了传统B2C和C2C模式的优点,并且在很多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两种传统模式的缺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冒大卫谈到,这是一种能够让消费者实时以市场最低价格买到正品行货商品的创新模式。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邢楠和朱名湖同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03级本科生,他们早在2006年底就合作过北大附近居民区的送餐服务,由于对大学以外的市场并不熟悉,对客户需要什么把握度不高,结果首次创业惨淡收场。“高校市场是我们最熟悉的板块”,在敏锐地察觉到“给大学市场提供专门的、性价比更高的购物网站”这一商机后,他们开始了“二次创业”。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当前清华大力探索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据悉,清华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出了“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等一批创业型人才。 对于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杨斌表示,清华大学愿与兄弟高校及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方法,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共享教育资源和创新创业支持性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推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国际交流,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卓越人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