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注射剂、散剂等
片剂
片剂应密封贮存,防止受潮、发霉、变质。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将包装好的片剂放在阴凉(20℃以下)、通风、干燥处贮藏。对光敏感的片剂,应避光保存(宜采用棕色瓶包装)。受潮后易分解变质的片剂,应在包装容器内放干燥剂(如干燥硅胶)。
片剂是一较稳定剂型,只要包装和贮存适宜,一般可贮存较长时间,但不同片剂的药物性质不同,片剂质量也不同。含挥发性药物的片剂久贮存易有含量的变化;糖衣片易有外观的变化,有些片剂久贮后片剂的硬度变大等,应给予注意。
为了小孩的健康,爸爸妈妈最好还是去问问医生
儿童生病后,由于年幼,不能正确表达自身的情况,用药较为困难。因此对儿童用药时应特别注意。
成人药不能随便给小孩用,一些成人药中含有对小儿有害的物质。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全,消化系统不完善,有些成人药应注意使用。
慎用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儿童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除非到万不得已,不要对幼儿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即便使用,剂量也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也不宜过长。
药物应尽量在饭后服用,以便较少对胃部的刺激,
不要对孩子灌药。有的小孩嫌药苦,不愿吃药,切记不可捏着鼻子硬灌。硬灌会引起危险,药物容易进入气管,引起呼吸道炎症或窒息。应尽量哄着孩子服用,可吃完药后马上饮用糖水。
小儿用药要注意剂量。在给小儿用药时,片已不再是最小单位。很多药物说明书上已表明了每千克的用药量,可能是半片,也可能是更少。 这个年代小孩就是许多家长的全部,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都不断丰富自己关于小孩的健康的知识,但是有些家长不知道去哪里学习,上面就有很多关于小孩保健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那些找不到学习资料的家长们。
您好,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因此专业的儿童药品应运而生。
近年来,专为儿童设计的配方、剂型不断增多,能够生产儿科药物的主流药厂有:上海强生、三九医药、太阳石药业、葵花(衡水)制药、南京先声、北京韩美、贵州益百、亚宝药业、江西仁和、哈药三精、武汉健民、山东达因、广州奇星、北京首儿、海南康芝等药厂。 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儿科用药时要注意其特点。
①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 ②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失衡,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平衡的药物异常敏感,如用利尿药后易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水和电解质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③小儿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药不当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龄越小,用药就更要小心; ④小儿抵抗力差,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许多疾病又反过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激素应用会影响其发育,某些中枢抑制药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肝、肾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时各种酶系统功能不完善,因此对那些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及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时,其用量为婴幼儿按体重计算之半量,否则可全身发灰、腹胀、呕吐、呼吸不规则、紫绀、循环衰竭等,此即灰婴综合征。
又新生儿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不规则。这使某些药物的吸收增加或减少,如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等口服后吸收的数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黄素等吸收量减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剂、磺胺异?唑、头孢力新等在新生儿时期其吸收不受影响。
另外水杨酸类、维生素K3、新生霉素、磺胺类能从血浆蛋白部位把已经与其结合的胆红素竞争置换出来,被置换出来的游离胆红素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胆红素脑病,故在新生儿时期这些药物都必须慎用。总之,新生儿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物注意减量,用药时间不要过长。
婴幼儿选用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立即反应。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时需要判断异常症状,如腹泻是药物引起还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
婴儿血脑屏障不完善,对吗啡类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枢抑制。其次要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延缓反应,如有些药物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损伤性疾病等。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各种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生长发育出现第二个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特殊中毒反应,如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对内分泌腺的影响等。
1960年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应用,能与新形成的骨、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螯合,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牙易于发生龋齿。故现在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另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突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对肾脏和第Ⅷ对颅神经──听神经有毒性。
年龄越小,肾功能越不完善,对这些药物排泄越慢,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较成人长,造成的损害越严重。因此,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盲目注射,或用量过大,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损害,乃至肾功能衰竭或永久性听力下降和耳聋的事例常可见到。
不适当应用维生素和滥用“滋补药”也是违反儿童用药特点。如维生素 A,婴儿期每日需要1500~2000国际单位。
儿童需要2000~4500国际单位,市售浓鱼肝油每毫升却含维生素A5000单位和维生素D5000单位。浓缩鱼肝油服用过多会引起维生素 A中毒。
某些激素制品应用不当不但可造成内分泌紊乱,还可造成高血压及全身代谢障碍。 小儿用药剂量随年龄、体重变化,已有多种计算方法,目前较普遍采用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药量。
按体表面积计算既适用于成人,又适用于各年龄小儿,比较科学,但计算较繁杂。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体表面积=0.035(m2/kg)*体重(kg)+0.1(m2)若体重超过30kg,则每递增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此方法不适用新生儿和早产儿。
按体重计算较为简便。对未测量体重的儿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体重: 6个月前婴儿体重 月龄*0.6+3(kg) 7~12个月婴儿体重 月龄*0.8+3(kg) 1岁以上儿童体重 年龄*2+8(kg)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 剂量/kg/次(或日)*估计体重(kg) 此外,还有根据成人剂量折算的方法,计10多种。
实际工作中,药物剂量受到多因素影响。一般初次使用时可先用较小剂量。
对重危病人可根据既往经验适当应用较大剂量。以后根据病情及用药效果调整。
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对年长儿要鼓励口服。
为了儿童服药方便可将药物制成水剂、乳剂或糖浆剂等剂型,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给药时,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肛门-直肠灌药;病情严重或药物只能供注射时可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要根据病情、药物特性以及患儿年龄特点。
应该宣。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
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下面“四忌”: 一忌滥用维生素。不要以为孩子吃了维生素有益无害。
其实吃多了并不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
二忌滥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不管什么原因就使用氯霉素、链霉素。
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
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
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
有人把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其实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
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第一、小儿体内各组织器管未完全发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较差,所以用药时要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家长切不可图方便、省钱,而将大人的药给小儿服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第二、家长要知道正确计算用药的剂量,即按照体表面积或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或遵医嘱,不可自作主张给孩子增加或减少药剂量。 第三、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向医生反映孩子曾有哪些药物过敏或其它不良反应史'以提醒医生用药。
第四、在孩子服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若发现有与原疾病无关的表现时,应引起警惕,立即停药,并尽快请医生诊治。 第五、能用一种药尽量不再加另一种药,尤其是新生儿' 以防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第六、儿童用药需要注意的除了剂量之外,还有服药时间。哪些药物需要饭前吃,哪些药物适合饭后吃,哪些药之间不适于一起吃,都要向医生咨询清楚。
另外药物的效果常常要一定时间和浓度才表现出来,所以服用一种药物,在没有过敏或其它副作用的情况下,要持续一定时间,待体内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才能真正起到治疗作用。即使症状好转后,还要坚持一段,尽量完成治疗周期,彻底治愈。
切不可用用停停,停停换换,这样即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又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14秒